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评测师教程考点梳理(一)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软件评测师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软件评测师,深入了解软件的各个方面,包括功能、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软件评测师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总结:软件开发流程了解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是软件评测师的基础。
这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等各个环节。
软件评测师需要了解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从而能够在评测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软件开发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测试方法与技术软件评测师需要了解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对于一些常用的测试工具和框架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Selenium、JMeter等。
软件测试流程了解软件测试的整个流程,包括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等。
软件评测师需要对测试流程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在评测过程中更加系统地进行工作。
缺陷管理软件评测师需要了解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这包括如何发现、记录和跟踪缺陷,如何进行缺陷的分析和分类等。
软件测试工具软件评测师需要了解各种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比如LoadRunner、JIRA等。
对于一些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Selenium、Appium等。
软件开发技术软件评测师需要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对于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Java、Python等。
用户体验软件评测师需要对用户体验有一定的认识。
这包括对于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可用性等方面的了解。
软件功能软件评测师需要对软件的各项功能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软件中各个模块和功能点的工作原理和逻辑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软件性能软件评测师需要了解软件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技术,以便对软件性能进行评测和优化。
安全性软件评测师需要对软件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各种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段,以便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评测和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软件评测师需要具备全面的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软件评测工作。
软件评测师知识点
以下是软件评测师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
1.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和原则,熟悉各种测试技术和工具。
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和活动,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3. 软件质量管理: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缺陷管理等。
4. 编程知识: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理解和修改源代码,熟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
5. 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了解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等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6. 测试工具和技术:掌握常用的测试工具,如静态代码分析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等,熟悉不同的测试技术,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7. 缺陷管理和跟踪:能够识别、记录和跟踪软件缺陷,并能够与开发人员有效地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
8.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框架:了解敏捷开发、瀑布模型、迭代开发等常见的开发方法和框架,熟悉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
件。
9. 业务领域知识:根据具体的软件项目,了解相关的业务领域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进行测试。
10. 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用户等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能够准确理解需求,并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和建议。
以上是软件评测师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软件测评知识点大全软件测试相关知识以下内容根据软件测评考试内容总结,包含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覆盖机会所有测试内容及计算机基础常识。
第一部分:软件评测知识1.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软件形成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测试软件质量: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2.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测试只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质量保证: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理来开展质量保证工作,主要关注软件质量的检查与测试,主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的过程、步骤和产特软件测试:通过执行软件来,对过程中的产物(开发文档和程序)进行走查,发现问题,报告质量3.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4.软件测试原则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测试者的座右铭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5.软件测试对象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文档、源程序6.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主要反映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7.软件测试过程模型-W模型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千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形成W模型;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有利用尽早的发现问题局限性:仍把开发活动看成是从需求开始到编码结束的串行活动,只有上一阶段完成后,才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不能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8.软件测试过程模型-H模型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9.测试模型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模型的优点10.单元测试11.集成测试12.确认测试13.系统测试14.验收测试测试内容:根据任务书或合迥、供需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确认是否接收或拒绝系统;15.开发方测试通常也叫‘验收测试’或‘a测试’,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开发者检测与证实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软件设计说明或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16.用户测试在用户的应用环境下,用户检测与核实软件实现是否符合自己预期的要求。
中级软件评测师知识点总结在成为一名中级软件评测师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软件评测的各个方面,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策略、测试工具等。
本文将对中级软件评测师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更好地为软件评测工作做准备。
I. 软件评测概述A. 软件评测的定义和目的1. 软件评测的定义2. 软件评测的目的B. 软件评测的分类1. 静态评测2. 动态评测C. 软件评测的生命周期1. 规划与准备阶段2. 设计与实施阶段3. 执行与记录阶段4. 分析与报告阶段5. 完成与总结阶段II. 软件测试方法A. 黑盒测试1. 等价类划分法2. 边界值分析法3. 错误推测法B. 白盒测试1. 语句覆盖2. 判定覆盖3. 条件覆盖C. 灰盒测试1. 划分测试2. 性能测试3. 兼容性测试III. 软件测试策略A. 功能测试1. 功能点测试2. 边界测试3. 异常测试B. 性能测试1. 压力测试2. 负载测试3. 并发测试C. 安全性测试1. 授权测试2. 认证测试3. 输入验证测试IV. 软件测试工具A. 编码规范扫描工具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2. 代码质量工具B. 自动化测试工具1. 单元测试工具2. 页面测试工具3. 性能测试工具C. 缺陷管理工具1. 缺陷跟踪工具2. 缺陷分析工具3. 缺陷报告工具V. 软件评测流程A. 测试计划制定1. 确定测试目标2. 制定测试计划3. 规划测试资源B. 测试用例设计1. 确定测试需求2. 设计测试用例3. 执行测试用例C. 缺陷管理与跟踪1. 发现缺陷2. 编写缺陷报告3. 跟踪缺陷解决过程D. 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1. 执行测试用例2. 分析测试结果3. 评估测试覆盖率E. 测试报告编写与总结1. 编写测试报告2. 总结测试经验3. 提出改进建议结语:本文概述了中级软件评测师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包括软件评测概述、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策略、软件测试工具以及软件评测流程。
软件测试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问题,评估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功能正常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确保软件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可靠性和性能。
全面性指测试应该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系统性指测试应该以系统为单位进行,而不是单个模块或功能;可靠性指测试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准确的;性能指测试应该关注软件的性能表现。
软件测试的方法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进行的,包括代码审查、设计审查和使用静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动态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的后期阶段进行的,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的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功能测试是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的测试;性能测试是验证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的测试;安全测试是验证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兼容性测试是验证软件在不同平台和环境下的兼容性的测试;可靠性测试是验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
第二章: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的流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估和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是在测试开始之前进行的,包括确定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资源和测试进度。
测试设计是在测试执行之前进行的,包括确定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测试环境。
测试执行是在测试设计之后进行的,包括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和发现问题。
测试评估是在测试执行之后进行的,包括评估测试结果、计算测试覆盖率和分析测试效果。
测试报告是在测试评估之后进行的,包括总结测试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撰写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的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
自动化测试包括测试脚本的编写、测试数据的准备和测试环境的配置。
软件评测师教程(第一版)笔记第一篇理论篇第1章软件测试概论1.1概述早期的测试等同于“调试”。
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的一个程序或者系统的过程。
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1.3软件测试与软件项目的关系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项目的风险。
软件的质量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内部风险,一种是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在即将销售的时候发现有重大的错误,从而延迟发布日期,失去市场机会;外部风险是用户发现了不能容忍的错误,引起索赔,法律纠纷,以及用于客户支持的费用甚至失去客户的风险。
软件测试只能证明软件存在错误,而不能证明软件没有错误。
软件公司对软件项目的期望是在预计的时间、合理的预算下,提交一个可以交付的产品,测试的目的就是把软件的错误控制在一个可以进行产品交付/发布的程度上,可以交付/发布的产品并不是没有错误的产品,因此软件测试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而是要把错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软件测试也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的。
1.5第三方测试第三方测试是指独立于软件公司自身测试的测试。
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试除了发现软件问题之外,还有对软件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的职能,这就要求第三方测试机构要保持公正、廉洁、客观、科学、独立的态度。
第2章软件测试基础1、什么是软件测试测试(test)被当作一个常规的检验产品质量的生产活动。
测试的含义为“为检验产品是否满足需求为目标”。
“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软件是由文档、数据以及程序组成的,那么软件测试就应该是对软件形成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的测试,而不仅仅是对程序进行的测试。
2、什么是软件质量ISO9126中定义的“软件质量”是: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特性的总和。
ISO14598中“软件质量”定义是: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软件评测师复习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软件评测知识第1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在规定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对软件形成过程的文档、数据以及程序进行测试软件质量:软件特性的总和,软件满足规定或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2.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测试只是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质量保证: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原理来开展质量保证工作,主要关注软件质量的检查与测试,主要着眼于软件开发活动的过程、步骤和产特软件测试:通过执行软件来,对过程中的产物(开发文档和程序)进行走查,发现问题,报告质量3.软件测试的目的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4.软件测试原则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测试者的座右铭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5.软件测试对象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文档、源程序6.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主要反映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7.软件测试过程模型-W模型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于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形成W模型;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有利用尽早的发现问题局限性:仍把开发活动看成是从需求开始到编码结束的串行活动,只有上一阶段完成后,才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不能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8.软件测试过程模型-H模型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9.测试模型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模型的优点10.单元测试11.集成测试12.确认测试13.系统测试14.验收测试测试内容:根据任务书或合迥、供需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确认是否接收或拒绝系统;15.开发方测试通常也叫‘验收测试’或‘a测试’,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开发者检测与证实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软件设计说明或软件需求说明的要求16.用户测试在用户的应用环境下,用户检测与核实软件实现是否符合自己预期的要求。
2011年软考软件测评师基础知识辅导2011年软考软件测评师基础知识辅导(1)软件评测基础知识软件测试基本概念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质量工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
软件测试只是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质量保证(QA)的工作是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的质量,它所关注的是软件质量的检查和测量。
软件测试所关心的不是过程的活动,而是对过程的产物以及开发出的软件进行剖析。
软件测试定义: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格说明和软件编码进行的查错(包括代码执行活动与人工活动)。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的错误。
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规格说明和软件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
软件测试目的:(1)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标是能够以耗费最少时间与最小工作量找出软件系统中潜在的各种错误与缺陷。
测试只能证明程序中错误的存在,但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软件测试原则:(1)尽早地并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2)程序员或程序设计机构应避免测试自己设计的程序;(3)测试前应当设定合理的测试用例;(4)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要有合法的输入数据,还要有非法的输入数据;(5)在对程序修改之后要进行回归测试;(6)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妥善保留测试计划、全部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并把它们作为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软件的维护提供方便;(8)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9)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软件评测师教程考点梳理(一)
软件评测师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
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软件评测师教程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精讲,希望对大家2017年备考能有所帮助。
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
(1)传统的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集成测试策略在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中无意义,OO软件的集成测试需要在整个程序编译完成后进行,面向对象程序具有动态特性,程序的控制流无法确定,只能对编译完成的程序做基于黑盒子的集成测试。
(2)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两种策略
基于线程的测试(Thread based testing):集成对响应系统的一个输入或事件所需的一组类,每个线程分别进行集成和测试,应用回归测试以保证没有产生副作用。
基于使用的测试(Use based testing):通过测试那些几乎不使用服务器类的的类(独立类)而开始构造系统,在独立类测试完成后,下一层中使用独立类的类(依赖类)被测试,这个依赖类层次的测试序列一直持续到构造完整个系统。
(3)测试目的:能够检测出相对独立的,单元测试无法检测出的,那些类相互作用时才会产生的错误,只关注于系统的结构和内部的相互作用。
(4)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过程
第一步:静态测试针对程序的结构进行,检测程序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使用测试软件的‘可逆性工程’功能,得出源程序的类系统图和函数功能调
用关系图,与OOD结果相比较,检测程序结构和实现上是否有缺陷,检测OOP 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第二步:动态测试根据静态测试得出的函数功能调用关系图或类关系图作为参考,按照如下步骤设计测试用例,达到如下测试覆盖标准。
设计测试用例步骤:选定检测的类,参考OOD分析结果,确定出类的状态和相应的行为;确定覆盖标准;利用结构关系图确定待测类的所有关联;根据程序中类的对象构造测试用例,确认使用什么输入激发类的状态,使用类的服务和期望产生什么行为等,还要设计一些类禁止的例子,确认类是否有不合法的行为产生。
覆盖标准:达到类所有的服务要求或服务提供的一定覆盖率;依据类间传递的消息,达到对所有执行线程的一定覆盖率;达到类的所有状态的一定覆盖率等。
面向对象测试的分类
依据面向对象开发模型(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向编程),分为:
(1)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OOA Test)、面向对象设计的测试(OOD Test):是对分析结果和设计结果的测试,主要对分析设计产生的文本进行的,是软件开发前期的关键性测试。
(2)面向对象编程的测试(OOP Test):对编程风格和程序代码实现进行测试,主要的测试内容在OO Unit Test和OO Integrate Test中体现。
(3)面向对象单元测试(OO Unit Test):对程序内部具体单一的功能模块的测试,主要对类成员函数的测试,是OO Integrate Test的基础。
(4)面向对象集成测试(OO Intergrate Test):对系统内部的相互服务进行测试,如成员函数间的相互作用,类间的消息传递。
不仅要基于OO Unit Test,还要参考OOD、OOD Test的结果。
(5)面向对象确认测试(OO System Test)、面向对象系统测试(OO System Test):最后阶段的测试,以用户需求为测试标准,借鉴OOA、OOA Test 的结果。
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
(1)面向对象分析
是把E-R图和语义网络模型,即信息造型中的概念,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方中的重要概念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分析方法。
通常以问题空间的图表的形式进行描述。
(2)分析方法
直接映射问题空间,全面地将问题空间中实现功能的现实抽象化。
将问题空间中的实例抽象为对象,用对象的结构反映问题空间的复杂实例和复杂关系,用属性和服务表示实例的特性和行为。
(3)面向对象分析缺点
对问题空间分析抽象的不完整,会影响软件的功能实现,导致软件开发后期产生大量原本可避免的修补工作;一些冗余的对象或结构类的选定,程序的整体结构和增加程序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OOA测试的重点在其完整性和冗余性。
如需了解更多软件评测师考试资讯,请看希赛软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