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特异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12.68 MB
- 文档页数: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特异构成 2课时教学分析:特异是平面构成中基本形式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特异的学习让给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视觉突出的一种手法。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理解平面构成特异的概念、形式和用途2.技能目标:学会体现出平面特异构成的作用,学会如何运用好特异构成。
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体会突出醒目的视觉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l.重点:主要掌握特异构成的形式。
2.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1、检查到课率2、回顾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的定义和特征,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
(二)导入新课首先讲解一些特异故事:1、中记录了扁鹊具有「视人五脏颜色」的能力,据此,特异功能论者认为“他具有透视力,能透视人体,再配合他的医学知识,成就了他千古的声名”。
据《太平天国史》记载,天王洪秀全在第二次考完秀才,回到家乡,大病 40 多天后出现特异功能,他治病的范围包括了疯瘫及耳聋,可以「信面即愈」。
2、主任打狗的故事:呔!炉火伺候3、母亲救儿让同学说说自己所看到得特异的情况:然后总结特异的概念特异的理解: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所谓规律,这里是指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有规律的构成。
特异的效果是从比较中得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应当注意特异的成分在整个构图中的比例,如果特异效果不明显,不会引人注目,而过分强调特异则破坏了统一感。
一.特异构成的定义和生活中运用的意义。
特异定义: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根据班上同学作业的情况“展示几幅构成作品”让学生比较,哪位同学的品在构图上比较新颖,意义上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