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期末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65.40 KB
- 文档页数:6
《新闻摄影教程》复习资料总结一、推动新闻摄影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过去30年,也是中国新闻摄影取得了显著成就的30年。
新闻摄影业务实践、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都在蓬勃发展。
1、首先是新闻摄影实践和业务发生了巨大的。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对新闻摄影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显著提高。
尊重新闻摄影规律、以事实说话、追求真实性与信息量和“图文并茂、两翼双飞”是中国新闻摄影过去30年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②新闻摄影部门在报社组织架构中的地位提高。
这一点在党报和都市报最为明显其标志是报社中视觉总监职位的设臵和视觉中心的广泛成立。
③摄影队伍总量有很大的提高。
④在日常采编业务中,对新闻采访、拍摄、图片处理和摄影报道的处理方法与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新闻摄影理论研究与实践同步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摄影理论体系。
二、银版摄影法银版摄影法是法国巴黎一家著名歌剧院的首席布景画家达盖尔于1837年发明的利用水银蒸汽机对曝光的银盐涂面进行显影作用的方法。
这种摄影方法的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大大的短于尼埃普斯日光硬化的摄影方法。
用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照片具有影纹细腻、色调均匀、不易褪色、不能复制、影像左右相反等特点。
用这种摄影方法是用达盖尔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又称为达盖尔银版法。
(该为银版摄影法摄制图片)三、卡罗摄影术用感光纸做感光板,拍出负像,然后印出正像的摄影方法,并发明了固定摄像的技术。
四、新闻摄影中的摆拍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还往往充当导演的角色。
很显然,摆拍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地用光,构图,更优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戏剧性的情节。
所以,摆拍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摆拍的缺点是:摆拍的手段粗陋、思维简单,缺乏想象力。
作为摄影记者或图片编辑,应该充分的了解在拍摄现场哪些是可以摆拍的,哪些是不可以摆拍的。
《新闻摄影教程》期末复习材料1.摄影术诞生:1839年8月19日,银版摄影术为法国政府购买并公布于世。
发明人:巴黎舞台美术设计师达盖尔。
2.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第一张新闻照片:1842年5月5日,比鸥乌、史特尔茨纳拍摄的《汉堡大火废墟》。
3.1952年,法国画家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一书,提倡“抓拍”。
4.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56年,荷兰3位摄影家发起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
1957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举行一次。
5.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
6.李少穆: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供职于上海《神州日报》。
7.王小亭:著名照片有《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1937.8)。
被认为是美国1855—1960年发表过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8.沙飞: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位摄影记者,因拍摄鲁迅先生逝世前十天的活动及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的悼念活动而闻名。
代表作品《战斗在古长城上》,创办《晋察冀画报》。
9.新闻摄影改革: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10.新闻摄影的定义:作为一种视觉新闻,它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11.报纸主要发布渠道之一。
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要求图片的时效性,简洁、明了、主体突出。
杂志以深度报道为多,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分析。
要求图片构成复杂,能够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12.新闻道德原则: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两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13. 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从诸多可能成为新闻摄影报道题材的事实中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道德意志、最能体现报道的道德价值、最能达到自己道德目的的理想目标来加以报道。
摄影期末考试一、单选题(满分40分)1、新闻摄影主要靠()完成。
A偷拍B抓拍C摆拍2、不能控制景深的是(啊)完成。
A ISOB 光圈C 焦距3、拍摄新闻风光照片,应选用()A 广角镜头B 摄远镜头4、手动对焦镜头用()表示A MFB AFC CFD TV5、Tv是()先决曝光模式。
A 光圈B 快门速度C 景深D 包围式曝光6、新闻摄影的本质是()A.新闻叙事B. 新闻传播C.摄影纪实D. 摄影记录7、关于突出主题的表现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主题在画面的视觉中心B.主体应是画面特写C. 保持拍摄方向用仰角D. 依靠造型表现技巧8、摄像机上有REC的红色圆心按键是表示什么功能()A.电量不足B. 内存已满C.正在拍摄D. 停止拍摄9、快门优先自动相机适于拍摄()对不对A风光B人像C体育10、影响景深的因素不包括(物距)A.焦距B. 物距C. 快门D. 光圈11、提倡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的属于,( )A、纪实摄影B、画意摄影C、自然摄影D、主题摄影12、正确存放照相机的方法是?( )A、存放在阴凉、干燥、冷藏的地方B、放于阴凉、冷藏、通风的地方C、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D、放于强光、干燥、通风的地方13、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特点是?( )A、抽象畸变B、口径很长C、像场弯曲D、视场角大于等于180度14、控制镜头透光多少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 )A、照相机机身B、测距器C、摄影镜头D、光圈15、使用以下哪种光线可以拍摄到剪影效果,( )A、顺光B、逆光C、侧光D、顶光16、摄影中指光线的颜色,我们称为?( )A、照度B、色温C、色彩D、色相17、AF符号是指,( )A、测光方式B、自动调焦C、光圈系数D、曝光模式18、照相机的手动曝光模式是在拍摄时相机的状态为?( )A、手动调整光圈和快门B、手动调整光圈、自动调整快门C、手动调整快门、自动调整光圈D、手动调整胶片感光度19、以下哪个因素不能引起影像景深大小变化,( )A、拍摄距离的变化B、镜头焦距的变化C、光圈孔径的变化D、快门速度20、可以表现出拍摄对象的高傲,甚至可以让画面充满霸气的方式是,( )A、俯拍B、仰拍C、平拍D、俯拍和平拍二、填空题(满分10分)1、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曝光时间和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1、大众传媒活动都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视觉传播活动、听觉传播活动和结合的大众传播活动。
报纸、杂志、书籍等都是视觉传播媒介。
2、1822年,法国石版印刷技术工匠尼赛弗尔·尼埃普斯(1765—1833年)为了改进印刷方法,开始了对沥青感光版的研究,并于1826年拍了第一张永久性照片《鸽子窝》,这张照片曝光共计8小时。
3、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院士阿剌戈等的支持,赞助下,银版摄影术为法国政府购买并公布于世,这个日子就是今天人们公认的摄影术诞生的日子。
4、1856年,伦敦大学就开出了一门新的课程——摄影技术。
5、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连续烧了4天。
6、一是1884年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胶卷,胶片的感光度也有了提高。
7、三是1924年由德国技现奥斯卡·巴纳克研制的小型135莱卡(Leica)相机面世。
8、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时代公司的创立者亨利·卢斯(Henry Luce)创办了《生活》画报,灾是美国美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
《生活》画报首创了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形式,当时称为摄影文章。
9、1942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1987年又增设了新闻特写照片奖。
10、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摄影机构是“中央写真通讯社”,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这家通讯社是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的照片多以反映学界情况为主,质量颇高。
11、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12、1923年,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正规新闻教育机构——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成立,该系设置的课程中有“照相制版术”,每周授课一学时。
1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幅照片,署名为“本报摄影部摄”,这被看成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14、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成立,《中国摄影1957年4月创刊》和《大众摄影》(1958年7月创刊)。
新闻摄影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1、新闻摄影的定义: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片文字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2、新闻摄影本质属性:1)新闻价值,2)形象价值3、新闻摄影的功能:1)传播形象信息2)记录可视历史3)宣传教育4)引导舆论5)认识世界6)佐证新闻事实4、基本特征:(一)新闻性1)新鲜2)快捷3)情趣(二)形象性1)生动2)准确3)典型4)视觉冲击力(三)真实性必须是真实和客观存在的,不能虚构。
(四)思想性要有内涵并能感动和触动受众。
5、新闻发展的特征:1)从早期报纸重视以文字报道为主的可读性逐渐向现在重视以新闻图片为中心的可视性转化,尤其以都市类报纸最为明显。
2)数字相机的全面应用,成为人们获取与传递新闻图片的主要手段。
3)新闻摄影内容构成上,经济新闻占有一定比重。
4)与人类有切身利害关系的灾难性时间的报道表现得更多更直观更形象。
5)同新闻摄影向呼应,艺术摄影、纪实摄影、广告摄影等也大量在报刊上出现,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6)在新闻摄影的内涵上,受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影响,日益注重对新闻题材的深度刻画,注重人物的情感表现和体现人文关怀。
6、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1)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2)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现场纪实性3)新闻摄影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新闻信息4)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5)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照相机原理及类别1、小孔成像原理:是指当景物透过有针孔的暗箱时,会在其内部的平面上产生一个左右、上下颠倒的影像。
2、数码相机的分类:家用便携式卡片机、数码长焦相机、数码单反相机、数码后背和数码旁轴相机3、DSLR是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全称为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我们常说的数码单反相机4、摄影术的发明: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法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银版摄影术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公之于众。
新闻摄影专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摄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艺术表现B. 记录事实C. 娱乐大众D. 宣传推广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摄影的特点?A. 真实性B. 时效性C. 娱乐性D. 新闻性3. 新闻摄影中,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瞬间被称为什么?A. 决定性瞬间B. 黄金时刻C. 曝光瞬间D. 焦点时刻4. 在新闻摄影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构图时需要考虑的?A. 光线B. 色彩C. 角度D. 模特5. 新闻摄影中,使用长焦镜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曝光时间B. 减少背景干扰C. 增加画面深度D. 降低快门速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
2. 描述在新闻摄影中如何快速捕捉新闻事件的关键瞬间。
3. 解释新闻摄影中的“新闻价值”和“视觉冲击力”的概念。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阅读以下新闻摄影作品的描述,分析摄影师是如何通过构图、光线和角度来增强新闻价值的。
描述:一张关于城市火灾的新闻摄影作品,摄影师站在远处,使用长焦镜头捕捉了整个火灾现场,画面中火焰和烟雾清晰可见,背景是城市的天际线。
2. 根据以下新闻事件,设计一个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案。
事件:即将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
四、论述题(共30分)1. 论述新闻摄影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二、简答题1.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和功能。
新闻摄影的目的是记录和报道事实,强调真实性和时效性,而艺术摄影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效果的创造。
2. 在新闻摄影中,快速捕捉新闻事件的关键瞬间需要摄影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同时,对事件的了解和预判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影响力,而视觉冲击力则是指摄影作品通过视觉元素(如构图、色彩、光线等)对观众产生的强烈感受和印象。
重点:1.新闻图片的类型2.新闻摄影的优势和不足3.新闻图片的评价和标准4.相机的基本构造和镜头种类5.新闻摄影的拍摄基本技法6.摄影取景的基本常识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1.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2.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2.1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它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通过大脑的作用,获取信息和知识;2.2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现场纪实性,与其他门类的摄影不同,新闻照片必须拍自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2.3新闻摄影的视觉传达目的是新闻信息。
传递新闻信息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位的作用和功能,评价和判断新闻摄影的优劣的标准,是其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以及它对新闻信息量的传播的效果;2.4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被拍摄的形象首先具有新闻价值,同时还具有形象价值;2.5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人有两条腿一样,新闻摄影的两条腿一是图片,一是文字。
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3.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性(新闻摄影所报道的对象,首先是新闻,是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新闻形象。
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摄影的第一生命也就是真实性);形象性(指新闻照片要用形象来说话,即用视觉形象来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信息量应蕴含于新闻形象之中。
主要特点是表现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4.新闻摄影报道应当任何把握新闻性?4.1重视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4.2多拍独家新闻,独家新闻的独特性是其新闻价值大的主要原因;4.3敢于拍难度大的题材。
拍摄的艰难程度越大,其信息量也就大,新闻价值也高;4.4注重报道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摄影报道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5.1拍摄的对象应是真人真事,拍得的图片做到事实真实;5.2所拍摄的人物、事物、瞬间形象都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做到总体的真实;5.3尽可能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自然流露的典型瞬间形象,从而保证新闻形象的自然和真实;5.4文字说明应准确而真实6.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原因分析:6.1不懂得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地传递新闻信息,而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试图通过新闻摄影报道来强制读者接受某种观念或宣传某种主张和口号,而不是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来报道事实;6.2工作作风有问题,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闻图片意义和内涵;6.3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6.4道德品质问题。
新闻摄影复习资料新闻摄影复习资料题型:1.填空题1*152.名词解释题5*53.简答题6*44.论述题10*25.看图作答题8*2一、填空题1.中焦距镜头也被称为“肖像镜头”,镜头与被拍摄对象距离适中,较适合拍摄人像。
2.中国最早提倡新闻摄影的人是邵飘萍3.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4.景别通常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5.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是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6.光圈系数每减少一档,镜头的通光量就变成原来的二分之一7.坚持新闻报道摄影的真实性,需要做到确有其事、确有其人、形式真实和文字真实8.中国照相机之父是邹伯奇旗、邮箱,它们的颜色都是我们在日光下看到时所记忆下来的。
摄影构图:是指拍摄者根据构思中预期的形象和审美效果,安置和处理审美课题的位置与关系,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拍摄艺术画面的过程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视角大约在46°,因为和人的双眼视角接近,故称之为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焦距长度和其所拍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
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视角在12°左右,因其焦距比中焦距镜头的焦距药厂,故称之为长焦距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极端并且视角达到或者超过170°,有些甚至达到230°,允许严重桶形畸变的存在、透视感夸张新闻摄影:新闻摄影由新闻事实和摄影两大要素组成,它以摄影技术为和手段,通过瞬间的视觉形象以及文字说明,传递新闻信息饱和度:也称为颜色的纯度,这是颜色(光)加上白色(光)后被冲淡“发白发淡”的程度色调:色调是不同波长的光进入人眼所引起的不同色彩感觉,借以区分颜色的不同性质。
这是由人眼所见光中的主要波长,即元波长所决定。
明度:明度是与物体反射的光亮有关的一个概念,反射光亮大的明度高,反之则低,在视觉判断上,明度与饱和度容易混淆移镜头:移镜头使摄影机的位置离开镜头光轴运动,可以作直线的移动也可以作曲线的移动,可进可退,可左可右,对空间展示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重点:1.新闻图片的类型2.新闻摄影的优势和不足3.新闻图片的评价和标准4.相机的基本构造和镜头种类5.新闻摄影的拍摄基本技法6.摄影取景的基本常识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1.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2.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2.1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它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通过大脑的作用,获取信息和知识;2.2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现场纪实性,与其他门类的摄影不同,新闻照片必须拍自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2.3新闻摄影的视觉传达目的是新闻信息。
传递新闻信息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位的作用和功能,评价和判断新闻摄影的优劣的标准,是其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以及它对新闻信息量的传播的效果;2.4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被拍摄的形象首先具有新闻价值,同时还具有形象价值;2.5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人有两条腿一样,新闻摄影的两条腿一是图片,一是文字。
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3.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性(新闻摄影所报道的对象,首先是新闻,是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新闻形象。
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摄影的第一生命也就是真实性);形象性(指新闻照片要用形象来说话,即用视觉形象来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信息量应蕴含于新闻形象之中。
主要特点是表现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4.新闻摄影报道应当任何把握新闻性?4.1重视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4.2多拍独家新闻,独家新闻的独特性是其新闻价值大的主要原因;4.3敢于拍难度大的题材。
拍摄的艰难程度越大,其信息量也就大,新闻价值也高;4.4注重报道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摄影报道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5.1拍摄的对象应是真人真事,拍得的图片做到事实真实;5.2所拍摄的人物、事物、瞬间形象都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做到总体的真实;5.3尽可能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自然流露的典型瞬间形象,从而保证新闻形象的自然和真实;5.4文字说明应准确而真实6.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原因分析:6.1不懂得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地传递新闻信息,而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试图通过新闻摄影报道来强制读者接受某种观念或宣传某种主张和口号,而不是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来报道事实;6.2工作作风有问题,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闻图片意义和内涵;6.3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6.4道德品质问题。
新闻摄影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是:A. 艺术创作B. 记录历史C. 娱乐大众D. 传达信息2.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A. 真实性B. 时效性C. 艺术性D. 客观性3. 新闻摄影中,以下哪种构图方式最能突出主题?A. 规则构图B. 黄金分割C. 对称构图D. 随意构图4. 在新闻摄影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照片质量影响最大?A. 相机品牌B. 拍摄角度C. 光线条件D. 后期处理5.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摄影常用的拍摄技巧?A. 抓拍B. 摆拍C. 跟踪拍摄D. 合成拍摄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新闻摄影不需要考虑照片的美感。
()7. 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事件。
()8. 新闻摄影中,记者可以对拍摄对象进行引导。
()9. 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其能够记录下不可复现的历史瞬间。
()10. 新闻摄影中,记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以保持场景的真实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
12. 描述在新闻摄影中,如何通过光线和色彩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13. 阐述新闻摄影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应如何确保照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请分析以下新闻摄影作品的构图、光线、色彩以及拍摄角度,并评价其在传达新闻信息方面的效果。
[此处插入新闻摄影作品图片]15. 假设你是某次重大国际会议的新闻摄影记者,请描述你将如何准备并执行拍摄任务,以确保捕捉到关键瞬间。
五、论述题(10分)16. 论述新闻摄影在现代媒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4. C5. D二、判断题6. 错误7. 正确8. 错误9. 正确10. 正确三、简答题11.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在于,新闻摄影更注重事件的真实记录和信息的传达,而艺术摄影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效果的追求。
新闻摄影期末复习
1.摄影术发明的年代、时间、发明者、内容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发布;达盖尔;使用“银板法”,利用水银蒸汽对曝光的银盐涂面进行显影作用的方法
2.摄影术的发明对当时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今的意义
过去
开创性、里程碑式的影响;
过去的影像没有固化的手段,仅仅利用工艺性手段,为大众传播提供直接、形象的记录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方法,影像客观真实地再现曾经的事件
新闻从单纯通过文字记叙到场景情景事件和文字内容交叉理解
当今
摄影技术的简化与普及使普通人成为记录者
照片已经成为一大信息来源,也是重要的证据、证明,证件照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有重要作用,便利生活
作为信息来源,虚假照片的误导带来危害,人们对于照片的信任减少3.著名的中外纪实、新闻摄影家简介;代表作
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
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他是35毫米照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与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等人
成立了马格南图片社。
2.马克·吕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统治。
战后,最初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
吕布的照片在许多杂志上都有过登载,包括生活、国家地理等。
吕布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是Eiffel Tower Painter,拍摄于1953年的巴黎。
代表作有《日本妇女》、《加纳》、《北越:面孔》、《中国印象》、《火车和车站》。
3.沙飞
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开创者之一,原名司徒传。
因拍摄鲁迅先生逝世前10天的活动和逝世后人们的悼念活动,并以“沙飞”为笔名在多家报刊发表而闻名。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参加八路军,正式改名“沙飞”,成为人民军队第一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
代表作有《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白求恩在做手术》、《战斗在古长城上》等。
4.新中国建立后,摄影事业的发展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一、孕育时期(1949-1955)
二、较高的起步(1957-1965)
三、严重的挫折(1966-1976)
四、新时期的迅速发展(1977-1996)
五、影像的数字化时代(1997-)
1997年7月1日,新华社记者拍摄江泽民主席走下舷梯,踏上香港
的土地,这是近代摄影史上的分水岭,由胶片进入数码时代
档案作用:一经拍摄,即为历史
在战争、正义层面,对历史产生重要的回顾、激励(二战影像)
纪实、记录、见证、宣传
5.改革开放后,摄影文化的发展及对社会的贡献
生活上:暗室操作到明室操作,化学冲洗到电子后期修改(新闻和纪实不能进行修改)
照片后期调整,更多人参与,成为生活娱乐的内容,满足精神需求,回忆
6.摄影记者是否够等同于摄影师
相同:都与摄影相关
记者:专门从事新闻信息提供、收集采集提供的职业;有大众的社会责任;采编部门
摄影师:摄影行业从业人;可以进行商业的影像服务,如婚纱、广告7.如何把握新闻摄影中的细节表现
马克吕布《华盛顿五角大楼》反越战游行
涉及到新闻信息中进行内容提示的部分;影像的表征到内涵;情节、情景、细节缺一不可;细节提示内容;瞬间情景;细节的例子
8.现今在媒体中摄影的地位如何
因媒体情况不同而不同
学术性期刊:以文字深度描述为主,论文见长,不通过影像传达信息综合性媒体:社会新闻和生活图像提供信息,图文并茂或者以图为主
9.影像是否等同于图片
不等同。
影像是一切非文字符号的可视信息。
概念更加宽泛
非镜头影像:复印机复印人脸
图片: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得的照片
10.摄影记者如何用镜头讲述事实?纪实摄影最感人的优势所在?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摄影这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要素中,提取出最能反应事件本身的最重要的形象信息,少去那些相对次要或无关紧要的内容以及干扰信息,将事件中最集中的矛盾或人物最精彩的神态捕捉下来,把生活的原貌,运用影像加以保护、保存,有助于读者产生各自独立的见解。
那么,什么样的纪实影像是最有诉说力的?
观看影像的人即使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体会影像所呈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深意,甚至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是一幅具备较强诉说力的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了,也就是让影像给自己讲故事。
纪实摄影传播功能的强弱也可以由此得到检验。
11.本学期课堂笔记上,在对摄影的认识方面,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
么?
第一节课,老师用了一个比喻:好的摄影记者,就应该像狼一样,等待时机,抓住最好的瞬间按下快门。
对于这句话,在拍摄过程中的理解有二。
一、抓住时机
二、选择合适的“猎物”,减少电子垃圾
三、精准的判断力,精确的拍摄能力
12.如何客观评析自己拍摄的新闻、纪实摄影作品
色调;背景;角度;构图;素材;细节;内涵
13.在众多中外摄影家中,哪幅作品印象最深?为什么?
14.l ife对于专题摄影发展的影响?良友画报对于我国早期图文传播并
举的影响
美国生活周刊
使得专题摄影成熟与完善。
《LIFE》创刊号上,专题摄影产生一个飞跃。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去拍佩克堡的一个大坝,不仅拍了在建中的大坝,还拍摄了因为建设大坝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从拍摄角度来说,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空间简单的记录一个事情的经过,作者顺着主题,不断的深入、追寻、引申出几条线索来叙述一个事件。
从编辑来说,也不是简单的把几张照片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细致的组合产
生一种整体效应。
通过设计与组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类似蒙太奇效应的感觉,获得更加丰富的联想。
良友:对中国人起到视觉教养作用。
《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采用先进的照相制版术印刷,突破了过去画报的局限。
15.摄影的原理
运用光学物理学、感光化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通过一定的摄影装置来摄取影像,并加以记录和保存。
摄影师在视觉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科学,两者的完美结合,必将产生成功的作品。
摄影师载体,是语言。
它具有记录、传播、升华、再传播的特性。
摄影术诞生于法国,发展于世界,受益于全人类。
16.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形态信息传播
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或与该新闻相关联的事是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并将这一瞬间予以保存。
作为一种视觉传播形态,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利用各种载体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应具有与新闻事件对应的信息价值与较好形象价值。
17.摄影教育的目的
摄影高等教育要为全社会培养艺术底蕴丰厚、艺术个性和专长鲜明,可塑性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需求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摄影人才,是摄影为大众的艺术素质提高服务,为先进的文化发展服务,为社会的信息流通服务,为民族的昌盛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