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IGRP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分析

EIGRP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分析

-69-参考文献

[1]李中年. EIGRP路由协议分析研究[J].中国数据通信, 2005. 6

[2]李彦华,黄华,王玉,孙绪荣. EIGRP与OSPF两种动态路由协议的分析比较[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0(16)

[3]Hill B.Cisco完全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秋艳(1982-),女,河南周口人,商丘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朱民(1980-),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网格计算、web服务。

EIGRP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分析王秋艳 朱民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收邻居周期性发送的路由更新信息。EIGRP使用简单的Hello协议来建立邻居关系,不需要握手,因此速度非常快。

(3)复合度量

EIGRP协议在路由计算中要对网络带宽,网络时延,信道占用率,信道可信度等因素作全面的综合考虑,所以EIGRP的路由计算更为准确,更能反映网络的实际情况。

(4)占用较少的带宽

EIGRP路由的更新使用限定更新(增量发送),即每次只发送发生变化的路由,并且EIGRP还可以对发送的EIGRP报文进行控制,减少EIGRP报文对接口带宽的占用率,从而避免连续发送大量路由报文而影响正常的数据。另外,EIGRP协议可以通过配置,对所有的EIGRP路由进行任意掩码长度的路由聚合,从而减少路由信息传输,节省带宽。

(5)较快的收敛速度

收敛速度是路由计算的重要指标。EIGRP在路由计算时,只会对发生变化的路由进行重新计算。路由器使用EIGRP来存储所有到达目的地的备份路由,以便进行快速切换。DUAL算法使得EIGRP在没有替换路由时能对邻居进行主动查询,并且在路由计算中不可能有环路产生,因此路由计算的收敛时间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6)路由负载均衡

EIGRP可以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质量、可靠性等自动生成路由优先级,进而自动匹配接口流量,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7)协议配置简单

使用EIGRP协议组建网络,没有复杂的区域设置,路由器配置非常简单,无需考虑不同的网络接口类型。

同时,EIGRP也具有一些致命的缺点。由于EIGRP没有区域的划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所以EIGRP不适用于特大规模的异构网络。最关键的是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只有在Cisco公司自己生产的设备之间才能使用该协议,其他厂商如果要支持EIGRP协议需向Cisco公司购买版权,因此它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三、结束语

混合型路由协议EIGRP本质上是一种无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同时又具有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收敛速度快等优点,但该协议的私有性势必会影响它未来的发展。而事实上,在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并不关心路由器内部使用的是什么协议,更关心的是路由器表现出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再加上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最有实力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所以他们并不担心该协议的未来旅程。目前,业内人士正致力于开发高速、高性能、高吞吐量、低成本的新一代路由器,以满足人们对网络不断发展的需要,相信它们将给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1.18.029

EIGRP协议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IGRP的特点: ·EIGRP是Cisco私有的路由协议,采用DUAL(扩散更新算法)。·EIGRP属于IGP,是Hybrid协议,基于IP Pro 88。 ·组播、单播更新,组播地址224.0.0.10 ·支持等价/不等价的负载均衡。 ·支持VLSM,手工汇总。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IP/IPX)。 EIGRP为各种协议都维护的3张表: 1)Neighbor Table: 保存直连的邻居的IP地址,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 2)Topology Table: 拓扑表中存放着前往目标地址的所有路由。 3)Routing Table: 从拓扑表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DUAL算法: 扩散更新算法,也叫弥散更新算法 AD(通告距离)-------------邻居通告的到达目的的Metric FD(可行距离)-------------本路由器到达目的的Metric successor路由 -------------具有最优Metric值的路由 Feasible successor路由-----符合条件的次优路由 次优路由成为Feasible Successor的条件:也叫可行性条件 FD of Best Route > AD of Second best Route (Successor)

为什么AD

AODV相关路由协议详情学习

AODV相关路由协议学习 1:AODV路由协议工作原理 AODV路由协议是一种经典的按需路由协议,它只在两个节点需要进行通信且源节点没有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时,才会进行路由发现过程。AODV采用的是广播式路由发现机制,当源节点想与另一节点进行通信时,源节点会首先查询自己的路由表中是否存在有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有效信息。如果包含有目的节点的有效信息,则源节点就会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如果缺失目的节点的有效的信息,则源节点会启动路径请求程序,同时广播RREQ控制包。 而下一跳节点在接收到RREQ报文时,如果该节点是目的节点,又或者该节点路由表中存放有到达目的节点的可行路径信息,则会向源节点回复路由响应报文CRREP。否则就记录相关信息,用于建立一个反向路径,让目的节点的RREP遵循此路径返回源节点,同时将RREQ报文中的跳数字段值加1,并向该节点的邻居节点转发RREQ报文。这样经过若干中间节点转发最后到达目的节点,确认路由建立。 路由表项建立以后,路由中的每个节点都要执行路由维持和管理路由表的任务。如果由于中间节点的移动而导致路由失效,则检测到路由断链的节点就会向上游节点发送路由出错报文RRER,而收到出错报文RRER的节点则会直接发出RREQ来进行路径请求,如果能在规定好的时间找到目的节点的路径,则表示路由成功 1.2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AODV采用基本的路由发现算法来建立从源节点到目的节

点的路由时,路由选择是选择最短路径路由,即选择最小跳数的路由,这样就忽略了每两点之间的传输能力,从而导致产生整条链路吞吐量低、路由不稳定、线路拥塞、延迟甚至数据丢失等严重问题。 2最大路由速率的AODV协议的提出【基于最大路由速率的AODV协议优化研究与实现---罗泽、吴谨绎、吴舒辞】 2.1基本思想 针对传统AODV路由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传输速率(路由速率=路由速率之和/路由跳数)的改进方案,其基本思想是:用户确定一个期望速率,源节点在进行路由发现时比较收到的各条路由的实测速率,选择一条速率最大的路由作为路由,在源节点使用当前路由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源节点每隔一段时间发出RREQ报文,以便查找到可能存在的更好的路由,如果发现一条速率更高的路由且该路由速率大于期望速率,则执行路由切换,改用新路由。

缺省网关和默认路由的区别(经典)

缺省网关和默认路由的区别(经典) ip default-network和ip route 0.0.0.0 0.0.0.0的区别 指定默认路由(last resort gateway)的指令供有3种,可以分成两类: 1、ip default-gateway 当路由器上的ip routing无效时,使用它指定默认路由,用于RXBoot模式(no ip routing)下安装IOS等。或者关闭ip routing 让路由器当主机用,此时需要配置默认网关 2、ip default-network和ip route 0.0.0.0 0.0.0.0 两者都用于ip routing有效的路由器上,区别主要在于路由协议是否传播这条路由信息。比如:IGRP无法识别0.0.0.0,因此传播默认路由时必须用ip default-network。 当用ip default-network指令设定多条默认路由时,administrative distance最短的成为最终的默认路由;如果有复数条路由distance值相等,那么在路由表(show ip route)中靠上的成为默认路由。 同时使用ip default-network和ip route 0.0.0.0 0.0.0.0双方设定默认路由时,如果ip default-network设定的网络是直连(静态、且已知)的,那么它就成为默认路由;如果ip default-network指定的网络是由交换路由信息得来的,则ip route 0.0.0.0 0.0.0.0指定的表项成为默认路由。 最后,如果使用多条ip route 0.0.0.0 0.0.0.0指令,则流量会自动在多条链路上负载均衡。官方详细文档点这里 例子: 关闭ip routing 举例: myCisco(config)#no ip routing myCisco(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0.1 myCisco(config)#end mycisco#ping https://www.doczj.com/doc/2d12346366.html,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es to 61.152.167.75,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60/60/60 ms mycisco#showip route Default gateway is 192.168.0.1 Host Gateway Last Use Total Uses Interface ICMP redirect cache is empty mycisco# ip route例子: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0.1 mycisco#ping https://www.doczj.com/doc/2d12346366.html,

路由协议选择OSPFvsEIGRP-V3.1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路由协议规划选择原则 (4) 2OSPF vs. EIGRP路由协议特性比较 (5) 2.1OSPF协议 (5) 2.1.1OSPF协议简介 (5) 2.1.2OSPF协议特点 (6) 2.2EIGRP协议 (8) 2.2.1EIGRP协议简介 (8) 2.2.2EIGRP协议特点 (8) 2.3OSPF和EIGRP的比较 (9) 2.3.1OSPF的缺点 (10) 2.3.2EIGRP的缺点 (10) 2.3.3OSPF与EIGRP的比较总结 (11) 2.4从EIGRP网络到OSPF网络的迁移 (12)

表目录List of Tables 表1 OSPF和EIGRP比较总结 (12)

路由协议选择:从EIGRP到OSPF 关键词Key words: OSPF,EIGRP,SPF,DUAL 摘要Abstract: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部署网络时,选择路由协议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分别介绍了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EIGRP和OSPF,并对其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技术上的比较,最后给出了一个已经部署了EIGRP协议的网络平滑迁移到OSPF的步骤。 缩略语清单List of abbreviations:

1 路由协议规划选择原则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TCP/IP协议已经成为数据网络互联的主流协议。各种网络上运行的大大小小各种型号路由器,承担着控制本世纪或许最重要信息的流量,而这成百上千台路由器间的协同工作,离不开路由协议。因此在大型网络的规划构建中,选择适当的路由协议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常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有多种,如RIP、OSPF、IS-IS、BGP,以及Cisco私有的IGRP/EIGRP协议等。不同的路由协议有各自的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之下。 互连是网络构建最基础和最本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路由协议需要以此为目标,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路由协议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路由协议保证了不同厂商都能对本路由协议进行支持,这不 仅保证了目前网络的互通性,而且保证了将来网络发展的扩充能力和用户构建网络时的设备选择空间,这点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2)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直接影响协议的选择。例如RIP这样比较简单的路由协议 不支持分层次的路由信息计算,对复杂网络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于比较复杂的网络,需要使用处理能力更强的协议,如OSPF、EIGRP等。 3)网络节点数量:不同的协议对于网络规模的支持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按需求适当选择,有 时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技术解决适应网络规模方面的扩展性问题。农发展银行全国网络节点较多,路由信息也非常多,而且网络状况会千变万化,将导致路由刷新相对频繁,所以对路由协议的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如能支持的节点数、路由选径是否最佳、路由算法必须具有鲁棒性、快速收敛性、灵活性等。 4)网络间的互通及关联要求:通过划分成相对独立管理的网络区域,可以减少网络间的相关 性,有利于网络的管理和扩展。可通过划分区域等形式,路由协议要能支持减少网络间的相关性。必要时还要考虑路由信息安全因素和对路由交换的限制策略管理。 5)管理和安全上的要求:通常要求在可以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管理。但有时为 了实现比较完善的管理功能或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例如对路由的传播和选用提出一些人为的要求,就需要路由协议对策略的支持。 根据以上原则,现在各种大型网络构建中,为节省投资、保证网络的持续扩展性,都在使

推荐-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及应用 【摘要】路由器寻找的最佳路径是路由协议,它能保持各个路由器间的路由表相同,实现各个路由器间的相互连通,且在网络间传递数据包。可见,动态路由协议是借助路由器间的信息传递,计算、更新网络结构。但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影响常用动态路由器安全性。现就BGP、OSFP 和RIP V2三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应用。 【关键词】动态路由安全性应用 连接网络的重要硬件设备,是路由器,它可以实现数据包的传递。而动态路由协议指的是路由器表的更新过程,它能够满足网络结构变化的需求。常用的动态路由分为三种,分别为BGP协议、OSPF协议和RIP V2协议。如果在数据包传递过程中,协议出现漏洞,那么容易被人利用,给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分析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 1.1 BGP协议安全性 多个相互连接的商业网络共同组成了Internet。各个ISP或企业网络,需要定义一个自治系统号,即ASN,它们

的分配由IANA完成[1]。自治系统号共有65535个,其中私用保留的为65512―65535。路由信息在共享状态下,此号码的维护方式可以采取层的方式。BGP采用会话管理,其中TCP 的179端口可起到触发作用,使Keepalive和update信息被触发,且累及其邻居,从而更新和传播BGP路由表。 然而,因BGP的传输方式以TCP为主,那么容易导致BGP 出现关于TCP的诸多问题,例如拒绝服务攻击,预测序列号,SYN Flood攻击等。BGP主要是利用TCP的序列号,未使用自身的序列号。所以,一旦设备应用可预测序列号,就容易受到该类型攻击。在Internet中运行的大部分路由器都采用了Cisco设备,没有采用预测序列号方案,这就降低了受到攻击的风险。一些BGP在默认状态下,未采用相关的认证机制,有些BGP继续沿用明文密码,这样,大大增加了受到攻击的可能性。 实际应用BGP协议时,还会受到伪造报文攻击等其他攻击。但通常情况下,BGP主要在核心网的出口应用,且配置密码认证,因此,BGP协议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1.2 OSPF协议安全性 复杂是OSPF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运行中的诸多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攻击者的攻击,给OSPF带来不同程度伤害。攻击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资源消耗攻击。将不同类型的OSPF报文不间断大量发送,这样极易导致攻击实体资源枯

EIGRP 路由协议的配置

EIGRP 路由协议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EIGRP 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要点 通过对路由器A和路由器B启用EIGRP路由协议,使路由器A可Ping通路由器B所连的各个网络, 反之,亦然。 三.实验设备 路由器Cisco 2621两台,交换机Cisco 2950两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 至少两台。 四.实验环境 S0/0:10.0.0.1/24 S0/0:10.0.0.2/24 F0/0:192.168.0.1/24 F0/0:192.168.1.1/24 Host A Host B IP Address:192.168.0.2/24 IP Address:192.168.1.2/24 Default Gateway:192.168.0.1 Default Gateway:192.168.1.1 图13 EIGRP 路由协议的配置 五.实验步骤 1. 如图对路由器A 及路由器B 的各个接口配置好IP地址 l 在路由器A (假设为DCE 端)上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ig)#int s0/0 RouterA(config-if)#ip add 10.0.0.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cl ra 64000 RouterA(config-if)#no sh RouterA(config)#int f0/0 RouterA(config-if)#ip add 192.168.0.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no sh RouterA(config-if)#exit l 在路由器B (假设为DTE 端)上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B RouterB(config)#int s0/0 RouterB(config-if)#ip add 10.0.0.2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 RouterB(config)#int f0/0 RouterB(config-if)#ip add 192. 168.1.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no sh RouterB(config-if)#exit 实验结果: a. 在路由器A 上是否能ping 通路由器B 的串口S0/0 (10.0.0.2) b. 在路由器A 上是否能ping 通路由器B 的以太口F0/0 (192.168.1.1) 2. 在路由器A 和路由器B 上分别配置EIGRP 路由协议 在路由器A 上: RouterA (config)#router eigrp 100 RouterA(config-router)# net 10.0.0.0 RouterA(config-router)# net 192.168.0.0 在路由器B 上: RouterB (config)# router eigrp 100 RouterB(config-router)# net 10.0.0.0 RouterB(config-router)# net 192.168.1.0 实验结果: a. 在路由器A 上是否能ping 通路由器B 的串口S0/0 (10.0.0.2) b. 在路由器A 上是否能ping 通路由器B 的以太口F0/0

OSPF与EIGRP协议的路由重分布

各个路由器的配置(要求在Router0显示是E1的类型) Router0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int lo0 Router(config-if)#ip add 1.1.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 s 0/0 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1.0 0.0.0.255 a 0

Router(config-router)#end Router1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int lo0 Router(config-if)#ip add 2.2.2.2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 s0/0 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if)#int s0/1 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 Router(config-router)#net 192.168.1.0 0.0.0.255 a 0 Router(config-router)#net 2.2.2.0 0.0.0.255 a 0 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eigrp 1 metric-type 1(类型1)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 1

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 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 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 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 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

EIGRP协议word版本

E I G R P协议

EIGRP EIGRP简单实例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即增强网关内部路由线路协议。也翻译为加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 协议。Cisco公司是该协议的发明者和唯一具备该协议解释和修改权的厂商。EIGRP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 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支持Appletalk、IP、Novell和NetWare等多种网络层协议。EIGRP路由协议简介 是Cisco的私有路由协议,它综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2者的优点,它的特点包括: 1.快速收敛 链路状态包(Link-State Packet,LSP)的转发是不依靠路由计算的,所以大型网络可以较为快速的进行收敛.它只宣告链路和链路状态,而不宣告路由,所以即使链路发生了变化,不会引起该链路的路由被宣告.但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是Dijkstra算法,该算法比较复杂,并且较占CPU和内存资源和 其他路由协议单独计算路由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种扩散计算(diffusingcomputations ),通过多个路由器并行的记性路由计算,这样就可以在无环路产生的情况下快速的收敛.

2.减少带宽占用 EIGRP不作周期性的更新,它只在路由的路径和度发生变化以后做部分更新.当路径信息改变以后,DUAL只发送那条路由信息改变了的更新,而不是发 送整个路由表.和更新传输到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的链路状态路由协 议相比,DUAL只发送更新给需要该更新信息的路由器。在WAN低速链路 上,EIGRP可能会占用大量带宽,默认只占用链路带宽50%,之后发布的IOS允许使用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来修改这一默认值 . 3.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EIGRP通过使用“协议相关模块”(即protocol- dependentmodule),可以支持IPX,ApplleTalk,IP,IPv6和NovellNetware等协议. 4.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 EIGRP不要求对OSI参考模型的层2协议做特别的配置.不像OSPF,OSPF 对不同的层2协议要做不同配置,比如以太网和帧中继,EIGRP能够有效的工作在LAN和WAN中,而且EIGRP保证网络不会产生环路(loop-free);而且配置起来很简单;支持VLSM;它使用多播和单播,不使用广播,这样做节约了带宽;它使用和IGRP一样的度的算法,但是是32位长的;它可以做非等价的路径的负载平衡. 编辑本段EIGRP的四个组件

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的分析比较

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的分析比较 无线传感网技术是对当今经济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对于现代军事、信息技术、制造业等多个重要的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无线路由协议则是无线传感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对于几个典型的平面路由协议和分层路由协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利弊,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标签: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传感器节点 1 无线传感网概述 无线网络即使用无线传输介质的网络。目前有两种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对等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的无线终端需要配置无线网卡,并通过接入点(AP)连接入网。对等网络即Ad hoc网络,不需要AP的支持,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无线Ad hoc网络又可分为两类,移动Ad hoc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前者的终端是快速移动的,后者的结点是静止的或者移动很慢。 无线传感网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组成,它们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无线网络,相互协作以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建筑物质量监控、医疗护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1]。 无线传感网的系统结构包括监测区域(Sensor Field)、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和汇聚节点(Sink Node)[2]。监测区域中包含了各种需要采集数据的观察对象;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观察对象的相关数据,并将处理后数据传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用于收集由传感器节点传递来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远程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2 无线路由协议 无线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无线传感网的路由协议负责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包括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两个功能。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否有层次,可以将路由无线路由协议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分层路由协议[3]。 2.1 平面路由协议 平面路由协议适用于具有平面结构的网络,所有节点之间地位平等,协议相对简单。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一般存在多条路径,可共同承担网络负荷,通常不存在瓶颈,网络具有较强的健壮性。然而,节点的组织、路由的建立、控制与维持所产生的开销需要占用较大的带宽,从而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另外,当网络规模较大时需要损耗很大的能量,并且网络的可扩展性较差。因此,平面路由协议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三种动态路由协议下发默认路由的方式

RIP:(边界路由) 1.重分布静态路由re distribute static 2.default-intformation originate 3.缺省路由ip default-network (宣告主类网络号) 4.在RIP进程中宣告缺省路由network 0.0.0.0 5.在接口下汇总默认路由ip summary-address rip 0.0.0.0 0.0.0.0 EIGRP:(边界路由) 1.重分布静态路由re distribute static 2.缺省路由ip default-network (宣告主类网络号),同时在进程下宣告主类网络号,另外在连接内网的接口下采用手动汇总该外部路由 3.在EIGRP进程中宣告缺省路由network 0.0.0.0 4.全网使用静态路由实现逻辑全互联(不推荐) OSPF:(边界路由) 使用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必须在路由表中手动添加缺省指向NULL 0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always----->强制添加缺省路由进入路由表 OSPF来说,它和距离矢量协议是不一样的,它的路径计算是基于SPF算法的,是通过LSA 来泛红路由,如果想在ospf内重分布默认路由的话,那么就需要配合使用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这个命令,因为ospf是只能重分布非缺省状态的静态路由,如果要是没有配置缺省路由的话,那么就要在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后面加个always,就是无论本路由器路由表里有没有默认路由,都会广播出去。

AODV协议详解

AODV协议详解 1 AODV 报文格式 AODV 有三种基本的协议报文类型:RREQ 报文、RREP 报文和RRER 报文。 1.1 RREQ 报文 a. 对RREQ 的处理 接收到RREQ 的结点做如下处理: (1)创建一个表项,先不分配有效序列号,用于记录反向路径。 (2)如果在“路由发现定时”内已收到一个具有相同标识的RREQ 报文,则抛弃该报文,不做任何处理;否则,对该表项进行更新如下: I.下一跳结点=广播RREQ 的邻居。 II.跳数=RREQ 报文的“跳计数”字段值。 III.设置表项的“过时计时器”。 (3)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结点产生“路由回答报文”RREP,并发送到信源;否则更新RREQ 报文并广播更新后的RREQ 报文。 I.该结点是信宿。 II.结点的路由表中有到信宿的活动表项,且表项的信宿序列号大于RREQ中的信宿序列号。 (4)更新RREQ 报文并广播更新后的RREQ 报文 I.信宿序列号=本结点收到的信宿相关的最大序列号。 II.跳计数加1。 1.2 RREP 报文 (1)信宿结点产生RREP 执行如下操作: I.如果收到相应的RREQ 的信宿序列号与信宿维护的当前序列号相等,则信宿将自己维护的序列号加1,否则不变。 II.跳计数=0。 III.定时器值。 (2)中间结点产生的RREP 执行如下操作: I.本结点获取的该信宿的最大序列号。 II.跳计数=本结点到信宿的跳数(查相应表项即可得到)。 III.更新本结点维护的“前向路由表项”的下一跳和“反向路由表项”的前一跳 b. 对RREP 的处理 结点对接收到的RREP 作如下处理。 (1)如果没有与RREP 报文中的信宿相匹配的表项,则先创建一个“前向路表”空表项。 (2)否则,满足如下条件对已有表项进行更新。 条件: I.现有表项的信宿序列号小于RREP 报文中的序列号。 II.现有的表项没有激活。 III.信宿序列号相同,但RREP 报文的“跳计数”值小于表项相对应的值;通过更新或创建,产生一个新的前向路由。

EIGRP协议

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IGRP是Cisco私有的路由协议,采用DUAL (扩散更新算法)?EIGRP属于 IGP,是 Hybrid协议,基于 IP Pro 88。 ?组播、单播更新,组播地址224.0.0.10 ?支持等价/不等价的负载均衡。 -支持VLSM,手工汇总。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IP/IPX ) EIGRP为各种协议都维护的3张表: 1)Neighbor Table: 保存直连的邻居的IP地址,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 2)Topology Table: 拓扑表中存放着前往目标地址的所有路由。 3)Routing Table: 从拓扑表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扩散更新算法,也叫弥散更新算法

? The DUAL finite state machine decision process is a follows: -Tracks all routes advertised by neighbors 一Selects loop-free path using a successor and remembers any feasible successors -If the successor is lost f uses a feasible successor —If there is no feasible successor, queries neighbors and recomputes a new successor AD (通告距离)--------- 邻居通告的到达目的的 Metric FD (可行距离)--------- 本路由器到达目的的 Metric success(路由------ 具有最优 Metric值的路由 Feasible success路由——符合条件的次优路由 次优路由成为Feasible Success的条件:也叫可行性条件 FD of Best Route > AD of Seco nd best Route (Successor) 为什么AD

实验四:ARP分析及路由协议分析解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与学习指导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年级2013 学号2013434151 姓名汪凡成绩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地点C1-422 指导教师常卓 实验项目实验3.3:ARP分析实验3.5:路由协议分析实验日期2016/5/6 实验3.3:ARP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ARP命令。 2.熟悉ARP报文格式和数据封装方式。 3.理解ARP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1)ARP简介 1.什么是ARP ARP,即地址解析协议。TCP/IP网络使用ARP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动态解析。网络层使用逻辑地址(IP地址)作为互联网的编址方案,但实际的物理网络(以太网)采用硬件地址(MAC地址)来唯一识别设备。因此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MAC地址)。 ①ARP工作原理 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内存中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用于存放其他设备的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表。当主机欲向本局域网上其他主机发送IP包时,先在本地ARP缓存中查看是否有对方的MAC地址信息。如果没有,则ARP会在网络中广播一个ARP请求,拥有该目标IP地址的设备将自动发回一个ARP回应,对应的MAC地址将记录到主机的ARP缓存中。考虑到一个网络可能经常有设备动态加入或者撤出,并且更换设备的网卡或IP地址也都会引起主机地址映射发生变化,因此,ARP缓存定时器将会删除在指定时间段内未使用的ARP条目,具体时间因设备而异。例如,有些Windows操作系统存储ARP缓存条目的时间为2mim但如果该条目在这段时间内被再次使用,其ARP定时器将延长至lOmin。ARP缓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没有缓存,每当有数据帧进入网络时,ARP都必须不断请求地址转换,这样会延长通信

思科设备eigrp协议配置

本次讲解路由器eigrp协议的配置: [1]EIGRP与IGRP在network命令的区别在于多了wildcard-mask参数,这是通配符掩码。如果网络定义使用的是默认掩码,则wildcard-mask参数可以省略:如果网络定义使用的不是默认掩码,则wildcard-mask参数必须标明。 [2]EIGRP在处理有类别(A、B、C类)网络地址时,会自动地汇总路由。这意味着即使规定RTC 连接的是10.0.3.0/24这个网络,但EIGRP仍然会发布其连接整个A类网络10.0.0.0。在EIGRP中,路由自动汇总功能默认是有效的。存在不连续子网的网络中,通常需要用no auto-summary命令来关闭该功能。 本例配置模型图 命令行: RA配置命令: Router>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 100 //使用eigrp协议。使用系统自制号100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202.1.1.5 0.0.0.3 //指定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1.0 0.0.0.255 //指定与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功能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int s1/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202.1.1.5 255.255.255.252 //依照图配置IP 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使用时钟频率 Router(config-if)#bandwidth 64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1/0, changed state to down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 f0/0 //依照图配置IP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exit Router#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outer#wr Building configuration... [OK] Router#

eigrp命令

EIGRP命令列表 ----------------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 [AS号]} 开启EIGRP路由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子网号]} 配置EIGRP子网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子网号] [掩码]} 配置EIGRP无类子网 ◆{no auto-summary} 关闭有类自动汇总 ◆{ip summary-address [AS号] [IP地址] [掩码]} 手动配置汇总 ◆{eigrp stub} 配置一个末梢路由 ◆{variance} 配置一个不平衡的均衡负载 ◆{ip hello-interval eigrp [AS号] [时间/s]} 改变Hello包发送频率 ◆{ip hold-time eigrp [AS号] [时间/s]} 改变Hold-Time长度 ◆{bandwidth} 改变一个接口上的带宽,最大化带宽将限制它自身的通路 ◆{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 [AS号]} 改变EIGRP通路使用的带宽。默认为50% ◆{Router(config)#interface s0 Router(config-if)#ip summary-address eigrp [AS号] [IP地址] [掩码]} 手工配置汇总 ◆{Router(config-router)#eigrp stub [receive-only | connected | redistributed | static | summary]} 配置末梢路由 ◆{Router(config-route)#variance multiplier} 配置不等开销负载均衡 ◆{Rout er(config-if)#ip hello-interval eigrp [AS号] [时间]} 配置Hello计时器 ◆{Router(config-if)#ip hold-time eigrp [AS号] [时间]} 配置Hold计时器 ◆{Router(config-if)#ip authentication mode eigrp [AS号] md5} 起用EIGRP的MD5认证 ◆{Router(config-if)#ip anthentication key-chain eigrp [AS号] [chain-name]} 配置MD5密匙 ◆{Router(config)#key chain [chain-name] Router(config-if)#key [key-id] Router(config-keychain-key)#key-string [key]}

实训四 用wireshark路由协议分析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2013(3)班 实训四利用WireShark分析路由协议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分析RIP、OSPF、EIGPR、BGP数据包,了解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训设备 1.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主机; 2.抓包工具WireShark。 三、实训内容 一、RIP包分析实验 网络拓扑图: 1.启动WireShark,打开rip1.cap。 2.过滤器设置为“rip”,分析RIP数据包。 说明: R1:Serial1/0:192.168.1.1; R2:Serial1/0:192.168.1.2;Serial1/1:192.168.2.1; R3:Serial1/0:192.168.2.2 三台路由器均配置router rip; version 2; R1宣告网络network 192.168.1.0 R2宣告网络network 192.168.1.0,192.168.2.0 R3宣告网络network 192.168.2.0 两个数据包: R1_s10_to_R2_s10.cap:R1-Serial1/0到R2-Serial1/0线路上的数据包;

R2_s11_to_R3_s10.cap:R2-Serial1/1到R3-Serial1/0线路上的数据包。 抓包过程:三个路由器正常运行约1分钟后断开R1电源约2分钟,然后再打开R1电源。 问题1:查看RIP请求包和响应包的运输层协议是UDP 还是 TCP? 答:UDP 问题2:正常情况下路由器RIP响应包多长时间发出一次?其中包含什么内容?答:30秒左右

问题3:RIP响应包中Metric为16代表什么意思? 答:默认15为最大跳数,16跳数不可达 问题4:通常RIP请求包是如何触发的? 答:路由表发生变化,路由器随之发送更新信息 问题5:描述重新启动R1电源后,R1路由表的变化过程。 答:路由表更新,然后回复原来的表 问题6:简述RIP路由协议。 答: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RIP 主要有以下特征:RIP 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唯一度量;将跳数超过 15 的路由通告为不可达;每 30 秒广播一次消息。 二、OSPF包分析实验 网络拓扑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