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中文)
- 格式:ppt
- 大小:5.60 MB
- 文档页数:29
(完整word版)层析柱使用方法层析柱使用方法层析柱使用方法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
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
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
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
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 确定。
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1:装柱子(添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
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 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层析柱装填要点和要求
1. 嘿,一定要注意啊,装填层析柱的时候,颗粒大小可不能马虎呀!就像建房子,砖的大小得合适吧。
比如说用硅胶装填,颗粒太大或太小,效果能好吗?
2. 别忘了均匀装填呀!你想想,要是填得乱七八糟的,那不就像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能顺顺畅畅吗?比如说填的时候东一块西一块的,那怎么行!
3. 要把气泡赶跑啊!气泡在里面就像个捣蛋鬼,会坏事的呀!就好比你吃饭的时候有颗沙子,多难受啊。
比如装的时候不小心混进了气泡,得想办法弄出去呀。
4. 压实也很关键呀!松松垮垮的可不行,这就好像搭积木不压实会倒一样。
比如说随便弄弄,那后续分离还能靠谱吗?
5. 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啊!快了容易出问题,慢了又耽误时间。
就像开车,太快危险,太慢也急人。
比如填充的时候没把握好速度,那不就糟糕了。
6. 注意柱子的垂直哦!歪歪扭扭的可不像话,就跟站没站相一样。
比如说没放垂直,那后续操作能顺利吗?
7. 清洗干净也超级重要!脏兮兮的怎么用啊,就像你穿脏衣服出门一样。
比如装填前不认真清洗,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8. 还有啊,多检查几遍呀!不检查怎么能放心呢,就像考试不检查会丢分一样。
比如说填完了就不管了,万一有问题呢!总之啊,装填层析柱这些要点和要求一定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呀!。
层析柱装柱流程范文层析柱(CLC)是一种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常用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包括制药、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中广泛应用。
层析柱装柱流程是在层析柱中装填填料的过程,决定着柱的分离性能和吸附能力。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层析柱装柱流程:1.准备填料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填料。
填料的选择取决于分离目标和样品特性。
常见的填料包括硅胶、脱色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和凝胶颗粒等。
填料应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与目标物发生相互作用。
2.准备柱子将柱子清洗干净,并根据填料的尺寸调整柱子的高度。
柱子可以是玻璃柱、不锈钢柱或塑料柱,具体选择取决于实验要求。
3.浸泡填料将填料放入容器中,加入合适的溶剂。
浸泡填料有助于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提高填料表面的活性。
可以根据填料类型和实验要求调整浸泡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到几天。
4.烘干填料将浸泡过的填料放入烘箱中或暴露在室温下进行干燥。
烘干填料有助于去除残留的溶剂,使填料能够更好地保持其结构和吸附性能。
5.装填填料将干燥的填料均匀地倒入柱子中。
填料的层高度应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一般为柱子高度的1/3到2/3、填料应当尽量均匀地分布在柱子中,以确保有效的分离效果。
6.压实填料使用压实设备或手动敲击柱子,将填料压缩和固定在柱子中。
压实的目的是增加填料的堆积密度,减少填料颗粒之间的间隙,提高分离效果。
压实的程度应根据填料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7.洗涤柱子将柱子与适当的溶剂进行冲洗,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残留的溶剂。
洗涤的选择取决于填料和实验要求。
洗涤过程可以重复几次,直到柱子完全清洁。
8.储存柱子装填完成后,柱子可以进行包装或储存。
柱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保持填料的性能和活性。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 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层析柱装填高度摘要:一、层析柱简介1.层析柱的概念2.层析柱的分类3.层析柱的作用二、层析柱装填高度的重要性1.装填高度对层析效果的影响2.装填高度与样品移动速度的关系3.装填高度与分辨率的关系三、层析柱装填高度的确定1.理论计算法2.实验测定法3.经验公式法四、装填高度的调整与优化1.装填高度的调整2.装填高度的优化策略3.装填高度调整与优化的实际应用正文:层析柱是色谱分离技术中常用的分离介质,对于样品的分离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层析柱装填高度的重要性及其确定方法。
首先,层析柱装填高度对层析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装填高度可以保证样品在柱中发生有效的分离,从而提高柱的分离效果。
装填高度不足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而过度装填则可能使样品在柱中扩散不均,影响分离效果。
其次,装填高度与样品在柱中的移动速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装填高度越高,样品在柱中的扩散阻力越大,从而降低样品的移动速度。
这会对分离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权衡。
此外,装填高度还会影响柱的分辨率。
适当的装填高度有利于提高柱的分辨率,从而实现样品的有效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方法有理论计算法、实验测定法和经验公式法。
理论计算法是通过计算样品在柱中的扩散系数来确定装填高度;实验测定法是通过实际操作,根据样品在柱中的分离效果来调整装填高度;经验公式法是参照已有的实验数据,根据经验公式来确定装填高度。
最后,装填高度的调整与优化是提高柱分离效果的关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整装填高度、优化流动相和梯度条件等方法来提高柱的分离效果。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 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层析柱装柱注意事项《层析柱装柱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层析柱装柱这档子事儿。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首先,选柱子就像找对象一样,得找个合适的。
尺寸得匹配你的实验需求,不然就像小脚穿大鞋或者大脚挤小鞋,都难受。
这柱子要是选错了,后面的事儿可就不好办喽。
然后,就是填料啦!这填料就像是柱子的灵魂,得好好对待。
千万别毛手毛脚地把它弄得到处都是,不然就像撒了一地的珍珠,心疼着呢。
装填料的时候,要慢慢地、轻轻地,就像给宝贝穿衣服一样,小心翼翼的。
还有啊,装柱的时候可得保持耐心。
这可不是着急就能搞定的事儿,得慢慢把填料压实,不能有气泡。
就好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得结实,不然房子可就要歪歪扭扭啦!有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雕塑大师,在精心雕琢我的作品。
说起气泡,那可真是讨厌的家伙!一旦有气泡在里面,就像一个隐藏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让你的实验化为泡影。
所以啊,得时刻警惕着,一有气泡冒出来,就得赶紧把它赶跑。
记得有一次,我着急忙慌地装柱,结果填料没压实,实验做得一塌糊涂。
那心情啊,简直比丢了钱包还难受。
从那以后,我就吸取教训了,装柱的时候再也不马虎了。
另外,装柱的过程中也得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哦!别搞得乱七八糟的,不然被导师看到了,那可少不了一顿批评。
咱可得把实验台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就像自己的小天地一样。
总之,层析柱装柱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咱们可得用心对待,就像对待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和感受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让你们在装柱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
祝大家实验顺利,都能成为层析柱装柱的高手!哈哈!。
大小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化、药学、环境分析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移动相间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各自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混合物各组分的分离。
一般情况下,层析柱包括大型和小型两种。
下面将讨论这两种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
首先是大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
大型层析柱一般适用于样品量较大的情况,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在线层析分离。
其装填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填料。
选择填料是大型层析柱装填实践中的关键步骤。
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填料。
常见的填料有硅胶、Sephadex、糖果胶等。
填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到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因素。
第二步是准备填料。
填料在装填前一般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以提高其分离效果。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洗涤、干燥和激活等。
洗涤可以去除填料表面的杂质,干燥可以除去填料中的水分,而激活可以增加填料的活性。
第三步是装填填料。
在装填填料之前,需要将填料与层析柱的内壁润湿。
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将填料悬浮在适量的移动相中,然后缓慢注入到层析柱中。
装填填料时应注意层析柱的填料层高度和均匀度,以保证分离效果。
第四步是压实填料。
压实填料是装填实践中的重要步骤,可以提高填料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压实填料时,可以利用酒精、氮气或专用的装填仪器进行。
压实填料时应注意避免填料的堵塞和破碎。
第五步是检查填料层的质量。
填料层质量的检查可以通过观察填料层的均匀性、密实度和干燥程度来进行。
如果发现填料层存在问题,可以进行调整或更换。
以上是大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介绍,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
小型层析柱一般适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或分析。
其装填实践与大型层析柱的装填实践相似,但由于样品量较小,操作上相对简单。
其装填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填料。
填料的选择原则与大型层析柱相同,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填料。
层析柱装填高度(最新版)目录1.层析柱的概念及分类2.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定义3.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影响因素4.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测量方法5.层析柱装填高度的优化正文层析柱,又称为色谱柱,是一种用于色谱分析的装置,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层析柱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柱、液相色谱柱和薄层色谱柱等。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层析柱的装填高度对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层析柱装填高度指的是色谱柱中固定相填充物的高度,通常用毫米(mm)表示。
装填高度的选择会影响到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保留时间和峰形等。
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需要在装填高度、柱效和分离度之间寻求平衡。
影响层析柱装填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固定相的种类和颗粒大小:不同种类的固定相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颗粒大小对装填高度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颗粒越小,装填高度越高。
2.色谱柱的直径:色谱柱直径的大小会影响到固定相填充物的装填量,直径越大,装填高度越高。
3.色谱柱的长度:色谱柱长度的增加会导致样品在柱中的保留时间增加,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因此,需要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色谱柱长度。
测量层析柱装填高度的方法有:1.称重法:通过称取固定相前后的重量,计算装填高度。
2.目测法:根据色谱柱中填充物的高度进行估计。
3.液柱法:在柱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流动相,根据液柱高度计算装填高度。
为了优化层析柱装填高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固定相种类和颗粒大小。
2.控制装填压力:在填充固定相时,应控制好装填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填充物压缩。
3.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直径和长度: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直径和长度,以满足分离效果和柱效的要求。
总之,层析柱装填高度是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
层析柱装填及相关常识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中试及工业用手动层析柱装填指南1. 中试及工业用手动层析柱中试及工业用手动层析柱的设计,秉承了创新的设计理念,采用专利密封方式以及专利的柱头旋转结构,手动装填层析填料简单,配套工具少,并能够为各种层析填料提供快速的手动装填方法,节约时间,并降低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还能够获得准备而重复性的装柱效果,更快协调不同产品线的转换。
通常手动层析柱从直径100mm到450mm,高度有500mm和1000mm两种。
手动层析柱列表2. 准备工作1.检查层析柱的完整性,容器具已按容器具清洁管理规程清洁待用。
并且在装填前要进行保压密封性及清洁验证。
2.填料在装填前要按填料:匀浆液=1:1.5-2的比例充分匀浆,可以用匀浆棒匀浆,装柱前要脱气处理,可以通过抽真空及超声脱气。
3.将层析柱拆卸,将各部件用注射用水清洗干净。
匀浆棒3. 装柱过程1.装柱参数确定:根据工艺确定(略)。
2.将柱子不锈钢下底盘放在底座支架上,用螺丝固定,底盘出口用软管连接,将软管连接至蠕动泵泵管出口(蠕动泵软管入口在注射用水中),开启蠕动泵,调节流速旋钮至所需位置,检验并确定管线连接无外漏。
3.下底盘放上蓄水环,蓄装水1cm高,排尽气泡,将两层金属网的经纬线以45°角错开,放在底盘中心位置,确认无气泡后将膜盖盖紧。
取下蓄水环。
4.套红色橡胶圈,放底盘,用螺丝对称旋紧。
套垫圈,小心地将玻璃柱体放在垫圈上。
将四根金属杆旋上,玻璃柱顶部套上硅胶圈,不锈钢顶盘穿过金属杆盖在硅胶圈上,使硅胶圈,玻璃柱和顶盘的内边缘刚好对齐。
用螺母将金属杆对称旋紧。
此过程中蠕动泵应不停地泵入水,直至玻璃柱上有2~4cm高的水位时,可停泵,并将底盘软管与蠕动泵泵管连接断开,将底盘软管出口置高过玻璃柱,防止玻璃柱内水流光。
5.将填料沿玻璃柱的内壁缓慢倒入层析柱中,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填料全部倒完后再加入注射用水使液面与玻璃柱顶端齐平。
如果填料一次性倒不完,可将层析柱出口放低,使水流走一部分再倒填料,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已经沉降好的填料翻起来。
层析柱干法装柱步骤层析柱干法装柱,这事儿就像搭积木,得有个章法。
咱先得把层析柱给准备好。
这层析柱就好比是一个特殊的小房子,要装东西进去的。
得保证这个小房子干净又干燥,要是里面脏兮兮或者湿漉漉的,那后面装进去的东西可就“住”得不舒服了。
就像你自己的家,如果到处是灰尘和水,你能乐意吗?再来说说填料。
填料是这个柱子里的关键角色,就像是小房子里的家具。
把填料从容器里取出来的时候,动作要轻,可不能像个莽撞的大汉似的。
为啥呢?因为填料如果被弄得乱七八糟,它在柱子里就没法好好排列了。
这就好比你整理衣柜,要是把衣服都胡乱扔进去,找衣服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现在开始往柱子里装填料。
把柱子一端封闭好,就像给小房子关上门,只留一个入口。
然后慢慢地把填料倒进去,这个过程要均匀,就像往杯子里倒水,要是一股脑儿全倒进去,水就会溅得到处都是。
填料倒的时候,得时不时晃一晃柱子,让填料在里面铺得更均匀。
这就像你铺床的时候,要把被子铺平展,要是有褶皱,睡起来就不得劲儿。
可不能心急,要是填料倒得太快或者不均匀,那柱子里就会有缝隙或者空洞,这可不行,就像房子的墙有了漏洞,那还怎么住人呢?填料倒得差不多的时候,要轻轻敲打柱子的管壁。
这就像是在给填料做按摩,让它们在柱子里更紧实。
不过敲打的力度得掌握好,不能太用力,不然就把填料给敲坏了。
这就好比你敲鸡蛋,太用力鸡蛋就破了,填料要是破了,那整个柱子的功能可就受影响了。
等填料装得差不多了,再把柱子顶端多余的填料弄平。
这就像是给房子的屋顶做最后的修整,要弄得平平整整的。
要是不平,那后面使用的时候就会有问题。
装完柱之后,可别忘了检查一下。
看看柱子里的填料是不是均匀,有没有什么地方看起来不太对劲。
这就像是做完一件手工品,得检查检查有没有瑕疵。
要是发现有问题,就得重新调整,总不能让一个有毛病的柱子就这么开始工作吧,那肯定会出乱子的。
干这个层析柱干法装柱啊,就得像照顾自己的小宝贝一样细心。
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每个细节都很重要。
柱层析分离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
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
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
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
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
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原料:新鲜的菠菜叶试剂: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3.丙酮 7.水硫酸钠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铁架台四、【实验操作】1.色素的提取: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
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天结实;第二、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
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
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
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
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
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
然后用少量芗洗涤后,再加入。
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关于TLC和柱层析之我的体会(转)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