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军神
- 格式:pptx
- 大小:110.65 MB
- 文档页数:93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军神课文可以分为四大段,每大段的段意如下:第1—11自然段:沃克医生询问情况,检查伤势,发现刘伯承是个军人。
第12—15自然段: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药。
第16—17自然段:刘伯承强忍剧痛接受手术。
第18—26自然段:沃克医生由衷敬佩,称赞刘伯承为“军神”。
一、字1、借助课文上方标注的音节,读准“沃、匪、绷、衷、堪”5个生字。
2、会写“庆、诊、沃、龄、匪、绷、审、剂、施、吭、崭、衷、慈、祥、荣”15个字。
注意下列汉字笔画较多,容易写错:“衷”字中间的“中”,竖要写短些,不要和下面的部件交叉。
“崭”“慈”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每一部分的占比,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二、词1、采取“听写”和“看拼音写汉字”的方式,识记下列词语:“诊所、年龄、熟练、惊疑、审视、一针见血、施行、清醒、颤抖、一声不吭、崭新、由衷、苍白、慈祥、肃然起敬、荣幸”。
2、词语解释【军神】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恳切】诚恳而殷切。
【失声】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
【勉强】能力不够还要尽力去做。
三、篇1、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四大段,给每大段归纳段落大意,再把每段段意巧妙地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刘伯承因眼睛伤势严重,到德国医生沃克开设的诊所就医,拒绝使用麻醉药,强忍剧痛接受手术,深受沃克医生敬佩和称赞。
2、中心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
例如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课文表现了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为例,展示了他的英勇、坚毅和智慧,传递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情感。
课文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等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坚毅和智慧,培养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坚毅和智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等方法;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事迹,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深层含义;5.朗读训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刘伯承将军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握人物形象;3.学生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感悟,能否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坚毅和智慧;4.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军神》课后习题及答案
1.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沃克医生从刘伯承的伤势及他的从容镇定中看出他绝对不是一位邮局职员,一是因为只有军人,才能承受这么重的伤势。
二是这么重的伤势,刘伯承仍然镇定自若,拒绝使用麻醉剂时态度坚决。
三是手术中忍着剧烈的疼痛,却数出了医生的刀数。
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即使是军人,也未必都具备,所以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2.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
①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
从“微微一笑”和刘伯承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他内心的淡定。
②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常青筋基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刘伯承虽然在忍受着剧痛,但此时却在想:“这点疼痛算什么,中国的军人、共产党人是没有什么疼痛能打倒的!”
3.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
动作描写:“头也不抬”“双手却有些颤抖”“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等。
神态描写:“冷冷地”“愣住了”“惊疑”“目光柔和下来”“生气”“惊呆了”“慈祥”等。
语言描写:“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等。
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由最初的冷漠,到看到伤情后的惊疑,听说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后很生气,手术中看到病人强忍疼痛时的关心、钦佩,到最后知道是刘伯承后的肃然起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将领刘伯承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在战斗中眼睛受伤,手术时拒绝使用麻药,展现了他顽强不屈、勇敢坚毅的军人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生对英雄人物充满敬仰,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革命事迹,学习他的勇敢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勇敢、坚毅的军人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主题,感悟刘伯承的勇敢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刘伯承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刘伯承图片、相关战争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感受战争背景和刘伯承的英勇事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讨课文主题,感悟刘伯承的勇敢品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身边勇敢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