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3
上海世博会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上海世博会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世博会作为展示各国科技、文化、经济成就的重要平台,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具备举办世博会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
举办上海世博会将有助于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二、项目目标1. 展示全球科技、文化、经济的最新成果,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3. 传播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三、项目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四、项目时间[具体举办时间]五、项目地点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六、项目内容1. 展览展示设立国家馆、国际组织馆、企业馆等展区,展示各国的科技、文化、经济成就。
举办主题展览,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设立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身体验科技、文化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2. 文化活动举办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展示各国的文化特色。
举办国际文化论坛、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组织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3. 会议论坛举办国际经济论坛、科技论坛、城市发展论坛等会议,探讨全球经济、科技、城市发展等热点问题。
组织企业洽谈会、投资推介会等活动,促进国际间的经贸合作。
4. 绿色环保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环保技术和理念,展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举办环保主题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点,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七、项目宣传1. 制定宣传方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2. 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记者参与报道,提高世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规划前⾔2010世博会“都市,让⽣活更美好”的主题,是所有国家和都市都必须正视和⾯对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进展中国家的经济中⼼都市,上海从昔⽇⼩渔村到今天国际⼤都市的数百年变迁史,尤其是上海近20多年来巨⼤的变化,差不多为众多国家展⽰了都市进展的绚丽篇章。
都市是⽣活的载体,都市为⼈类的⽣活提供了⼴泛的空间,也为⽣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机遇。
正因为有了都市,⼈们才开始为制造更加美好的⽣活⽽建设它;正因为有了都市,⼈们才去考虑要如何⽣活才会使都市得以进展;⽣活是都市的灵魂,⽣活激发了都市的⽣命⼒,使都市能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
假如只有都市,⽽没有⼈类没有⽣活,那么都市只是形同虚设。
是⽣活让都市蓬勃地⽣长,不同的⽣活模式让不同的都市各具特⾊;⽽建筑是对都市⽣活的诠释,建筑作为⼀种专门的符号,阐述着独特的语⾔,⼈们往往本能的从建筑中解读出时代的特点和⼈的存在⽅式。
作为整个世博会的地理中⼼和要紧活动场所,B⽚区规划建设的⽔平直接关系到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我们需要建筑如何样的建筑来诠释世博会这⼀专门时刻、专门地点进⾏的专门⽣活呢,这确实是本次建筑策划的要紧⽬的和任务。
在本次策划中运⽤了多种⽅法,结合历界世博会的相关经验,针对以下四个问题进⾏了深⼊探讨。
⾸先要研究包括主题馆、公共活动中⼼、演艺中⼼等⼤型建筑在内的B⽚区公共建筑群的功能定位问题;其次要查找这些建筑的临时功能和长期功能的契合点,即解决办博期间使⽤效率和办博后的后续利⽤问题。
第三,依据这些建筑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要紧技术参数;最后,依照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设置等差不多设想对建筑的可能的造价进⾏了初步估算,以便给决策者提供依据。
百年前上海有了⽼城厢和外滩,⾄今仍然是那个都市的标志;过去⼗余年间建设了陆家嘴,也已成为了都市新的标志;以后⼗年以及往后,世博会地区中的建筑⽆疑将成为那个都市新的地标!上海因世博会⽽蓬勃,世博会因上海⽽精彩。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 ㎡,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
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
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
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
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
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
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
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
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
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 ㎡,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
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
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
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
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
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
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
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
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
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
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
基本色调由玫瑰和龙胆构成,它们艳丽的色彩将从整个博览会期间一直延续到十一月。
国际企业馆分设在浦江两岸,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余个国际机构和企业参展。
在国际馆展区和公共馆展区之间,是一条公共服务设施带,这些服务设施总占地近30公顷,集中了各类餐饮、商店、问讯、安全急救和娱乐休闲设施,与展馆区的联系极为便利,同时与绿色走廊和运河有机结合,成为舒适亲切的公共活动休息空间。
展区的参观线路简单明了,沿黄浦江、花桥、运河、植物走廊都组织了便于识别的坐标。
场内交通以小型轻轨、电动汽车、自动步道等方式为主。
世博会期间黄浦江两岸将建造多个渡口,配备经常性的渡轮。
运河边也将建造渡口,使游客能坐船观赏所有景点。
这些渡船兼具娱乐和休闲的功能,不仅能营造节目的气氛,又能为各国人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
浦西部分展示场地将建成城市实验室,占地约12公顷。
介绍各国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市政经验。
展示内容将成为在整个展览期间举办的’世界城市论坛’的主题。
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将借此机会交流城市建设的经验,展示对城市发展的创想。
后续使用
世博会之后,将根据这一地区的城市雏形改造博览会的空间,将其融入上海市区。
绿色走廊和运河将予以保留。
穿越黄浦江的花桥也将保留,它可把散步的游人引向新的城市公园,在展览会之后,作为上海市容的一部分,成为上海的又一标志性景观。
中国国家馆则作为世博会博物馆。
而更为令人激动的是,上海世博会将突破国际博览局对世博会展馆的一般惯例,将鼓励和支持各国建造永久性展馆,并使这些展馆在世博会之后成为各国展示其文化、科技、历史和经济的窗口,将世博会地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让世博会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