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知诗人悟诗情解诗题入诗境解词语明诗意李白(2月28日—),字太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到诗题给我们哪些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人物:孟浩然和李白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白地点:黄鹤楼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
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
“之”是“去”的意思。
李白与孟浩然两人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在安陆(今湖北)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
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
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yè)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
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
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现在的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自古是游览胜地。
现已重建。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mè ng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周游天下,广结朋友,孟浩然就是他出蜀漫游结识的,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后来又重逢。
这首诗是他们第二次聚会后分手时所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fān 孤帆远影/碧空尽,wé i 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2)之:到达。
(3)广陵:即扬州。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5)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学生自由发言)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课件出示李白素描图)3、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步感知1、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最后那个字怎么写呀?明确:注意“陵”字正确书写,“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明: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
3、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前往广陵。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为什么这么著名呢?明确: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整体感知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