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16 KB
- 文档页数:2
工地噪音防控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建筑工地产生的噪音却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地噪音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还可能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工地噪音防控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技术措施1.使用低噪音设备:在建设工地上,应尽量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机械设备,如使用低噪音的工地起重机、钢筋切割机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2.隔音措施:可以在建设工地周边搭建隔音挡墙或者使用隔音板进行隔音处理。
挡墙和隔音板的材质应选用吸音性能较好的材料,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
3.空气动力噪音控制:通过增加消声设备,减少空气动力设备噪声的产生。
例如,在建筑工地的空气压缩机和风机上安装消声器,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4.施工计划优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音干扰。
例如,在居民区离高峰时段施工,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管理措施1.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建立监管部门与建筑工地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定期检查工地是否符合相应的噪音排放标准。
2.提高工人素质: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重视噪音污染的防控工作。
让工人们养成良好的工地作业习惯,减少噪音的产生。
3.宣传教育:通过建立宣传噪音防控的标识牌、播放相关宣传片等方式,向工地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普及噪音防控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4.环境评估:在工地施工前应进行噪音环境评估,科学制定防控方案。
施工期间,需要定期开展噪音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噪音问题。
三、法律法规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强对工地噪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工作,将工地噪音纳入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中,并对违反噪音排放标准的建筑工地进行严厉处罚。
2.执行力度加大:通过加大对建筑工地噪音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地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并对违规建筑工地进行严厉处罚,从而有效遏制工地噪音污染。
第1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问题往往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以下提出一系列工程施工防扰民措施。
一、施工时间合理安排1.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夜间、节假日等居民休息时间,减少噪音污染。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噪音较大的施工工序安排在白天进行,降低夜间施工对居民的影响。
二、噪音污染控制1.使用低噪音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优先选用低噪音设备,降低噪音污染。
2.设置隔音屏障: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隔音屏障,有效降低噪音传播。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设备的使用,确保施工过程中噪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粉尘污染控制1.洒水降尘: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降低粉尘污染。
2.覆盖裸露地面: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防止粉尘飞扬。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减少粉尘污染。
四、废水污染控制1.废水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2.设置废水收集池:在施工现场设置废水收集池,防止废水直接排放。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物料使用,减少废水产生。
五、文明施工管理1.施工现场围挡:设置施工现场围挡,规范施工现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施工垃圾处理:及时清理施工垃圾,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3.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六、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1.定期召开居民座谈会:了解居民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方便居民反映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公示施工信息:将施工时间、施工内容等信息进行公示,让居民了解施工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带来的噪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有效控制施工噪音,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噪音专项施工方案。
二、方案目标1. 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确保噪音值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2. 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3. 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
三、施工噪音污染防治措施1. 施工现场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加强现场管理。
(2)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3)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减少噪音污染。
2. 施工设备噪音控制(1)选用低噪音施工设备,降低施工设备噪音。
(2)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降噪处理,如安装消声器、隔音罩等。
(3)合理安排施工设备的使用,减少同时使用高噪音设备。
3. 施工工艺优化(1)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低噪音施工方法,如使用液压升降设备代替吊车等。
(2)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减少施工噪音。
4. 噪音监测与治理(1)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噪音监测,确保噪音值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2)对超标噪音源进行整改,如更换设备、调整施工工艺等。
(3)采取隔音、吸音、减振等措施,降低噪音传播。
四、具体措施1. 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1)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2)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绿化带进行修剪,减少树木对噪音的吸收。
(3)加强施工现场的洒水作业,降低扬尘和噪音。
2. 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1)对高噪音机械进行降噪处理,如安装消声器、隔音罩等。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3. 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1)设立噪声监测点,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噪声监测。
(2)对超标噪音源进行整改,确保噪音值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4. 砼施工噪声的控制具体措施(1)优化砼搅拌工艺,降低搅拌噪音。
(2)合理安排砼浇筑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5. 模板、脚手架工程噪声控制(1)优化模板、脚手架施工工艺,降低施工噪音。
第1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施工现场的扬尘和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
为了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和噪音污染,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扬尘降噪施工方案。
二、施工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施工现场的扬尘和噪音污染控制,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各个阶段。
三、施工目标1.扬尘控制:将施工现场的扬尘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内。
2.噪音控制:将施工现场的噪音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内。
3.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四、施工措施(一)扬尘控制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围挡: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围挡材料应采用密实、不易损坏的材料。
2.洒水降尘:在施工现场设置洒水系统,对裸露的土方、砂石等材料进行定期洒水,减少扬尘产生。
3.覆盖裸露地面:对施工现场裸露的地面进行覆盖,可采用防尘网、编织袋等材料。
4.封闭物料堆场:对物料堆场进行封闭,设置进出通道,通道处设置喷淋设施,减少物料堆场扬尘。
5.车辆冲洗: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防止车辆带泥上路。
6.绿化措施:在施工现场周边种植绿化植物,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噪音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夜间施工,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降低施工机械噪音:选用低噪音施工机械,如静音发电机、低噪音挖掘机等。
3.封闭施工区域:对产生噪音的施工区域进行封闭,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噪音超标及时采取措施。
5.使用隔音材料:在施工现场采用隔音材料,如隔音板、隔音网等,降低噪音传播。
五、施工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阶段:完成施工方案的编制、围挡设置、洒水系统安装、车辆冲洗设施建设等。
2.施工阶段: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有序进行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
3.验收阶段:完成施工任务后,对施工现场进行验收,确保扬尘和噪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建筑工地噪声控制方案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噪声,这些噪声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一、噪声源分析建筑工地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机械设备噪声如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搅拌机、打桩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2、运输车辆噪声运输建筑材料和废料的车辆在进出工地时,发动机和喇叭声也会产生噪声。
3、施工操作噪声如敲打、钻孔、切割、焊接等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工人活动噪声工人在施工现场的交流、呼喊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
二、噪声控制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工地周边环境和居民情况,确定合理的噪声控制目标。
一般来说,建筑工地周边的昼间噪声应不超过 70 分贝,夜间噪声应不超过 55 分贝。
三、噪声控制措施1、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采购时,优先选择噪声低、性能好的机械设备。
例如,采用电动设备代替燃油设备,选用低噪声的搅拌机、起重机等。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如夜间 22 点至次日早上 6 点)进行高噪声施工。
对于必须连续施工的工序,应提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并向周边居民做好解释和公告工作。
3、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或磨损而产生的额外噪声。
4、安装降噪设施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如打桩机、搅拌机等,可以安装隔音罩、消声器等降噪设施。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音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5、优化施工工艺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采用预制构件代替现场浇筑,减少现场施工的噪声。
6、加强运输管理要求运输车辆在进出工地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经过居民密集区。
7、人员培训与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噪声控制知识的培训,要求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四、监测与评估1、定期监测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设备,对工地周边的噪声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噪声情况。
施工现场噪声治理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过大的噪声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噪声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施工现场噪声来源分析1、施工机械噪声施工现场常用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搅拌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
这些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部件的运转和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2、施工工艺噪声例如在打桩、混凝土浇筑、拆模等施工环节中,会产生冲击、振动等噪声。
3、运输车辆噪声运输建筑材料和废料的车辆在进出施工现场时,发动机的轰鸣、喇叭声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胎噪等也会形成噪声。
4、人为噪声施工人员在现场的呼喊、交流以及工具的碰撞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
二、施工现场噪声的危害1、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居民的正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干扰,如影响睡眠、学习、工作等,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
2、对施工人员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施工人员容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神经衰弱等症状,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三、噪声治理原则1、源头控制优先选择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噪声的产生。
2、传播途径控制通过设置隔音屏障、吸声材料等措施,减少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
3、合理规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
4、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噪声控制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噪声控制意识。
四、具体治理措施1、设备选型与优化(1)在采购施工机械设备时,优先选择具有低噪声技术的产品。
例如,选择电动或混合动力的设备,其噪声通常比传统燃油设备低。
(2)对现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或磨损导致的额外噪声。
(3)为设备安装消声器、减震装置等降噪配件,降低设备运行时的噪声。
2、施工工艺改进(1)采用预制构件代替现场浇筑,减少混凝土振捣等产生的噪声。
施工噪音控制方案一、前言施工噪音是指在建筑工地或其他施工场所产生的各种噪音,例如机器轰鸣声、敲打声等。
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噪音控制方案对于确保安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二、施工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噪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以下是施工噪音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 聚居区域的骚扰:施工噪音会扰乱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作息,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
2. 教育和医疗场所的干扰:施工噪音会对学校、医院等教育和医疗场所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影响到教学和治疗效果。
3. 环境噪声污染: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产生噪声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
三、为了减小施工噪音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施工噪音控制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案:1. 使用低噪音设备:选用具有低噪音水平的设备和机械设备,例如低噪音挖掘机、低噪音搅拌机等。
这些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小,能有效降低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管理施工时段:将噪音产生的施工活动安排在不影响居民休息和工作的时段进行,避免在夜间或早上过早开始施工,尽量减小噪音对周围住宅区域的影响。
3. 噪音隔离措施:对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装备和设备进行隔离,例如使用隔音罩、增加噪音屏障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噪音限制在施工场所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扩散和传播。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通过增加工地巡查次数,严格控制噪音超标施工行为,以及配备噪声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噪音超标行为,确保施工噪音在规定范围内。
5. 提供噪音保护措施:向施工人员提供耳塞或耳罩等噪音保护设备,确保他们的听力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对噪音控制的认识和意识。
四、方案实施与监督1. 方案实施: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噪音控制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宣传,使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并按照方案执行。
一、方案背景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保障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降低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降噪专项方案。
二、方案目标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施工现场噪音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噪音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 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 增强施工现场环保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环保素养。
三、方案内容1. 施工现场噪音源识别与治理(1)施工设备噪音: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筛选,优先选用低噪音、环保型设备。
对现有高噪音设备采取隔音、减震等措施,如安装隔音罩、隔音屏等。
(2)施工过程噪音: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产生。
例如,对切割、打磨等高噪音作业,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避开居民休息时间。
(3)运输噪音:严格控制施工车辆进出工地的时间,减少噪音污染。
对运输车辆采取限速、限行等措施,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噪音降至最低。
2. 施工现场噪音控制措施(1)设立噪音监测点,对施工现场噪音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噪音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行为,避免噪音扰民。
如施工期间,严禁大声喧哗、播放音乐等。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引导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噪音控制规定。
3. 施工现场噪音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噪音应急预案,对突发噪音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2)对噪音扰民事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现场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四、方案实施与监督1. 施工单位应将本方案纳入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2.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噪音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噪音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方案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4. 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部门开展噪音治理工作,共同维护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本方案旨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现场噪音污染,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
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管理方面: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者周末等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大的时段进行施工。
2.提前进行现场调研并编制施工方案:在计划施工前,对施工地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噪声。
4.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管理:定期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噪声源及时进行处理。
二、技术措施方面:1.减少冲击噪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次序,采用轻型设备进行施工,并采用缓冲、隔离等技术措施,减少冲击噪声的产生。
2.控制机械设备噪声:在选用机械设备时,应选择噪声低的设备,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减少噪声源。
3.控制交通噪声:严格限制施工车辆的速度,采用橡胶轮胎减震装置,减少车辆行驶噪声的产生。
4.控制敲打声和振动声:采用隔音材料对敲打声进行隔音处理,采用减振措施降低振动声的传递。
5.控制喇叭、扩音等噪声:严禁在施工现场使用喇叭、扩音等设备产生噪声,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干扰。
三、工艺改进方面:1.选用低噪声材料:在施工中尽量使用低噪声材料,减少噪声产生。
2.尽量使用低噪声工艺:优先选择低噪声工艺进行施工,减少噪声产生。
3.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施工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四、降噪设备的应用:1.使用降噪罩和隔声板:对于噪声大的施工设备和场所,可以使用降噪罩和隔声板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声的传播。
2.安装隔音窗和隔声门:对于办公楼、住宅楼等与施工现场相邻的建筑物,可以安装隔音窗和隔声门,减少噪声的传入。
五、监测管理方面:1.进行噪声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噪声监测,对施工噪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超标的噪声源。
2.定期评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定期评估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办公楼以及附近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施工措施和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需要从施工管理、技术措施、工艺改进、降噪设备的应用和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以保护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施工方案(全文完整版)模板范本1: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噪音影响得到最小化。
2. 施工噪声评估2.1 噪声源识别: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和工序进行全面调查和识别。
2.2 噪声测量:借助专业设备和技术,对施工场地周围噪音水平进行测量和记录。
2.3 噪声影响评估:根据噪声测量结果,对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估。
3. 施工噪声控制原则3.1 设备选择: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尽量避免使用高噪声设备。
3.2 施工工序安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产生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在低峰时段进行,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3 隔音措施: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挡、临时建筑物等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音传播。
3.4 耳罩使用: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培训,提供耳罩等防护用具。
4. 施工噪声控制措施4.1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降低噪音产生。
4.2 噪声屏障: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噪声屏障,减少噪音传播到周围环境。
4.3 噪声减振:对机械设备进行噪声减振处理,如安装减震器、隔振垫等。
4.4 工序管控:通过对施工工序的管控和协调,减少同时进行的噪音源,降低总体噪音水平。
5. 监测与评估5.1 施工期监测:对施工期间的噪音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控制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
6. 法律法规及标准参考6.1 噪声污染防治法6.2 建设工程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6.3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规范附件:施工噪声测量报告、施工噪声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于2018年修订颁布的法律,旨在保护环境、预防和控制噪声污染。
- 建设工程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由建设工程噪声污染防治领域的专业团体制定的技术规范,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要求进行规范。
-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规范:由建筑施工噪声监测领域的专业团体制定的规范,对施工噪声的监测方法和要求进行规范。
建筑施工噪声控制方案
为规范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扬尘和建筑施工噪声排放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围
此次整治的范围及对象为区域内产生施工扬尘和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施工方式。
二、整治目标
施工整治目标加强对区域内的施工建筑施工噪声整治目标
建筑施工时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不得超过国家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所噪声限制》中规定,施工作业外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晚 22 时至次日早 6 时之间进行产生施工噪声的建筑活动。
四、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有效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和施工场地的监督管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建筑施工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中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施工。
禁止施工工地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械、设备必须登记备案。
在环境敏感区进行产生高大声响及强烈震动的作业如使用打桩机、破碎机、推土机、挖掘机、打夯机、混凝土电动震捣机械等不得在夜间 22:00
到次日早 6:00 之间进行(中、高考期间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确因工程需要确须在此段时间内作业的应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同时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建筑施工应当采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机械和设备并在施工场地内对其进行合理布置。
同时应积极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建筑施工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提倡文明施工进出施工工地的运输车辆在禁鸣区域内不得鸣号装卸建筑材料应轻搬、轻放严禁乱抛、丢建筑材料避免和减少噪声排放。
严禁在施工现场采用高音喇叭指挥作业提倡轻哨、手语指挥的文明作业方式。
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建筑噪声的监控管理工作把好文明施工关。
整治保障措施
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和施工噪声污染。
好扬尘和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1、当加强对扬尘和施工噪声污染场所、设施的监督检查。
对综合性的扬尘和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2、建筑施工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