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下难题突破
- 格式:doc
- 大小:605.00 KB
- 文档页数:6
2021年高一数学数列重点难点突破六(含解析)苏教版课前抽测(基础题课后作业+学霸必做题课堂集训)1、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且,则的面积是.【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正弦定理得:即:,所以由余弦定理得:又因为:,所以,因为即:即:与联立解得:,所以的面积是:,所以答案为:.考点:1.正弦定理;2.余弦定理;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设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则.【答案】【解析】由正弦定理,得,则,则.考点:正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形.3.在中,三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为的面积,则的最大值为 .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设外接圆的半径为,则,∴,.考点:1.正余弦定理的运用;2.三角恒等变形.4、设数列满足,,则该数列的前项的乘积_________.【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数列是以为周期的数列,而,∴前项乘积为.考点:数列的递推公式.5、已知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为钝角.(Ⅰ)求角的大小;(Ⅱ)若,求的取值范围.【答案】(Ⅰ);(Ⅱ).【解析】试题分析:(Ⅰ)由得,得,应用余弦定理即得.(Ⅱ)由为钝角知,推出应用正弦定理,进一步试题解析:(Ⅰ)由得,得于是又,∴ 6分(Ⅱ)∵为钝角于是,又,∴由正弦定理可知,所以又,∴ 13分考点: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2.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本小题满分12分)设为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角的大小;(2)若,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下弦定理把已知中的边转化为角的正弦,整理可得,从而可求角的值;或由余弦定理将转化为边,现用余弦定理可得,从而可求角的值;(2)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由角的取值范围可求的取值范围.或用余弦定理得,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又,可求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解法1 由得.又,所以.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6分)解法2由得,即,又,所以,又因为,所以.(6分)(2)解法1 由正弦定理得,..因为,所以,,所以.故的取值范围是.(12分)解法2 由(1)及余弦定理得,所以,,又.故的取值范围是.(12分)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变换、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基本不等式.7.(本小题满分10分)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1)求证:成等比数列;(2)若,求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步首先利用切化弦,整理后的正弦式借助正弦定理进行角化边即可得出结论,第二步借助第一步结论,把代入得:,利用余弦定理求出,最后求面积.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即:,即:由正弦定理:,所以:成等比数列.(2)由(1)知:,,所以:,由余弦定理:,所以:所以:考点:1.三角函数的切化弦;2.正弦定理;3.余弦定理;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8、在数列中,(1)设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数列的递推关系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根据给出的初始值和递推关系可以依次写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再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常用方法有:一是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再归纳总结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二是将已知递推关系式整理、变形,变成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或用累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求通项. (2)一般地,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的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做差求解.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且,又,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由(1)知,令①,.考点:(1)累加法求通项公式.(2)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8.设递增数列满足,且.(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最大正整数的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当时,因为数列是递增数列,所以,,则所以是以第二项开始,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又因为,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由(1)得,则:1n ++-则,所以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最大正整数.考点:等差数列的证明,裂项求和法,不等式等基础知识.9.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
高中数学难点突破策略及答案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和必修课程,在学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学生面对数学题目时却感到头疼和无从下手。
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难点比较多,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高中数学难点,下面给出几个突破的策略及答案。
一、题目深层理解要突破高中数学的难点,首先需要对题目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因为数学问题本身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两方面入手,了解每个知识点所存在的联系与区别,在理解后再去进行操作分析以及答案求解。
例如,对于一道具体的代数题目:已知$\frac{a}{b}=\frac{c}{d}$以及$\frac{a+b}{b}=n$,求$\frac{c+d}{d}$我们可以先确定方程式,再从代数式子出发进行思考。
代数思想推理:$\frac{a}{b}=\frac{c}{d}$$\frac{a}{c}=\frac{b}{d}$$\frac{a}{c}+1=\frac{b}{d}+1$$\frac{a+c}{c}=\frac{b+d}{d}$$\frac{a+b+c}{c}=\frac{b+d}{d}$$\frac{a+b+c}{b+d}=\frac{c}{d}$$\frac{a+c}{c}=\frac{1}{n}$$\frac{a+b}{b}=n$$\frac{a}{c}=\frac{1}{n}-1=-\frac{1}{n-1}$$\frac{c}{a}=\frac{n-1}{n}$$\frac{c+d}{d}=\frac{c}{d}+1=\frac{a}{b}+1=\frac{a+b}{b}=\fra c{1}{n-1}+n$所以答案为$\frac{1}{n-1}+n$对于这种题目,我们需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确定方程组,并深入去理解整个问题,分析题目中的复杂信息,一步步推演得出答案。
二、分类讨论高中数学题目通常根据题目的基础知识和细节分类,可以分为多个子分类进行讨论,从而帮助解答。
高一数学应试必备科学备考方法对于刚刚踏入高中阶段的同学们来说,高一数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要在高一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科学的备考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备考策略。
一、夯实基础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
在高一阶段,我们要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
怎么夯实基础呢?首先,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老师在讲解时,往往会通过实例、推导等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这是我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最佳时机。
其次,课后要及时复习,通过做一些基础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千万不要让问题积累。
二、做好笔记做好笔记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还可以方便我们课后复习。
在做笔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除了记录老师讲的内容,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心得、总结和易错点也可以记录下来。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总结出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和步骤;在做三角函数的题目时,记录下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三、多做练习题“熟能生巧”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做题时,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不要盲目地追求做题的数量,而是要认真分析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规律。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整理下来,定期复习,加深印象。
这样,在考试前复习时,就可以重点复习错题本上的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四、建立知识体系高一数学的知识点众多,而且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要学会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函数的图像来研究方程和不等式的解。
选择题难题突破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函数6(3)3,7,(),7.x a x x f x a x ---≤⎧=⎨>⎩若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且{}n a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34⎡⎫⎪⎢⎣⎭ B .9,34⎛⎫⎪⎝⎭C .()2,3D .()1,3 试题分析:因为()()n a f n n N *=∈,{}n a 是递增数列,所以函数6(3)3,7(),7.x a x x f x a x ---≤⎧=⎨>⎩为增函数,需满足三个条件 ()()30178a a f f ⎧->⎪>⎨⎪<⎩,解不等式组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3,选C .考点:1、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单调性;2、分段函数的单调性;3、数列的单调性. 2.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之积为n T ,若22n nn T +=,则122n na +的最小值为( ).A .7B .8 C..试题分析:由题意知()()2211122n n n nn T -+---==,所以2221222n n n n n n n n T a T +--===,所以212212122222n nn n n na ++==+,构造对勾函数()12f x x x =+,该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在整数点4x =时取到最小值7,所以当24n=时,122n na +的最小值为7. 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函数性质与数列的综合.3.设等差数列{}n a 满足:22223535317cos cos sin sin cos 2sin()a a a a a a a --=+,4,2k a k Z π≠∈且公差(1,0)d ∈-. 若当且仅当8n =时,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取得最大值,则首项1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2ππ B. 3(,2)2ππ C. 7[,2]4ππ D. 7(,2)4ππ 试题分析:∵()71352325232sin 2cos sin sin cos cos a a a a a a a +=--,∴()71323252325232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a a a a a a a a +=+--, 即()()4523252322sin 1sin sin 1cos cos a a a a a =---,即4523252322s i nc o s s i n s i nc o s a a a a a =+-,即()()4535353532s ins i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i n a a a a a a a a a =+-,即()()453532s i n s i n si n a a a a a =+-,即442si n 2si n 2si n a a d =-,∵24πk a ≠,∴02si n 4≠a ,∴12s i n -=d .∵()0,1-∈d ,∴()0,22-∈d ,则4π-=d .由()()1111224n n n n n S na d na π--⎛⎫=+=+- ⎪⎝⎭2188n a n ππ⎛⎫=-++ ⎪⎝⎭,对称轴方程为⎪⎭⎫ ⎝⎛+=841ππa n ,由题意当且仅当8=n 时,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取得最大值,∴217842151<⎪⎭⎫ ⎝⎛+<ππa ,解得:ππ2471<<a .∴首项1a 的取值范围是⎪⎭⎫⎝⎛ππ247,,故选D .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4.已知数列{}n a ,{}n b 满足11=a ,且1,+n n a a 是函数n n x b x x f 2)(2+-=的两个零点,则10b 等于 ( )A .24B .32C .48D .64试题分析:由题意得112n n nnn n a a b a a +++=⎧⎪⎨⋅=⎪⎩,由11=a ,12n n n a a +⋅=,得22a =,32a =,44a =,54a =,68a =,78a =,8916a a ==,101132a a ==,则10323264b =+=,选D .考点:递推数列、函数零点5.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等差0d ≠,且1a ,3a ,13a 成等比数列,若11a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2163n n S a ++的最小值为( )A .4B . 3 C.2 D .92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记等差数列{}n a 公差为d ,22111(2)(12)(12)1122a d a a d d d d +=+⇒+=+⇒=(0d =舍去),∴1(1)21n a a n d n =+-=-,21()2n n a a n S n +⋅==,22216216832131n n S n n a n n +++===+-++2(1)2(1)99122411n n n n n +-++=++-≥=++,当且仅当9121n n n +=⇒=+时等号成立,即2163n n S a ++的最小值为4,故选A . 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2.等比数列的性质;3.基本不等式求最值.6.已知函数()()22812f x x a x a a =++++-,且()()2428f a f a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若()n S f n =,则41n n S aa --的最小值为( ) A .276 B .358 C .143 D .378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代入由基本不等式可得.由题意可得2428a a -=-或2842822a a a +-+-=⨯-(), 解得a=1或a=-4,当a=-1时,2712f x x x =+-(),数列{a n }不是等差数列; 当a=-4时,24f x x x =+(),24nS f n n n ==+(), ()()1257575123n a a a n n ∴===+--=+,,,()22121134416122)11(2n n n n S a n n a n n ++++-++∴==-++⨯11311221212n n =⨯+++≥⎡⎤⎢⎥=+⎣⎦()(),当且仅当1311n n+=+,即1n =时取等号, ∵n 为正数,故当n=3时原式取最小值378,故选D .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基本不等式7.如果有穷数列)(,...,,*21N n a a a n ∈满足条件:,,...,,1121a a a a a a n n n ===- 即1+-=i n i a a , ),...,2,1(n i =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例如:数列1,2,3,3,2,1 和数列1,2,3,4,3,2,1都为 “对称数列”。
高一数学常见难点解析在高一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困惑。
针对这些常见难点,本文将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挑战。
难点一: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高一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其中,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都是学生们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
在理解函数的概念时,同学们应该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函数图像的特征。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同学们应该熟练掌握求根公式的应用,并注意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难点二:平面几何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性质及相关定理是高一数学的又一个难点。
同学们容易混淆各种定理,难以理解其证明和应用。
对于三角形,同学们应该熟悉各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常用的三角恒等式,并能够灵活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等解题。
在学习四边形时,同学们需要理解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掌握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对于圆的学习,同学们应掌握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如切线、弦长和圆心角的关系等。
难点三:数列与集合数列和集合是高一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数列时,同学们需要掌握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递推关系,能够准确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等问题。
此外,同学们还需理解数列的收敛性、极限和无穷等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集合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熟悉集合的定义、表示和运算法则,能够灵活应用集合的性质解题。
对于集合的化简、交集、并集和差集等操作,同学们需要严谨地进行推理和演算。
难点四: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高一数学中的一大难点,涉及直线、曲线和图形的分析与运算。
在学习直线和曲线时,同学们应该熟悉直线的方程和曲线的一般方程,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直线和曲线的方程,并且灵活应用直线与曲线的性质解题。
对于图形的分析与运算,同学们需要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描述和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相似关系和全等关系。
高中数学化解难题方法一、数学难题的解题思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难题。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化解数学难题的方法。
首先,遇到数学难题时,我们要冷静下来,不要慌张。
可以先阅读题目,理清题意,明确问题所在。
如果题目比较复杂,可以尝试将题目分解成小问题,逐步解决。
其次,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各种定理和公式。
有时候,数学难题并不是因为题目本身太难,而是我们没有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要多多练习,熟练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解决难题。
另外,可以尝试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
有时候,别人的思路可能会给我们启发,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在讨论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自己的思维。
最后,要保持耐心和毅力。
解决数学难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急于求成。
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难题。
二、数学难题的解题技巧除了以上提到的解题思路外,还有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化解数学难题。
首先,要注意审题。
有时候,数学难题的关键信息可能隐藏在题目中,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信息,理清思路。
其次,要注意画图。
对于一些几何难题或函数图像题,画图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问题所在,更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另外,要注意反证法。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一个结论,从而解决数学难题。
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证明题或逻辑题时特别有用。
最后,要注意总结归纳。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体系。
这样,遇到类似的数学难题时,就能够更快地找到解题方法。
通过以上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相信大家在面对数学难题时会更加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希望大家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享受数学的乐趣!。
高一数学知识点难题及解答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最令人头疼的。
特别是在高一这个阶段,新的数学知识点和难题不断涌现。
本文将围绕高一数学知识点中的几个难题展开讲述,并提供相应的解答。
一、平方根的处理问题高一数学中,平方根的处理经常会对学生造成困扰。
在计算平方根时,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原则:不能直接对负数开平方。
因此,当题目中出现像√(-16)这样的表达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其转化成复数的形式。
通过定义我们知道,√(a × b) = √a × √b。
因此,我们可以将√(-16)转化为√(-1) × √16。
根据定义√(-1) = i,其中i是虚数单位。
所以√(-16) = i × 4 = 4i。
二、函数的复合问题在高一数学中,函数的复合也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当两个函数进行复合运算时,很多学生容易弄混运算的顺序。
以f(x) = 2x + 1和g(x) = x^2为例,我们可以先求f(g(x))。
首先将g(x)代入f(x)的表达式中,得到f(g(x)) = 2(g(x)) + 1 = 2(x^2) + 1。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求g(f(x))。
将f(x)代入g(x)的表达式中,得到g(f(x)) = (f(x))^2 = (2x + 1)^2 = 4x^2 + 4x + 1。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函数的复合运算顺序的影响。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先执行内层函数的运算,再执行外层函数的运算。
三、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在高一数学中,不等式的求解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难点。
首先,我们要掌握不等式的性质:等号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时,不等号不变;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正数时,不等号不变;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一个负数时,不等号反向。
以2x - 5 > 3为例,我们首先将不等式转化成等价的形式:2x -5 - 3 > 0,即2x - 8 > 0。
高一下学期期末难题总结随着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的逐渐临近,我认真复习复习了这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也碰到了一些难题。
下面我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总结一下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并给出解答。
一、数学1. 再分式的应用再分式是一个知识点,它主要是用来解决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
考试中会出现一些应用题,要求我们通过相关的条件来求解未知数。
例如:“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且满足(1+1/a)(1+1/b)(1+1/c)=2,求a^2b^2c^2的最小值。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会将多个无理数相乘的表达式转化为再分式,并通过不等式的方法求解。
2. 参数方程的求导高一下学期学习了参数方程的概念,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参数方程的求导,例如“设直线l的方程为x=t+1,y=3t-2,其中参数t满足0<=t<=1,求l在x轴上的截距。
”首先,我们需要求导,并找到l的斜率,然后通过l在x轴上截距即y=0求解。
3. 平面向量的应用平面向量在物理、几何等方面的应用很广泛,一些应用题可能会出现在考试中。
例如:“设a和b为向量,|a|=2,|b|=1,且a·b=1/2,求cos(2(a,b))的值。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利用向量的模和点乘运算来求解。
二、物理1.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高中物理中,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掌握了它可以更好地解决力的平衡和求和问题。
例如:“物体受到一个10N的重力,以30度的角度斜拉向上一个力F 使其保持静止,求F的大小和方向。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画出力的合力图,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求解。
2.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高中物理中,电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尤其需要注意。
例如:“一个电阻为R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求电流I的大小。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使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将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互相转化,最后求解未知量。
高一数学突破法从基础到高分的完整训练对于刚刚踏入高中的同学们来说,高一数学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别担心,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从基础到高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套完整的高一数学突破训练法。
一、打好基础是关键1、掌握基本概念数学中的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
比如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这些概念不仅要牢记,更要理解其内涵。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简单的判断题、填空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遇到不理解的概念,不要急于跳过,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务必做到清晰透彻。
2、熟练基本运算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功。
包括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整式和分式的运算、指数和对数的运算等等。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项运算练习,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吃透教材例题教材中的例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认真研究每一道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尝试自己独立完成例题,然后对照答案,找出不足之处。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1、做好课堂笔记记录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要注重质量。
课后及时整理笔记,补充完善,便于复习。
2、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认真对待每一道作业题,不抄袭、不敷衍。
遇到难题,先独立思考,实在不会再请教他人。
3、定期复习总结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总结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三、提高解题能力1、多做练习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可以从基础题入手,逐步提高难度。
做题时要注重思路和方法,不要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2、学会分析题目拿到一道题,先不要急于动手,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解题的方向。
可以通过画图表、列关系式等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掌握解题技巧对于一些常见的题型,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比如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通过求导数、配方法等方法来解决。
高一数学解题方法汇总_高中数学难题技巧高中生数学怎么才能考高分?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数学解题技巧11、函数函数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
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方程或不等式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初等函数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
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4.选择与填空中的不等式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5.参数的取值范围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6.恒成立问题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7.圆锥曲线问题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8.曲线方程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9.离心率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10.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高一数学解题技巧2函数导数解题技巧考点:这种类型的题主要是考大家对导数公式的应用,导数的含义,明确导数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你都不知道导数可以用来干什么,你还谈什么做题呢。
在导数这块,我是希望大家都能尽量的多拿一些分数,因为其难度不是很大,主要你用心去学习了,记住方法了,这个分数对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小菜一碟的。
选择题难题突破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函数6(3)3,7,(),7.x a x x f x a x ---≤⎧=⎨>⎩若数列{}n a 满足()()n a f n n N *=∈,且{}n a 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34⎡⎫⎪⎢⎣⎭ B .9,34⎛⎫⎪⎝⎭C .()2,3D .()1,3 试题分析:因为()()n a f n n N *=∈,{}n a 是递增数列,所以函数6(3)3,7(),7.x a x x f x a x ---≤⎧=⎨>⎩为增函数,需满足三个条件 ()()30178a a f f ⎧->⎪>⎨⎪<⎩,解不等式组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3,选C .考点:1、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单调性;2、分段函数的单调性;3、数列的单调性. 2.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之积为n T ,若22n nn T +=,则122n na +的最小值为( ).A .7B .8 C..试题分析:由题意知()()2211122n n n nn T -+---==,所以2221222n n n n n n n n T a T +--===,所以212212122222n nn n n na ++==+,构造对勾函数()12f x x x =+,该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在整数点4x =时取到最小值7,所以当24n=时,122n na +的最小值为7. 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函数性质与数列的综合.3.设等差数列{}n a 满足:22223535317cos cos sin sin cos 2sin()a a a a a a a --=+,4,2k a k Z π≠∈且公差(1,0)d ∈-. 若当且仅当8n =时,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取得最大值,则首项1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2ππ B. 3(,2)2ππ C. 7[,2]4ππ D. 7(,2)4ππ 试题分析:∵()71352325232sin 2cos sin sin cos cos a a a a a a a +=--,∴()71323252325232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a a a a a a a a +=+--, 即()()4523252322sin 1sin sin 1cos cos a a a a a =---,即4523252322s i nc o s s i n s i nc o s a a a a a =+-,即()()4535353532s ins i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i n a a a a a a a a a =+-,即()()453532s i n s i n si n a a a a a =+-,即442si n 2si n 2si n a a d =-,∵24πk a ≠,∴02si n 4≠a ,∴12s i n -=d .∵()0,1-∈d ,∴()0,22-∈d ,则4π-=d .由()()1111224n n n n n S na d na π--⎛⎫=+=+- ⎪⎝⎭2188n a n ππ⎛⎫=-++ ⎪⎝⎭,对称轴方程为⎪⎭⎫ ⎝⎛+=841ππa n ,由题意当且仅当8=n 时,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取得最大值,∴217842151<⎪⎭⎫ ⎝⎛+<ππa ,解得:ππ2471<<a .∴首项1a 的取值范围是⎪⎭⎫⎝⎛ππ247,,故选D .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4.已知数列{}n a ,{}n b 满足11=a ,且1,+n n a a 是函数n n x b x x f 2)(2+-=的两个零点,则10b 等于 ( )A .24B .32C .48D .64试题分析:由题意得112n n nnn n a a b a a +++=⎧⎪⎨⋅=⎪⎩,由11=a ,12n n n a a +⋅=,得22a =,32a =,44a =,54a =,68a =,78a =,8916a a ==,101132a a ==,则10323264b =+=,选D .考点:递推数列、函数零点5.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等差0d ≠,且1a ,3a ,13a 成等比数列,若11a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2163n n S a ++的最小值为( )A .4B . 3 C.2 D .92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记等差数列{}n a 公差为d ,22111(2)(12)(12)1122a d a a d d d d +=+⇒+=+⇒=(0d =舍去),∴1(1)21n a a n d n =+-=-,21()2n n a a n S n +⋅==,22216216832131n n S n n a n n +++===+-++2(1)2(1)99122411n n n n n +-++=++-≥=++,当且仅当9121n n n +=⇒=+时等号成立,即2163n n S a ++的最小值为4,故选A . 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2.等比数列的性质;3.基本不等式求最值.6.已知函数()()22812f x x a x a a =++++-,且()()2428f a f a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若()n S f n =,则41n n S aa --的最小值为( ) A .276 B .358 C .143 D .378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代入由基本不等式可得.由题意可得2428a a -=-或2842822a a a +-+-=⨯-(), 解得a=1或a=-4,当a=-1时,2712f x x x =+-(),数列{a n }不是等差数列; 当a=-4时,24f x x x =+(),24nS f n n n ==+(), ()()1257575123n a a a n n ∴===+--=+,,,()22121134416122)11(2n n n n S a n n a n n ++++-++∴==-++⨯11311221212n n =⨯+++≥⎡⎤⎢⎥=+⎣⎦()(),当且仅当1311n n+=+,即1n =时取等号, ∵n 为正数,故当n=3时原式取最小值378,故选D .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基本不等式7.如果有穷数列)(,...,,*21N n a a a n ∈满足条件:,,...,,1121a a a a a a n n n ===- 即1+-=i n i a a , ),...,2,1(n i =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例如:数列1,2,3,3,2,1 和数列1,2,3,4,3,2,1都为 “对称数列”。
已知数列}{n b 是项数不超过),1(2*N m m m ∈>的“对称数列”,并使得122,...,2,2,1-m 依次为该数列中连续的前m项,则数列}{n b 的前2009项和2009S 所有可能的取值的序号为 ①122009- ②)12(22009- ③1223201021--⋅--m m④122200921---+m m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试题分析:若2009≥m 时,则122121222120092009200822009-=--=+⋅⋅⋅+++=S ,故①正确;若2009<m 且有偶数项,则211])21(1[2122222212009121122009--+-=⋅⋅⋅++++⋅⋅⋅+++=-----m m m m m m S 122221220092120092--=-+--+-m m m m m ,故④正确;若2009<m 且有奇数项,则211])21(1[2122222212009232122009--+-=⋅⋅⋅++++⋅⋅⋅+++=-----m m m m m m S 12232212201021201021--⨯=-+-----m m m m m ,故③正确;故选D .考点: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2.分类讨论思想. 8.对于一个有限数列12(,,,)n p p p p =⋅⋅⋅,定义p 的蔡查罗和(蔡查罗是一位数学家)为121()n S S S n ++⋅⋅⋅+,其中12(1,)kk S p p p k n k N =++⋅⋅⋅+∈≤≤.若一个99项的数列(1299,,,)p p p ⋅⋅⋅的蔡查罗和为1000,那么100项数列),...,,,5(9921P P P 的蔡查罗和为( )A 、993B 、995C 、997D 、999 试题分析:由蔡查罗和的定义可得99000991100099219921=+++∴+++=s s s s s s )(.100项数列),...,,,5(9921P P P 的蔡查罗和为995)50099000(1001)1005(1001)(10019921'100'2'1=+=⨯++++=+++s s s s s s ,故选B 。
9.数列{}n a 满足122,1,a a ==且1111(2)n 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a a -+-+⋅⋅=≥--,则数列{}n a 的第100项为( ) A .10012 B .5012 C .1100 D .150试题分析:由1111(2)n 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a a -+-+⋅⋅=≥--得,)2(21111≥=++-n a a a nn n ,所以数列⎭⎬⎫⎩⎨⎧n a 1是以21为首项,以2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于是,21na n =,所以501100=a .故选D 。
考点:构造法求数列通向公式。
10.在数列{}n a 中,对于任意*n N ∈,若存在常数12,,...k λλλ,使得n k a +=11n k a λ+-+22...(0,1,2,...,)n k k n i a a i k λλλ+-++≠=恒成立,则称数列{}n a 为k阶数列。
现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若2n n a =,则数列{}n a 为1阶数列;②若21n a n =+,则数列{}n a 为2数列; ③若2n a n =,则数列{}n a 为3数列;以上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试题分析:①∵2n n a = ∴∃k=1,λ=2,使12n k n ka a ++-=成立,∴{}n a 为1阶递归数列,故①成立;②∵21n a n =+∴∃k=2,122,1λλ==-,使21122n n k n k a a a λλ++-+-=+成立, ∴{}n a 为2阶递归数列,故②成立;③∵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k=3,1233,3,1λλλ==-=,使3112233n n k n k n k a a a a λλλ++-+-+-=++成立,∴{}n a 为3阶递归数列,故③成立.考点: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2.数列的应用1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q 是正整数,前n 项和为n T ,若211,a d b d ==,且222123123a a ab b b ++++是正整数,则298S T 等于( )A.4517 B.13517 C.9017 D.27017试题分析:∵数列{a n }是以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a 1=d ,d a d a 3,232==∴;又数列{b n }是公比q 的等比数列,且b 1=d 2, ∴22322,q d b q d b ==;∴222123123a a ab b b ++++2222114)1(14q q q q d d ++=++=∈N *. 又∵q 是正整数,∴1+q+q 2=7,解得q=2.∴298S T 17135255202521)21()2899(22822==--⋅⨯+=d d d d d ;故选:B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12.定义12nn x x x ++为n 个正数12,,,n x x x 的“平均倒数”.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平均倒数”为231+n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 a =( )A .23+nB .16-nC .)23)(13(+-n nD .41n + 试题分析: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231+=n S n n ,所以n n S n 232+=, 当1=n 时52311=+==S a ,当2≥n 时,())1(21323221-+--+=-=-n n n n S S a n n n=16-n ,1=n 时适合,综上16-=n a n ,故选B.考点:数列通项公式. 13.对于函数y=f(x)(x ∈I),y=g(x)(x ∈I),若对任意x ∈I,存在x 0使得f(x)≥f(x 0),g(x)≥g(x 0)且f(x 0)=g(x 0),则称f(x),g(x)为“兄弟函数”,已知f(x)=x 2+px+q,g(x)=21x x x -+是定义在区间1,22⎡⎤⎢⎥⎣⎦上的“兄弟函数”,那么函数f(x)在区间1,22⎡⎤⎢⎥⎣⎦上的最大值为( )(A)32 (B)2 (C)4 (D)54【解析】g(x)=21x x x-+=x+1x -1≥2-1=1,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f(x)在x=1处有最小值1,即p=-2,12-2×1+q=1,q=2,∴f(x)=x 2-2x+2=(x-1)2+1,∴f(x)max =f(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