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814.00 KB
- 文档页数:5
1.粤剧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
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一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售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2009年9月30日,粤居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广东音乐开始在全国流行。
2006年0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
技艺和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
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丅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2008年“茶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二批,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粤曲粤曲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干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源干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丅清唱而萌发。
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干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奉。
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项目:1.广东木偶戏:广东木偶戏是广东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它以木偶为主要表演工具,配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传统音乐伴奏,展现了广东的民俗文化。
2.广东花灯:广东花灯是广东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元素。
它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形式,以灯笼、龙舟等形象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
3.八会皮雕:八会皮雕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工艺,在皮革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
它具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寓意,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独特艺术风格。
4.广东牙雕:广东牙雕是广东特有的工艺传统,使用象牙等动物牙齿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
它以细腻的雕刻技法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代表了广东的工艺美术水平。
5.广东南音:广东南音是广东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被视为粤剧的前身。
它以悠扬的音乐和独特的唱腔风格为特色,传承了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
6.口琴艺术(潮汕)、二胡艺术(潮汕):口琴艺术和二胡艺术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口琴艺术以小型口琴为主要乐器,二胡艺术则以二胡为主要乐器。
7.龙船节:龙船节是广东地区的重要民俗节庆活动,也是广东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期间,人们会划龙船、舞龙、放烟花炮竹等,庆祝丰收和祈求吉祥。
8.广东舞鼓(潮汕):广东舞鼓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表演艺术,以舞者手中敲击鼓、舞动身体的形式表达情感和节奏。
9.书画技艺(潮汕):潮汕地区的书画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技艺。
10.七彩岭竹编制:七彩岭竹编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使用竹子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工艺品和日常用品。
其以多彩的颜色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11.扬州木版年画:扬州木版年画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以木板雕刻和彩绘的形式展现各种祝福和吉祥图案。
12.潮汕妈祖文化: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和相关文化,包括潮汕妈祖庙会、庆典活动等。
广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兴起之初就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优秀基因,它是南越文化、各历史时期的移民文化的大融合,是兼收并蓄、包容创新的典范。
广东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这里有历史悠久、长盛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受不同价值观的冲击最多;这里的人们重视传统却不守旧,低调务实;这里的语言是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一种方言;汉民族七大民系,广东的三大民系——客家、广府、闽南就占了其中之三;粤剧、客家音乐、潮剧等音乐形式极具岭南韵味,融汇古今中西,自有特色……“大潮起珠江”,秉承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南粤大地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今日广东在经济、社会结构,人口构成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又赋予了文化广东新的内容。
广东文化的魅力如同一座远未开发完全的富矿,仍有相当多的内容正默默地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发掘。
——题记文化广东:勇立潮头专题策划【中国最早的海关机构设在广州】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广东文化的特质,我会这么说:一千年来,广州港一直是历代王朝对外开放的门户,长时段的海外贸易与中外交流历史,塑造了广东兼容并包、华洋杂处的文化性格。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广东文化,我会用“开放”二字。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岭南的广州已经是一个面向南洋的开放型口岸城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番禺,亦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
”换言之,两千年前,广州商民便与海外蕃国开展珍珠、犀角等宝货贸易。
不过,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朝廷对海路通商并不重视,海上贸易规模也不大。
唐朝时,广州港的贸易更为繁荣。
朝廷于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一职,管理海路通商事物,向来华蕃船征收关税,替宫廷采购舶来品。
唐王朝还在广州设押蕃舶使,管理来华的蕃船。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广州的独特之处。
一、美食文化广州被誉为“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粤菜是广州的代表菜系,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广州的早茶文化也是一大特色,人们喜欢在早晨一起品尝各种点心和茶饮。
著名的广州特色小吃有叉烧包、虾饺、炖品等,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二、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
广州的工艺品以陶瓷、漆器、雕刻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广彩陶瓷,以其鲜艳多彩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此外,广州还有独特的花灯艺术和木雕工艺,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珠江夜景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拥有壮丽的珠江夜景。
夜晚,珠江两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反射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晚的珠江河畔,人们可以漫步在河边的步行街,欣赏着灯火辉煌的夜景,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四、文化底蕴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州博物馆是广州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变迁。
五、民俗风情广州的民俗风情独特而丰富。
广州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例如,每年的春节期间,广州会举办盛大的花市和花车巡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广州还有传统的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六、城市景观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城市景观。
广州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地标。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公园和花园,如越秀公园、荔湾湖公园等,人们可以在这些绿色的城市绿地中休闲娱乐。
广州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美食文化、岭南文化,还是珠江夜景和城市景观,都展示了广州独特的魅力。
来到广州,您将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体验到广州人民的独特风情。
广东民间文化的介绍
广东民间文化是广东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的总称,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色。
广府文化是广东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涵盖了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粤西南的广大地区。
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属于岭南文化,它在岭南文化里个性最鲜明、影响也最大。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经近年专家、学者考证确认,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潮汕文化是以潮汕地区为中心的民间文化,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人文传统等方面。
潮汕地区拥有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工艺等。
此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以清淡、原味为特点,颇受游客和美食家们的青睐。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语、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地,以及江西、福建、广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客家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探访和研究。
除了以上三种文化元素外,广东民间文化还包括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如雷州文化、海陆丰文化等。
这些文化传统在广东地区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传统文化
广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广东传统文化的特点:
1. 粤语文化:粤语是广东的方言,是广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语粤语发音准确、音调丰富,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当地人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是广东另外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以潮汕
地区为核心,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地区。
潮汕文化有着独
特的习俗、风俗和音乐文化,如汕头的海蛎煎、潮州的牛肉丸和潮汕
牛肉火锅等美食,以及潮汕音乐、潮汕手工艺品等。
3. 客家文化:广东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
主要起源于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
客家文化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俗,如梅县柚花节、客家土楼节和客家围屋节等,以及客家菜和客家手工艺品等。
4. 广东花文化:广东是一个喜爱花卉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花文化。
广东的花文化以花卉园艺和花卉展览为主,如广东省园艺博览会、广
州花博等。
5. 广东美食文化:广东美食文化也是非常有名的,以粤菜为代表。
粤菜口味清淡、注重火候掌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南海盛宴、潮汕牛肉火锅、客家菜等。
广东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这些文化元素都反映了当地人的文
化精髓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历史文化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广东历史文化的详细介绍:1. 历史:广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
在古代,广东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移民。
在汉朝时期,广东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在唐朝时期,广东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并且成为了中国的海洋门户。
广东还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吸引了来自阿拉伯、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人。
2. 文化:广东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粤剧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广东还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南少林寺就位于广东禅城。
广东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名,广东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享誉全球,例如著名的广式早茶和广州烧鹅。
广东还有丰富的手工艺品,如陶瓷、漆器、刺绣等。
3. 建筑:广东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
例如,广州的陈家祠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的“南方古代文化明珠”。
广州的六榕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537年,是广东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广州的西关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城区,有许多典型的广东传统建筑和街道风貌。
4. 艺术:广东在艺术领域也有独特的贡献。
广东的木雕、瓷器、漆器等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广东的书法、绘画和雕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广东艺术家在中国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之,广东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元素。
广东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广东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调查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而家乡文化熏陶、塑造了我们每个人。
回归家乡,回归广东,探寻广东省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
1.广东的三大历史文化体系1)广府文化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是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源于古代中原,以广州、香港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
历史上百越民族的互相迁徙,不同时期集聚于某一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源于百越族、百越文化而又被汉文化辐射的民族和文化。
广府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广府说粤语,粤语的特点:大量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不少古代“南越”族语言的底层成分,而已吸收了较多的来来词,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方言词汇。
2)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客家人源远流长,也称为平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古时候在中原和江东江南地区,居无定所,四处迁徙,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客家人具有浓重的传统观念思想,崇文轻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客家说客家话,客家话的特点: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有一些与普通话同的地方。
3)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揭阳戍为前身、隋王朝设置的潮州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中国区域文化,潮汕文化是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潮汕人,使用潮汕话的粤东地区的住民,潮汕人祖籍中原,隋宋两次南迁最终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
潮汕人是海洋文化的族群,崇商重利深入骨髓,饿死不打工的商人思维。
潮汕说潮州话,潮语的特点: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
2.广东文化调查1)调查对象调查选取的对象为:a、广东广州、客家、潮州地区每区20人。
广东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是什么
广东的传统文化有:粵剧、潮州话、龙舟竞渡。
其中广东粵剧是由广州的“羊城大曲”演变而来,也叫广东汉剧,又称南词。
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东南亚各国广为流传,并有部分传入朝鲜、曰本及越南等地;潮州话是客家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粵东和粵西部分地区。
潮州话也叫潮州话是一种方言,它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
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潮汕方言与福建闽语、官话有密切关系;潮州话与客家语有密切关系;而梅州客家话又与广西客家话等广西北部语系有密切关系。
潮汕传统文化是指潮汕地区特有和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
具体包括:岭南饮食习惯;。
广东传统文化(广东传统文化项目)今天给各位分享广东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东传统文化项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早茶”指的是什么?它最早起源于哪里呢?2、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3、我国岭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早茶”指的是什么?它最早起源于哪里呢?所谓的喝早茶,据说起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那时候的有钱人喜欢玩鸟和斗蟋蟀,溜鸟一般都是在清晨,所以以前总是可以看见一大群的富家公子一人一笼一鸟的走在大街上,由于当时的通信落后,一般大的新闻和消息都是有钱的人家通过与外面的来往而最先知道的,所以很多的富家之人总是在清早聚在茶馆,叫上一盅茶,点上两份点心。
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
常见的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
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介绍如下:一、广府庙会广府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10个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二、佛山行通济桥“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
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三、深圳东莞:舞麒麟深圳坪山舞麒麟,远近闻名。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广东,一个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我国的南国”。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礼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
它们代表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品1.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我国戏曲之南,我国戏曲之花”。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表演技艺闻名于世,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源自粤东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它不仅在我国广东地区广为流传,也在海外华人社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粤剧是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也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2.广州鼓楼戏鼓楼戏,是广州市的特色传统曲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起源于广州老城区的街头市场,是一个以民间故事、寓言、笑话和神话为题材的广告牌戏、鼓楼戏和敲击乐器念白相伴的一种流行性戏曲曲艺。
鼓楼戏流行于广州市的一些老城区和一些鼓楼村,是广州地区的独特文化象征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表演魅力。
3.客家花鼓灯客家花鼓灯,是广东省梅州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花鼓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古老的传承历史而闻名,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结合了舞蹈、音乐、舞龙、舞狮以及手工制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客家地区,人们常常通过客家花鼓灯来庆祝节日、祭祀祖先和迎接客人,是客家人民生活的重要一环。
4.威远鼓龙灯威远鼓龙灯,是广东省肇庆市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威远鼓龙灯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广东传统文化活动广东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是广东人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广东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东传统文化活动。
1. 广府花灯展览广府花灯展览是广东传统文化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广州、佛山、东莞等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
这些花灯制作精美,形态各异,其中以龙灯最为著名。
广府花灯展览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的关注,也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
2. 广东潮剧潮剧是广东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
它以粤语为基础,融合了歌唱、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潮剧的剧目丰富多样,内容涉及历史故事、名著改编等。
近年来,广东潮剧艺术团队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将广东潮剧推向了国际舞台。
3. 赛龙舟赛龙舟是广东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体育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广东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赛龙舟比赛。
参赛队伍以龙舟为载体,舟上划桨手齐心协力,追求速度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竞技,也是广东人民团结合作、奋勇向前的象征。
4. 狮舞狮舞是广东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狮舞通常在春节期间表演,也常见于婚庆和庆祝活动中。
狮舞形态多样,有南狮、北狮之分。
南狮活泼灵动,北狮威武雄壮。
狮舞呈现出的节奏感和力量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
5. 广东民间音乐广东民间音乐是广东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广东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如二胡、古筝、琵琶等。
这些乐器在广东民间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承了千百年来的音乐智慧和文化记忆。
广东民间音乐表达了广东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东传统文化活动。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广东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了广东独特的文化魅力。
希望广东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做出贡献。
广东当地的文化特色
1、潮汕文化: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注目的文化,他们的文化并不受行政区划限制。
2、五邑文化:以江门为中心,这个侨乡文化的势力在广东也仅次于潮汕文化。
3、嘉应文化:以梅州—惠州为中心,形成了客家文化带,这一文化区域经济并不发达,但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
4、连阳文化:古连州所属地即今天的连阳四县市的地域特色文化,这是一种山水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山区文化,民国成立后阳山继连山分离连州后,又由三县属地划出连南。
但即使区域变得四分五裂,一种特有的连阳文化仍然强盛,香港的依旧存在连阳同乡会就可证明这一点。
5、南粤文化:茂名——湛江一带,这一带的语言可以说是最“正统”的粤语,它不像广州、香港的粤语那样受的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的极大影响。
6、韶州文化和南雄文化,或者说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形成了极有力度的粤北文化。
7、三角洲文化,这是一古老而又新兴的强势,她有着南越国的历史背景,同时又在今天形成了发达的三角洲经济,在加上外来人口的大量加入,可以说这是最为复杂的多元文化。
8、粤西文化:为肇庆为中心,形成了粤西文化,她的影响力并不大,然而她的确是一种不可动摇的古老地域文化,应该还包括了古罗定州所属地。
广东文化======================================================================一、饮食文化1、早茶的精髓——品味消逝的时光体验陶醉的浪漫消耗时间是消极的,消遣时间是积极的,广东早茶,不是消耗时间,而是消遣时间,时间因此变得有滋有味,呈现出生命的趣味与丰富。
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你必须有这份优哉游哉的闲情。
不同于一般茶楼,纯粹喝茶,广东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广泛的是广式点心菜肴粥品。
广东早茶点心有干有湿。
湿点以粥花样最多:香米粥、紫米粥、皮蛋粥之类;干点嘛,以精致为佳,皮子透明,好像玻璃纸裹着馅,如饺子、云吞、水晶包,里面的馅抱紧成团,咬得出弹性。
早茶的小菜,大荤为主,如肠段、牛腩、凤爪之类,小竹笼蒸,这样沥尽油脂,仅留香味,还有嚼劲,很清淡。
喝茶、看报、会友、聊天、想心思、谈生意。
时间原来是空空荡荡的,需要内容填充。
你可以选择吃早茶,吃早茶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是动宾搭配不当的病句,但在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标题裹不住佳肴的美味。
2、客家菜客家菜(又称东江菜)发祥地为粤北东江、兴梅地区,在广东境内操北方方言的地方都属客家菜肴文化区。
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岭南土著居民而言,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的粤北山区后,成片居住,“反客为主”,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而且,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的内陆,与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相似,故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多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
客家菜的口味,异于广州菜和潮州菜,不求清淡而求浓郁、酥香,原因是客家地区,气候相对于岭南其他地区寒冷,人体需要吸收较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食水多带有微量元素,又有助于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吸收,岭南人所说的“水土寒凉”,决定了客家菜的口味。
3、广东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凉茶在本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广东凉茶从此有了“名分”。
东莞本土的凉茶品牌“杏林春”、“春和堂”,同时也成为国务院宣布严格保护的18个凉茶品牌中的两个。
广东凉茶因为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热的功效,而备受粤港澳居民喜爱。
喝凉茶一直以来都是广东人一个特色鲜明的生活习惯。
但是“凉茶”以前的身份很尴尬,既不属于食品、也不属于药品,更不属于饮料。
虽然在民间受到欢迎,但得不到官方的认可。
今年2月,省文化厅同香港、澳门有关部门共同申报凉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凉茶作为“广东粮、珠江水”的代表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走向世界。
4、古风菜肴岭南地区开发较北方晚,但当它起步后,其发展速度却又比内地快,因而,岭南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急速的转换中,保留了许多古风,饮食文化也不例外,特别在菜肴方面。
(一)烧腊岭南烧腊,由古代人用烧热的石板烙肉的习惯衍化而来,具体烹调方法较为传统的是,先把肉用调味料和好酒腌至入味,再用木叉或铁叉叉住,慢火遥烤,不时转动至熟。
烧乳猪为岭南烧腊之最。
乳猪,是刚刚断奶的小猪。
这一保留古风的名菜,在各地渐已消失,而在岭南却得以保存,其烹制技艺还不断完善。
红烧乳鸽是岭南特有的烧腊。
岭南人有一种奇特的饮食信条:“宁食天上四两,不食地下半斤。
”总以为飞禽的营养胜于家禽。
鸽肉含高蛋白,补而不燥,肥而不腻,从来是岭南人席上佳肴。
在烧腊中,还有被当地人誉为“北京烤鸭”的广州烧鹅。
选用岭南特产的黑棕鹅为原料,其肉细而厚,烧制后类似北京烤鸭的风味,但没有那厚厚的脂肪层,食用时香而不腻,体现了岭南饮食异于北方重油的特点。
(二)鱼生岭南喜食鱼生,已有久远的历史,食鱼生,是岭南人对古人食生的饮食习惯的保留。
人类还未懂得以火烹煮食物之前所形成的生食习惯,在人类懂得熟食之后仍然沿习下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的倡明,生食习惯在各地,日渐消失,而在开化较晚的岭南地区却一直得到保留。
直至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学普及后,有可能给人带来寄生虫的鱼生,才渐少食用。
(三)蛇、鼠、狗、虫肴岭南人喜食蛇肴、虫肴,在外地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岭南饮食文化中最富于地方特色的内容,是岭南人对“食杂”的古代饮食习惯的保留。
===================================================================二、戏曲文化1、粤剧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
是唱腔音乐最丰富、风格独特的剧种之一,也是广东及广西粤语地区最大的剧种。
粤剧发祥于明清时会馆林立、行庄遍布的珠三角腹地--佛山。
剧目主要源自昆弋、皮黄的流行剧目,及演义小说。
其发展大体可分为明中叶琼花会馆兴盛到被禁,清同治年间建八和会馆粤剧复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进入都市化(省港班)阶段。
2、广东木偶戏我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古称“傀儡戏”。
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
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木偶剧团。
广东木偶戏品种繁多,有杖头、铁枝、圆身、提线、布袋等形式,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
3、采茶戏由采茶舞演变而成。
明代嘉靖年间由江西等地移民传入,流传于信宜茶山、洪冠、怀乡、朱砂、安莪、径口镇和高州潭头、荷花、石板镇。
在劳动间隙娱乐和春节拜年祝贺,表现采茶、制茶的过程,表演谐趣。
具有娱乐性和知识性,民俗及艺术的研究价值。
4、潮剧潮剧是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分布于粤东、闽南以及东南亚、欧美各国。
它由宋元南戏衍变而来,至今已五百多年历史。
以其语言形象生动,唱腔轻婉优美,行旦齐全,韵味无穷之特色饮誉海内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戏曲艺术。
为弘扬潮剧艺术,市潮剧团采用以团带班的形式开办潮剧学员培训班,为粤东地区潮剧表演团体培养人才。
三、岭南园林陈家祠,俗称陈氏书院,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广东省陈姓族人捐资兴建的合族宗祠。
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六千四百平方米,呈正方形,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座建筑组成的院落式建筑群。
建筑组合之间隔,廊庑穿插。
整组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我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
陈氏书院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建筑装饰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绘画、铁铸等工艺,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
其中有“竹林七贤”、“梁山聚义”、“牛郎织女”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有“五福捧寿”、“三羊启泰”、“丹△朝阳”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珍禽瑞兽和花草图案;还有“羊城八景”、“渔歌晚唱”等岭南山川见物以及菠萝、木瓜、荔枝、杨桃等岭南佳果。
1959年郭沫若先生观后赋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2、梁园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独树一帜,是闻名遐尔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3、清晖园顺德清晖园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体风格以雅致古朴著称。
此园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1996年扩建成二万二千多平方,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
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
纠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主要景点船厅、碧溪草堂、澄漪红蕖书屋、澄漪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红蕖书屋、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馈等。
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门窗古朴精美,品味无穷。
园内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馈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四、民间风俗佛山信奉观音的人非常多,至民国时仍存观音庙16座,其余各庙亦多有供奉观音神像的。
观音诞期一年有四个,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都是观音诞,以六月十九日山紫铺南泉观音庙的活动最隆重。
一些人家的小孩多病,便选在观音诞举行契观音的“上契礼”。
是时,请神婆或尼姑念《莲花经》,取小孩的裤带,穿上两串长钱(即铜钱,每串九个,取长久之意)并以斋菜、生果献于神前,燃香烛跪拜,禀明小孩姓名,出生年月,祈福保安。
拜毕,取神前“利是”,即告礼成。
2、广东舞狮的传说广东佛山某地,每年除夕,必出现一头怪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不断呼出年年之声。
乡人故命其名为年兽。
此年兽每年出现之时,不伤人畜,只到处嚼食田间蔬菜而去。
乡民不胜其扰,乃召集村人,议定用竹篾纸料,依其形状,扎成兽头,涂以各色,再以各种布料剪成三角形状,制成兽身,两人持而舞之,再集乡民数十,携带向器,伏于田间桥下,候年兽出现时,群起击动向器,声震田野,果然掠走年兽,从此不复现矣!民因纪念纸扎头兽能驱走年兽,便每年制此种兽头,于除夕鼓舞,即与舞年,后经乡老们研究后认为狮子为兽类中之威武及瑞祥之动物,便将舞年改称为舞瑞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