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含计算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1
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一、工程概况本次灌注的钻孔桩位于_____工程的_____部位,桩号为_____,设计桩径为_____m,设计桩长为_____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采用_____配合比。
二、施工准备1、灌注设备采用_____型号的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每车容量为_____m³。
灌注使用_____型号的导管,导管内径为_____mm,壁厚为_____mm,节长分别为_____m、_____m、_____m等,配备_____套导管接头和密封圈。
导管使用前进行了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压力为_____MPa,持续时间为_____min,导管无渗漏现象。
2、混凝土原材料水泥:采用_____品牌的_____强度等级水泥,其性能指标符合_____标准要求。
砂:选用_____产地的中砂,细度模数为_____,含泥量为_____%,符合_____标准要求。
石子:采用_____产地的_____mm 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为_____%,针片状颗粒含量为_____%,符合_____标准要求。
外加剂:使用_____品牌的_____外加剂,其性能指标符合_____标准要求。
水:采用_____水源,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配合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灌注过程1、首批混凝土灌注计算首批混凝土灌注量,根据公式 V =πD²/4 × (H1 + H2) +πd²/4 × h1 ,其中 D 为桩孔直径,H1 为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H2 为导管初次埋置深度,d 为导管内径,h1 为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 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
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一、引言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基础处理方法。
它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记录及其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设计和勘察: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勘察工作,了解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和地下水位等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2、设备检查:确保所有施工设备(如钻机、水泵、混凝土搅拌站等)都处于良好状态,并准备好必要的维修工具。
3、场地清理:清除钻孔范围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平整。
4、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骨料和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三、钻孔施工1、钻孔定位: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进行钻孔定位,确保钻孔位置准确。
2、钻孔施工: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进参数,确保钻孔质量和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3、孔底清理:在钻孔完成后,使用空压机或水泵清除孔底沉渣和积水。
四、水下混凝土灌注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验数据,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2、混凝土拌制:在拌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泥、骨料和水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灌注:通过导管将混凝土灌注到钻孔中,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导管埋深在合理范围内,并确保混凝土面高度一致。
4、灌注记录:在灌注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埋深、灌注量等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五、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2、在灌注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导管堵塞或漏水等问题,如出现这些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在灌注完成后,应进行桩基检测工作,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4、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水下混凝土灌注是在水下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施工技术,用于构建水下结构,如海上桩、海底管道、海底交通隧道等。
水下混凝土灌注具有施工难度大、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需要进行记录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个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的例子,供参考:施工日期:2024年5月1日施工单位: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水下准备工作1.在施工现场进行水下测量,确定灌注点的位置和深度,并在水下固定测点标记。
2.安装水下定位设备,以确保混凝土灌注过程的准确定位。
3.检查灌注设备的完好性,包括水泥罐、输送管道、搅拌机等。
二、灌注前准备工作1.在水下清理基础,确保基础表面平整,清除杂物和泥沙。
2.预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准备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沙、石子等,并按设计比例进行配制。
三、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1.在水下安装混凝土泵,通过水下输送管道将混凝土泵送到灌注点。
2.确保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流量和压力稳定,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使用水下搅拌器进行搅拌,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4.当混凝土灌注到设计高度后,及时停止灌注,避免混凝土溢出。
四、灌注后处理工作1.对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强度和密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对灌注部位周围的水下环境进行清理和恢复,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3.对灌注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五、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的水下防护装备,如潜水服、潜水面罩等,保证施工人员的水下工作安全。
3.在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识和安全警戒线,确保周围水域的通航安全。
六、记录和报告1.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施工日期、施工单位、施工环境、灌注点位置等详细信息。
2.对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记录,如流量、压力、混凝土配制比例等。
3.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今后的施工经验积累和改进。
混凝土水下灌注桩方量计算计算公式体积(方量)=桩孔的截面积x(导管到孔底的距离(0.2~0.4m)+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1m))+导管内混凝土的高度(孔深/2.4)钻孔灌注桩的理论方量和充盈系数如何计算?2011-03-04 13:57FJSPJL520 | 分类:工程技术科学| 浏览6270次比如:有效桩长30米,桩径0.6米,超灌高度1.5米,充盈系数按1.1.现场资料和实际控制怎么计算理论方量和实际混凝土量?是否包括超灌高度?(30+1.5)*3.14*0.3*0.3=理论方量,(30+1.5)*3.14*0.3*0.3*1.1=实际控制混凝土量这么算是否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理论根据支持吗?请高手赐教。
简化这个问题,就是说理论方量计算时是否要加上超灌高度?因为这个涉及到充盈系数的大小。
谢谢!提问者采纳2011-03-16 13:38有效桩长不知道是怎么出来的,是你在灌注完混凝土以后,测出来的么?算实际方量最准确的就是:{(设计桩顶标高—浇注完毕以后的实测桩顶标高)+设计桩长}乘以截面积=实际浇注的混凝土放量而计算理论方量=(设计桩长+超灌高度1.5m)*截面积=计算放量。
报混凝土的时候为了防止不足,有些人混在计算方量的前提上乘以一个充盈系数1.1.。
希望给你的回答满意钻孔灌注桩的理论方量和充盈系数如何计算?2011-03-04 13:57FJSPJL520 | 分类:工程技术科学| 浏览6271次比如:有效桩长30米,桩径0.6米,超灌高度1.5米,充盈系数按1.1.现场资料和实际控制怎么计算理论方量和实际混凝土量?是否包括超灌高度?(30+1.5)*3.14*0.3*0.3=理论方量,(30+1.5)*3.14*0.3*0.3*1.1=实际控制混凝土量这么算是否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理论根据支持吗?请高手赐教。
简化这个问题,就是说理论方量计算时是否要加上超灌高度?因为这个涉及到充盈系数的大小。
① 砼初灌是水下桩砼灌注的关键环节,初灌后导管埋深≥0.8m ,初灌量根据导管底部距孔底0.5m ,不同桩径按公式分别计算,采用不同的初灌斗进行灌注。
初灌砼量计算按下式计算:D V 4π≥2h 2k+4πd 2h 1初灌量计算示意图(图6-9)式中: V -混凝土初灌量(m 3);D -桩孔直径(m );h 2-导管埋管深度,一般不小于0.80(m );d -导管内径,取0.25m 或0.30m ;k -混凝土充盈系数,岩溶区取1.3;h 1-孔内砼达到埋管高度时,导管内砼柱与导管外水柱压力平衡所需的高度(m ),即:h 1 = (h-h 2)cw γγ 式中: h -桩孔内液面至孔底深度(m );γw -泥浆比重(KN/m 3);γc -砼比重(KN/m 3)。
②本项目暂按桩长6-30m估算,计算出桩径φ1000、1200、1400、1600、1800、2000mm的初灌注量分别为1.00 m3、1.50 m3、1.90 m3、2.50 m3、3.20 m3、3.60m3。
因此,现场准备数个1.0m3、1.5 m3、2.5 m3初灌斗,根据桩孔初灌量大小选择使用;同时,采用砼泵连续向初灌斗内输入砼。
③混凝土灌注斗用4-6mm钢板制作,有足够的刚度,不漏浆、不挂浆,灌注时泄流顺畅;灌注斗下部锥体夹角不大于800,与导管的连结可靠。
(4)隔水塞和砼初灌①本项目采用球胆作为隔水塞。
初灌前,将隔水塞放入导管内,压上灌注斗底部导管口盖板,然后倒入砼;待砼量灌注斗内砼满足初灌量时,提升导管口盖板,此时砼即压住球胆冲入孔底。
初灌砼灌注球胆见图6-10示。
初灌砼灌注球胆示意图(图6-10)②灌注球胆随砼灌入孔后,其可能浮出孔口,可重复利用,破损漏气的球胆不再使用。
号(钻)冲孔桩地下连续墙灌注水下混凝土记录说明GD23010231.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前,应尽可能将下部浮泥岩屑清除干净。
导管应采纳直径为200~250mm长钢管制作,内壁表面应光滑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管段内接头应密封良好和便于装拆,每根导管下端应装有数节1m的短管。
2.隔水栓宜用预制混凝土球塞,如采纳球胆或木球作隔水栓,必须确保在灌注混凝土时球胆或木球顺利排出。
3.灌注水下混凝土,遵照下列规定:(1)贮斗内混凝土的初存量必须满意首次灌注时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间0.8~1。
3m。
(2)开头灌注时,预制混凝土球塞或木球吊挂的位置应接近水面。
(3)导管底端到孔底距离应能顺利排出隔水栓,一般保持30~50cm,排塞(球)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
(4)导管数量由计算确定,布置时应使用各导管的浇筑面积相互掩盖。
其间距不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宜大于1.5m,各管处的混凝土表面差不宜大于0.3m,沉井封底时导管有效作用半径一般可取3~4m。
(5)混凝土上升速度,地下连续墙不应小于2m/h,沉井封底和钻(冲)桩不应小于0。
25m/h。
(6)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内一般应保持2~3m,不得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7)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如发生堵管、导管进水、混凝土突然塌陷等事故,应准时实行适当的处理措施.(8)提升导管要避开碰动钢筋及测声管。
并应实行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上升,下沉。
(9)应注意掌握最后一次混凝土灌入量,当凿除桩顶墙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要求的桩顶标高及混凝土质量,一般在浇筑混凝土时,顶面宜高于设计标高500mm.(10)地下连续墙各单元槽段之间所选用的接头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管(箱)应能承受混凝土的压力,并应避开混凝土绕过接头管(箱)进入另一槽段。
(11)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混凝土留样试件,每50m3混凝土必须有一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
「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记录ZJ210」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式,水下混凝土施工是其中一项比较关键的工作。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
施工地点:ZJ210工地施工日期:XXXX年XX月XX日施工人员:-桩长:XXX-工程师:XXX-吊装人员:XXX-水下混凝土施工人员:XXX施工工艺:1.确定桩长和桩径;2.将打桩机移至桩位,调整机械臂角度和高度;3.吊装人员通过起重机将钢筋笼下放至指定位置,与打桩机连接;4.打桩机开始进行钻孔和钻灌作业;5.灌注桩孔,将混凝土从管道中泵入到桩孔中;6.施工结束后进行标志和检测。
施工过程:1.桩长和桩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灌注桩的桩长和桩径。
将其记录在施工记录中,并核对。
2.钢筋笼吊装:由吊装人员操作起重机将钢筋笼下放至指定位置,与打桩机连接。
吊装过程注意过程平稳,确保钢筋笼和机械的安全。
3.钻孔和钻灌作业:打桩机开始进行钻孔和钻灌作业。
钻孔的过程中,注意监测钻进深度,并记录在施工记录中。
钻孔结束后,将钢筋笼插入到孔内,并进行校正和调整。
4.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可以通过管道泵送到桩孔中,也可以采用浆液泵送的方式。
在灌注过程中,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和压力,确保混凝土充分填满孔隙,并避免空洞和夹渣等质量问题。
5.标志和检测:施工结束后,在灌注桩上进行标志,包括桩号、施工日期等信息,方便后续的质量检测和施工管理。
此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如超声波检测、静载试验等,以确保桩身的质量和承载力。
施工总结:本次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操作,并严格控制各个工艺环节。
通过记录和总结施工过程,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但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施工期间需加强协调和沟通,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施工环节中,钻孔和灌注过程的监测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灌注桩的质量。
总之,本次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