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621.88 KB
- 文档页数:54
防火专题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一、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是一种突发事件,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可能导致建筑物和设备的毁坏,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二、火灾的成因
火灾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化学物品泄漏、明火燃烧等。
需要认真了解各种火灾的可能成因,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三、防火安全措施
1.火灾预防: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注意禁止随意乱扔烟蒂等措施是防
火预防的重点。
2.火警报警: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向消防部门报警,避免火势蔓延。
3.紧急疏散:火灾时应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避免踩踏现象产生。
四、灭火器材的使用
在火灾初期,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进行扑灭,但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和不同类型火灾的灭火方法,避免误用造成更大损失。
五、逃生通道的重要性
逃生通道是火灾时人员迅速安全疏散的关键通道,保持通道畅通、标识清晰是非常重要的。
六、防火安全意识的培养
防火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培养每个人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强防火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做到时刻保持警惕。
七、防火演练的重要性
定期开展防火演练是检验防火措施是否得当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火灾事件进行演练,提高单位成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八、结语
防火安全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学习和贯彻防火安全知识,共同建设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以上为防火专题安全知识培训教材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牢记相关知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九章建筑设备防火防爆(2分)平均不超82.5℃,输煤廊不超过130℃。
一是要注意平均温度,不是最低温度,二是可燃粉尘和纤维的厂房可以采用热水但是三是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不适用循环热水取暖。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距离降到爆炸下限25%以下。
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竖向不宜超过5层。
10m。
10.防火阀(70℃动作)安装在通风空调管道上的以下部位:/h,事故时12次/h。
消防水泵房6次/h。
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分隔,采用甲级防火门柴油机三种火灾:固体表面火灾。
电气火灾。
柴油火灾。
15.公共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
同时,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餐馆或食堂,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自动4.00T/h、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18.锅炉房宜独立建造,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19.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0.10kV以下的箱式变压器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考点:建筑防爆(一)有爆炸危险厂房的总体布局检查要求:(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
(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时,可贴邻外墙设置。
(3)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宜布置在厂房外的独立建筑内,且建筑外墙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对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布置在厂房内的单独房间内时,需检查是否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 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二)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布置检查要求:(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火的三要素是燃烧的()条件。
A.必要B.充要C.充分D.无关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点火源和()三个要素。
【2009年真题】A.水蒸气B.助燃物C.还原剂D.二氧化碳3、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4、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5、煤炭、稻谷等可燃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可能发生自燃火灾,其点火源是()。
【2009年真题】A.摩擦生热B.化学自热C.蓄热自热D.绝热压缩6、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
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7、通常说的A类火灾是指()。
A.金属火灾B.气体火灾C.液体火灾D.固体物质火灾8、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2009年真题】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9、《火灾分类》(GB/T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甲醇火灾属于()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10、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11、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1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3、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14、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其基本含义是指这类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后就会发生爆炸的()范围。
【2009年真题】A.温度B.浓度C.压力D.点火能量15、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三章爆炸第一节爆炸的定义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通常伴有发光和声响。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爆炸指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功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其中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寻找火源引起。
contents •防火安全•防爆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防火防爆安全培训的内容•防火防爆安全培训的实践•防火防爆安全培训的未来发展目录火灾危害火灾原因火灾的危害与原因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定期检查电器禁止明火030201防火安全措施火灾应急预案紧急疏散灭火方法火灾应急处理人员伤亡爆炸会毁坏建筑物、设施和设备,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社会影响爆炸的危害与原因防爆安全措施01020304定期检查安全储存安全操作安全运输疏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疏散周围的人员和物资,避免事态扩大。
报警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应立即报警并告知准确的位置和情况。
救援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之前,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减少伤亡和损失。
爆炸应急处理员工对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危险因素、应急处理和自救互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事故风险。
培训可以让员工认识到防火防爆安全对企业和自身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遵守安全规定的自觉性。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0102减少企业风险遵守法律法规燃烧三要素爆炸的原理和危害火灾和爆炸的定义及危害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灭火器使用方法消防栓使用方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爆设备03应急救援措施01火灾和爆炸的应急处理02紧急疏散方法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防火防爆基础知识、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应急处置措施、安全逃生技能等。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多种方式,以增强员工对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训师资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防火防爆安全专家或专业人士担任培训师资,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实施培训计划评估内容评估结果反馈评估方法培训效果评估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强化培训机构建设推进网络培训发展加强培训体系建设1 2 3加强教材更新强化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01加强国际经验交流02推进国际合作项目03。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型:职业学习平台课程学分:3总学时:50(-)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定位《防火防爆技术》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讲授火灾爆炸事故机理、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危险物品防火防爆、电气防火防爆和典型危险场所防火防爆等内容。
旨在使学生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常见和经常被使用的防火防爆设施、器材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辨识火灾爆炸事故隐患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能力。
2.与前后续课程关系《防火防爆技术》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学习时间安排为50学时。
其前修课程包括《机械安全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后续课程有《建筑消防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和《安全人机工程》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建设施工单位防火防爆安全问题并结合专业特点围绕防火防爆设施器材检查和管理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把初级注册安全工师考试课程《安全生产技术》中的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用课程符合“双证书”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以授课教师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以考核结果为主。
(二)职业活动或职业行动领域1职业活动调研依据,与课程产生的逻辑关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和安全服务中介的安全评价岗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调查与处理、安全评价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服务中介服务岗位开展工作,都需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的相关知识做支撑,本课程为后续职业核心课程学习及学生今后实际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有关防火防爆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火灾爆炸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防爆器材使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爆器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2. 学生能够掌握各类防爆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3. 学生能够了解防爆器材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火灾、爆炸等事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防爆器材,并能熟练操作使用。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爆器材的使用、检查和维护计划。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安全生产中与防爆器材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防爆器材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3. 学生能够关注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生命,尊重劳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但防爆器材的实际操作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防爆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防爆器材概述- 防爆器材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防爆器材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2. 防爆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防爆器材的选用原则- 防爆器材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防爆器材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3. 防爆器材的维护保养- 防爆器材的检查与维护周期- 防爆器材的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防爆器材故障排除及维修4. 防爆器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火灾、爆炸等事故中防爆器材的应用- 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5. 防爆器材相关法规及标准-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介绍- 防爆器材的合规性检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防爆器材概述第二课时:防爆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三课时:防爆器材的维护保养第四课时:防爆器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五课时:防爆器材相关法规及标准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法规与标准”等章节相关联。
【2015-1-6】某棉纺织厂的纺织联合厂房,在回风机的前端设置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如需将过滤后的空气循环使用,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
A.15%B.25%C.50%D.100%答案:B知识点: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8)第9.1.2条【2015-1-49】燃煤发电厂的碎煤机房设置照明灯具时,应选择()灯具。
A.外壳保护型B.隔爆型C.增安型D.充砂型答案:A知识点:可燃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选择。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选型和安装》(GB12476.2-2010)第6.1条。
即符合规范要求的外壳保护型、浇封保护型、本质安全型和正压保护型均可【2015-2-1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电气防爆检查的是()。
A.可燃粉尘干式除尘器是否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B.导线材质C.电气线路敷设方式D.带电部件的接地答案:A知识点:电气防爆检查。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第二篇第五章第二节【2015-2-61】某建筑地上5层,建筑面积5800m²。
燃气锅炉房采用机械通风,应检查该风机事故排风量换气次数是否不少于()次/h。
A.6B.10C.12D.15答案:C知识点:通风和空气调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9.3.16条【2016-2-71】根据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下列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设施上,不需要设置泄压装置的是()。
A.除尘器B.过滤器C.管道D.风机答案:D知识点: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的泄压装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8)第9.3.8条【2016-2-90】在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进行防火检查时,应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和电缆电线的选型及其安装情况,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有()。
A.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级别为IA级的爆炸性气体环境,选用IB级别的防爆电器设备B.在爆炸危险区域为1区的爆炸性环境采用截面积为2.0mm²的铜芯照明电缆C.安装的正压型电气设备与通风系统连锁D.电气设备房间与爆炸性环境相通,采取对爆炸性环境保持相对正压的措施E.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的方向,接地干线有1处与接地体连接答案:ACD知识点:防爆电气设备,电气防爆检查。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及代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别:A类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方向)1前言1.1课程定位《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安全基础知识、防火防爆技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中各种操作的安全技术,它贯穿于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方向)的整个过程,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的基本要求,以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课程自身的系统性为出发点,将知识点分成几个大的模块,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板书与PPT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的知识够用实用。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32学时。
2 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课程中的职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安全基础知识、防火防爆技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中各种操作的安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中的安全知识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安全基础。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2.2.1.1了解职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知识;2.2.1.2掌握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中的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和职业防护。
2.2.2能力目标2.2.2.1通过课堂学习,感受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2.2.2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2.2.2.3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综合运用和交流表达能力。
2.2.3素质目标2.2.3.1 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2.2.3.2 具备继续深造所需的基本安全知识;2.2.3.3 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特种行业和危险品管理【发文字号】安监管人字[2004]133号【失效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242件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04.10.10【实施日期】2004.10.1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管人字[2004]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加强和规范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提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局《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有关规定,国家局研究制定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本大纲和标准在试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局人事培训司反馈,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00四年十月十日附:本大纲规定了烟花爆竹(含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引火线,下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指董事长、总经理、厂长)安全培训的目的、要求、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一、培训对象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理论、职业危害预防安全评价与烟花爆竹事故应急救援等专业知识,具备安全管理能力,达到《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考核标准》要求。
1.爆炸性气体、蒸气按()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
A.引燃温度B.爆炸极限C.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D.闪点答案:C【解析】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Ⅱ级A、ⅡB级、ⅡC 级。
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ⅢA级和ⅢB2.对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分组,目的在于便于对不同的危险物质进行管理,在划分的过程中,主要将爆炸性危险物质划分为三类:Ⅰ类、Ⅱ类、Ⅲ类。
下列属于Ⅱ类危险物质的是()。
A.矿井甲烷B.氢气C.可燃性粉尘D.人造纤维飞絮答案:B【解析】爆炸性危险物质分类如下: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3.爆炸性气体、蒸气按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分为ⅡA级、ⅡB级、ⅡC级。
下列关于这三个级别的危险气体危险性排序正确的是()。
A.ⅡA级>ⅡB级>ⅡC级B.ⅡA级<ⅡB级<ⅡC级C.ⅡA级<ⅡC级<ⅡB级D.ⅡB级>ⅡA级>ⅡC级答案:B【解析】ⅡA级、ⅡB级、ⅡC级对应的典型气体分别为丙烷、乙烯和氢气。
其中,ⅡB类危险性大于ⅡA类,ⅡC类危险性大于前两者,最为危险。
4.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0区、1区、2区。
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典型示例图(下图)中可以看出,图中为易燃物质重于空气、设在户外地坪上的浮顶式贮罐,箭头标记处应划分为的区域为()。
A.O区B.1区C.2区D.3区答案:A【解析】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可划为0区,例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可划为1区,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及时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可划为2区,例如,油罐外3m。
5.对爆炸性粉尘环境,需要根据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