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外汇与汇率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 汇率:2. 复汇率:3. 套算汇率;4. 间接标价法:5. 浮动汇率制度:6. 钉住浮动:7. 自由外汇与记账外汇:8. 铸币平价:9. 固定汇率制:10. 联合浮动:二.填空题。
1.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字增大时则本币币值()。
2.银行的现钞买入汇率要比电汇汇率()。
3.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大致以()为界限。
4.影响一国货币汇价变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5.一国货币贬值通过(),(),()等三个主要方面表现出来。
6.我出口企业向银行结售外汇时,应按()汇率折算。
7.一般情况下,一国提高国内利率水平,其货币的对外汇率就会()。
8.纽约外汇市场公布的美元与英镑的汇率,采用的是()标价法。
*9.战后美元第一次贬值后,西方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为金平价的上下各2.25%,而西欧共同市场为加强政治经济联系,把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缩小为上下各1.125%,这被称为(“”)。
10.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与()挂钩,()与()挂钩。
11.一国货币当局制定的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汇率称为()。
12.从国际汇率制度角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3.从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角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4.从外汇管制的松紧程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5.从外汇交易的支付方式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16.欧盟成员国当今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
17.西方国家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于()年确立的,它标示着()的崩溃。
18.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19.在直接标价法下,标价数的数字比以前增加,表明外汇汇率(),本币汇率()。
20.一般来说,一国通胀率越高,则该国货币对外汇价就会()。
21.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直接标价法,()和()则是采用间接标价法。
22.按外汇资金性质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汇率和()汇率。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一、外汇1.【识记部分】(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定义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2)我国外汇构成我国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⑤其他外汇资产。
(3)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根据外汇的来源和用途不同,可将外汇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贸易外汇是指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外汇,即有形贸易所使用的外汇。
非贸易外汇是指进出口贸易以外所收支的各种外汇,即无形贸易收支所使用的外汇。
(4)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按照买卖交割期限的不同,可将外汇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又称现汇,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必须在两个交易日内交割的外汇。
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双方约定到一定的日期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汇价进行交个的外汇。
(可以是1个月、3个月、6个月,最长可达1年)(5)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自由外汇是指不需要经过货币发行国批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并可随时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国货币及其支付手段。
记账外汇又称为双边外汇或清算外汇,是指未经货币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
记账外汇主要是用于签订了贸易协定或支付协定的友好国家之间进行双边清算,以节省自由外汇。
2.【领会部分】(1)外汇的特征一种外币要成为外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外汇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②外汇必须具有充分的可自由兑换性和普遍接受性;③外汇必须具有可偿性(2)一国货币要成为自由外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国货币要成为自由外汇,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对本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往来项目(贸易和非贸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加限制;②不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③在另一个会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购回对方经常项目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
外汇与汇率1.外汇(1)外汇的概念✧外汇是“国外(际)汇兑”的简称。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指的✧是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从这一意✧意上讲,动态的外汇等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具有三个特点:1普遍接受性,即必须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外汇资产;2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3可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自由兑换成本币资产。
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所表示的资产(外币资产),在各国的管理法令中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中所沿用的便是这种概念。
我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的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的;3外币有价证券。
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和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以外币计价的资产。
✧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按照这一定义,外币有价证券和外国钞票等,不能直接用与国际间支付的外币资产不能构成狭义的外汇。
(2)一种外币资产成为外汇的条件: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3)外汇的基本特征:外国货币当局发行的,各国政府和居民普遍接受的,能在外汇市场上自由交易的货币资产。
2汇率与汇率制度(1)汇率的概念✧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指外汇买卖的价格。
它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或者说是一个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折算两种货币的比率时,首先要确定以哪一个国家的货币做为基准货币,这称为汇率的标价方法。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汇率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制定汇率的方法划分,汇率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考察,汇率可分外买入外汇和卖出外汇;从外汇的支付工具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从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的角度考察,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从汇率制度决定考察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2)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做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
((人们将各种标价法下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叫做基准货币(Based Currency)),标价货币:把数量变化的货币叫做标价货币(Quoted Currency)。
)。
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
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国货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
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用称“应收标价法”或“数量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
它是与直接标价法对应的标价方法。
✧ 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币越多,表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高,外国货币的币值越低。
(3)汇率的种类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本国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或贵金属)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是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单一汇率,复汇率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汇率,这种汇率通用于该国的所有经济往来。
✧ 复汇率 又称“多元汇率”是“单一汇率”的对称,指的是一国在外汇管制情况下,对同一外国货币,因其目的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汇率。
设置复汇率的主要目的在于:1鼓励或限制某些商品出口;2鼓励和限制某些货物进口;鼓励某些产品在国内生产;4借高价卖出或低价买入以从实国库。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 )就是现实中的货币兑换比率,它可能由市场决定,也可能由官方制定。
而实际汇率是相当名义汇率而言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实际汇率主要可以分为:外向实际汇率与内向实际汇率✧✧ (外向)实际(真实)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真实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通货膨胀会影响出口)。
名义汇率R 与实际汇率e 之间的关系是:✧P P R e f ⋅==,本国价格水平外国价格水平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 其中,Pf 和P 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有关价格指数,r 和 e 都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内向实际汇率50年代澳大利亚学者提出一个依附经济模型(贸易小国(进出口份额很小):价格接受者):分析依附经济汇率贬值状况; 内向实际汇率: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Pt*S(名义汇率)/Pn=(S*Pt/Pn)实际汇率Pt 表示可贸易品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决定,由外币表示),Pn 表示非贸易品价格; 用于分析汇率变动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产品生产结构和需求消费结构)本币贬值e 上升 可贸易品现相对于非贸易品价格上升,刺激可贸易品的生产,对可贸易品的消费需求减少(引导资源流向可贸易品生产)(补充:贸易小国货币贬值一定会改善国际收支(出口供给增加,进口需求下降):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可分为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可贸易品:和国外同类产品有竞争关系,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非贸易品:无竞争关系,建筑业,房地产业,绝大多数第三产业(不可移动的属性,服务业运输成本太高远远高于两国之间的价差);贸易小国出口需求弹性无穷大(按照既定的价格出售愿意出售的数量),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买进愿意购买的数量);出口完全取决于出口供给,进口完全取决于进口需求;可贸易品又可分为:可出口品(竞争力高)与可进口品(需求大)汇率贬值后:出口供给上升=可出口品国内生产上升—国内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可进口品国内需求下降—国内生产上升。
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影响的幅度取决于国内生产,需求受汇率的影响(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世界银行将国家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根据汇率政策):内向型:发展中国家在战后普遍实行本币定值过高(配合高关税,高贸易壁垒),外币价格压低,进出口额都很小。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是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的一个策略,后来,为了转型各发展中国家纠正本币定值过高鼓励出口,可贸易品生产更为有利;)3币值,利率与汇率(1)币值与利率(2)币值与汇率✧币值是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币值的变化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国内外通货膨胀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纸币流通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其对外价值,而货币的对内价值是由国内物价水平来反映的。
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对外贬值(汇率相应变动);而通货膨胀对长期汇率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异(三种情况)。
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通过国际收支环节间接实现:一个国通货膨胀较高——商品和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上升——商品(贸易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力——进口增加,从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逆差。
通货膨胀率会影响一国的实际利率,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当名义利率不变,通货膨胀上升——实际利率下降(不存在资本项目管制)人们预期本币将贬值——资本外逃——资本项目逆差。
最终可能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利率与汇率贷款利率:资金使用成本,存款利率:资金收益(短期)利率(货币资产的价格)的相当变动影响外汇市场本外币的供求状况——资本的输入与输出(资本流动)——(短期)汇率相应变动。
✧影响汇率变化的经济因素1 国际收支(直接主要因素):顺差——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升值趋势——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储备增强,反之如果一个国国际收支逆差过大——官方储备损失严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本币大幅贬值——货币危机;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占主导,资本项目影响日益增强。
2相对通货膨胀率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作用需要一段时间;3相对利率短期利率是汇率短期趋势的主要因素;4经济增长差异(总需求与总供给)高的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进口需求增加;高的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高的经济增长——盈利性投资机会增多——直接投资增加——改善资本账户,实证表明高的经济增长会促使本币升值。
5预期因素(易变,难以把握)利率差异(变动)——利率预期变动;通货膨胀率差异——通货膨胀预期变动——实际利率变动。
6中央银行干预一国货币政策或行政政策,各国外汇市场联合干预;只能影响短期汇率的升降,无法改变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7外汇市场投机8财政赤字赤字增加,弥补赤字——货币供给可能增加——总需求增加并伴随利率上升——对汇率变动影响不确定。
✧汇率变动对实际经济的影响P52✧汇率制度的选择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P544汇率决定理论一价定律即国际金融笔记和公司理财pdf笔记p144✧(1)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前者说明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后者则用以说明汇率的变动。
✧前提:对于任何贸易商品,一阶定律都成立;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购买力平价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个国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外国具有一般商品的购买力;而外国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本国货币在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
因此,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汇率的交换比率(即汇率)。
由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与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说,均衡汇率就等于一定时点上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
若用E表示均衡汇率(直接标价法),P表示国内一般价格指数,P*表示外国一般价格指数,则绝对购买力平价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E=(1/p*)/(1/p)=p/p*即任何两国货币间的汇率,等于该两国一般物价指数的比率。
✧(2)相对购买力平价在纸币流通情况下,不可能没有通货膨胀。
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的变动根源于两国物价水平或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即在一定的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若本国发生过通货膨胀,而外国物价水平不变,则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