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一模作文讲评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3
(2019年全国卷Ⅰ)广东省10篇优秀作文与名师点评(含审题)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的核心词是“劳动”,引起人们深思的内容有三:一是对劳动的作用和其社会意义的阐述;二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态度以及托辞;三是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考生的构思须以材料提供的写作语境为基础,脱离材料内容即为跑题。
2.立意限制。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考生写作时须立足生活和现实,重在提升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激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劳动、积极劳动的责任意识。
脱离这一特定语境和写作任务则要被判跑题。
3.价值取向限制。
材料明确肯定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否定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不尊重劳动的认识及行为,写作引导语中也明确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考生须对劳动持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可否定劳动,不可在行文中显示出依靠科技、花钱雇人等好逸恶劳的内容。
4.文体限制。
“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观点要明确,思路要清晰,要严格遵循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
深圳一模作文讲评深圳一模作文讲评一、考题回放在深圳一模的语文考试中,作文题目如下: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如何写一手好字。
大师说:“你若想写一手好字,需练习无数张字帖。
”年轻人问:“无数张是多少张?”大师回答:“只有两张。
”年轻人惊讶:“两张?”大师微笑:“是的,两张。
”二、文章类型这篇作文属于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如何写一手好字的经历。
通过大师的回答,文章探讨了学习书法的过程以及量的积累对质的改变的影响。
三、思路梳理在撰写这篇记叙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路:1、开头简述故事背景,引出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如何写一手好字的情节。
2、接着,描述年轻人与大师的对话,突出大师对练习书法数量的强调。
3、分析大师所说的“只有两张”的内涵,阐述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4、举例说明两张字帖在年轻人练习书法过程中的影响,可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5、总结文章主旨,强调学习任何技艺都需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四、展开论述在展开论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首先,简述年轻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引出大师的指导。
2、然后,详细描述年轻人与大师的对话,通过大师的话语来突显文章主旨。
例如,大师所说的“只有两张”字帖,意味着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而非短时间内的大量练习。
3、接着,通过举例说明两张字帖在年轻人练习书法过程中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具体的书法家或学习者,他们在练习两张字帖后,书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探讨量的积累对质的改变的影响,可以结合其他领域的例子来阐述这一道理。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科学家、艺术家或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来证明长期的积累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5、最后,总结文章主旨,强调学习任何技艺都需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积累和实践。
2019届高考广东一模作文指导罗外高三备课组2019.3.26 (2019届广东省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梁。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分析本题构思巧妙,正如写作提示中所言“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都有“桥”的身影,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桥”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变化着。
所引材料即是对上述观点的印证。
材料一: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关键词:现实的桥历史遗产工艺精湛凝结智慧助人渡河分析点:赵州桥是现实中的桥的代表,作用为连结两岸,助人渡河,体现了桥的原始功用。
并且历经千载,巍然屹立且造型美观,体现了工艺精湛,凝聚了古人智慧和才干。
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
助人、甘为人梯、连接(连结)等都可以从材料一中引申和生发出来。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已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关键词:现实的桥勇往直前不断求索开辟道路圆梦、同心、自信、复兴分析点:港珠澳大桥也是现实中的桥梁代表,除赵州桥的助人渡水功能之外,更能够连结大陆、香港和澳门。
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凌辱,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之后,香港、澳门的百年离去。
2019深圳一模作文点评版独创思维,成就未来“世界如此之新,由你定义。
”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日益创新发展创造出来的结果——点击链接阅读美文,扫码支付购买时装……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皆是源于独创者的思考。
正是拥有这样的独创思维,世界出现的闪光点,更多的未知被人们所定义和创造。
(开头围绕“共享和独创”尤其是“独创”来思考。
切题)社会带给我们的便捷程度已经到了具体可触及的程度。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皆源于独创者的共享。
共享无论于大于小都是有利的。
但《印度合伙人》中主人公为妻子、姊妹的身体状况着想,去购买天价的护垫,这种共享的成果本该造福人类,但却因种种难以名状的因素,导致这种共享成果的高昂造价。
由此可知,因共享成果来源于关键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又只有少数独创者所占有。
因而独创者在世界上的成分是属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我身后的千千万万青年,更应迎头赶上。
(用《印度合伙人》中的具体事例从个人层面来写独创的重要性。
“在我身后的千千万万青年,更应迎头赶上。
”一句点明,大国崛起中的青年的历史使命)独创思维,掌握核心命运。
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有创新第1 页共4 页思维的人,拥有更广的人脉和资源。
同时,拥有独创思维的人,更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崛起。
书写中国印迹的高铁,甚至被外国青年是作为最想带回家的特产之一,说明我国独创者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能以此为经济突破口,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共享这硕大的发展成果,这何不是给予我们青年更好的憧憬?(用高铁的事例从国家层面来写独创的重要性。
)与过去的艰辛相比,更能见独创思维的可贵。
从前拥有核武器核心技术的国家,对中国皆是采用封锁的态度。
面对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苦局面,科学家们一句“自己干”,掷地有声。
“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这里”道明核心技术突破的困难,但最终“蘑菇云”的爆炸,FAST 射电望远镜的建成,c919国产大飞机的起飞,都为后辈、为世人点亮的理想之灯,点燃了中国青年独创精神之火。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2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