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章节安排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学会使用线条、色彩、空间、物象等元素制作美术作品。
2. 帮助学生培养创意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 通过节日文化的研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
- 第一章线条的表现:线条基础练、线条走向和表现方法、线
条构图练等。
- 第二章色彩的运用:色彩基础练、色彩的构成和表现方法、
色彩搭配和运用等。
- 第三章空间的构建:透视的基本原理、空间构成要素、基础
透视练等。
- 第四章物象的创造:剪纸技巧、立体造型方法、素材拼贴创
意等。
- 第五章节日文化的表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节日主题创作、节日礼品创作等。
教学方法
1. 线上授课:通过网络平台授课,节约时间和成本。
2. 任务驱动:通过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在
任务中研究。
3. 示范教学:老师可以提前制作好一些作品,并在课上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教学评估
1. 作品评估:每个章节结束后,让学生制作一份符合要求的美术作品,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和优势。
2. 学生评估:让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填写自我评估表,反馈教学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根据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的课程标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实践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生应能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运用不同的美术技法进行创作,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欣赏与评述- 课题1:现代艺术的多元化表现- 课题2:中国画的风格与技法第二单元:绘画- 课题1: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课题2:静物画的构图与表现第三单元:雕塑- 课题1:雕塑的材料与技法- 课题2:人物雕塑的表现与创作第四单元:设计- 课题1:图形的创意与设计- 课题2:工艺品的制作与装饰第五单元:书法与篆刻- 课题1: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与练- 课题2:篆刻的刀法与创作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一节美术课,共计16周。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五、教学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评价、期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学生的审美观念、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教辅材料:相关现代艺术、中国画、色彩、雕塑、设计、书法与篆刻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工具与材料:画纸、画笔、颜料、雕塑材料、篆刻刀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刀具、颜料等物品时,要加强指导与监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以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寻找美的踪迹一一微景观》教学设计红原县刷经寺镇小学向晓龙一、教材分析《寻找美的踪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横向分析教材,本课与本册第三课《记录色彩》的内在联系最为紧密,本课为《记录色彩》一课,做出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层面的重要知识铺垫,可以利用本课的摄影作业成品为抓手,课堂进行创作。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用身边常见的来发现美的踪迹,引导学生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提升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总结美术元素及形式美原理。
2.尝试用身边的青苔、瓦片等常见物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和探索对未知领域的欲望,运用形式美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和探究不同摄影表现形式的特征,鼓励学生用特殊的视角去发现身边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发现自然与生活中关于形式美的事物或景色,并根据形式美的规律,对景物进行寻觅、感知、发现、观察、取舍……从而创作出一件新颖的微景观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实践活动导入1.出示图片教师语言: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来自我们生活当中的美景(出示图片)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眼睛和双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出示课题)课题:《寻找美的踪迹》(二)讲授新课1.了解微景观教师语言:说到寻找美的“踪迹”,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的去观察和发现,你会发现随处都是美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事微景观,微景观是将、多肉等,加上各种篱笆、砂石、可爱的卡通人物、动物装进一个瓶子里,构成妙趣横生的场景。
2.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师语言: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桌子上有很多的青苔和一些小物件,这些都是今天这堂课我们会用到的东西,它们很不起眼但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变得非常美丽。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5课浮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浮雕》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雕的定义、浮雕的分类、浮雕的制作步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浮雕的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浮雕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浮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作浮雕方面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浮雕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浮雕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雕的制作方法和工作流程。
2.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浮雕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浮雕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演示:讲解浮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雕的制作过程。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浮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浮雕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雕制作的关键要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定义:立体的艺术作品•分类: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制作步骤:2.选材切割3.雕刻塑造4.打磨修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浮雕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15课: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领域:本课程属于欣赏与评述领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以及类别等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欣赏感受能力,使其能够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的欣赏和解读。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等核心要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使其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等多个方面来全面欣赏和理解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准备: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准备课件、课本、电脑以及实物投影仪等教具。
学具准备:学生需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水彩笔以及图画纸等学习工具。
课件内容概览:1.现代建筑概览:为学生展示现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为后— 1 —续的古代建筑欣赏做铺垫。
2.古代建筑一处精选:展示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以供学生深入欣赏与学习。
3.古代建筑外观细赏:聚焦古代建筑的外观特征,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独特魅力。
4.建筑结构解析:深入剖析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稳固与美观并存的建筑原理。
5.群体布局建筑概览:展示多个古代建筑构成的群体布局,展现其空间美感与历史文化底蕴。
6.群体布局建筑精选:挑选一处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体布局建筑进行详细讲解。
7.匾额文化解读:阐释匾额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文化内涵。
8.楹联艺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建筑中的楹联艺术,感受其文字之美与意境之深远。
9.棂格装饰细赏:聚焦古代建筑中的棂格装饰,分析其造型之美与工艺之精湛。
10.4幅建筑对比:展示四幅不同的古代建筑图片,供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以拓宽其视野。
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反思与进步。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素描》教案教案简介该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的《素描》教材编写的。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技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 在实践中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2. 素描的用途和意义。
3. 掌握素描的基本线条表达方法。
4. 研究素描中的阴影和层次的表现。
5. 进一步理解素描的透视原理。
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素描的概念,观看相关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进入素描的世界。
2. 第二节课:研究素描的基本线条表达方法,通过练掌握笔触的灵活运用。
3. 第三节课:研究素描中的阴影和层次的表现,通过观察真实物体进行实践。
4. 第四节课:进一步理解素描的透视原理,运用透视法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
5. 第五节课:总结并展示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改进意见。
3. 综合考虑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实践成果,综合评价学生的素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素描》教材。
2. 相关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炭笔、素描纸等。
3. 素描范例和参考资料,可以是书籍、图片或者网络资源。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美术展览、绘画比赛等方式拓展对素描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课时2-3课时学习领域:综合探索教学目标:一、知识层面:激发学生对学生着装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多元角度进行审美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着装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技能层面: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通过实践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不同类型的服装作品,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理论进行设计实践。
教学难点:在服装设计实践中,如何巧妙融合传统与民间图案,创新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服装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穿着传统服装作为示范,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 1 —赏多媒体课件,搜集少数民族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服装历史与图片资料,准备绘图工具(铅笔、彩色水笔等),以及制作服装所需的材料(布头、毛线、废光盘、气球或彩纸,剪刀,胶水、胶带等)。
课件内容:1.展示古代服装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服装文化的历史脉络。
2.展示现代服装分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服装的风格特点。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与同伴交流服装设计构思,考察其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设计的作品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检查其是否能独立完成服装效果图的绘制。
分析学生的服装作品是否巧妙利用材料特性,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评价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引入六人一组的学生端坐,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展示以传统图案装饰和设计的服装,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老师将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并询问学生:“看看老师的衣服有何独特之处?为什么独— 2 —特?”接着,老师解释这是利用我国民间剪纸图案进行的设计,并鼓励学生思考:“你们想不想也尝试设计自己的服装?”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我设计的服装”。
活动二:欣赏、交流、学习1.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有关服装发展、设计方面知识的任务。
现在,请各小组代表上台,与大家分享所搜集的资料。
第12课:二十年后的学校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探索与造型教学目标:一、知识层面:深入了解学校的各项设施配备,掌握学校布局的设计规划原则。
二、技能层面:学会绘制未来学校的蓝图,并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精确的建筑模型。
三、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未来学校模型。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专注于学校平面图的设计制作,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
第二课时:进一步深化,进行立体模型的设计制作,实现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化。
教学难点:— 1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通过团队协作,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未来学校设计方案。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聚焦于学校建筑的布局规划;在第二课时中,则注重于设计与众不同的未来建筑。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包含学校平面图、不同材料的立体学校模型(3——4个)以及示范作品(半成品)。
学具:第一课时,每个小组需配备一张深色KT板、剪好的各种形状白纸(用于制作学校设施)、彩笔、白纸、剪刀和胶水。
第二课时,则需准备各种纸盒、肥皂、泡沫塑料、彩纸、硬纸板、广告色、乳白胶、美工刀、尺、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和工具。
课件内容概览:1.展示本校的校舍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了解。
2.呈现先进地区的学校图片或视频,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启发灵感。
3.展示未来学校的设计理念与样本,激发学生的创意与想象力。
4.提供学校平面效果图示例,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布局技巧。
5.详细介绍制作学校模型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操作有— 2 —序、高效。
教学评价标准:1.评估学生所设计的学校模型是否既合理又美观,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和审美标准。
2.考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是否能够大胆创新,提出与众不同的未来学校创意。
3.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中是否能够保持愉快而有序的氛围,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追溯校园时光目的:通过回顾在校生活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并激发其为母校未来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绘画技能。
2. 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美术和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单元一:素描与绘画- 研究绘制简单的素描画,并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 研究绘制静物、风景等题材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单元二:水彩画- 研究使用水彩画颜料和技法,绘制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 研究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彩画作品,了解水彩画在各个国家和时期的发展。
3. 单元三:版画与拼贴- 研究版画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制作简单的版画作品。
- 研究拼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拼贴作品。
4. 单元四:中国传统美术- 研究中国传统水墨画和工笔画的基本技法,绘制传统画作。
- 研究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画作的特点和意蕴,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5. 单元五:世界美术欣赏- 深入了解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雕塑以及当代艺术。
- 研究欣赏和评析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3. 实践体验: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艺术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估1. 书面作业:布置绘画作品的创作和观察题的书面作业,用于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绘画作品的展示和口头评价,评估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3. 个人评定:教师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及进步情况进行个别评定。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和配套教辅。
2. 图书馆、美术馆和艺术展览的参观资源。
3. 绘画材料、工具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为每周2节美术课所设计,共计12周。
第1课:明与暗教学计划: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的意义。
学生将了解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并掌握如何描绘这种关系以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该课程分为两个课时。
学习目标:1. 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学生将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 技能:学生将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 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工具准备:1. 球体和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 射灯。
3. 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 1 —4. 投影仪。
5. 两幅范画。
6. 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习工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进行讨论和评讲。
2. 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同时启发学生发现缺点并改正。
3. 在学生作业时,教师需全面辅导并督促学生按照要求和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进行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设计意图: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两边墙上的素描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什么特点呢?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新课“明与暗”。
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明暗是如何产生的。
请看这张白纸,— 2 —我们将其放在灯光下。
请观察一下,这张纸的表面是否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出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演示将纸卷起或折起后的变化。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这些变化是由物体的体积和光线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观察与体验(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实体,增强学生对物体明暗的认识和体验,为下一阶段的实践创作做准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升其美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所有单元和内容。
2. 绘画技巧的基本训练,如线条、色彩运用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教材内容和要求1.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教科书,介绍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教学目标。
2. 讲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思考。
第二课时: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发现其中的美和细节。
2.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提出他们自己的美术作品主题和构思。
第三课时:绘画技巧训练1. 教师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
2. 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逐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3. 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在画中展示个人风采。
第四课时:美术作品欣赏1. 教师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 向学生展示这些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欣赏和评论。
3.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3.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在美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别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集体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寻找美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对生活中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观察和分析美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有待加强,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美,发现美的踪迹,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美,发现美的踪迹。
2.难点:如何将发现的美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素材,课堂示范,学生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美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美。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发现和创造美。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发现的美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5.课堂展示: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分析美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寻找美的踪迹》、教学内容(观察、分析、实践)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把握。
第六课:扇面画教材深度剖析本课聚焦在造型与表现的设计应用领域,重点探索了团扇这一融合了古今工艺美术精髓的载体。
课程内容包括团扇的欣赏、评价以及设计等多个层面,尤其关注扇面上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主题的艺术表现。
教学课时安排本课程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通过赏析多样化的扇子,深入领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扇面设计的多样性。
2.技能层面:实践运用山水或花鸟画的技法进行扇面绘制,使学生熟练掌握扇面作画的特色与步骤。
3.情感层面:通过学习与欣赏,增进学生对我国丰富扇文化的理解,强化民族自豪感,并体验扇子的实用性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通过赏析多种扇子,深入了解传统扇文化,并掌握扇面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探讨扇面的构图与布局策略。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领悟扇面画的装饰功能,体会其美学价值。
第二课时:运用水墨技法进行扇面绘制,特别注意扇面的— 1 —构图、布局以及题字方式,同时要充分利用扇面纸质与宣纸吸水性的差异。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各类扇子样本、空白扇面、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硬质白纸、扇架等。
学具:学生需提前收集多样化的扇子,并准备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
建议携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
课件内容概览1.引入:通过谜语激发兴趣。
2.基础知识:展示常见的扇面外形。
3.深化欣赏:呈现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4.扩展视野:多幅扇面画作品欣赏。
5.扇子博览:介绍扇子的历史与种类。
6.时尚元素:展示当代创新的扇面设计。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扇面画的装饰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生是否能根据扇面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构图设计。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活动。
教学方案第一课时— 2 —一、启动活动我们将通过一场绕口令比赛来开始我们的课程。
请同学们专心聆听并尝试流畅地读出以下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接下来,我们将在小组间进行比赛,看谁能读得最顺畅。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色彩与世界课时1:认识色彩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2. 研究基本的颜色搭配原则。
教学内容:1.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分析不同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参与色彩搭配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2.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举例说明;3. 分析不同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举例补充;4. 引导学生参与色彩搭配实践,在小组内选择主题进行色彩搭配创作;5.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资源:1. 彩色图片展示;2. 色彩分类表格。
课时2:色彩与情感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2. 发现不同颜色对情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探索不同颜色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2. 分析不同场景下色彩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具有情感色彩的图片,引发学生与情感的共鸣;2. 分析不同颜色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 通过欣赏不同场景下色彩的使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情感所带来的色彩变化;4.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不同情感表达主题,进行色彩搭配创作;5.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对色彩与情感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具有情感色彩的图片展示;2. 情感表达场景图片。
第二单元:线条与造型(以下内容省略)第三单元:立体与空间(以下内容省略)...第六单元:创意与表达(以下内容省略)---以上是整本《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的大纲,共包括六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个单元分为多个课时。
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
通过这本教案,学生可以系统学习美术知识,并在创作中发展创意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1.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与 (暗)
2.写出明暗关系中的三大面五大调的名称:
三大面:(黑、白、灰)五大调:(明暗交界线、亮色调、暗部灰色、反光、投影)。
3、标出下面图中明暗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课寻找美的踪迹
1.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2.寻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可以从(形式),(色彩),以及(情意的激发)等
方面去感受,体会。
第三课记录色彩
1.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光照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2.物象表面的色彩会发生许多微妙的变化,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
3.作画步骤:
1.选取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
2.概括描绘色彩主调。
3.丰富色彩变化。
4.
画前景,调整。
4.《日出.印象》(油画)莫奈《奴隶船》(油画)透纳
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
1.我们常见的雕刻有,(木雕),(玉雕),(石雕)。
2.练习时我们可以用的材料有,(肥皂,瓜果,石膏,橡皮)等。
3.雕刻时,首先雕刻出物体的大体外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出细部。
第五课浮雕
1、在一块底板上,雕塑凸起的形象,就称为浮雕。
按照表面凸起的厚度又分为
(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
2、列举中国著名的浮雕作品:(昭陵六骏图、人民英雄纪念碑)。
3、列举国外著名的浮雕作品:(法国马赛曲)。
4.泥浮雕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粘墙和窗边
5.雕刻纹样
6.粘花。
第六课扇面画
1.扇画的形状:(团扇) ,(折扇)。
2. 扇子是用来消暑送凉的工具,其形式多样。
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子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3.画扇面画要注意画面构图要与扇面外形配合好。
第七课工笔花卉
1.工笔画讲究线条(工整端庄),(缜密细致),(单纯概括),着色“随类赋彩”,
表现物象的(固有色)。
2.工笔画可分为(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等类型。
3.工笔画主要技法有:描,分,染,罩。
4.工笔画线条:起笔,运笔,收笔。
第八课《我设计的服装》
1.服装的三要素:(面料)、(款式)、(色彩)。
2. 服装具有防寒、保暖,又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3.在设计服装时,不仅要注意服装的款式,还要注意服装色彩的搭配。
4.服装设计步骤:
1.画出草图
2.制作出效果图
3.收集材料
4.制作调整。
第九课图文并茂
1.自编一个故事,配上自己画的图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2.绘制连环画时要具有连贯性。
3.用画面配故事,对文字进行形象再现,画面要生动,好看。
第十课宇宙之旅
1.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州六号”开始第二次航天飞行。
2.宇宙之旅流程:1.收集中国航天员上天的各种资料,以及有关宇宙飞船的各种资料。
2.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宇宙飞船。
第十一课奥运精神
1、(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
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
1880年,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首次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建议,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以后每四年举行一届。
每年的(6月23日)是“世界奥林匹克日”。
2、由(蓝、黄、黑、绿、红)组成五连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也象征着全世界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相聚。
3、2008年的奥运会,成功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的奥运精神再次得到发扬。
第十二课二十年后的学校
1. 二十年后,我们已长大成人,二十年后,我们的学校也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2.学校设计步骤:1.分组讨论未来学校的规划,并画出规划草图。
2.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3.组合成一个未来学校的模型。
3.制作学校建筑模型时可以利用(折,剪,切,挖)等方法。
4.校园规划设计,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合理布局。
第十三课毕业啦
1.我们即将毕业,让我们向我们的老师、同学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2.毕业活动流程:1.分工制作纪念品,纪念册2.策划毕业告别活动
3.与同学老
师留影4.向老师同学赠送自己做的礼物5.布置美术作品展。
3.美术作品展:1.策划2.装裱作品3.布展
4.参观展览
5.合影留念。
第十四课电脑美术—电子报
1.电子报制作流程:1.运用wingows软件的画图板的软件设计报头标志。
2.运用文字排版处理软件,如word,wps 等插入报头或标志,制作以文字为主的电子报刊。
3.运用PPT,金山演示等演示制作以图片为主的电子报刊。
第十五课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1、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非凡,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等几方面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2、我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
3、我国古代建筑还融入了我国(工业美术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4、我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都是由(单个建筑物)组成的。
5、我国古代建筑的种类:
宫殿:我国古代帝王听政、坐朝、寝居、宴乐的建筑。
如:故宫太和殿(北京)
塔:佛教寺院配套建筑,用于供奉佛像、佛经。
如:小雁塔(西安)
寺庙:为宗教徒所居住或活动的建筑。
如:开元寺大殿(福建泉州)
园林:供游人休息或观赏的建筑。
如:颐和园(北京)、拙政园(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