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有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2.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和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3.社会学的三种理论施教的基本观点:

4.社会化:社会化即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的过程。

5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6.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的三个阶段:

(1)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我们领悟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7.米德的角色置换(角色借用):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借用”,即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8.初级社会化:

主要发生在儿童期。主要任务是向儿童

作用和影响,共享特定目标和期望。

17. 组织: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群体。

社会群体与组织

18.社区:居住某一特定区域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围绕日常的互动模式而组织起来

19.反功能:组织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满足其需求

20.显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被认知到的和预期一样的结果

21.潜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违背意识到的和未预料到的结果

22.符号互动论: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86):“符号互动论”

三项基本原理:

a. 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采取行动。

b.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c.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我的交流。

23拟剧论:每一个社会情境都被看作一个戏剧舞台,行动者在舞台上表演着真实生活的戏剧。

24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在他人面前制造自身形象的过程

25本土方法论:是某种简化的程序,是的人们即便实在彼此并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互动。

26.交换:旨在获得酬赏和回报的互动

27. 合作:联合行动达致目标的互动

28. 冲突:彼此以打败对方为目的的竞争行为。

29. 竞争:遵循一定规则的合作性冲突,以达致目标而非打败对方为取向。

30. 强制:互动中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

31. 参与观察:要求研究者融入到他所研究的社会情境之中,研究者实际上变成了他所设法研究的群体中的一员,并试图用群体成员的眼光来理解世界。

32.描述性研究:是通过对现状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展现。

33. 解释性研究:试图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析。

34. 变量:是指社会学所使用的大部分概念中,所界定的事物是变化多端的,它们或者在时空维度上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或者代表了不同人或群体

35. 假设:是关于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联系方式的尝试性陈述

36. 定性研究:运用准确的预言来描述社会显示而不是进行数量测量的研究方法

37.定量研究:用来研究可以用数量来测量的变量的研究方法

38. 操作化:将一般性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可以测量的变量(不确定)

39.纵贯研究

40.横剖研究

41.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和过程的概括性表达。

42.样本:在研究中经过选择用以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的有限数量的个案

43.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有情感的、不容

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各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

44.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情感深度的关系它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某些方面

45.群体遵从

46.参照群体:被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对成员的态度、认识发生重大影响的非所属的群体。

47. 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述的规定、纪律和程序。包括规章、法规、内部细则、命令和达成目标的时间表等。48.非正式结构:是由群体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49.科层制:即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基础上的等级权威结构。

50.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51. 符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指示或表达自身意义以外事物的东西。

52.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

53. 亚文化:只为某些特定的人群、群体所接受的文化。

54.反文化: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变为反文化。

55.文化中心主义

56.文化相对主义

57.萨皮尔-沃夫假设

58. 越轨:指违反或偏离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59. 失范:是指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人们在面对这类不能实现自身文化目标的情形时,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

60.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61.内化: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认同

62.结构紧张论:

63.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意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64.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过程叫社会流动。

65. 垂直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分为两种,即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66. 社会设置: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67.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68.扩展家庭:包括了三代或三代以上的成员的家庭

69. 教育:是社会关于如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的制度。

70. 文凭主义:不是工作能力而是获得文凭的能力阻碍了低社会地位群体的成功。

71. 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