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炼厂装置产能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37.24 KB
- 文档页数:9
2010年度C1地方炼厂排名显示,中国前十大地方炼厂中,东明石化进阶迅速,排名跃居第二位,而山东地方炼厂则雄踞前四名。
据C1数据显示,排名前十位的炼厂依次为昌邑石化、东明石化、利津石化、弘润石化、宝塔石化、正和集团、新海石化、滨阳燃化、华星石化、京博石化,常减压装置加工能力共计达到3900万吨/年,同比增370万吨/年;占到全国地方炼厂一次总炼油能力的35.32%。
中国十大地方炼厂的入围门槛为加工能力230万吨/年,相比2009年提高了70万吨/年;平均炼油能力为390万吨/年,同比增加37万吨/年。
而中国化工集团在山东的炼厂,有三家炼厂进入前十名。
排名前十位的地炼中,山东地炼延续了2009年的绝对优势,虽然8个席位同比减少一位,但前四名均来自山东,其中东明石化常减压能力大增300万吨/年,排名同比提前4位。
而进入排名的山东之外的两家地方炼厂,一家为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宝塔石化,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为350万吨/年(旗下11月刚投产的150万吨/年珠海宝塔石化未计入);另一家为江苏连云港的新海石化,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年,而其90%的股份为山东东明石化所拥有。
而该排名预计很快就将被打破。
据C1了解,2011年山东地炼将迎来新建一次加工能力集中投产,华星石化一套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正和集团一套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东明石化一套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均在此列,届时该三家炼厂一次能力将分别跃居850万吨/年、800万吨/年和1150万吨/年,而东明石化也将取代昌邑石化,夺取中国第一大地方炼厂的位置。
从增速来看,2011年前十大地炼的一次能力增长幅度有可能高达44%,远高于全国地炼整体17%的增速。
分析人士指出,2007年国家有关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一直以来迫使地方炼厂进一步扩大产能。
此外,山东地炼正在越来越多的引起中字头企业的注意,而国企收购地炼在山东也正在形成趋势,地炼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也为日后国有化提供有力条件。
中国七大石化基地
1、大连长兴岛(西中岛)
中石油炼化--体化项目:项目-。
期工程为1500万吨/年俄油炼油装置及相应的化工装置,并在2018年1月中俄签署的对华新增俄油。
到位后正式投产:二期将再利用3-4年时间建成第二套炼油装置,到2022年,在西中岛形成2500万吨/年或更大的炼化能力。
2、上海漕泾
中石化高桥石化漕泾炼油化工--体化项目:2000万吨/年炼油(1500万吨/年炼油工程+500万吨/年润滑油搬迁工程)、100万吨/年乙烯及其下游配套加工装置。
3、广东惠州
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在一期12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基础上,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装置。
4、福建古雷
中国石化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1600万吨/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27套化工装置。
5、河北曹妃甸
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
6、江苏连云港
中石化连云港炼化-体化项目:分二期建设总规模为32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工程,其中一期项目为中国石化连云港炼化---体化一期工程,包括1200万吨/年炼油,二期再扩大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
7、浙江宁波
中石化镇海炼化--体化项目: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
2013年中国十大地炼排名:山东地炼厂占据8成
2013年十大地方炼厂排名显示,依照常减压装置加工能力(一次加工能力)的大小,中国前十大地方炼厂依次为东明石化、华星石化、昌邑石化、正和集团、盘锦北燃、利津石化、宝塔能源化工、垦利石化、京博石化和汇丰石化。
其中,山东汇丰石化有限公司凭借其新建的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一次总炼能达到了380万吨/年,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次炼能为370万吨/年)挤入中国地方炼厂前十的排名。
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中国地方炼厂常减压总炼能达到了6260万吨/吨,占全国地方炼厂一次总炼油能力的35%,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
2013年,为了避免被被纳入到国家准备淘汰的落后产能范围之内,一次炼能在200万吨/年以下的中小型地炼的扩建积极性仍然较高,整体炼油能力的增幅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较之下,一次炼能在200万吨/年以上的大中型地炼则因受到原料供应不足及成品油市场饱和等利空因素的影响,扩建热潮逐渐退去, 2013年十大地炼排名的入围门槛没有明显变化,较2012年仅微增10万吨/年至380万吨/年。
展望2014年,中小型地炼的扩建热情仍然较高,地方炼厂的总体炼能预计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而排名前十的地方炼厂仍鲜有扩建计划,一次加工能力及排名或将维持稳定。
中国石油炼化行业产能、产量及市场格局分析1、石油炼化行业产能情况分析“十三五”期间,一批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接续落地,我国石油炼化行业的进入规模增长的快车道。
2020年,国内炼油能力上升升至8.9亿吨/年。
从近两年石油炼化行业新建及改扩建产能多集中在千万吨级以上的民营炼厂为主,如恒力石化、新疆宝塔、浙石化等企业。
民营炼化的崛起改变了国内石油炼化产能格局,独立炼厂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内石油炼化行业产能占比不断加大。
2020年中国独立炼厂总产能已达以 3.68亿吨/年产能,位居国内炼油产能首位,产能占比为41%。
国内炼油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按目前在建、已批准建设和规划的项目测算,到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升至10.2亿吨/年,成为炼油规模全球第一的国家。
随着炼油能力的巨幅攀升,产能过剩问题也愈演愈烈。
在目前总炼能尚不足9亿吨的背景下,我国炼油行业的过剩产能已超1亿吨。
2、原油加工量及市场格局随着国内炼油能力不断增长,中国原油加工量呈稳定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67440.8万吨,同比增长3.4%。
中石化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2020年原油加工量为23691万吨,占我国原油加工量比重的35.1%;其次为中国石油,2020年原油加工量为15936万吨,占比为23.6%。
其企业原油加工量占比为41.2%。
3、成品油产量及格局根据《2021-2027年中国石油炼化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14-2019年,我国成品油(汽柴煤)产量总体增长趋缓,2018年中国成品油产量为36095.1万吨。
2019年中国成品油产量较2018年略有下降。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交通出行减少,成品油需求量下降。
各大炼厂纷纷下调成品油收率,2020年成品油(汽柴煤)产量为33126.0万吨,同比下降-8.1%。
分品种来看看,2020年汽油产量1.3亿吨,产量占比为39.8%;柴油产量1.6亿吨,产量占比为48.0%;煤油产量4049.7万吨,,产量占比为12.2%。
全球及中国炼油行业产能分布、原油进口量及成品油出口量分析:民营大炼化快速崛起,迎来炼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近十年全球炼油能力稳步增长,亚太地区产能占比持续提升。
2009年,全球炼油产能为91.65百万桶/日,十年间全球炼油能力稳步攀升,2019年全球炼油产能增至101百万桶/日,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
2019年全球炼油能力增幅明显,同比增长1.5%,为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2019年增量主要来源于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其中亚太地区的主要增量来自于中国,随浙石化一期和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中国大幅增加约85万桶/日炼油能力;亚太其他地区新增产能包括恒逸石化文莱项目17.5万桶/日和马来西亚PETRONAS炼厂30万桶/日。
中东地区新增炼油产能为沙特Jazan炼厂40万桶/日。
2019年亚太地区炼油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36%,居全球首位,较2009年提升5%,进一步巩固全球炼油中心的地位。
全球炼油能力稳步增长,2019年增幅明显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09年至2019年亚太炼油产能占比提升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炼油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炼油能力仅为5.6亿吨/年,历经十年扩张,2019年我国炼油能力已提升至8.8亿吨/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6%,远高于全球1%的年均复合增速。
目前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仅次于美国,2019年4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石油市场报告2019》称,2024年前,全球炼油行业将迎来一大波新增产能,炼油能力净增长约900万桶/日,中国将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
随着炼油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原油加工量也保持快速增长,2009-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7%,我国炼厂开工率在2019年已随之提升至75%左右,较2009年66.9%的开工率,大幅提升了7.6个百分点。
2009-2019年国内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持续攀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民营大炼化快速崛起,迎来炼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进入10月份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柴油荒”的状况。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其中较严重的地区是华东、西南,以及浙江、江苏、四川。
眼下的“柴油荒”,是中国原油加工能力不足导致的吗?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原油总需求量约为3.93亿吨,其中全年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量为2.038亿吨。
然而,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77亿吨,居世界第二,炼油能力显然已经“过剩”。
而近两年来,中国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炼油能力可达5000余万吨,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正在“加剧”。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炼油能力年均增长率高达6.3%。
目前,中国已拥有千万吨级炼油厂18家,整体炼油能力达到2.25亿吨,约占全国的一半。
其中前十大炼油企业合计炼油能力为1.445亿吨。
此外,还有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正在建设中。
快速增长的炼油能力为中国能源供应、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周刊》研究部根据权威机构最新公布的各大炼油企业原油加工能力等相关数据,研究并排定了2010年中国十大炼油企业,榜单依次为:大连石化、镇海石化、天津石化、上海石化、茂名石化、金陵石化、广州石化、福建石化、惠州石化、高桥石化。
其中,中石化独占8席,中石油、中海油各占1席;整体炼油能力为全国的三成。
No.1 大连石化(隶属中国石油)2010年炼油能力2050万吨2004年,大连石化原油加工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个千万吨级炼油厂。
2010年,大连石化炼油能力达到20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相比2005年的1050万吨增长近一倍。
大连石化处于辽宁省大连市,海陆运输方便,是中国重要的原油加工及转运基地。
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强管理,升级炼化生产装置,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型炼化企业。
No.2 镇海石化(隶属中国石化)2010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镇海炼化成立于1975年,整体实力一直处于中国炼化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中国大陆首家进入世界级大炼厂行列的炼油企业,多年保持2000万吨以上的炼油能力。
⑴地处四川东部的南充炼油化工总厂是1999年从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炼油厂分离重组而成的,隶属于国际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拥有常减压蒸馏、重油催化裂化、酮苯脱蜡(油)、异丙醇脱沥青等13套炼油装置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目前原油加工能力为60万吨/年。
⑵拟在广西再建大型炼厂记者另悉,中石化在华南区域扩张成品油产能的并不限于广州石化一家,事实上旗下第二大的茂名炼油厂同样在实施扩建工程,茂名炼油厂的产量拟从年产1350万吨增长至年产1750万吨。
业内人士透露,中石化还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在广西兴建年产800万吨的炼油厂计划。
中石化还从长远考虑,正在建设一条1691公里的输油管,将广东炼油厂的剩余产量送到西南地区,以便应对西南区可能的市场缺口。
目前,输油管正在铺设中,计划明年完工。
⑶广州石化为中石化下属炼厂,是华南地区重要炼厂之一,目前年原油加工能力为770万吨,全部加工进口原油。
目前炼厂加工的原油品种多为中东原油,炼厂生产的汽柴油全部供应广东市场。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州石化炼油1000万吨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
该项目在改造广州石化现有5套装置的基础上再新建5套装置,总投资超过30亿元,使广州石化的炼油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
为了与炼油装置扩建工程配套,广州石化旗下的广州乙烯新一轮80万吨/年规模的扩产改造工程即将启动。
目前炼厂正在进行千万吨级改扩建,预计下半年竣工。
届时,广州石化将继浙江镇海、广东茂名、南京金陵等地之后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1000万吨大炼厂。
⑷茂名石化茂名石化隶属中石化,位于广东省茂名市,其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350万吨,为华南地区第一大炼厂,主要加工进口中东高硫原油,成功首炼科威特原油,加工原油种类达到85种,居国内首位。
其成品油主要销往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茂名石化2005年原油的实际加工量排名全国第二。
1#催化装置(100万吨/年),2号常减压装置(设计能力为2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设计能力为250万吨/年)。
2016-09-15【导读】:2016是山东地炼最具影响力的一年。
在油品质量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进口原油使用权审批等利好政策下,山东地炼企业原油“从无到有”,一次加工能力“从多到少”,那么具体有多大的转变呢?1、2016年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排名前十企业单位:万吨/年注:1. 地方炼厂是指:没有稳定原油的原料来源的地方性质、私人性质的炼油企业,包括了中国化工集团、中化集团旗下的炼厂;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集团、中国兵器集团(振华石油)。
2. 本排名所提及的地方炼厂,也仅限于那些拥有常减压装置(含仅有减压装置)的炼油企业,而中国国内众多的仅有催化、焦化或其他二次加工装置的炼油企业,并未列入地方炼厂之列。
3. 由于进口原油配额申请以后,部分炼厂装置规模得以缩减,且再建、扩建未完成装置企业未计在排名之列。
近几年来,山东地炼炼油产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之势,一直是全国炼油产能扩张的佼佼者。
据隆众石化网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4亿吨/年。
与此同时,2016年也注定是山东地炼不平凡的一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申请原油使用权细节出台,使山东地炼加工原油不在遥不可及。
目前全国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审批的地炼企业共11家,其中山东地炼企业占9家,国内地方炼厂共获得进口原油使用配额4918.88万吨,其中山东地炼获得3602.88万吨配额。
而在申请的进程中淘汰兼并重组后的各炼厂产能排名也发生了变化。
2014年山东地方炼厂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东明石化、昌邑石化、华星石化、利津石化、正和石化、汇丰石化、垦利石化、中化弘润、京博石化、万达天弘、岚桥石化。
其中利津石化、垦利石化、京博石化因申请进口原油使用权,淘汰、兼并重组装置,产能较2014年有所减少,未能挤进前十行列。
联合石化、齐成石化等在今年均有新上以及扩能,一次加工装置规模扩大,成为排行榜新面孔。
中国地炼哪家强?山东41家地炼分布图中国化工第一大省非山东莫属,而提及山东,“地炼”是耀眼的关键词。
今天我们将从3张山东41家主要地炼分布图开始,向大家详细介绍山东主要地炼企业的基本信息。
3张图了解山东地炼加工能力1、鑫岳燃化240万吨,亚通石化276万吨,天弘化学440万吨,精细化工197万吨,利津石化350万吨,垦利石化252万吨,神驰252万吨,齐润石化220万,京博石化331万吨,鲁清石化258万吨,金诚石化456万吨,恒源石化350万吨,汇丰石化416万,清源集团404万吨,弘润石化530万吨,海右石化320万吨,岚桥石化239.6万吨,东明石化750万吨。
2、山东地炼炼化区域布局地图除济宁、泰安、莱芜、枣庄、聊城和威海6市没有炼化企业外,其他各市均有布点,其中东营、潍坊、淄博、滨州聚集了37家地炼(占总数的70%)。
炼化能力14526万吨(占总数的73%)。
3、山东原油管道输送设施规划地图山东最终要形成“四横五纵”原油输配系统,每年最多可向省内陆炼企业输送原油12800万吨,新建管道:烟淄线,董家口-潍坊-鲁中、鲁北,日照-东营管道,东营港-广饶管道,滨州港-中海沥青管道,滨海-青州管道。
山东地炼呈现的特点山东地炼目前仍处在布局散乱、各自为战的状态。
其突出表现就是山东地炼呈现出数量多(截至2018年,剔除长期无效产能维持正常或间歇生产的山东地炼约53家)、规模小(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年以下炼厂占到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年以上仅占20%左右)、分布散(广泛分布于东营、淄博、滨州、潍坊、菏泽一带)的格局。
另外,山东多数炼化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汽柴油、石脑油等初加工产品占比80%以上,而下游高端石化产品严重短缺,乙烯50%依赖进口,芳烃57%依赖进口。
山东省除济宁、泰安、莱芜、枣庄、聊城和威海6市没有炼化企业外,其他各市均有布点,其中东营、潍坊、淄博、滨州聚集了37家地炼(占总数的70%),炼化能力14526万吨(占总数的73%)。
省份名称地址炼油能力(万吨/年)联系电话洛阳石化炼油厂(隶属中国石化)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西路27号50086-0379-********中原石化(隶属中国石化)河南省濮阳市胜利西路0393-*******河南省贝利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濮阳市范县炼油厂010-********荆门石化(隶属中国石化)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路5000724-*******2274949武汉石化(隶属中国石化)武汉市长青路特1号850027-86515662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湖北省潜江市章华北路66号(泽口湖北潜江经济开发区内)5000728-64381486438153长岭炼化(隶属中石化)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长岭炼油厂10000730-8451129河南湖北湖南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0730-*******湖南巴陵石化(隶属中石化)备注洛阳石化生产系统主要有炼油、化工、化纤三个板块,其中炼油板块拥有800万吨/年常减压、150万吨/年原油闪蒸装置、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两套)、80万吨/年溶剂脱沥青、70万吨/年连续催化重整、60万吨/年航煤加氢精制、8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精制、65万吨/年气体分馏、14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220万吨年蜡油加氢精制装置、2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4万立方米小时制氢装置、4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等生产装置及相应配套的公用工程和安全环保设施;化纤板块拥有26万吨/年芳烃抽提、24万吨/年PX、32.5万吨/年PTA、40万吨/年聚酯、10万吨/年长丝、25万吨/年短纤维等生产装置;化工板块拥有8万吨/年聚丙烯、2万吨/年双向拉伸薄膜等装置。
中原石化初始规模为14万吨/年乙烯、12万吨/年聚乙烯、4万吨/年聚丙烯,总投资49.33亿元。
2000年进行第一轮技术改造,乙烯装置扩能至18万吨/年,聚乙烯扩能至20万吨/年,聚丙烯扩能至6万吨/年。
公司另有汽油加氢、苯抽提、制氢、丁烯-1、催化裂解制丙烯等副产品深加工装置,产品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苯、丁烯-1、MTB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