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王协瑞
- 格式:doc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21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2014年8月HH TARPA 网络结构图HH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1、从拓朴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2、计算机网络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连接的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各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不考虑网络节点的具体组成,也不管它们之间通信线路的具体类型,把网络节点画作“点”,把它们之间的通信线路画作“线”,这样画出的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总线型(2).星型(3).环型(4).网状型(5).树型3.1.2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总线型结构是从多机系统的总线互联结构演变而来的,又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常用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1)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
(3)可扩充性强。
(4)费用开支小。
总线型结构的缺点:(1)故障诊断困难(2)故障隔离困难(3)中继器等配置(4)实时性不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1、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2、计算机网络概述2.1 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的技术系统。
2.2 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分散计算、集中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阶段。
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规模、拓扑结构和覆盖范围等因素,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等不同类型。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3.1 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和外部设备等多种硬件设备。
3.2 软件组件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等。
4、网络通信原理4.1 数据传输方式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
4.2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规范,包括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网络协议5.1 协议概述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交换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5.2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一组协议,包括IP、TCP、UDP、HTTP等多个协议。
5.3 其他常见协议除了TCP/IP协议族之外,还存在诸如Ethernet、ARP、DHCP、DNS等其他常见协议。
6、网络拓扑结构6.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中心节点的网络结构。
6.2 总线拓扑总线拓扑是一种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共享传输介质的网络结构。
6.3 环形拓扑环形拓扑是一种将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的网络。
6.4 混合拓扑混合拓扑是一种将多种拓扑结构相结合的网络。
7、网络安全与管理7.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干扰和窃听的措施和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版)教案主讲人:刘喜慧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课题: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由现在的网络通讯、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理上分散的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集合,这些计算机遵守共同的协议,依据协议的规定进行相互通信,实现网络各种资源的共享。
网络资源:所谓的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大容量磁盘、打印机等)、软件资源(如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和数据资源(如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等)。
计算机网络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互连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
所谓互连是指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谓自主是指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独立工作。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课后小结: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网络资源的分类.课后作业:预习P2-P8.教学类型:理论课教学课题:1.2~1.3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网络的系统组成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演示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3)提高可靠性(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5)集中管理(6)综合信息服务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现代信息业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1)办公自动化(2)管理信息系统(3)过程控制(4)互联网应用(如电子邮件、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与视频应用)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1.3.1 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就是由若干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的。
第九章网络建设实例一、教学目标:1. 以某学校校园网建设为例,掌握网络系统建设需要考虑的内容、方法和建设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网络建设的步骤、网络的设计、内部信息资源建设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网络系统的设计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五、教具使用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六、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以某学校校园网建设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第九章网络建设实例9.1网络建设目标和要求9.1.1 校园网建设目标1. 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2. 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3. 保证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便于以后集成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功能。
4. 网络系统必须安全可靠,保证教学数据的安全运行,并能满足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
5. 校园网以Intenet的方式来组织网内信息,建立校内电子邮局,同时校园网能与Intenet全面接入。
6. 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及因特网(Intenet),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信息共享。
9.1.2 校园网建设要求1. 网络具有传递语音、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功能,具备性能优越的资源共享功能。
2. 校园网中各终端间具有快速交换功能。
3. 中心系统交换机采用虚拟网技术对网络用户具有分类控制功能。
4. 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提供完善的权限控制。
5. 网络具有防止及便于捕杀病毒功能,保证网络使用安全。
6. 校园网与Intenet网相连后具有“防火墙”过滤功能,以防止网络黑客入侵网络系统。
7. 可对接入Intenet网的各网络用户进行权限控制。
9.2校园网网络结构9.2.1 校园网网络结构校园网络结构按本身的业务及规模可以分为:●工作组级(Workgroup)——教研室、实验室等●部门级(Department)——系●企业级(Campus)——校网络结构的层次性对应于网络功能的层次性:●企业级(Campus)——高速网络数据连接●部门级(Department)——传送部门间的数据●工作组级(Workgroup)——连接用户,传送工作组间的数据9.2.2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建筑群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2014年8月
H
H T
T
ARPA 网络结构图
H
H
教学重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一、复习提问
二、新授教学1、从拓朴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
2、计算机网络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
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连接的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各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不考虑网络节点的具体组成,也不管它们之间通信线路的具体类型,把网络节点画作“点”,把它们之间的通信线路画作“线”,这样画出的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总线型
(2).星型
(3).环型
(4).网状型(5).树型
3.1.2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总线型结构是从多机系统的总线互联结构演变而来的,又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常用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
(1)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
(3)可扩充性强。
(4)费用开支小。
总线型结构的缺点:
(1)故障诊断困难
(2)故障隔离困难
(3)中继器等配置
(4)实时性不强
3.1.3 星型拓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