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572.50 KB
- 文档页数:27
《富贵不能淫》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疏通文意,背诵精彩片段。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观点。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从而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疏通文意,背诵精彩片段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观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知识回顾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儒家学派的思想也因此被称为“孔孟”之道。
2.《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共七章,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著的。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在社会政治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三、朗读全文1.读准字音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2.划分节奏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四、疏通文意岂:难道诚:真正,确实。
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文是历代传统的议论文名篇,讲的是孟子关于大丈夫的理解与阐释。
孟子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礼、义这样高尚的品德,有坚定不移的志向,能不为外界诱惑考验所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本文孟子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进而提出了妾妇之道的特点是“顺”,最后导出本文中心——“此之谓大丈夫”。
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2.说教学目标(1)学习文言文要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这篇文章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语言精辟,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基于这两点,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大丈夫之道。
○2理解课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3背诵课文。
(2)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因此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读出节奏、读出积累、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读后拓展。
3.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把握作者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二、说学生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积累,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对于本文的学习应该说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通过加强阅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以大丈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说教法通过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拓展阅读来领会什么是大丈夫之道。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作敢当”,“男子汉大丈夫要说到做到”。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子汉就一定是大丈夫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对于大丈夫的理解。
二、检测预习1、知人论世名___,字_____。
_____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___家代表人物。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公开课教案】21 《孟子》二章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运用,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朗诵法、讲授法、练习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第1课时《富贵不能淫》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称为“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女.家(rǔ) 富贵不能淫.(yín)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命】教导、训诲。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夫子】文中指丈夫。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由】遵循。
【女家】文中指夫家。
女,同“汝”,你。
【淫】惑乱,迷惑。
【正】准则,标准。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移】改变,动摇。
文中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
文中是使动用法。
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6.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7.通假字女.家(同“汝”,你)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交流点拨】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