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征求意见稿)
- 格式:doc
- 大小:40.39 KB
- 文档页数:17
浙财院…2006‟148号关于印发《浙江财经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二级学院(部)、处室: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基础性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教材建设工作,保证立项教材编写、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将《浙江财经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财经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五日浙江财经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基础性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校本科教学教材建设工作,保证立项教材编写、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反映我校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学校鼓励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显著、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质量高、有特色、适用性强的教材。
第二章项目的申报与评审第三条学校教材建设的立项重点是:1.体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教材;2.体现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教材;3.解决教学急需,填补学科空白的新教材。
第四条申请立项教材的负责人(主编)须是我校教师,且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教学、科研水平较高。
第五条申报和评审程序教材建设立项一般应执行“申报人申请→教研室(系)签署意见→二级学院(部)审核推荐→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审定→学校公布”程序。
具体工作程序是:1.根据教务处通知,申报人填写《浙江财经学院教材建设立项申请表》,报所在教研室(系)。
2.教研室(系)主任签署意见,报所在二级学院(部)。
3.各二级学院(部)审核论证后,推荐报送学校教务处。
4.教务处组织专家针对立项申请的必要性(是否本课程教学所必需等)、先进性和科学性(本学科领先或具特色)、可行性(申请者的科研、教学水平;资料、经验的获取程度;时间保证等)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审。
5.评审结果报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讨论、审定。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改革,经学校研究,决定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进行修订,其作用是为学院内部工作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为二级学院间工作量结算提供计算依据。
一、教师教学任务及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范围教师教学任务是指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包括理论课教学工作、实验课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包含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研究生指导工作、学生竞赛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面向学生的体育群体工作等。
二、理论教学工作量112B L K K =⨯⨯其中: B 1 ——每门课程理论教学工作量;L ——理论教学时数;K 1——课程系数;K 2 ——教学班学生人数系数。
(一)课程系数K 1,一般课程为1,双语课程为1.6,体育课为0.9,研究生课程1.3,集贤学院课程1.6,实验班核心课程为1.5。
(二)学生人数系数K 2表2 学生人数系数K 2取值其中:n ——教学班学生人数;N ——教学班学生人数基数,通常为30人/班。
若两自然班合班人数少于60人,则K 2按1.5计。
艺术、建筑等本科专业、研究生各专业的部分课程需要小班上课或辅导时,学生基数由学院提出,可按实际分班数确定工作量,并报教务处或研究生处核定。
(三)学院间教学业务费按每行政班每学时5元计算,公选课暂不计算教学业务费。
三、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 (一)实验教学工作量: 212BM M=其中: B 2 ——课程实验教学工作量;M 1 ——实验课程教学时数; M 2 ——实验教学班学生人数系数。
表3 实验课学生人数系数M 2取值其中:n ——教学班学生人数;N ——实验课程学生人数基数,通常为30人/班。
实验教学一般30人/班进行。
两合班以上同时进行的,应安排两位指导教师(机房授课安排1位指导教师时,按理论课计算)。
浙江师范大学学院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分为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
具体指标如下:- 1 -二、有关说明1.本指标体系总得分为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
在指标体系的六个一级指标中,前五个一级指标得分为定量评价,根据各学院实际状态数据直接评分;第六个一级指标“其他突出的教学工作”为定性评价,采取组织专家评议打分的办法确定分值。
一级指标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设满分值的一、二级指标得分均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满分值。
2.本指标体系统计时,所有一、二级指标的最终得分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本指标体系统计时,不包括行知学院。
初阳学院的学生按专业归口于各学院计算。
4.学院本科教学业绩考核得分比上一年度有提高的,额外奖励提高部分的10%。
- 2 -- 3 -5.修正系数计算。
专业年限修正系数专业设立年限11+=N ,学院有多个专业的取各专业修正系数的平均值;专业修正系数N H ⨯-=)201(2学院专业数; 教师修正系数N H ⨯-=)学院专任教师数(45011;课程修正系数N H ⨯-=)11001(3学院年度开设课程数;学生修正系数600014学院当量本专科学生数-=H ,当量本专科学生数=普通本科学生数+专科学生数×0.25。
6.加权平均计算。
指标A 根据权重b 的加权平均算法为 nnn b b b b A b A b A +++⋅+⋅+⋅ 212211。
45678910。
郑州轻工业民族职业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为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结合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原则1、教学工作量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面对学生进行的各个教学环节(讲课,实验,实习,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体育课的早操、课外活动)的工作量。
2、为了简化核算,便于操作,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体育课的早操、课外活动等纳入课堂教学范畴,不再单独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
具体工作量视学科可以不同。
3、工作量计算以教学任务安排表和实际执行情况为依据,不得虚报、冒报教学工作量,违者将严肃处理。
4、外聘、返聘教师工作酬金单独核算。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1、教学工作量=实际工作量x加权系数(K),系数办法表示如下:见习期、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课时津贴标准分别为6、8、10、12元,超课时为 12、14、16、18元。
3、实际课时量的认定以课堂单位时间为标准,不包括乘以加权系数以后的增加值及计算原则中第2项计算的工作量。
三、跨科的认定1、指教师担任不同学科两科以上的教学任务。
2、指同学科不同教材的两科以上的教学任务。
3、同一教材不同年级使用,不视为跨科。
4、无教材科目以编撰的本科目教学大纲和自编教材、讲义、教案为依据视为跨科。
四、超工作量认定及津贴办法1、超课时量=学期实际课时量—学期标准课时量。
专职教师学期标准课时量:每学期实际周数×10节,不含复习考试。
2、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公差为合理缺时,课时量仍按运行周总数平均计算。
3、因课程运行出现的阶段性增加课时不计入总量,按实际授课获得课时津贴。
4、兼职教师无标准课时量。
5、超课时津贴按学期统算,期末一次性结算。
五、其它按课时津贴计算的项目1、教育厅、院本部下达的教学研究课题,每课题按学校确定参与人数每人计10课时。
附件1
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试行)
一、指标体系及说明
说明:1.本指标体系共设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
2.在本指标体系中,当年折合数的统计时间为统计年度的1月1日-12月31日;累计折合数的统计时间从2001年开始截止到统计年度的12月31日.
3.在本指标体系中,所有统计数据如未做特殊说明,均不包括独立二级学院、成人教育的数据;
4.同一项目申报不同级别的立项或获奖成功的,统计时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
5.各类统计数据如无特殊说明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6.每年2月底前,省教育厅公布全省各本科高校前一年度的教学质量监测数据。
1
二、评价标准与内涵
2
3
4
5
6。
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管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科学、公平、合理地量化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完成,参照和民办高校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内容凡列入我校教学计划的教学任务均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实验、实习)指导教学工作量、讲座指导等教学工作量。
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试卷印刷及发放、监考、阅卷、成绩录入、试卷分析、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周历、教学研讨等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
实践(实验、实习)教学工作量包括实践(实验、实习)大纲制定、实践(实验、实习)准备、实践(实验、实习)指导与组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答辩、考核评价等实践教学环节。
退休返聘满两年的专任教师和外聘专任教师开展专家讲座、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制定修订等教学环节。
二、额定工作量标准根据学校薪酬实施意见规定,我校自有专任教师年度教学工作量定额标准如下:序号职称类型工作量定额工作量定额下限折算标准1正高教学480课时/学年240课时/学年70元/课时科研100分/年80分/年50元/分2副高教学480课时/学年280课时/学年60元/课时科研70分/年60分/年50元/分3中级教学460课时/学年320课时/学年50元/课时科研40分/年30分/年50元/分4初级教学420课时/学年380课时/学年40元/课时科研15分/年15分/年50元/分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1.课堂教学工作量的计算(1)线下课堂教学工作量=计划课时数X课程类别系数X 授课班级系数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数学、物理专业课双语课课程类别系数11.11.21.5授课班级数1123456授课班级人数<3535-5253-8788-122123-157158-192192以上授课班级系数11.11.21.31.41.51.62.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1)指导计算机上机实习指导工作量=K*计划学分数*16*学生人数(K=0.01)(原则上一次指导上机人数为100人左右。
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为了充分调动我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院分配制度,根据学院的教学现状,在对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修订,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总工作量=(A×W+Z+X)−300 Y=A×W+Z+X折算后课时量A=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实验课教学工作量+实践(实训)教学工作量+毕业实习教学工作量;折算后课时量为A,每学年不大于600(不符合备注条件的);(符合备注条件的)超过600不满800的部分的课时量按一半核算,课时费单独核算,按备注:本科学历教龄2年及以上(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或硕士教龄1年及以上(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A的上限为800(教师全年课时量不超过800),其超出300小于800按实际数量计入折算后工作量,超出800的部分量按一半核算,课时费单独核算,按学校最低标准。
专升本课时量为Z,因其特殊性直接纳入折算后课时量;W完成效果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为依据;以上核定由教学管理办公室及本人教师提供依据,由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最终认定。
二、理论课教学工作量理论课教学工作主要包括: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而进行的备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含A、B两套试卷及标准答案)、试卷批改(含平时成绩整理)、成绩登录、考试成绩分析、按照学院规定进行试卷装订等。
其工作量按如下公式计算:理论课教学工作量=教学任务学时数×RR其中,学生班数S=实际上课学生人数÷35(小数部分,按小数位的第一位四舍五入;学生班数S小于1时,按1取值。
)三、实践(实验)教学工作量(一)实验课教学工作量实验课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编写实验大纲、备课、实验准备、指导学生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实验课考试(或考查)、成绩登录、考试成绩分析、按照学院规定进行实验报告及相关教学资料整理装订及归档等工作。
其工作量按如下公式计算:实验课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计划学时数×R×ZR其中,学生班数S=实际上课学生人数÷35(小数部分,按小数位的第一位四舍五入;学生班数S小于1时,按1取值。
学院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教学工作量是衡量教学工作状况的基础数据,是学校定编及分配的重要依据。
为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本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相对合理、易于操作,有利于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原则,特制订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核算的原则1.本办法仅用于学校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总量的核算,是学校定编和年终绩效分配的基本依据。
2.本着提高效率、相对合理、易于二级管理的原则,教学工作量的核算不宜过细。
本办法既考虑到当前教学运行的具体状况,又注重对今后教学工作规范的引导。
3.根据课程类型特点,在核算中附加不同系数,力求科学客观地体现各课程教学工作量。
4.教学工作量的核算以培养方案实际执行情况为依据。
二、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计算单位,一个“标准课时”是指承担一个计划授课学时的全部教学环节,并满足教学工作规范要求的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下达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计算。
没有经过学校批准而增加的课程、环节或课时不予计算工作量。
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定额是取得奖励性绩效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年未完成教学工作量定额的年度考核原则上不得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
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折算成标准课时为每周10标准课时,每学期按照16周计算,全年教学工作量定额为320标准课时(教授工作量定额为280标准课时)。
新进教师第一年不作定额教学工作量考核。
“双肩挑”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教学工作量补贴等按照学校现行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外聘教师需经教务处审核、人事处备案后方可安排教学任务,外聘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实际学时乘以学生人数系数,不考虑其他系数。
外聘教师教学工作量酬金(税前)按照正高120元,副高100元,中级80元标准执行,其教学工作量由聘用单位计算后报教务处审核,教务处统一制单发放。
教学工作量含理论教学工作量和实践教学工作量两类。
附件1:本科课程教学工作量核算标准年度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测试类教学,为当年度所承担的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量之和。
课程教学工作总量的计算办法为:D总=ΣDi (其中,i=1,2,3,…6)Di为各类课程的教学工作量,以当量学时为单位,按以下标准核算:1.理论课程教学D1=S*J*[1+(R-C)/R](若[1+(R-C)/R]<1,则以1计算)。
式中:D1 为课程理论部分教学的当量学时;S 为计划的理论学时,S=周学时*18;J为课程开课类型,值一般为1,但下列类型课程例外:全英文教学课程(不含外语类课程),留学生汉语课程和中国文化课程:J=2;双语教学课程:J=1.2;单独为阳明班、创业班开设的课程:J=1.3;R 为授课班人数;C 为标准班人数,值一般为30,但全校性公共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不包括大学英语口语课]、通识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等):C=40;其中:(1)《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量按以下公式计算:D1=每届学生数/(全校性公共课标准班人数)* 34/6;(2)高中先修课课程教学工作量按以下公式计算:D1=实际学时*2;(3)对外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按以下公式计算:D1=S*K*2。
2.实践课程教学(1)实验教学及上机、听力(口语)D2=1*S+0.5*S*(R-C)/C(若R-C<0,则以0计算)。
式中:D2为课程实验部分的当量学时;R 为授课班人数;S 为计划的实践学时,S=周学时*18;C 为标准组人数,值一般为15,但下列类型课程例外:上机、听力(口语):C=30;海上教学:C=8;金工实习:C=6;(2)实训教学(体育、艺术术科类、模拟法庭等)D3=S*[1+(R-C)/R](若[1+(R-C)/R]<1,则以1计算)。
式中:D3 为课程实训部分教学的当量学时;S 为计划学时,S=周学时*18;R 为授课班人数;C 为标准班人数,值一般为30,但下列类型课程例外:体育术科教学:公共教学C=30;专业教学:C=20;声乐、乐器术科教学:公共教学C=15;专业教学C=8;美术(含设计类)术科教学:C=20;海上教学:C=8;(3)课程设计、实习(含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军事训练D4=J*K*20*周数*R/C(若R/C<1,则以1计算)。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
征求意见稿(计算办法.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了适应学校新学分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根据《浙江财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原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的执行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进行了修订,具体规定如下:
一、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基本规定
1.教师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各类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量。
2.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教学计划内的各教学环节(含校际选修课)的教学工作量和本办法所规定的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工作量计算。
教师教学工作量以课时为计算单位。
3. 教学工作量分两类,第一类用作计算课时费和教学业绩考核工作量,第二类只用作计算课时费。
4.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每学期由教务处审核批准的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同时结合实际课表审核为准。
5.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标准教学班人数,各学院应按照此规定安排教学任务。
如实际授课教学班学生数少于标准班人数,按标准班人数计算;如实际授课教学班学生数多于标准班人数,按超过标准班人数予以折算。
6.教学工作量计算分学期统计,一般计算到开课单位,非开课单位人员兼课的教学工作量均计算到开课单位,由开课单位进行核算后再发给本人。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和课程的难易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二次核算。
二、第一类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4.开新课指我校第一次开设的课程,开3数开非新课只计算一个教学班。
=1.5 K新
课K5.公共体育课按实际上课人数折算成标3开新课B类:准班数乘以一个标准班的实际上课时数 =1.8
K3计算。
3开非6.部分特殊课程的系数按原规定执行。
=1.2 K新课7.外聘人员教学工作量不计系数。
3其它课程:新开=1.6
课K3开非 =1.0
新课K31.2
×G =G校际辅为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开设课程。
2 0.
(二)实践教学工作量(课时)计算办法
1.专项实习(实训)指纳入教学计划的其他类别的实习(实训),如城乡规划综合实习、艺术类毕业考备课、指察、
课程集中性外出实训等。
专项实习.除教务处批准外,专项实习(实批改2导、G=4×
天数 3
(实训)为综合工作量(指导教师、带实习报
训)。
告、考队教师等合计)核、总结3. 专项实习(实训)必须有实习(实训)教师带队,指导教师按实际指80导学生天数计算。
另外每天按元进行补贴,不计入工作量。
备课、指1.指导调查实习原则上由综合导师城乡调查:= 0.8G 调查担任。
导、批改4
实习 2.指导教师带队外出集中性调查实查调及×学生数分习按专项实习标准计算工作量。
报习实
评阅学
评阅份数
1.参加答辩的教师人数为5人左右。
生论文、
2.为每位评阅教师(非指导教师)、
答进行
×G = 0.2答辩:答辩教师核计该项工作量。
辩
答辩学生数
课程学时数×G= D 1+ K )×(4
1.制订学科竞赛讲课大纲和讲课安排,经学院审核、教务处认定的课时
K=(授
课人数-标 学科(含讲课4 数。
6
竞赛
辅备课、.少于标准班人数,按标准班计算。
2
准班人数)×0.01
导
等)
K。
1.0上限值为4按开新课标 (D) 准.
三、第二类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四、其它
1.本办法中未包括的事项及临时性工作量由各教学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学校批准后计算工作量。
2.本办法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以前所发相关文件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