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黎兆英
- 格式:docx
- 大小:28.53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语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减少、审美兴趣的消失以及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优秀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差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科素养。
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使命。
2. 正文2.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常常受到一些困扰,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薄弱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策略、注重阅读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文本,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例如,选用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作为阅读材料,或者引入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的热门话题,以吸引学生的关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组织阅读俱乐部、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语境有效地获取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文本的整体结构,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的语言暗示、词汇分析和推理推断等技巧,解决遇到的理解难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速读技巧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三、注重阅读评价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需要注重阅读评价,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任务和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可以利用讨论、演讲、写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可以开展阅读交流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测验和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量化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注重阅读评价,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许多阅读教学的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旨在探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要作用之一。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技文章、新闻报道等,这些文本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阅读材料,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学会欣赏和评价优秀的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历史、地域和文化背景。
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现象、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的认知和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要兼顾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情感色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它对于理解文本、提高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以及开阔眼界、提高审美修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一、有效性分析1. 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增加词汇量,拓宽知识面,更好地真正领悟语言的魅力,进而对语言、文学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2. 对思维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会用大量的优秀文献启迪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灵活,更全面地思考。
3. 增加表达能力阅读赋予了语言的灵魂,其教学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见闻,从而更好地锻炼其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自如地表达思想。
4. 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情感表达、语言的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的方法,从而在实际应用时,不仅可以更加娴熟地运用语言,还可以通过更多的表达和艺术手法来丰富语言。
二、具体措施1. 多样化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讨论会、小组阅读、研讨会等,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多种形式地接触到文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合适的文本选择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的文本,并加以详细解读,尤其在初中学生读书量较小的情况下,避免选择复杂难懂的文本,而是可以适当挑选一些内容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的文本。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阅读的电子化、网络化,如网络文学、电子书等,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视野,培养网络阅读能力。
4. 阅读与写作互为促进阅读教学需要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将读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一直被重视。
阅读是学习的基石,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学术视角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旨在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明确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教学应该结合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例如,高中生需要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分析文本,领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阅读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心灵的滋养和人文的洗礼。
二、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例如分层次阅读、分组合作阅读、个别辅导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特点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特点是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同时,教师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及时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四、阅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来得到验证。
实践是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际操作、实际探究等,提供实际问题和思考情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引言: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并不够有效,教学效果不理想。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能够理解和分析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
然而,目前高中阅读教学在目标设定方面存在不足,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教学的内容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的文本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外国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文本分析和评价。
三、阅读教学的评价和反馈阅读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是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评价,忽视了对他们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完善阅读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通过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每天固定阅读的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开设阅读讨论课。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3. 使用多种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引言对于中国高中语文教育来说,阅读教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时代的进步,阅读教学也日渐得到了重视。
但是,在实践中,普遍存在阅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
因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概念阅读教学是指对于学生掌握的文化知识,培养其进行文本理解、文本分析、文本评价的能力,并进而引导其进行思考、创新和探究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现状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普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知识储备和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成效。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也会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由于学生阅读条件的不同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差异较大。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在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个体教师所采用的措施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就一般性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包括:优化阅读课程设计优化阅读课程设计,关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
可通过多种方式达成此目的,包括针对性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文化和氛围等。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技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分析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强化阅读教育的多元化特点强化阅读教育的多元化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
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发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从而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水平。
结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文化教育环节,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一、引言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和语感,还可以拓宽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和修养。
因此,本文旨在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二、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思辨和表达。
三、有效性分析1.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短语、固定搭配等表达方式。
同时,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结构、句子结构以及篇章组织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2.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面。
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这些作品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这样,学生的视野将会得到拓宽,知识面也会更加广泛。
3.培养思维能力和修养。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还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阅读也能够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关爱他人。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修辞能力和文采。
通过模仿和运用阅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阅读教学的策略1.多样化教材。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黎兆英
摘要】阅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阅读课文是新课标对阅读的总要求。
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阅读,培养学
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中
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
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阅读中发展
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78.4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11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
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
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
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
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
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
一、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体味其中的独特之处,才能准确引导学
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淡雅闲情,学生们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
文章的
感情并不单一,阅读者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莫泊桑《项链》同情中喻讽刺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
揣摩。
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第四部分“天气愈冷了”一节。
当得知时刻怀念、牵挂的战友忽然被枪毙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作者的悲愤与仇恨之情,思念
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强烈而复杂,但鲁迅只写了?原来如毛颖此!??”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
阅读者必须披文以人情,表情以达意。
这要求学生阅
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方能打动听众。
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在标点处生情,读出其中内涵: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不太十分注重标点,因为他们太普通了,每篇文
章中都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标点。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它的作用,或者只是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时注意它的身影,其他的时候标点便成了陪衬。
其实,我认为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也应给予标点更多的关注。
虽然标点符号的很不起眼,但往往许多情感都融于其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李清照《声声慢》最后一句,老师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说了
这样一句话:刚才这个句子你读的是句号,不是感叹号。
学生恍然大悟,重新读
时明显有了进步。
虽然老师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至少知道了自己读得不到位。
老师这一提醒,学生便会自己去体会怎样读出问句的感觉,这样才真正把指
导学生阅读落到了实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
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人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和领悟。
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例如《阿Q正传》中“土谷
祠畅想曲”一节,初读觉得好玩;联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觉NQ可笑;后来才明白鲁
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
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
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是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
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
无论阅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都受益
匪浅。
二、阅读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提倡充分关注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关注自己
教者的泛读,浓缩着教者对教材的独特感悟与体会。
伴随着泛读,课文中那
优美的意境、美好的向往、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像甘泉一样浸人学生的心田,
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者声情并茂的阅读,不仅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
生丰富的情感想像,而且会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因此,我们要注重泛读,并在泛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提倡诵读教学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
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
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
教师威信。
笔者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我用心动情的范读,常常博得
学生们的满堂喝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
应针对学生阅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
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特点,不要怕人笑,要大声
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阅读。
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
阅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
再次,不要忘了技巧训练。
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进行专门指导。
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带读、接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
阅读等多种。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总之,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阅读在培养学生注意力、自信心、张扬学生个性等方
面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恰当地运用阅读这一教学手段能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魅力
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