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的语言学分析》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175.02 KB
- 文档页数:8
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本文旨在通过语言学角度对俄语笑话进行分析,探讨其语言学特点、逻辑组织和表现力方面的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根据关键词和输入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一个适合的主题。
在确定文章主题方面,我们通过关键词“俄语笑话”和“语言学”进行分析。
俄语笑话是指以俄语为载体,通过幽默、滑稽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
而语言学则是研究语言的学科,通过对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的探究,来分析语言的本质和特征。
因此,我们将以“俄语笑话的语言学分析”为文章主题。
在语言学分析方面,我们将着重从修辞手法、词汇和语篇结构三个方面对俄语笑话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修辞手法是俄语笑话中常用的幽默手段之一,例如夸张、反语、矛盾修饰法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俄语笑话中起到了营造幽默效果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段俄语笑话中:“他很懒,甚至懒得去打开眼睛。
”这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懒惰的程度进行了夸大,从而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除了修辞手法,俄语笑话在词汇层面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使用双关语和俚语。
双关语可以利用语言的音义关系,创造出一种幽默的意境。
例如,在一段俄语笑话中:“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在莫斯科,一个在圣彼得堡。
但是他总是弄混,不知道哪个妻子在哪个城市。
”这里利用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音义关系,造成了混淆,从而产生了幽默感。
此外,俄语笑话的语篇结构也颇有特点。
通常情况下,俄语笑话的情节较为简单,但是由于表述方式幽默诙谐,往往能引人发笑。
例如,一个俄语笑话中的情节:“他拿着一份报纸,上面写着‘招领启事’,但是他却到处问人家‘失物招领’。
”这里通过简单直接的情节描述,让人一下子就理解了笑话的精髓。
在逻辑组织方面,俄语笑话通常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组织,通过铺垫、高潮等环节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如,一个俄语笑话的开头是:“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是想着辞职。
有一天,他终于辞职了,但是很快又重新申请了这份工作。
笑话的语用学解释笑话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不仅能使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还能在社交场合中缓解紧张气氛。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笑话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幽默感。
关键词:笑话、幽默、语用学语用分析:1、笑话中的冷笑话与讽刺冷笑话是一种常见的笑话类型,它常常通过简短的故事或对话来表达一个幽默的观点。
而讽刺则是笑话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它通常通过夸张、反讽等方式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荒谬性或不合理性。
例如:1、Q: How many angels can you fit into a car?2、A: All of them! Because there’s no space for the driver!这个笑话通过反讽的方式,将司机的存在与否巧妙地忽略了,从而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2、笑话中的反转与意外反转是一种常见的幽默手法,它通过出乎意料的方式使故事的情节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而引发笑点。
例如:1、Q: What’s the best way to stay healthy?2、A: By eating apples every day.3、Q: What’s the best way to stay wealthy?4、A: By selling apples every day!这个笑话通过出乎意料的方式,将“吃苹果”这个概念从保持健康转向了保持财富,从而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幽默的运用:1、反转法:通过出乎意料的方式改变故事情节,引发笑点。
2、夸张法:夸大某一事物的特点,使其显得更加荒谬可笑。
3、讽刺法:通过反讽的方式突出某一事物的荒谬性或不合理性。
总结:笑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通过语用学的角度可以看出其诸多特点。
从冷笑话、讽刺、反转到夸张等手法,笑话充分利用了语言的潜在功能,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生活的荒谬与不合理,为人们带来了快乐和轻松。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手法,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幽默感,还能在社交场合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我国相声言语幽默的语用学解读作者:陆彤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6期摘要: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形式短小精悍、话语幽默风趣。
结合一些段子,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初步探讨和解读了相声艺术中的言语幽默现象。
关键词:言语幽默;中国相声;语用解读相声是中国传统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褒贬生活,使人们在笑声中得到教益和启示。
相声的言语是发话者精心的雕琢选择,是一种高卓的机智,是对世事的达观、洞悉,其心理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焦恩红、张发祥,2007)。
对相声艺术中的言语幽默进行语用学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相关语用学理论为基础,对一些相声段子进行探讨,尝试解读其语言幽默性的本质。
一、文献回顾(一)幽默言语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颇具魅力,有着特殊的语用效果。
幽默言语由于其自身的多重功能,所以备受青睐。
西方语言学界的Attardo、Norrick、Boxer和Coulson等人对这种幽默言语很感兴趣,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国内对幽默言语的研究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一些论述,比如胡范铸、刘福长、吕光旦等,但形成研究规模和方向却是在九十年代至今。
综观这十多年来的研究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其间主要是从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在深化我们对日常会话中幽默言语的理解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些研究尚未全然揭示幽默言语效果得以实现的心理机制(周海明、陆军,2005)。
(二)中国相声相声是我国一种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喜爱的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言语幽默的集中表现,据考证是从民间笑话经过近百年发展演变而来。
幽默不仅是相声内容的特点,同时也是相声语言的特点。
相声通常以讽刺笑料(即“包袱”)抨击假丑恶,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3种。
它通过对人物或事件的生动描述和相貌声音来制造幽默的效果,并在发笑中引人深思。
笑话中的语言幽默分析笑话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
在笑话中,语言幽默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方式。
这种幽默往往是通过语言运用巧妙的技巧达到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下面是关于笑话中的语言幽默的分析。
一、隐晦不明的幽默隐晦不明是一种常见的幽默手法,而且在笑话中也经常被运用。
例如,“一只猫摔倒了,另外一只猫说:‘你摔跤了吗?’”这个笑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隐晦地表达了“不问可知”的幽默意味,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
二、转换角度的幽默转换角度也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手法。
在笑话中经常出现,比如说,“我家门口的路上,路的一边是人行道,一边是自行车道。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在人行道上被警察抓住了。
那个人对警察说:‘我骑在自行车道上也会被人撞到的啊!’”这个笑话通过转换角度,让读者意识到,事情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三、双关语的幽默双关语也是一种流行的幽默手法,这种手法通常通过语言的多义性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比如,“玄武岩是山东的名产,但他不会唱歌。
”这个笑话中,玄武岩一词既可以指某种名产,也可以指一个人的名字,这种双重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多义性来达到的。
四、意外的幽默意外也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手法。
可以通过反转或者矛盾来创造出意外的效果。
例如,“飞机上有一只鸟,机长问空姐‘鸟是不是被引擎吸进去了?’空姐答‘你问我,我问谁?’”这种幽默的效果正是通过意外来创造的,引起人们的惊奇和欢笑。
五、荒谬的幽默荒谬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幽默手法。
在笑话中经常会出现。
例如,“有一只猪聪明得不得了,他曾参加过智力挑战赛,并且获得了最高分。
但是当他回到家,仍然还是只会吃猪食。
”这个笑话的荒谬性让人忍不住发笑,同时也督促人们不要过分自信。
综上所述,语言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笑话中也经常被运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幽默手法,其核心都是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笑话中的语言学浅析第一篇:笑话中的语言学浅析语言学笑话中的语言学概述【摘要】:笑话,是供人们消遣和交际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调侃、娱乐或讽刺。
笑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是人们繁忙生活中的调味剂,是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
笑话虽然文字不多,却富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更值得一提的是笑话中蕴含了很多的语言学知识。
比如:笑话中通常会用谐音、修辞以及歇后语等手法来制造歧义和笑点来引人发笑。
笔者试图对笑话的“搞笑体制”进行语言学阐释,以帮助我们理解笑话的运作手段,让我们笑的心里明白。
【关键词】汉语笑话、语言学分析、语音、词汇,语法、语用零,概说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1我们的汉语也是同样的,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对汉语笑话做研究是研究我国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本文着重说明汉语的歧义与笑话的关系,以求对我们的母语中的笑话做一简要分析。
文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语音中的谐音现象造成的歧义笑话从语音层面看,语音的笑话主要依靠谐音和同音字词制造歧义以引起搞笑的效果。
华东师大教授潘国文先生说:“整部汉语使用的历史,可以说是离不开对同音词现象的妙用,巧用。
”2很多笑话是由于汉语的同音字谐音造成的。
汉字中多音字词数量之多,是在其他语言中很难见到的。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多音字大概有800多字。
”例如:“你看了我们的戏有何感想?”“很赶人。
”“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哪场戏最感人呢?”“说不上哪场戏,反正观众看了都坐不住,争先恐后地退场。
” “很赶人”中的”赶”和“很感人”的“感”谐音。
一个表示能把人赶走,一个说能把人感动。
导演最初听到评价的时候把“赶”听作了“感”,后面的语境告诉了我们了真正的用词,笑话的趣味也就是在这种的语境中油然而生。
导演听到这时才知道自己被评论者取笑了。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问:“南京市长叫什么名字?”答案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却合情合理——“江大桥”。
解释很简单,在小学课本里已经见到过了,“南京市长江大桥”。
确实佩服此笑话创作者看问题的独到角度,能把这么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辟出新解。
以上便是一个歧义句的例子,通过多音字使句子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属于语音层面上的歧义。
其实,很多幽默中都运用并反映了歧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如果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发现,供人消遣甚至恶俗的幽默中竟蕴含着各类语言学的问题;同时,这也让人感慨语言学的无处不在。
当然,不仅是汉语,英语中的歧义句也不胜枚举(真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上的合同及法规仍以英语为准)。
以下就有一个与多音字有关的英文幽默:Mother: “Tom, today is a fine day. Go out and do some exercise. You need sun and air.”Tom: “What? I have not even got married! How do the son and heir come?”除了多音字,断句和停顿也是笑话中惯用的技法之一,“南京市长江大桥”也运用了这种手段,即断成“南京市长”“江大桥”。
而这就成了句法层面上的歧义了。
通过标点的使用,一个句子可以有若干种解释,甚至表达相反的含义。
如那个经典的“粮食不卖给八路军”的例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英语中此类也不乏此类幽默:“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通过标点或断句,可变成:“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法、句法、语用这四大部分分析,歧义句也可相应地被划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类,其均在中英文幽默中有所体现。
“你要哪本小说?”“黄色的那本”——词汇歧义,“黄色”可理解为“黄颜色”,也可理解为“淫秽”;“When was Rome built?” “At night. Becaus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词汇歧义,“day”既可理解为“天”,又可理解为“白天”。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析幽默笑话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析幽默笑话一、引言幽默与笑话是利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来传递信息、抒发感情、提高交际效果,达到目的一种语言形式。
其本身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行业、年龄、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语码转换等要素的作用和影响,且和社会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文章通过引用部分例子,用以说明社会和语言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并以此来增强学者对语言研究的兴趣。
二、社会语言学要素与幽默和笑话的形成关系从多个角度出发研究幽默与笑话同社会语言的关系。
(一)行业差异同幽默与笑话不同的行业有其自己的行业特点、行业习惯等等。
很多幽默因此而产生。
例:有一位小伙很喜欢某女打字员,但其不妥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反感!某日,姑娘收到了这位小伙的情书,于是她将这封情书一字不落的打了一遍,同原信寄了回去说:"我全部替你打完了。
"姑娘巧借其职业的身份,委婉的表示了她对小伙的拒绝,姑娘此种行为如果不是因为与职业相联系,就产生不了幽默的效果。
甚至难免就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二)年龄差异同幽默与笑话不同年龄段的人其语言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年长的人经验丰富,说话委婉;儿童则缺乏常识,无知,语言自然单纯。
例1:一辆车差点撞到了老人,争论中,司机说:"我都开了十几年的车了!"老人说:"难道是我的错吗?我都走了六十年的路了"例2:丈夫对儿子说:"小子,这么大了,以后得自己睡了!"儿子非常干脆的说:"不要,我要和妈妈睡!""那爸爸怎么办?干脆给你娶个媳妇吧!""我不和媳妇睡,我要和妈妈睡!""那你媳妇睡哪?"小子想都没想,一口答道:"让媳妇和爸爸睡!" (三)社会地位差异同幽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表示谦逊时,更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例:世界棒球联盟主席和棒球名将同时参加国际棒球邀请赛,因名将时间匆忙,所以他的致辞被安排在主席的前面。
英语会话笑话分析在教学领域,笑话和幽默故事一直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它们能够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笑话和幽默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实际运用。
笑话和幽默故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笑话通常是以滑稽、讽刺或幽默的方式揭示生活中的矛盾或事实;幽默故事则通过富有幽默感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这些特点使得笑话和幽默故事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笑话和幽默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笑话和幽默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笑话或幽默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快乐。
缓解课堂压力:笑话和幽默故事还可以有效地缓解课堂压力。
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笑话和幽默故事可以为学生带来轻松的氛围,帮助他们暂时忘却学习的压力。
增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听笑话和幽默故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这些故事通常会涉及不同的主题和语境,从而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适度使用:虽然笑话和幽默故事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仍需注意适度使用。
过多的笑话和幽默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忽略学习重点。
符合教学内容:教师选择的笑话和幽默故事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学生反应:在运用笑话和幽默故事时,教师需要学生的反应。
如果学生对某个笑话或幽默故事表现出了不感兴趣或者困惑,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笑话和幽默故事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压力,还能增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运用笑话和幽默故事,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注意适度使用,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密切学生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冷笑话的语言学解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幽默和笑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冷笑话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常常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发出会心的微笑。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冷笑话有着怎样的特点和解读呢?首先,冷笑话的“冷”体现在其幽默含蓄、出其不意的特点。
它们并不像一般笑话那样通过直接的滑稽或讽刺来引发笑点,而是通过暗示、反语、双关等语言技巧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如,一个典型的冷笑话:“为什么小明不用电脑?因为他怕‘windows’。
”这个笑话就运用了双关的语言技巧,将“windows”这个词同时当作电脑操作系统和窗户的意思来使用,从而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其次,冷笑话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甚至有些许单调。
它们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句子结构,反而通过简单的语言形式来制造出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例如,一个简单的冷笑话:“一加一等于几?”、“不知道,一加一等于几?”这个笑话就利用了反复的语言模式,通过简单的对话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此外,冷笑话往往依赖于语境和文化背景来制造幽默。
由于不同文化和语境下人们对同一句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因此,冷笑话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幽默效果。
例如,一个涉及美国总统的冷笑话:“为什么美国总统不能上天堂?因为他们都有罪!”这个笑话就利用了美国历史上多次涉及到天堂和罪恶的文化背景来制造幽默。
综上所述,冷笑话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简洁明了、含蓄出其不意和依赖语境和文化背景等语言学特征,带给我们别样的幽默体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留意和品味冷笑话的魅力,或许大家也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
引言冷笑话是一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人发笑的幽默故事。
然而,这种幽默的背后隐藏着语言学的奥秘。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冷笑话的关键词和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它们对冷笑话的影响。
语言学分析1、基础理论冷笑话的语言学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句式和语调上。
首先,冷笑话的词汇通常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但同时也会运用一些双关语、俚语等特殊的语言元素来增加幽默感。
心理语言学视角的万荣笑话分析师艳芳;李伟英;崔艳宁【摘要】万荣笑话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幽默,用诙谐的语言褒贬生活。
阅读万荣笑话的过程是读者和语篇之间信息的交流,读者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相关图式进行幽默语篇的理解,被激活的图式间的对立和兼容正是导致万荣笑话幽默的直接原因。
%Wanrong jokes,the special form of the national art,appraise life with humorous language and make people instructed in laughter.The interpretation of Wanrong joke involv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aders and the humorous discourses.The relevant schemata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will be activated for humor understanding,and the schema opposition and compatibility triggers Wanrong jokes to be humorous.【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万荣笑话;语篇;图式【作者】师艳芳;李伟英;崔艳宁【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外语系,山西长治046000;长治学院外语系,山西长治046000;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山西晋城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4万荣笑话(万荣挣)起源于明末清初,发源于山西万荣,流播于临汾、晋中、太原等地乃至山西全境,远扬于京,津、豫、陕、甘,宁等省市,千百年来,群众口耳相传,一人讲,千人编,万人传,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遂成精品,特别是《万荣七十二zeng笑话》(山西古籍出版社,马力、届殿奎、张旭光编著)和《万荣新笑话》(书海出版社,管喻整编)出版之后,万荣笑话从民间口头传播而成为文学作品,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文艺工作者争相参阅,如获至宝。
笑话表征的六层模式
奥图多提出了笑话表征的六层模式:
即表层、语言层、目标层、情境层、模板层和基本层。
它们根据句子形成从意义到声音的理论排列。
随后,拉斯金和奥图多共同提出了言语幽默一般理论。
它包括语言学其他领域的内容,例如叙事学、篇章语言学、语用学等等。
它包括了其他6个参数,对任何笑话都可以描述,被称为知识资源。
之后奥图多和其他学者发展了言语幽默的一般理论,并用它来解读乖讹现象,但是它并不能解释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失。
普通言语幽默理论对幽默文本的系统分析提供了依据,它揭示了笑话表征的六层模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语言(Language),叙事策略(Narr ative Strategy),目标(Target),情景(Situation),逻辑机制(Logical Mechanism),脚本对立(Script Opposition)。
在层级中越处于低层的知识资源越具体,幽默生成能力越弱,其表征的幽默相似度越高;在层级中越处于高层的知识资源越抽象,幽默生成能力越强,而其表征的幽默相似度越低。
近十年来国内幽默言语研究述评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幽默言语研究进行述评。
通过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幽默言语研究在表达方式、心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本文旨在为幽默言语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提供参考,以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幽默言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增进人际关系,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近十年来,国内幽默言语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幽默言语进行了深入探讨。
然而,该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幽默言语的界定尚不清晰,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
因此,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幽默言语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幽默言语的表达方式是研究幽默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国内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语言幽默:语言幽默是指通过言语表达出的幽默,包括修辞、双关语、谐音等手法。
研究者们对语言幽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不同语言风格和幽默技巧的运用。
非语言幽默:非语言幽默是指通过肢体、面部表情、声音等非言语手段表达出的幽默。
研究者们对非语言幽默的传达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如何辅助言语幽默的表达。
情境幽默:情境幽默是指通过特定情境和背景所表达出的幽默。
研究者们对情境幽默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了情境如何影响人们对幽默的感受和理解。
幽默言语的心理机制是研究幽默言语的关键所在。
根据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国内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认知幽默:认知幽默是指人们理解、解析和创造幽默的能力。
研究者们对认知幽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人们对幽默的感知和理解过程,以及不同个体的认知幽默能力的差异。
情感幽默:情感幽默是指幽默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研究者们对情感幽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幽默如何缓解压力、提高情绪,以及情感幽默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幽默:人际交往幽默是指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笑话里的语言学读后感本文论述笑话中所用的语言手段,包括谐声、拆字、歧义、歇后等,阐明了笑话产生的语言学原理。
文中所引的例子都是古代的笑话,有些不容易理解。
自读本文,要注意理解这些笑话的意思,在这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
对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一下。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找几个现代笑话,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作者所说的道理;如有不符合的,要弄清它们所包含的语言学方面的道理,给本文作个补充。
一般所说“笑话”,范围相当广,大体上包括讽刺和幽默两类。
笑话为什么引人发笑,这是心理学的问题,我毫无研究,说不出一点所以然。
柏格森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做《笑》,我没看过。
很多笑话跟语言文字有关,我就谈谈这个。
我取材于三本书:周启明校订:《明清笑话四种》,1983第二版;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1956初版;任二北编著:《优语集》,1981年初版。
附注里边分别用周、王、任代表。
先举一个有名的例子。
唐朝懿宗的时候,有一个“优人”(相当于外国的fool),名字叫李可及,最会说笑话。
有一回庆祝皇帝生日,和尚道士讲经完了,李可及穿着儒士衣冠,登上讲台,自称“三教论衡”。
旁边坐着一人,问:“你既然博通三教[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
,我问你,释迦如来是什么人?”李可及说:“女人。
”旁边那个人吃一惊,说:“怎么是女人?”李可及说:“《金刚经》里说,‘敷座而坐’,要不是女人,为什么要夫坐而后儿坐呢?”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
”问的人更加不懂了。
李可及说:“《道德经》里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要不是女的,为什么怕有身孕呢?”又问:“孔夫子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
”问:“何以见得?”回答说:“《论语》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
’要不是女的,为什么要等着嫁人呢?”这一个笑话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敷”和“夫”同音,“而”和“儿”同音(唐朝妇女自称为“儿”)。
第二部分利用“有身”的两种解释,即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