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32.23 KB
- 文档页数:14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etroleum Industr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储运专业及相关非石油专业学时: 28 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门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工业全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针对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新生、石油相关专业及非石油专业学生。
课程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的储运、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及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工业有一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和要求:1.基本概念(包括: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天然气物理性质等)2.石油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3.我国和世界的油气分布4.我国和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5.我国和世界的主要大型石油企业教学重点: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本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化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石油地质基本内容和要求:1.沉积岩和地质构造包括的内容:沉积岩的形成和分类、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地层的单位和地质年龄、地质构造及分类,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2.油气的生成包括的内容:石油成因学说、油气生成的条件、油气生成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理论和基本概念。
3.油气藏的形成包括的内容:油气藏形成及保存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沉积岩、含油气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石油生成的主要地质年代、石油的成因、油气圈闭、油气藏的性质、生储盖组合、形成油气田的基本条件。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案大纲开课单位:石油工程学院执笔人:曾顺鹏适用年级:非石油工程等专业(本专科)教案学时:32学时2009.2.18《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案大纲开课单位:油气田开发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曾顺鹏适用于非石油工程等专业(本专科)教案学时:32学时一、课程简况本课程为非石油工程专业的任选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案,使学生了解石油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对油气地质、钻井与完井、油气开采原理与工艺、增产工艺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等油气开发过程的基本认识,为拓展专业方向发展打下石油工程背景的学习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有机、无机化学,机械基础及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
开课安排:在学习工程基础课程后开课。
二、教案基本要求为了全面学习石油工程的基本知识,了解地下油气储藏特征、油气井的钻、完井方式及其工艺技术原理,整体上了解油气田开发的基本生产工艺及管理技术,需要引用大量工艺流程、设备和工具的视频图片。
因此,教案条件要求应用多媒体或部分应用多媒体教案。
三、教案内容及要求1.绪论基本内容:本课程研究对象及特点,与本专业的关系,学习方法及教案要求;石油与天然气的用途及国内、国际石油与天然气蕴藏分布;石油与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生产形势。
基本要求: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涉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石油与天然气的组成、用途;了解国内和世界石油与天然气蕴藏分布;了解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与学习大庆精神。
重点:石油工程概论的基本内容、方法及其学习特点;石油的用途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形势。
难点:学习方法的设计。
2.石油地质勘探基本内容: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分及基本性质;油气成因、油气藏及我国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石油及天然气的成分及主要性质;了解石油与天然气的有机成因说,了解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类型以及我国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了解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方法。
1石油工程的主要内容:以弄清的油气田地质资料为基础,对油气层进行分类排队,选定油田开发方式;选定油田开发方式;根据地下油气藏的结构和压力特点,选择合理的布井方式,确定保持生产层能量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2油气层的形成过程:石油生成——运移——聚集——保存3油气藏形成的条件可归纳为四个必要条件:生油层、储油层、盖层和保护层。
4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的外形体积之比5流体饱和度: 油的饱和度:r O PO O V V V V S Φ== 水的饱和度:r w Pww V V V V S Φ== 气的饱和度:r g P gg V V V V S Φ==地质储量:()o wi B Ahr S N /1Φ-=6渗透率只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与流体无关。
7润湿性的判断:θ=0º岩石表面完全水湿θ<90°岩石表面亲水θ=90°岩石表面中间湿润θ>90°岩石表面亲油θ=180°岩石表面完全油湿8油田正规的开发阶段:开发前准备阶段;开发设计和投产;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9油藏驱动方式:①弹性驱动主要依靠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油;②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原来溶解在原油中的溶解气就会分离出来,主要依靠这种不断分离出的溶解气的弹性来驱油成为溶解气驱③当油藏存在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时则会形成水压驱动④当油藏在气顶且气顶中的压缩气为主要的驱油能量时为气压驱动⑤主要靠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时则为重力驱动。
一个地层原始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油田如果不向地层补充能量地开发,可能存在的驱动方式有弹性水驱。
弹性气驱主要用的地层气顶膨胀的能量。
10钻井工艺过程:钻前准备、钻进和完井,各项过程的任务。
11洗井液密度增大,“压持效应”增加,阻碍钻进;粘度降低,增快钻进速度;固相含量及分散性对钻头的磨损。
12大位移井是指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等于或大于2的井。
13在钻出的井眼内下入套管柱,并在套管柱与井壁之间注入水泥浆,使套管与井壁固结在一起的工艺过程称之为固井。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石油: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它主要是以气相、液相和固相烃类为主的,并且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可燃性。
2.石油基本性质:①主要化学成分:C和H,其中C占84%~87%,H占11%~14%。
烃类化合物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②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③密度:比水轻,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
④颜色颜色浅的原油一般密度小,粘度低,油中含轻烃成分较多;含胶质和沥青质少,密度小。
⑤粘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含烷烃多的原油黏度较小;含胶质、沥青质多的原油粘度较大。
⑥凝固点:原油含蜡越多,凝点越高。
⑦自燃点:原油和成品油越轻,其闪点和燃点月底,而自燃点却越高。
⑧溶解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醇等)。
⑨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的成分:主要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气密度一般在0.5-0.7之间,比空气轻。
4.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冰状的水合物。
5.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经经净化处理后,通过低温冷却而成的液态产物,气体积为原气态题记体积1/600。
6.天然气分类: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分为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等的生产部门统称为石油工业。
8.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原油净进口量占本国原油消费量的比例,表现一个国家原油消费数量对国外原油的依赖程度。
常用来描述原油安全的程度。
9.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
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油气当量就是将天然气产量按热值折算为原油产量的换算系数。
姓名:周扬学号:9312511. 阐述井身结构的主要内容,说出各内容所包括的具体知识,并画出基本的井深结构图。
(20分)答:井身结构是指由直径、深度和作用各不相同,且均注水泥封固环形空间而形成的轴心线重合的一组套管与水泥环的组合。
包括井中套管的层数及各种套管的直径、下入深度和管外的水泥返深,以及相应各井段钻进所用钻头直径。
井身结构是钻井施工设计的基础。
(一)井身结构的组成及作用井身结构主要由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等组成。
1.导管:井身结构中下入的第一层套管叫导管。
其作用是保持井口附近的地表层。
2.表层套管:井身结构中第二层套管叫表层套管,一般为几十至几百米。
下入后,用水泥浆固井返至地面。
其作用是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
3.技术套管:表层套管与油层套管之间的套管叫技术套管。
是钻井中途遇到高压油气水层、漏失层等复杂地层时为钻至目的地层而下的套管,其层次由复杂层的多少而定。
作用是封隔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4.油层套管:井身结构中最内的一层套管叫油层套管。
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取决于油井的完钻深度和完井方法。
一般要求固井水泥返至最上部油气层顶部100~150米。
其作用封隔油气水层,建立一条供长期开采油气的通道。
(二)相关名词及术语1.完钻井深:从转达盘上平面到钻井完成时钻头所钻井的最后位置之间的距离。
2.套管深度:从转盘上平面到套管鞋的深度。
3.人工井底:钻井或试油时,在套管内留下的水泥塞面叫人工井底。
其深度是从转盘上平面到人工井底之间的距离。
4.水泥塞: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的水泥柱三.请列举一个现场实例,分析井喷的原因、危害、处理措施。
(20分)2003年12月23日,重庆东北角的开县晚上9点15分左右,由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16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引发了一场特大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硫化氢如同一个从地下释放出来的魔鬼,从天而降,迅速向四周扩散,扑向毫无准备的村庄、集镇。
前言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石油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巨大工程。
它主要涉及地质、物探、钻井、采油、油藏、储运等部门。
本教材应西南石油大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部分非石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而编写。
它是石油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主干专业课程之前学习石油工程导论选修课程的教材。
本教材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绪论、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和运输等。
教学中,可根据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而有所取舍。
本教材适用于32~64学时的石油工程概论课。
本教材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孙艾茵副教授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刘蜀知教授编写,第五章由刘绘新教授编写。
全书由孙艾茵修改和统稿。
在本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本教材内容涉及领域广,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热忱希望广大师生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07年11月第四节试井分析所谓“试井”,顾名思义,就是对油井、气井或水井进行测试。
测试的内容包括产量、压力、温度和取样等等。
试井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工具,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的生产动态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测试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层、气层、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研究油层、气层、水层的动态特征。
一、试井的作用在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结合勘探开发部署和油田调整挖潜等工作中注采井要解决的问题,试井的目的不同,如探井地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动态评价、增产措施效果评价、边界特征评价及井间连通评价等。
结合其他资料,应用试井资料可以解决的问题有:(1)确定原始地层压力和平均地层压力;(2)确定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流动系数(K)等;(3)判断完井效率、油井实施增产措施的效果,如酸化和压裂的效果;(4)探边测试,了解油藏边界的性质,如断层、尖灭和油水边界等;(5)探测井与井之间的地层连通情况;(6)估算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
石油工程概论•内容简介:•《石油工程概论》是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写的教材.全书共分为10章,重点介绍了石油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
内容主要包括油气藏,流体物性及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油田开发设计与动态分析、油气田钻井、固井与完井、采油方法、抽水井增产增注措施、提高采收率技木,油气层保护、油气集输等。
•目录:•第一章油气藏及流体物理性质•第一节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藏的形成•第二节储集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第三节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第四节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第二章油田开发设计•第一节开发方案设计概述•第二节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第三章油气田钻井•第一节钻井设备•第二节钻井液•第三节井眼轨道控制•第四节最优化钻井技术•第四章固井与完井•第一节固井•第二节完井•第三节试油•第五章采油方法•第一节自喷采油•第二节有杆泵采油•第三节潜油电泵采油•第四节螺杆泵采油•第五节水力活塞泵采油•第六节水力射流泵采油•第七节气举采油•第八节排水采气•第六章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第一节水力压裂•第二节酸化•第三节高能气体压裂•第四节物理法增产增注技术•第五节调剖堵水•第六节油井防砂与清砂•第七节油井防蜡与清蜡•第七章提高原油采收率•第一节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第二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第八章油气层损害及保护•第一节油气层损害机理•第二节油气层损害的评价方法•第三节油气层保护•第九章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及开发调整•第一节经验方法•第二节物质平衡方法•第三节数值模拟方法•第四节油田开发调整•第十章油气集输•第一节油气集输流程•第二节油气分离和原油稳定•第三节原油脱水•第四节天然气净化和轻烃回收•第五节含油污水处理•参考文献。
石油工程课程学习指南第一章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一、前序课程内容预习为实现对本学习情境更好地学习,学生应对前序课程《石油地质学》、《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的下列内容课余进行预习:1.储层、构造、油藏及油藏流体的基本特性及性。
2.流体的渗流规律。
二、学习内容简介本学习情境包括九节内容,共10个学时,主要的学习内容如下:1.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所需资料。
2.油田地质模型包括哪些。
3.储集层精细地质研究。
4.整装储量油田、断块油田合理开发程序。
5.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
6.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及原则。
7.油田注水方式的概念、分类、原则及影响因素。
8.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概念,确定井网密度时要考虑的几个关系。
三、学习目标及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油田开发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油田开发的合理开发程序。
3.掌握多油层油田层系划分的原则。
4.掌握注水方式的概念及各种注水方式的适应条件。
5.掌握各种开发方式的特征及条件。
6.掌握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重点及难点重点:1.多油层油田层系划分的原则。
2.注水方式的概念及各种注水方式的适应条件。
难点:1.划分开发层次的原则确定。
2.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
五、学习方法推荐1.关于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所需资料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借助于某油田的具体开发方案,容易理解。
2.关于砂岩油田注水方式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要掌握油藏的构造特征、储层的发育特征,了解不同类型注水方式的适应条件及优缺点,进而确定适合某个油藏所采取的具体注水方式。
3.关于井网密度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掌握油藏的储层性质及流体性质,了解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及极限井网密度。
第二章岩石与钻头一、前序课程内容预习为实现对本章节更好地学习,学生应对前序章节的下列内容课余进行预习:1.钻井的基本流程。
《石油工程概论》(油气田开发)一、名词解释:1.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温度一定,单位体积地层油随着压力的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2.地层油溶解气油比;地层油溶解气油比: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
3.地层油体积系数;地层油体积系数: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4.岩石孔隙度;岩石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5.岩石有效渗透率岩石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性质及其数量比例有关。
6.蒸汽吞吐;蒸汽吞吐:在本井完成注蒸汽、焖井、开井生产三个连续过程,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生产为止,即完成一个过程称为一个周期。
7.蒸汽驱;蒸汽驱:按一定井网,在注汽井连续注汽,周围油井以一定产量生产。
8.采油指数;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采油量。
9.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流入动态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简称IPR曲线。
10.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压力:气举过程中当环形空间的液面达到管鞋时,压风机所具有的最大压力。
11.基质酸化;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12.压裂酸化;压裂酸化:在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地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物质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13.体积波及系数. 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替剂接触的部分油藏体积与整个油藏含油体积之比。
二、填空题1. 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生油层、储油层、盖层、保护层。
2.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3. 油藏流体在井筒垂直管中流动可能存在的流型有纯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五种。
4. 自喷油井生产中,流体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经过地层渗流、多相垂直或倾斜管流、嘴流和近似水平管流四个基本流动过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219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钻井技术授课单位:石油系煤层气教研室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孙建华 2012 6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石油工程概论》是钻井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与运输等内容。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在这个专业二学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系统学习地质作用的知识,组成地球的三类岩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会识别油气藏的类型,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与勘探方法;掌握油气开采的方法、设备,油气开发方案的编制。
油气钻探的设备、钻具、钻井液的相关知识,现场应用的钻井技术。
明确油田稳产高产的原理与技术,最低损耗的进行油品输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油气从勘探到生产直至输送的各个工作过程。
最终目标:提高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现场职业岗位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及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据此,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33项学习任务,排序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得认知规律: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学习情境五采油技术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学习情境七油品保存与运输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油田生产现场,本专业岗位群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做”合一,体现“做、中、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绪论第一章知识点:石油的概念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方法:以石油的用途为主线,讲授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重点: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难点:石油、天然气的概念学时:2一、石油的定义与用途1. 石油的定义从实质上讲,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或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出的油状可燃液体矿物称为石油,把可燃气称为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为沥青。
随着对这些矿物的深入研究,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和沥青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在组成上都属于碳氢化合物,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石油”。
1983年第11届世界石油大会对石油定义为: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
天然气也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相,或处于地下储集层时溶解在原油内,当采到地面,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又呈气态。
我们把从油井中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液态石油称为“原油”。
但在工业界、日常应用中,通常“原油”与“石油”混用,并不加以区分。
2.石油的形成海洋里有数不清的生物和微生物。
其中有居住在海底的珊瑚、藻类、软体动物及漂浮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它们繁殖很快,能产生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是成石油的原材料。
死亡的海洋生物遗体,跟泥沙一起沉积、埋藏在海底,在缺乏氧气的环境里,受到高温、高压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后就会变成一滴滴的石油。
起先它们分散在各自的生成地,后来随着海底地形的变化,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储油盆。
数不清的油滴聚集在一起,就成为有开采价值的石油矿藏。
3. 石油的用途石油是“百宝箱,归纳起来,石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1)作为能源用石油作燃料,具有热能高,污染小,运输、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等优点。
原油经过炼制加工后,可以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
2)作为化工原料石油是能源,也是优质的化工原料,是石油化学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石油工程概论》选课信息一、课程简介:该课程设置学分为2。
教学方式为CAI教学。
主讲内容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工艺过程和技术措施。
另外,课程还设计了集输储运、炼制加工等专题讲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石油工业这个多学科的复杂工业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扩大其自身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今后选择以及适应工作的能力。
选课对象:全校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二、考核方式:考查或者考试三、主讲教师简介:1977年10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钻采工程专业,现任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授,主要从事“气田和凝析气田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油气藏流体相态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技术”、“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
曾先后担任过《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油层物理》、《油藏工程》等本科生课程、硕士研究生油气相态理论与测试》学位课程、博士生《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新技术》等学位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过《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油气相态试验测试技术》、《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等继续工程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多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励;1996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近40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近20人,有6位同学获得优秀硕、博士论文,多次获得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博士论文辅导教师奖励;参与主编《天然气工程》、《气田及凝析气田开发》、《油气相态理论与测试》、《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凝析气田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等多部本科和硕博士研究生教材、学术专著编写工作,其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天然气工程》曾获学院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四川省优秀教材2等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曾获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学术研究简历:先后承担和参与过国家级、省部级及油田委托的横向科研协作项目共30余项,其中参与完成“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3项,负责或参与完成省部级“八五”、“九五”、“十五”导向和攻关项目8项,负责和参与完成院局级协作项目22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19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钻井技术授课单位:石油系煤层气教研室学时: 7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孙建华2012 6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石油工程概论》是钻井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与运输等内容。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在这个专业二学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系统学习地质作用的知识,组成地球的三类岩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会识别油气藏的类型,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与勘探方法;掌握油气开采的方法、设备,油气开发方案的编制。
油气钻探的设备、钻具、钻井液的相关知识,现场应用的钻井技术。
明确油田稳产高产的原理与技术,最低损耗的进行油品输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油气从勘探到生产直至输送的各个工作过程。
最终目标:提高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3 课程设计思路1.3.1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现场职业岗位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及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据此,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33 项学习任务,排序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得认知规律: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学习情境五采油技术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学习情境七油品保存与运输1.3.2 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油田生产现场,本专业岗位群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做”合一,体现“做、中、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地质学的相关概念;(2)能够熟知油气藏的富集条件、油气层的压力与分布;(3)能够掌握油气田勘探的方法与任务;(4)能够掌握石油开发的主要内容;(5)能掌握钻井的方法、设备与油气井控制;(6)能够掌握采油的技术与方法;(7)能够掌握油井的增产原理;(8)能够掌握油品输送的输油泵、阀门及输油管道。
2.社会能力(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5)具备石油人的铁人精神、吃苦耐劳精神;(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3.方法能力(1)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意识;(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具有爱国创业精神。
(4 “将今论古”,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5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石油工程概论》学习内容和要求见表1-1 。
表 1-1《石油工程概论》学习内容与要求序号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描述通过教师的讲学习情境一解和多媒体演1石油地质分示,使学生掌析握掌握油气藏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讨论学习情境二2掌握油气勘探石油勘探的方法与物理测井方法通过教师的讲学习情境三解,学生讨论3石油开发掌握油气开发的方法与技术学习情境四通过教师的讲4石油钻井解,学生讨论参考工作任务学时项目一地质的基本概念任务 1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地球的物理性质任务 2矿物与岩石任务 3地质构造与地质时代项目二油气藏的形成任务 1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任务 2储集层与盖层任务 3圈闭与油气运移任务 4油气藏类型项目三16油气藏流体分布任务 1油气藏流体分布及地层原油物性任务 2天然气高压物性项目四油气层压力与温度任务 1油气层压力任务 2油气层温度项目五油气储量任务 1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任务 2油气储量计算方法项目一油气田勘探任务 1油气田勘探对象与任务任务 2油气田勘探程序任务 3油气田勘探方法项目二6地球物理测井任务 1电法测井任务 2声波测井任务 3测井综合解释项目一油气田开发的内容与指标任务 1油气田开发的内容任务 2油气田开发的指标项目二油田开发任务 110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任务 2开发层系的划分任务 3油田开发方式任务 4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项目一钻井技术任务 112钻井方法掌握石油钻井技术通过教师的讲学习情境五解,学生讨论5采油方法掌握采油工艺技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讨论学习情境六6掌握注水工油井增产原艺、酸化原理理分析以及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任务 2钻井设备与工具任务 3钻井液项目二油气井控制任务 1井斜与井内压力控制任务 2轨迹控制项目三固井技术任务 1套管柱设计任务 2注水泥工艺项目三完井方法任务 1打开生产层任务 2井底完井方法项目一自喷采油任务 1油井流动的流入动态任务 2自喷井设备与管理项目二气举采油任务 1气举系统、过程与方式任务 2气举阀的结构与作用项目三有杆泵采油10任务 1抽油装置任务 2悬点运动规律与载荷任务 3泵效分析任务 4抽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项目四无杆泵采油任务 1潜油电泵任务 2螺杆泵、水力话塞泵项目一注水工艺任务 1水质与水处理任务 2注水井动态任务 3注水工艺项目二水力压裂任务 1造缝机理任务 2压裂液支撑剂10项目三酸化原理分析任务 1酸化增产原理任务 2酸岩反应机理任务 3砂层储层酸化项目四提高采收率任务 1提高采收率方法学习情境七通过教师的讲油品储存与解,学生讨论7运输掌握油品储存与运输的方法3. 2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石油工程概论》学习情境设计见表任务 2影响采收率的因素项目一油品储存与运输任务 1油品储存任务 2油品的加热与保温项目二油品运输8任务 1输油泵与阀门任务 2输油管道任务 3油品输送1-2表 1-2《石油工程概论》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学时:学时16石油与天然气分布在地壳的岩石中,因此在获取能源的同时,首先要掌握地质的基本概念,熟知地球及地球的物理性质,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学习目标油气藏的形成与类型,油气层中的流体分布,掌握油气层的压力与分布,有利于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教师安排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评价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方式工作项目学时内容项目一地质的基本概念3任务 1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地球的掌握地球的构造特征,以及地球的密度、物理性质1重力、磁力等物理性质任务 2矿物与岩石1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任务 3地质构造与地质时代1熟知各种类型的地质构造,会划分地质时代,会划分地层项目二油气藏的形成7任务 1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1掌握干酪根的类型及生油潜力任务 2储集层与盖层2熟知储集层的孔隙性与渗透性,掌握储集层的类型与特征掌握圈闭的概念及参数,圈闭的有效性,任务 3圈闭与油气运移2掌握油气的运移的相态、动力、通道、方向、距离任务 4油气藏类型2掌握油气藏的分类原则及类型、会判断其成因项目三油气藏流体分布2任务 1油气藏流体分布及地层原1认识油气藏流体分布,熟知地层原油高压油物性物性任务 2天然气高压物性1认识气藏流体分布,熟知地层原油高压物性项目四油气层压力与温度任务 1油气层压力1掌握地层压力、流动压力、异常压力等压力参数,掌握异常压力与钻井的关系任务 2油气层温度1掌握油气层的温度对生产的影响项目五油气储量任务 1油气储量的分级1熟知油气储量的三级储量以及分级依据任务 2油气储量计算方法1掌握容积法计算储量的方法及参数续表 1-2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学时: 6 学时学习目标重点掌握油气田勘探任务、方法、程序,地球物理测井的方法勘探油气资源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师安排具有组织教学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
考核与评价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方式工作项目学时内容项目一油气田勘探任务 1油气田勘探对象1掌握油气田勘探的任务与对象,会油气单聚集单元与任务的划分任务 2油气田勘探程序1掌握不同勘探阶段的任务与勘探方法任务 3油气田勘探方法1掌握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钻井勘探方法多种勘探方法项目二地球物理测井任务 1电法测井1会利用电法测井方法判断油气水层任务 2声波测井1会利用声波测井方法判断油气水层任务 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1会利用多种测井方法综合解释油气水层续表 1-2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学时: 10 学时学习目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掌握油田开发的主要内容,明确油田开发的指标,掌握油田开发的方式,会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做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师安排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考核与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方式工作项目学时内容项目一油气田开发的内容2与指标任务 1油气田开发的内容1掌握油田开发的主要内容与工作任务 2油气田开发的指标1掌握关于产量的指标、掌握压力与压差的指标,掌握各指标的作用项目二油田开发8任务 1流体在储层中的流2掌握渗流的概念与渗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动任务 2开发层系的划分掌握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掌握划分开发层系的2作用任务 3掌握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原则,掌握保持压力开油田开发方式2采的优越性任务 4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熟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的内容,油田开发方案编2制需要的工作过程续表 1-2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学时: 12 时在油气田的整个勘探、开发、建设、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钻井工学习目标作。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钻井的方法来取得地下的石油与天然气。
本学习情境主要介绍了钻井方法、钻井设备及工具、钻井液、固井及完井技术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场实际资料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
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专业理教师安排论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室等考核与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