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0016.7787021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三(随机)-0016
奥地利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史密尔
B:伯曼
C:弗洛伊德
D:隆布罗索
答案:C
20世纪50年代前,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为研究对象。
A:少年儿童
B:青年人
C:中年人
D:老年人
答案:A
造成社会差别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分化
C:个人素质
D:社会偏见
答案:B
下列有关冲突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团体间的冲突有利于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B:冲突不利于社会变迁
C:冲突对方所争夺的目标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D:冲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败对方
答案:B
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
职能。
这是社会分化中的()分化。
A:水平
B:垂直
C:横向
D:纵向
答案:A
拟剧论的倡导者是()。
A:赫伯特·H·海曼
B:乔治·霍曼斯
C:埃里森
D:欧文·戈夫曼
答案:D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的()特点。
A: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B:成员之间难以替代
C: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整合程度较高
答案:D
在心理成熟中,下列哪个属于情绪成熟:()。
A:不易冲动
B:能随机应变。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二(随机)-0011
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A:主文化
B:亚文化
C:物质文化
D:非物质文化
答案:D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19世纪中叶
B:1911年
C:1949年
D:1979年
答案:A
奥地利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史密尔
B:伯曼
C:弗洛伊德
D:隆布罗索
答案:C
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答案:C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答案:D
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东财12秋《社会学》在线作业(随机)题库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得分:401. 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A. F·法林顿B. J·斯坦纳C. 桑德斯D. 波尔斯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2. 在()看来,阶级的划分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A. 马克思主义B. 韦伯C. 帕累托D. 埃里克·赖特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3. ()认为,近现代社会,权力在分层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拥有权力的人更具有竞争力,从而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A. 格尔哈特·伦斯基B. 金斯利·戴维斯C. 威尔伯特·莫尔D. 米尔斯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4. ()认为,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A. 社会整合理论B. 文化冲突理论C. 社会解体理论D. 价值冲突理论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5. “近水楼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必要性。
A. 活动空间接近B. 群体成员间的接触时间长C.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交往比较自由D.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6. ()从社会结构中寻找越轨的原因,强调社会越轨的相对性。
A. 社会失范论B. 文化冲突理论C. 亚文化群理论D. 标签理论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7. ()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为了社会正常运行,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平是必要的,分层在维持社会方面具有某种有益的功能。
A. 社会功能论B. 冲突论C. 社会进化论D. 平衡论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8.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三(随机)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本科的各校各科新学期复习资料,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造成社会差别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A. 遗传因素B. 社会分化C. 个人素质D. 社会偏见满分:4 分2. 在社会学中,文化能够世代相传是指文化能够____。
A. 纵向传递B. 横向传递C. 交互传递D. 逆向传递满分:4 分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 19世纪中叶B. 1911年C. 1949年D. 1979年满分:4 分4. ()是指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的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
A. 水平式流动B. 开放式流动C. 封闭式流动D. 混合式流动满分:4 分5.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事前预料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因此,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____过程。
A.角色选择B. 角色建设C. 角色领悟D. 角色选择满分:4 分6. ()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
A.普芬多夫B. 爱德华·B·泰勒C. 威廉·奥格本D. 查尔斯·库利满分:4 分7. "近水楼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必要性。
A. 活动空间接近B. 群体成员间的接触时间长C.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交往比较自由D.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满分:4 分8. 在()看来,阶级的划分标准是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A. 马克思主义B. 韦伯C. 帕累托D. 埃里克·赖特满分:4 分9. ()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规则,并对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全部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方式。
(单选题) 1: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B: 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C: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D: 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是()的定轨所造成的。
A: 个人能力B: 性别角色C: 社会性别D: 女权主义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一位女工程师,在家里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在单位里是工程师,对老同学又是朋友,对客人又是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
A: 社会角色B: 角色集C: 规定性角色D: 自致角色正确答案:(单选题) 4: 造成社会差别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A: 遗传因素B: 社会分化C: 个人素质D: 社会偏见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在()中,妇女逐渐走出家庭,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具有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A: 普那路亚家庭B: 对偶家庭C: 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D: 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在社会学中,文化能够世代相传是指文化能够____。
A: 纵向传递B: 横向传递C: 交互传递D: 逆向传递正确答案:(单选题) 7: 社区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在其著作《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设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中提出并使用的。
A: F·法林顿B: J·斯坦纳C: 桑德斯D: 波尔斯正确答案:(单选题) 8: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A: 初始社会化B: 预期社会化C: 发展社会化D: 逆向社会化正确答案:(单选题) 9: ____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东北财经大学16秋《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一、单选题: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自上而下整个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一级。
(满分:4) 1: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是()的定轨所造成的。
A:个人能力B:性别角色C:社会性别D:女权主义正确答案:C2:()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A:政策问题的确认B:政策目标的确定C:政策方案的评估D:社会政策执行正确答案:D3: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事前预料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因此,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____过程。
A:角色选择B:角色建设C:角色领悟D:角色选择正确答案:B4:在社会学中,文化能够世代相传是指文化能够____。
A:纵向传递B:横向传递C:交互传递D:逆向传递正确答案:A5: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____。
A:代际流动B:群体流动C:个人流动D:水平流动正确答案:B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二(随机)1:____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A:模仿理论B:感染理论C:匿名理论D:控制转让理论正确答案:B2: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____。
A:代际流动B:群体流动C:个人流动D:水平流动正确答案:B3: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互动关系B:交换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正确答案:B4:()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
A:普芬多夫B:爱德华·B·泰勒C:威廉·奥格本D:查尔斯·库利正确答案:B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三(随机)1:____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东财09春学期《社会学》在线作业一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1.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当时看来是社会的____。
A. 主文化B. 反文化C. 物质文化D. 越轨亚文化满分:4 分2. 埃里克•埃里克森认为,个人心理的成长历程中,认同与角色混淆阶段是在____。
A. 学龄期(6~11岁)B. 青少年期C. 成年早期D. 中年期满分:4 分3. ____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A. 自觉的角色B. 自致角色C. 规定性角色D. 表现性角色满分:4 分4. 在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对道德社会化过程所作的层次划分中,____的第二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普遍伦理原则取向”。
A. 前习惯层次B. 中习惯层次C. 习惯层次D. 后习惯层次满分:4 分5. ____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A. 社会B. 社会制度C. 社会关系D. 社会机制满分:4 分6. 改革开放后,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和老年人在处事方法上经常存在一些分歧,老年人对青少年的做法很多时候不能理解。
例如:“早恋”问题。
这是____的具体体现。
A.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B.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C. 代差问题D. 社会发展迅速满分:4 分7. 20世纪50年代前,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____为研究对象。
A. 少年儿童B. 青年人C. 中年人D. 老年人满分:4 分8. 现代工业取代传统工场手工业、农业机械化取代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等是社会____运行的表现。
A. 纵向B. 交互C. 逆向D. 横向满分:4 分9.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观察,人口结构是从____角度来考察社会的。
A. 群体关系B. 社会制度C. 宏观社会D. 微观社会满分:4 分10.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在于形成独特的____。
A. 人品B. 人格C. 思维D. 技能满分:4 分二、多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东财10秋学期《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1.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A. 初始社会化B. 预期社会化C. 发展社会化D. 逆向社会化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2. 奥地利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 史密尔B. 伯曼C. 弗洛伊德D. 隆布罗索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3. 在情感向度上,遵循(原则。
A. 等价原则B. 回报原则C. 互补原则D. 诚信原则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4. (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历程划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以此来解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化历程。
A. 熊彼特B. 奥格本C. 孔德D. 斯宾塞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45. (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
A. 普芬多夫B. 爱德华•B•泰勒C. 威廉•奥格本D. 查尔斯•库利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46. 在心理成熟中,下列哪个属于情绪成熟:(。
A. 不易冲动B. 能随机应变C. 不固执D. 无随意性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7. 在社会学中,文化能够世代相传是指文化能够____。
A. 纵向传递B. 横向传递C. 交互传递D. 逆向传递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48.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环节。
A. 政策问题的确认B. 政策目标的确定C. 政策方案的评估D. 社会政策执行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9.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B. 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C. 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D. 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410. 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把群体划分(。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0016
个体的社会化以____为基础。
A:社会环境
B:社会制度
C:个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D:个人的生物遗传素质
答案:D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答案:D
在()中,妇女逐渐走出家庭,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具有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A:普那路亚家庭
B:对偶家庭
C: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D: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答案:D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的
()特点。
A: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B:成员之间难以替代
C: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整合程度较高
答案:D
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
这是社会分化中的()分化。
A:水平
B:垂直
C:横向
D:纵向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