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15
2016广州一模作文暖闻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及审题指引18.作文评分细则【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与审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
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
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
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则属于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权衡这三则新闻,亦属于符合题意。
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二、角度与立意:1、选择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及审题指引18.作文评分细则【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与审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
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
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
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则属于符合题意,如果没有权衡这三则新闻,亦属于符合题意。
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二、角度与立意:1、选择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2016年“广州一模”作文及审题指引18.作文评分细则【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及类型分析本作文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材料事件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
第一部分的材料事实就是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选入的新闻必须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能够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第一个新闻是“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第二个新闻是老父排队挂号看望医生儿子,第三个新闻是名贵画展主办方宽容无意损坏名画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者说三则新闻应该是“平行视角”。
材料的写作提示语就是倒数第二段。
这个不起眼的、容易被广大教师与考生忽视的“提示语”,往往暗示着作文的立意方向与立意范围,甚至在无形中左右着写作者的写作姿态与写作体式。
就拿这则材料来说,如果删掉倒数第二段,作文就变成了“多则材料作文”,从立意上讲,就应该寻找、发掘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体现温暖的人情味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考生应该围绕“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观点展开,并且还要引用材料之外的事例和证据。
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卷参考答案1.【概念理解】(3 分)D(原文中“厚往薄来”的意思是:“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
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本项“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的转述不正确。
)2.【内容理解】(3 分)A(原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的“亲仁”不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处理好国家关系的方式。
本项“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的理解不正确。
)3.【内容分析】(3 分)A(原文中论述的“涉外理念”并不包括“天下一家”,也没有说“天下一家”是建立理想世界的重要保证,本项的分析不正确。
)4.【文言断句】(3 分)B(“或问其故”的主语是“有的人”,“曰”的主语是崔郾,“曰”应属下句;“吾抚之不暇”表意完整,“不暇”应属上句;“犹恐其扰”表意完整,另外“鄂土沃民剽”与前文的“陕土瘠而民劳”句式对称,因此“鄂”应属下句;“非用威莫能治”表意完整,“政”是“所以贵知变者也”的主语,因此“政”应属下句。
)5.【实词理解】(3 分)B(《论语》不属于《六经》,应改为“《乐经》”。
)6.【概括分析】(3 分)A(“不赡私”指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赡养父母;“不赡私”和“安暇恤民”都是崔郾的假设,不是事实。
)7.【文言翻译】(10 分)(1)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并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
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
[5分。
“侍讲”“历”“副”各1分,大意2分。
](2)(崔郾)用宽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没有鞭打过一个人。
等到了鄂州任职,却施用严法重罚,对罪犯一概不予宽免。
[5分。
“经月”“莅”“贷”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
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
每次选拔官吏,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
2016广州一模语文作文2016年“广州一模”语文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概念理解】(3 分)D(原文中“厚往薄来”的意思是:“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
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本项“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的转述不正确。
)2.【内容理解】(3 分)A(原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的“亲仁”不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处理好国家关系的方式。
本项“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的理解不正确。
)3.【内容分析】(3 分)A(原文中论述的“涉外理念”并不包括“天下一家”,也没有说“天下一家”是建立理想世界的重要保证,本项的分析不正确。
)4.【文言断句】(3 分)B(“或问其故”的主语是“有的人”,“曰”的主语是崔郾,“曰”应属下句;“吾抚之不暇”表意完整,“不暇”应属上句;“犹恐其扰”表意完整,另外“鄂土沃民剽”与前文的“陕土瘠而民劳”句式对称,因此“鄂”应属下句;“非用威莫能治”表意完整,“政”是“所以贵知变者也”的主语,因此“政”应属下句。
)5.【实词理解】(3 分)B(《论语》不属于《六经》,应改为“《乐经》”。
)6.【概括分析】(3 分)A(“不赡私”指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赡养父母;“不赡私”和“安暇恤民”都是崔郾的假设,不是事实。
)7.【文言翻译】(10 分)(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臣无功,不足副厚恩译: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并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
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
“使”1 分,可以翻译为“让”,或者“派遣”,或者“任命”等“侍讲”1 分,可以翻译为“担任侍讲学士”,或者“为皇帝讲学”“历”1 分,可以翻译为“经过”,或者“经历”,或者“过了”“不一问”1 分,可以翻译为“没问过一次”或者“”“副”1 分,可以翻译为“符合”,或者“与……相称(相符)”或者“对得起”[5 分。
“使”“侍讲”“历”“不一问”“副”各 1 分。
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作文资料<二>(2016. 3. 3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整理:陈老师审核:李老师[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作文题目】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丁• 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史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羸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史大范围、史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対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 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材料作文如何立意?五步审题法:】1、审清材料2、审清关系3、审出问题4、审出道理5、确定立意1、•审清事实: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
事件: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
结果:警察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
2、审清关系:网友点赞、质疑一一官方微1専——小陈的行•为;(条件、因果)警察教育处罚——小陈举报——老陈的行为;(条件、因果)3、审出问题:①小陈为何要举报老陈?②网友为何对小陈的行为点赞或质疑?③警察为何要把这件事公布丁•官方微博?4、审出道理:①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以及公民的责任意识;②警察教育处罚老陈源于交通法规的要求;③老陈被举报源于对个人和他人安全意识的淡漠和责任意识缺失;④网友点赞出丁•对小陈维护和遵守规则的肯定,质疑是出丁对小陈呵护亲情方式的不理解(或许川于对警察公布小陈举报事件的不认同)5、确立立意:【角度】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立意】①小陈: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②老陈: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③警察: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2015高考全国卷二作文题目】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