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1课第1框友谊伴我同行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4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尊重、宽容、诚信、与人为善等是交往的品德,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能力: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地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培养获得真挚友情的能力。
知识: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让友谊之树常青”,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及应坚持的原则。
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为此教学形式上也采取了板块式分层教学。
三、重难点:让友谊之树常青(重点)朋友之间要讲原则(难点)四、授课过程:1、情境感悟、激情导入(开场白)沂水真是一个人杰地灵,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今天我能来这儿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探讨,的确是一种缘分--------首先欣赏一组图片。
(大屏幕出现)同学谈感想。
(意图:由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友谊的可贵,也可作为对上一节课的复习,又为导入课题服务)过渡导入——2、合作交流、探究知新第一板块------选择友谊(屏幕出示)慧眼识友:(大屏幕出示内容)小丽:我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我喜欢别人都听我的,不喜欢和成绩不如我的同学交往。
小华:我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叫起来好玩小明:同学提出什么要求都答应,但做不做,得看我有没有兴趣师引导学生辨识,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点拨:小丽小华和小明这样的同学我们都不喜欢与他们交朋友,那么我们应该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我的学生,他刚刚被评为班级的人气王,请听一下小记者对他的专访。
记者:小峰同学,听说你被评为七年级八班的人气王,在班里很有号召力,在同学中有很多朋友,并深受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拥护,请问你有什么秘诀吗?小峰:秘诀谈不上。
我是一个直言快语的人,对同学和朋友,一视同仁,从不贬低谁,也不刻意奉承谁。
我从不乱捧别人,如果说他哪方面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如果说他好,也不是敷衍和客套。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1.2《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友谊之树常青》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1.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和发展友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学会珍惜和呵护友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更加关注人际关系,尤其是友谊。
他们对友谊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正确处理友谊中的冲突,缺乏沟通技巧等。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和呵护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友谊的重要性,如何维护和发展友谊。
2.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友谊中的冲突,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选取一些与友谊相关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问题:提前准备好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友谊的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4.巩固(10分钟)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友谊的问题。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友谊中的冲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1课第1框《友谊伴我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友谊伴我同行》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朋友对自己的影响,认识到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朋友,与人共度美好时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对友谊有着强烈的需求,也正处于建立社交关系的阶段。
他们开始意识到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但有时候又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因此,在这个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知道朋友对自己的影响,认识到友谊的力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朋友,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知道朋友对自己的影响,认识到友谊的力量。
2.难点: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
3.视频: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友谊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知道朋友对自己的影响,认识到友谊的力量。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1.1《友谊伴我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友谊伴我同行》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特质,明白友谊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去珍惜和呵护友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友谊有着强烈的需求,也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处理友谊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特质,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友谊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在友谊中承担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友谊的特质2.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3.如何在友谊中承担责任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特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友谊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友谊中的不同场景,学会如何处理友谊问题。
六. 教学准备3.讨论卡片4.角色扮演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关于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案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讨论卡片,让学生围绕卡片上的话题进行讨论,如:“你如何定义友谊?”“你在友谊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维护友谊?”4.巩固(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谊中的不同场景,如: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如何拒绝朋友的无理要求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相逢是首歌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对我们进行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在初中学段,我们会接触许多新同学和新老师,学会与他们友好相处,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愉快、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
共有两课第十一课《我与同伴共成长》帮助我们认识友谊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我们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的表现及危害,掌握积极调适闭锁心理的方法,体会交往的快乐。
第十二课《我和老师交朋友》让我们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体会老师的爱;引导我们认识到尊敬老师,教育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热爱;引导我们学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单元重难点重点:生活需要友谊;建立真挚友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难点:打开心灵之窗;男同学女同学;沟通增进师生情。
单元学法指导1.学习“生活需要友谊”时,可以结合有关伟人的友谊、生活中友谊的事例以及有关友谊的名人名言,分析友谊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理解所学内容。
2.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时,可以画一棵常青树,分析这棵常青树所需要的水分、肥料从哪里来,以此理解怎样建立真挚的友谊。
同时结合自己和同学在交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如何交友。
3.学习“原则,善交益友”时,可结合典型案例来分析交友要讲原则。
4.学习“男同学女同学”时,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禁止男女同学交往或倡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事例,分析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5.注意观察老师工作的特点,思考为什么要尊敬老师,以及怎样尊敬老师,以具体案例材料为载体理解说明与老师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及做法。
6.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多以事例为背景材料来分析说明问题,在学习时一定要积极思考、多角度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活中的“事”与教材中的“理”有机结合。
第11课我与同伴共成长本课主要知识内容本课《我与同伴共成长》帮助我们认识友谊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我们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的表现及危害,掌握积极调适闭锁心理的方法,体会交往的快乐;帮助我们认识在交友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掌握交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动、积极与同学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交到更多的朋友;引导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男女同学交往,以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
七年级政治 6.11.1《友谊伴我同行》导学案编号01设计者审核初中部政治组2017.2.15【学习目标】1、能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2、了解青春期的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3、学会调适闭锁心理,打开心灵之窗。
【预习导航】认真阅读教材全文,独立思考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友谊(作用)?2、★进入青春期后,如何正确认识闭锁心理这种心理现象?3、★如何调适闭锁心理,寻找友谊?【课堂探究】探究活动一:1、《中国青年报》曾就中学生在择友、交友方面做过专门调查,在“你有知心朋友吗”这一栏的回答中,2500多名中学生,72%的同学非常肯定的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许多同学认为,只有拥有朋友和友情的生活才是快乐美好的,有的同学甚至认为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28%回答自己没有知心朋友的同学,也并不是不想有朋友,而主要是因为个性有缺陷和接触时间短等方面的缘故,暂时没有找到。
想一想:1、如果你被调查,会怎样回答?2、为什么同学们都希望拥有朋友和友情?2、某镇八年级学生小石,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和奶奶在一起。
有一天,小石突然急性阑尾炎,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
小石犯愁:“我住院,谁来照顾年迈的奶奶?学习怎么办?”就在这时,班主任来了电话:“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小石住院后,同学们自发地捐出零花钱为他买营养品,帮他补习功课,还照顾他奶奶.....小石出院后回到了班级,激动地说:“谢谢同学们,我好幸福、好温暖啊!”想一想:1、小石的幸福和温暖来自哪里?2、说一说你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经历?3、一位英国戏曲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想一想:友谊在学习方面使他们获得了什么?探究活动二:小明说:大家都不理我,不明白我的心思,我也不想说,还是让我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独自一人吧....... 小华说:我很想和同学们聊天,但不知如何开口,担心说的不好被人笑话,只好把自己藏起来.......说一说:你是否也有过心门紧缩的情况,当时你的内心感受是怎么样的?探究活动三:结合课本p9-10页,思考:如何调适闭锁心理,寻找友谊?【课堂检测】1、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A.要尽量多交朋友B.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C.只与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D.要积极寻找友情,注意谨慎交友2、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爱的需要中占重要位置的是()①老师的关爱②父母的疼爱③长辈的溺爱④同学的友爱A.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总结概括】请你写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评价】各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业布置】熟背本节课的重点。
《友谊伴我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友谊伴我同行”是初一思想道德的一个项目,要紧讲述两个问题:一是生活需要友谊,帮忙学生熟悉友谊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二是克服青春期的闭锁心理,踊跃寻觅朋友,引导学生熟悉闭锁心理的现象和危害,踊跃与同窗、朋友交往,养成热情、爽朗的性格,同时做到谨慎交友。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友谊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辨析能力及自我教育能了。
3、知识目标:知道友谊的重要性,熟悉闭锁心理的现象和危害,踊跃与同窗交往。
三、教学难点慎交友。
由于初一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浅,分辨是非能力差,关于如何熟悉慎交友有必然的难度,因此,讲清“慎交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采取主动探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小组讨论分析、大伙儿谈等形式,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辨析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学进程(一)请同窗们欣赏歌曲《重逢是首歌》师:同窗们不管别离几年,仍是几十年,不管相距近仍是远,生活上的彼此照顾、事业上的彼此扶持、情感上的彼此想念,都会给咱们带来美好的体验,使咱们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同窗们的友谊是一起生活的浓缩,是心灵交流的花朵,同窗们的友谊将像一首美好悦耳的歌,伴咱们一路同行。
试探:你对友谊有何感悟?(同窗回答,教师总结)(二)大伙儿谈师:以上同窗们的回答充分表现了友谊的宝贵,它是咱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离不开朋友,人人需要友谊,那么请同窗们想一想:一、你有知心朋友么?二、若是有,谁是你最好的朋友?若是没有,缘故是什么?3、他(她)对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帮忙是什么?4、在你成长的进程中,朋友都对你产生了哪些阻碍?(结合实际直接回答即可)目的:从“大伙儿谈”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友谊的重要作用。
P73培根名言:反面设问,若是没有友谊,生活将会如何?P74引导学生观看三幅照片目的:加深学生对友谊重要性的熟悉和明白得。
(三)实话实说师:适才大伙儿都熟悉到了友谊的重要性,也都十分期望友谊,那么在交友进程中,你是如何做的呢?请同窗们针对以下现象开展自查互查活动。
鲁人版(五四)道德与法治七上1.1《友谊伴我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友谊伴我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节课。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人为善,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力量,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注重人际关系,渴望交友、渴望得到认同。
但他们对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维护友谊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这一节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友谊,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与人交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宽容,树立法治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友谊的重要性,与人交往的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友谊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4.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图片,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得出与人交往的技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友谊伴我同行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友爱同学,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2.能克服青春期的闭锁心里,积极寻找朋友,并且注意谨慎交友。
3.积极与朋友、同学交流,懂得友情的重要性,了解闭锁心理及其危害。
课时重难点
1.生活需要友情。
2.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
入自读感
悟。
1.多媒体展示神童也寂寞
2.帮一帮:神童怎样才不会孤独多媒体播
放周华健《朋友》。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友情呢?多交几个朋友,朋友之间的友情会帮助他走出孤独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