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53.97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初一(上)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义(含解析)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把握抽样调查各个名词的含义;2.明白得直方图的定义会运用;3、把握扇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会综合运用.1.数据处理的过程(1)数据处理一样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看、收集、统计数据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网络等调查差不多上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把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2)数据处理能够关心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推断和推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显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显现11次。
(3)百分比:每个对象显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依照个人的适应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的要求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形;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中意程度。
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点。
4.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形,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
2020年最新《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归纳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画法:(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
一.数据的收集
※1.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二.普查和抽样调查
※2.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1. 抽样调查的特点: 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优点.但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
而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有代表性.
※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
四.统计图的选择
※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1 / 11 / 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内容之后的一章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图表的绘制。
2.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以及图表的绘制。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初中数学试卷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1数据的收集
一、选择题
1.下列统计活动中不易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七年级同学家中电脑的数量
B.星期六早晨同学们起床的时间
C.各种手机使用时产生的辐射
D.学校足球队员的年龄和身高
2.为了测量调查对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甲同学建议测量2分钟的心跳次数再除以2,乙同学建议测量10秒钟的心跳次数再乘6,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具有代表性()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两种方法都具有代表性
D.两种方法都不合理
3.某市期末考试中,甲校满分人数占本校总人数的4%,乙校满分人数占本校总人数的5%,则两校满分人数相比( )
A.甲校多于乙校B.甲校与乙校一样多C.甲校少于乙校D.不能确定
4.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的变化情况如下折线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吨B.31吨
C.32吨D.33吨
二、填空题
5.假如你想知道你们班级里的同学遇到烦恼时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还想知道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你必须进行调查,然后对你调查出的结果加以总结,那么:
(1)你的调查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调查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感兴趣的是调查对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统计活动,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1)为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采用______方式.
(2)想了解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各国获奖牌数,采用___________方式.
(3)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课余活动,采用___________方式.
(4)了解班级同学的800米跑步的成绩情况,采用___________方式.
三、解答题
7.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1数据的收集
1.C
2.A
3.D
4.D
5.(1)同学们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烦恼或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2)同班同学(3)排解烦恼的各种方式的数目(4)问卷调查或采访调查
6.(1)试验调查(2)上网调查(3)问卷调查(4)试验调查
7.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样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太小;或样本不具代表性、广泛性、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