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的乘法口诀
- 格式:docx
- 大小:21.71 KB
- 文档页数:5
7至9的乘法口诀知识点总结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而乘法口诀是进修乘法的重要基础知识。
在计算乘法时,对于7至9的数字,有一些特殊的口诀规律需要我们精通。
本文将对这些口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援助读者更好地精通这些数字的乘法。
7的乘法口诀:7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字,其乘法口诀有一定的规律性,精通了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快地进行计算。
1. 7乘以一个数字,所得结果的个位数始终是7的倍数。
例如:7乘以1,得7;7乘以2,得14,个位数是4,是7的倍数;7乘以3,得21,个位数是1,也是7的倍数。
2. 7乘以一个数字,所得结果的十位数,是个位数乘以1后再加上7的结果。
例如:7乘以1,十位数没有,因为个位数是7的倍数;7乘以2,个位数是4,十位数是4乘以1再加上7,即4+7=11;7乘以3,个位数是1,十位数是1乘以1再加上7,即1+7=8。
3. 7乘以一个数字,所得结果的百位数,是个位数乘以2再加上个位数。
例如:7乘以1,百位数没有,因为个位数是7的倍数;7乘以2,个位数是4,百位数是4乘以2再加上4,即4×2+4=12;7乘以3,个位数是1,百位数是1乘以2再加上1,即1×2+1=3。
9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与7有些相似,也有一些规律可循。
1. 9乘以一个数字,所得结果的个位数之和始终为9。
例如:9乘以1,得9;9乘以2,得18,个位数之和为1+8=9;9乘以3,得27,个位数之和为2+7=9。
2. 9乘以一个数字,所得结果的十位数,是个位数减去1后再补上的差值。
例如:9乘以1,十位数没有;9乘以2,个位数为8,十位数是8减去1后再补上的1,即7;9乘以3,个位数为7,十位数是7减去1后再补上的6,即6。
3. 9乘以一个数字,所得结果的百位数,是个位数之和加上十位数。
例如:9乘以1,百位数没有;9乘以2,个位数为8,十位数为7,百位数是8加7,即15;9乘以3,个位数为7,十位数为6,百位数是7加6,即1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主要让学生掌握1和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乘法口诀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1和7的乘法口诀,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口诀的记忆和使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和7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诀记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和7的乘法口诀。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口诀记忆法”进行教学。
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口诀记忆,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口诀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和7的乘法口诀卡片。
2.准备口诀记忆游戏道具。
3.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口诀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6的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1和7的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观察和记忆。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和7的乘法口诀。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运用1和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题目。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诀记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和巩固1和7的乘法口诀。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和7的乘法口诀进行解答。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口诀运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7的乘法口诀》教案一. 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7的乘法口诀,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够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演示、实例展示等。
2.练习题:包括7的乘法口诀填空、计算等。
3.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7的乘法口诀。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7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7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7的乘法口诀。
例如,设置一个“7的乘法口诀接力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7的乘法口诀课件一、引言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计算速度和培养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7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7的乘法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7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共有7个,分别为:1.1乘以7等于72.2乘以7等于143.3乘以7等于214.4乘以7等于285.5乘以7等于356.6乘以7等于427.7乘以7等于49三、7的乘法口诀规律1.乘数从1到7,呈递增趋势。
2.积的个位数与乘数相同,十位数依次增加。
3.积的个位数与乘数之和等于8。
四、7的乘法口诀记忆方法1.联想记忆法:将7的乘法口诀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如“1乘以7等于7”可以联想到“一个星期有7天”。
2.歌谣记忆法:将7的乘法口诀编成歌谣,如“1乘以7等于7,2乘以7等于14,3乘以7等于21,4乘以7等于28,5乘以7等于35,6乘以7等于42,7乘以7等于49”。
3.画图记忆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7的乘法口诀,如画出7个格子,每个格子里分别写上乘数和对应的积。
五、7的乘法口诀应用1.加法运算:如计算7+7、14+14等。
2.减法运算:如计算14-7、21-7等。
3.乘法运算:如计算7×2、7×3等。
4.除法运算:如计算14÷7、28÷7等。
六、总结7的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掌握其规律和记忆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数学题目。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7的乘法口诀规律详细补充和说明:1.乘数递增规律:7的乘法口诀中,乘数从1递增到7,每个乘数对应一个唯一的积。
这种递增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序的学习路径,使得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记忆和掌握每个乘法口诀。
2.积的个位与乘数相同规律:在7的乘法口诀中,每个积的个位数都与乘数相同。
例如,1乘以7等于7,个位数是1;2乘以7等于14,个位数是2;以此类推,直到7乘以7等于49,个位数是7。
第6讲表内乘法(二)知识点一:7的乘法口诀1. 7的乘法口诀有7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7;2. 除“七七四十九”外,利用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二:8的乘法口诀1.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8;2.除“八八六十四”外,利用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三: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9;2.除“九九八十一”外,利用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都可以求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点四:解决“够不够”问题解决“能不能、够不够”等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决“能不能、够不够”等问题时,先求出比较的两个量,然后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知识点五:长度的测量方法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考点一:7-9的乘法口诀【例1】有6张空桌,我们有50人,座位够吗?【分析】观察图可知:每张桌子上有8个座位,可先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6张桌子可以做多少人,再与50人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解答】解:6×8=48(人)48<50答:座位不够。
【点评】本题考查表内乘法的应用,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分析】由图可得:每支笔8元,有9支笔,求一共多少元,即求9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解:答:一共72元。
【点评】此题考查表内乘法的简单应用。
2.7×7=7×3+7×4【分析】将7个7中的一个7,分成两个数相加的形式,即可解答。
(答案不唯一)【解答】解:7×7=7×3+7×4故答案为:3;4。
7的乘法口诀及应用一、知识点解读1.编制及掌握7的乘法口诀(理解掌握)知识点:根据7的乘法意义列成乘法算式要写成7乘几或几乘7,就要用到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教学要求: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乘法算式,编写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历经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同时更好地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
2.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掌握运用)知识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求几个7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再根据哪句口诀算出得数,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解答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知识拓展运用列举法和筛选法解决问题例:小明有一些零用钱,钱数比40元多比50元少,把这些钱全部用来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7元一个的笔袋,还差1元,小明的零用钱可能有多少元?思路分析:根据笔袋7元一个,可以思考哪个数和7的乘积在40和50之间。
依次列举: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从中筛选得出:40<42<49<50,符合条件的数是42和49。
根据“把这些钱全部用来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7元一个的笔袋,还差1元"可知,小明的零用钱数是比42或49少1的数。
正确解答:小明的零用钱可能有41元或48元。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要先根据乘法口诀尝试列举,再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进行推算。
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 乘法口诀记心间。
二()十四()二十八()七四十二五()三十五()四十九()七二十一2. 算一算。
7×4= 6×7= 7×3= 7×7= 口诀:3. 比一比。
5×7 ○ 40 7×6 ○ 6×7 3×7 ○ 184. 根据口诀写算式。
五七三十五四五二十乘法算式:能力提升1. 每行有7棵树,有3行,一共有多少棵?2. 5个星期共有多少天?3. 一盒饼干7元,买4盒饼干要花多少钱?4. 小红折一只小鸟需要用7张折纸,小红要折7只需要多少张折纸?拓展应用1. 7×6+7= 7×5-7=2. 幼儿园买来一些梨,个数在30-40之间,如果每盘放7个,还剩2个。
乘法口诀练习题1-7一、基础乘法口诀1. 1乘以1等于多少?2. 2乘以2等于多少?3. 3乘以3等于多少?4. 4乘以4等于多少?5. 5乘以5等于多少?6. 6乘以6等于多少?7. 7乘以7等于多少?二、乘法表填空1. 1乘以2等于____2. 2乘以3等于____3. 3乘以4等于____4. 4乘以5等于____5. 5乘以6等于____6. 6乘以7等于____7. 7乘以1等于____三、乘法计算题1. 如果你有两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苹果核,那么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核?2. 一个班级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学生,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5. 一个篮子里有7个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是70克,篮子里的鸡蛋总重量是多少克?四、乘法应用题1. 一个工厂每天生产7个零件,如果连续工作7天,这个工厂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2. 一个农场有6个羊圈,每个羊圈里有7只羊,这个农场一共有多少只羊?3. 一个班级有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学生,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4. 一个花园里有4排花,每排有7朵花,这个花园里一共有多少朵花?5. 一个书架有7层,每层放2本书,这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五、乘法逆运算练习1. 如果一个数乘以3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2. 如果一个数乘以6等于24,这个数是多少?3. 如果一个数乘以5等于25,这个数是多少?4. 如果一个数乘以7等于49,这个数是多少?5. 如果一个数乘以4等于16,这个数是多少?通过这些练习题,你可以加强记忆1到7的乘法口诀,并提高你的计算能力。
记得在练习时,要细心检查每一题的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随时可以提出问题。
祝你学习愉快!。
1 7的乘法口诀(一等奖创新教案)7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6的乘法口诀”以后。
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
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7的乘法口诀相较于之前学习的2-6乘法口诀,口诀句数变多,得数变大,有的口诀之间还相互影响。
根据之前学生学习6 的乘法口诀的情况来看,学习7的乘法口诀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只知道唱背口诀,只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口诀的由来。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前,我们组通过课前访谈和课堂前测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真实的学情。
在访谈中,多数学生觉得这节课很简单,没什么可学的。
为了深入研究,我们设计了三道课堂前测题: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试着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出来的?学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作用?课前,让两个班级共100名学生参与调查,结果发现:有90%的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有30%的学生知道口诀是怎样编出来的,只有20%的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作用。
虽然多数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还不是真正的“会”,没有真正理解乘法口诀的编制原理和价值。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口诀的数学本质,有效实施“靶向治疗”,我们精简教学素材,以学生难记的“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为“靶点”,让学生多角度“精准诊治”,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记忆7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独立编制出的7的乘法口诀,经过课堂的展示、交流、解疑进一步巩固口诀。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口诀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所用口诀
5×6 =()( )×3=6
6×( )=24 ( )×( )=25
二、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三、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七巧板的相关知识
师: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
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奇特的板块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教师出示7幅例外的美丽的图案,并让学生说说它拼的像什么。
师:在这么美丽的七巧板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吧。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①观察图案,独立完成填表
图案个数
块数1
72
143
214
285
356
42749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一个图案有7块,那两块图案呢
生:2个图案有14块
师追问: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7+7=14或2×7=14(真了不起,已经会用乘法算式了)师:3个图案呢?
师:还可以怎么算?(14+7=21)对14+7要肯定的表扬。
②探索7的乘法口诀
(1)写出乘法算式
师:现在我们竖着来看一看,1个7是7,2个7是14,你们能像老师这样子说一说吗?
生:能(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很聪惠,马上把老师的话给用起来了。
现在你能根据几个7是几,写出它们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全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在写7个7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7×7=49写了一个算式,第二种是7×7=49同样的写了两个算式,最后得出只用写一个算……
小结:在乘法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互换位置后,它的算式不变,所以这里我们只用写一个算式就可以。
(2)编出7的乘法口诀
师:刚我们猜过7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生:可能会有7句
自己编一编口诀,然后在小组上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一个人一句。
引导学生会说:先说出乘法算式,再说它的口诀。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追问:口诀中“一”表示什么意思?“二”表示什么意思?……
(3)熟记7的乘法口诀全班齐读一遍口诀
师:对于这7句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之间互相的讨论一下(学生汇报)
学情预测:口诀的第一个数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依次变大,每句口诀里都有因数七,它们的积每一次都大7。
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默背一遍,再全班齐背。
小游戏:
同桌之间对接口诀
(4)巩固7的乘法口诀
(1)把口诀填统统(P74第8题)
三七()六七()七七()()七十四五()三十五四()二十八(2)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呢?
四、拓展练习
完成做一做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七的乘法口诀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1=7 7×2=14
7×3=21
7×4=28
7×5=35
7×6=4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