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第一章 PPT
- 格式:ppt
- 大小:13.45 MB
- 文档页数:60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行规划概述一、旅行规划的概念旅行是人们出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临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目的地作短暂停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行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旅行涉及地理、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旅行产生的动机——需求和供给·旅行不是一个行业,它是由许许多多的机构组织和企业组成的规划是一个多角度的综合工作,并力求实现一体化。
规划涵盖社会、经济、政治、心理、人类学和技术等因素,并涉及规划对象的过去、现状和以后。
旅行规划是区域总体进展规划的一种部门规划,是旅行以后状态的设想,或是进展旅行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打算。
指在旅行资源调查评判的基础上,针对旅行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行地的进展规律,依照社会、经济和文化进展趋势,对旅行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二、旅行规划的进展1.中国旅行规划进展历程与研究进展(1)进展历程我国国家级旅行进展规划编制始于1979年,其后每隔五年(对应国民经济进展五年打算)相应制定了各时期的进展打算。
1985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旅行业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确定了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
2001年4月,国家旅行局编制完成了《中国旅行业进展“十五”打算和2019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先后正式出版了中、英文版。
(2)研究进展前期探究时期(1979~1986年)197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行地理学科组,由郭来喜先生主持旅行地理研究。
80年代初有关旅行资源评判和开发思想逐步形成,为与吉林省旅行局汇编论文《旅行资源与规划》,对我国旅行资其后的旅行资源开发规划奠定了基础。
其中郭来喜的《旅行规划问题初探》、《中国旅行业进展的十个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是我国对旅行规划理论基础研究的最早成果。
1986年,东北师大源开发与规划初期实践进行总结,并初步阐明旅行资源调查评判和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