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389.83 KB
- 文档页数:2
瞄准明清家具增值潜力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古典家具的较高成交价主要出现在国外大型拍卖会上,近两年国内拍卖市场也出现一些精品明清家具,从公开的成交价格来看,明清古典家具每年大约有20%的增幅,2004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的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成交价达到了1100万元,刷新了中国内地古典家具的最高成交价,此件作品在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以943.8万元成交。
专家分析,明清古典家具在实用、美观和增值潜力三方面都具有极佳的选择优势,是日益引起收藏和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原因。
明清家具的材质,主要有黄花梨、紫檀、铁木、铁力、榉木五个品种。
年代愈久远,存世量愈少,价格也相对昂贵。
据专家称,最具升值潜力的家具,一类是明代和清早期在文人指点下制作的明式家具,木质一般都是黄花梨;另一类是清朝康雍乾三代由皇帝亲自监督、宫廷艺术家指导、最好的工匠在紫禁城里制作的清代宫廷家具,木质一般是紫檀。
从实用功能上可分为椅凳、桌案、床榻和柜架和其他五类,在具体的使用中分置于厅堂、书房、卧室等处,厅堂家具往往被视为古典家具的重器,其材质和价值也高于其他居室的家具,书房次之,卧室最次。
古典家具注重形体的收分起伏和线脚变化,不虚饰,不夸耀,方正规整,在结构上靠合理的榫卯结构连接,把优美的外观造型与传统木结构的力学平衡原理融合为一体。
明式家具的极简风格切合了“精美的简洁,追求精致,重视细部”的简约主义现代设计理念,在现代家居装饰中具有独特的韵味。
古典家具具有极大的增值潜力,明清两朝的精品家具目前的存世总量不会超过一万件。
虽然当今价格很高,这两类家具仍是最具有升值空间的,而且几乎没有风险。
一对黄花梨四出头椅,从几万元涨到了十几万元,而行家认为上升空间仍然很大。
1998年,一组明代黄花梨屏风,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1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样的价格在十几年前是根本无法想像的。
2004-2005明清家具拍卖成交排行●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估价:RMB10,000,000--12,000,000;成交价11,000,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成交时间2004-11-20●清乾隆雕漆嵌绿石御题挂屏估价:RMB1,500,000-2,000,000成交价6,820,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成交时间:2004-11-20●清乾隆紫檀福庆有余四件柜(四件)估价:RMB3,000,000-5,000,000;成交价5,390,00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成交时间2004-11-6●明黄花梨方材大圆角柜(二件)估价:RMB2,600,000-3,000,000;成交价4,400,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成交时间2004-11-20●明黄花梨雕双螭纹方台估价:RMB4,000,000-6,000,000;成交价4,290,00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成交时间2004-11-6●清乾隆紫檀镶百宝挂屏估价:RMB1,500,000-2,000,000;成交价4,191,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成交时间2004-11-20●清中期红木嵌玉五扇屏风估价:RMB700,000-900,000;成交价2,090,00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成交时间2004-11-6●清紫檀雕云龙纹画案估价:RMB1,800,000-2,000,000;成交价1,980,000;拍卖公司:中鸿信;成交时间2005-5-18●明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二件)估价:RMB500,000-700,000;成交价1,815,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成交时间2004-11-20●明黄花梨三屏嵌绿云石芯罗汉床估价:RMB600,000-800,000;成交价1,760,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成交时间2004-11-20中式古典家具三思而后买中式古典家具具有很高的保值和增值性,那么如何购买古典家具呢?要三思而后行。
知否知否?宋朝家具,领先千年的审美……⽂⼁经济之声⼩⼩那(jjzsnxn)应是绿肥红瘦》。
剧情之今年年初,⼀部以宋朝为故事背景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外,简约雅致的家具风格,也吸引了很多⼈的⽬光。
据说剧组为了完美呈现宋朝⼈的⽣活,特意定制了900多件中式家具。
⽽这些家具皆是按照宋画中的样式1:1还原的。
不少⼈感慨:“极简风”学什么北欧?咱们⽼祖宗的审美,早已领跑世界⼀千年!看颜值:简约、雅致从审美的⾓度来看,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巅峰。
西⽅设计界甚⾄将明式家具誉为“现代极简主义的⿐祖”。
但很多⼈不知道——明式家具的审美风格,其实是从宋朝继承⽽来的。
由于年代久远,宋朝的存世家具⼗分稀少,今天若想观赏品类丰富的宋式家具,最好的办法是宋画⼊⼿。
从宋画因为宋朝画家重写实,所以宋画中的家具形态极具参考价值。
⽐如,在传为宋徽宗赵佶所绘细腿琴桌和⿊漆⾼⼏⿊漆⾼⼏;《听琴图》中,绘有细腿琴桌的《听琴图》▽置物架等;桌椅、床榻、屏风和置物架宋⼈临摹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宋式桌椅、床榻、屏风⿊漆花腿桌等;玫瑰椅、⿎墩和⿊漆花腿桌《宋⼈⼗⼋学⼠图》中,展⽰了宋式玫瑰椅、⿎墩▽镜架。
梳妆台,梳妆台上还放了⼀个镜架《绣栊晓镜图》,画了⼀张梳妆台北宋王诜的《绣栊晓镜图》这些宋式家具,简约⽽不简陋,精致⽽不繁琐简约⽽不简陋,精致⽽不繁琐,即便摆放到现代家庭中,也毫⽆违和感。
现代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提出“Less is more”的美学理念,即“少就是多”。
他认为,唯有越少的占有才能给想象留下余地,才能留有审美的空间。
或许宋式家具的魅⼒便在于此。
拼⼯艺:扎实、精细家具到了宋朝,⽤材已是颇为丰富,有据可查的就有⽊、⽵、藤、草、⽯、⽟、陶、瓷⽊、⽵、藤、草、⽯、⽟、陶、瓷等。
在诸多材料中,⽊材的应⽤最为⼴泛。
收藏界喜欢将家具⽊材分为柴⽊柴⽊和硬⽊硬⽊。
这些年,拍场上出现的顶级红木家具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8年第4期艺术品市场有起有落,但在起伏跌宕的拍卖市场上,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始终是一个稳定上升的板块。
每年,出现在拍卖市场的红木家具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使人感叹于还是老祖宗的技艺最值钱啊!王世襄与中国红木家具提到拍卖场上的红木家具,尤其最高等级的明式家具,我们绕不过一位老人,那就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王先生被称为中国明式家具收藏第一人。
在王世襄先生丰富广博的收藏品中,最为重要、数量也最多的一项,就是明式古典家具。
在近半个世纪的收藏生涯中,他凭着一己之力收藏到79件精绝之品,这些家具于1985年收录于《明清家具珍赏》一书中,如今这批藏品都在上海博物馆。
除去被官方收藏,王先生的很多家具也出现在拍卖场中,这些年来为数不多却屡创佳绩的“王世襄专场”就是最好见证。
2013年,中国嘉德推出王世襄藏品专场,除了之前常见的拍品类别外,蟋蟀罐、鸽哨、葫芦等小物件也悉数登场。
其中一件笔筒和一个画案备受关注。
这件“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为王世襄心爱之物,他于1950年在北京荣宝斋购得,但在“文革”时被查抄,后来经过多方周折,终于物归原主。
1987年,王世襄参与《中国美术全集》编纂工作,将笔筒收入《竹木牙角》卷,并多次在其著录中提及。
这件作品早在2003年就现身拍场,拍出209万元;10年之后,笔筒再度亮相中国嘉德春拍,从880万元起拍,最终以48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5520万元,也创下迄今为止木质笔筒的最高价。
这个专场另一件作品,“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及脚踏”是王世襄一生中收藏的最后一件家具,也是他认为最完美的一件。
这张画案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生活,著作《锦灰堆》《自珍集》均是在这张画案上完成的。
这件作品最后拍出了1265万元。
重量级藏家安思远说完了王世襄的故事,就要说说另一位重量级藏家安思远。
2015年,艺术圈最热的事件莫过于安思远旧藏拍卖。
当年,在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上,“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六大专场总成交额高达 1.3亿美元。
榉木收藏的价值近几年,投资古旧家具在收藏界已成为一种时尚,而明清时期的家具,作为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自然成为收藏家们四处收集的宝贝。
据悉,明清家具的材质以“一黄”黄花梨、“二黑”紫檀、“三红”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四白”楠木、榉木、柞针木等制作。
榉木家具虽不及黄花梨家具美艳,不及紫檀家具珍贵极致,但它在中国古代家具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向人们呈现出博大而不俗的品位。
从历史和经济价值看,好的榉木家具,身价丝毫不输于一些硬木家具,近5年来榉木家具的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
而且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榉木的辨识应该说不很困难,以肉眼观,少有木材与之类似。
榉木的纹理清晰,没有拖泥带水之处。
榉木常见大材,因而木材质地匀称,纹理流畅。
榉木家具中常见独板为案者,宽尺半、长丈余属于平常。
榉木纹理美丽,故工匠就有意识加以利用,柜门一般都是独板,厚板一剖为二,翻转为左右两门,塔形纹最佳,俗称宝塔纹。
双宝塔纹柜门为柜中上品。
榉木纹理远观与黄花梨木相似,近观相差甚远。
黄花梨木细腻,榉木则略粗糙。
黄花梨木纹理多曲线变化,榉木则规律性较强。
榉木没有黄花梨木的“鬼脸”,少疖子,不见榉木有瘿。
榉木分量很重,与黄花梨木不相上下。
因质地致密,硬度很高,其性脆而硬,施工不易。
榉木性大,榉木的白木质呈红色调白色,变形率之高为各类木材之首,尤其南木北运,几乎每件都发生变形。
有的家具从苏州运到北京,仅数星期就开始变形,改变之大,不可想象。
某消费者曾见一圆角柜的栓杆,自上而下扭转了一百多度,以致栓杆的铜件扭向柜里,观之不可思议。
北方人过去不识榉木,称之南榆,细想有一定道理。
榉木为小叶乔木,叶与榆很近似。
北方乡村家具中,榆木家具为大宗,其地位与榉木在江南地位相等。
两类树都有高达数丈者,纹理虽有异但却属通达顺畅一类,细细辨认,榉木纹理的通畅是由极其细小的棕眼不厌其烦的构成,而榆木的通畅则洋洋洒洒,追求大的效果。
两种木材放在一起比较,很容易得出上述感受。
明式家具珍赏引言:明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式家具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水平,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明式家具的特点和珍赏价值。
一、明式家具的历史背景明式家具起源于明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万历年间,明朝政权的统治者长期支持和推崇文化艺术,并注重发展家具制作业。
明式家具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在明朝时期已经非常成熟,达到了高峰。
二、明式家具的特点1. 华丽而古典的外观明式家具以其华丽的外观而闻名,其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于古代宫廷家具。
明式家具的造型通常庄重古雅,线条流畅,细节处理精细,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同时,明式家具也注重对称和平衡,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而美丽的感觉。
2. 精湛的木工技艺明式家具的木工技艺非常精湛,以其高水平的木雕工艺而闻名。
明式家具多使用名贵的硬木材料制作,如红木、黄花梨等。
制作过程中,木工师傅需要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雕刻技巧,将家具的图案和纹饰以最高的标准呈现出来。
3. 独特的文化内涵明式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它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明式家具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图案,如云龙、蝙蝠、孔雀等。
这些图案寓意着好运和吉祥,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美好愿望。
三、明式家具的珍赏价值1. 艺术价值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华丽的外观使之成为了艺术收藏家和艺术欣赏者的心头好。
许多明式家具作品都收藏在各大博物馆和艺术品展览中心,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2. 历史与文化价值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欣赏明式家具,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同时,明式家具也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物之一。
文化·艺术文 张永强探究传统文化下的红木家具我国红木家具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是比较高档的家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懈追求,红木古典家具逐渐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
红木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它时,不应只注重它的现实价值,而是更应该注重它华丽外表背后隐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对红木家具设计理念的影响1.中国古代哲学对红木家具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讲求“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辅相成。
这一点在红木家具设计理念上的体现就是不对天然的木材做过多的修饰,保持它这种色泽优雅而不沉闷、肌理华丽而不艳俗的天然木纹的韵味,使之具有天然之美。
每件家具独一无二,不失自己的个性,充分表现出造物者与自然之物的和谐,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红木家具经常会出现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设计理念,圈椅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设计理念正是传统儒家思想中天圆地方哲学思想的体现。
中国人历来都是讲究中庸之道的,红木家具中也可看出中庸之道的影子。
红木家具大多色泽都不是过于引人注目的,造型设计也是中规中矩,讲求左右对称,偶尔简单雕饰也不会过于华丽,这些都是中庸内敛的体现。
2.中国古代礼仪习俗对红木家具设计理念的影响红木家具的设计理念受礼仪习俗的影响也比较大,设计者在设计红木家具时会考虑使用者的身份,并在中国古典家具中体现使用者身份,这在红木家具的设计理念中占一席之地。
比如太师椅,它并不是根据功能或者外形而命名,而是为了体现使用者的尊贵地位。
线条刚直的红木家具一般象征着正直、刚毅和权力,多为男人使用,而线条弯曲的绣墩、梅花凳则多为闺房之物,象征着柔弱、服从。
由此可见,红木家具中也蕴藏着男尊女卑、等级制度的传统思想。
明式红木家具中,椅子坐面与扶手都相对较高和较宽,这样的椅子舒适度并不好,它的设计理念就是受到礼仪的影响,体现“正襟危坐”的礼仪。
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家具,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与瓷器一起,被并称为“能真正立足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
古典家具在海外的大幅升值,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收藏者的热情,在收藏品市场和拍卖会中只涨不跌。
一些较早进入这一投资领域的人,演绎出许多令人艳羡的暴富神话。
升值速度惊人
明清家具收藏的急剧升温始于1985年。
当时收藏大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并在港台地区发行。
受该书的启发,大量港台收藏家开始涌入内地,到民间低价收购存留的明清家具。
随着港台收藏家的介入,中国古典家具在海外市场的价格由此急剧飙升,其上升速度接近或超过了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
20世纪90年代初,这类极具中国民俗风味的民间家具开始走入纽约、伦敦、香港等地的国际拍卖行,约占每场拍卖古董家具的30%以上,其精品的拍卖价格动辄就是数十万美元。
1996年9月,纽约举行了一场中国古董家具拍卖会。
拍卖会上展示了107件中国明清古董家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竞拍,全部成交,其中价位最高的是一件明式黄花梨大座椅,成交价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
目前,中国古典家具在国际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持续走强,特别是明式家具,以其简洁明快、典雅实用的风格,成为古典家具收藏的“宠儿”。
古典家具成为收藏界的热点有多方面原因。
从数量上看,这些古典家具均制作于百年之前,能完整保存下来并被发现的本已不多,加上“文革”初期破“四旧”运动的影响,其存世量极其有限,物以稀为贵,其升值前景毋庸置疑。
从工艺上讲,明清是中国传统家具制造业的巅峰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明式家具和活代家具两种风格,这些家具在制作时往往不计成本、不计工时,无论款式、做工都相当规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精湛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从使用质料来说,明清家具大量使用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名贵木料,此类木材资源日益枯竭,制作工艺也大都失传,这些都决定了其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古典家具体现着独特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气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设计思想蕴涵着与环境相协调的中国古代哲学精神,比纯艺术品更值得收藏者珍爱和研究。
价值衡量标准
当今市场上的古典家具质量高低不一,伪劣并存,其收藏价值通常从年代、材质、工艺、功能和完整性五大方面衡量。
年代:指家具生产的时期。
不同时期特征不同,也就有着迥异的艺术价值。
所以“年代”是古典家具最主要的价值标准。
明代家具胜过清代家具,清代家具胜过民国家具。
一件明代的榉木半桌,其市场价格可能要超过现代仿制的紫檀柜。
材质:收藏界对古典家具的材质通常简称为:“一黄”“二黑”“三红”“四白”。
黄即黄花梨,黑即紫檀木,红即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白即楠木、榉木、樟木、松木等其
他材质的木材(如图)。
前三种家具均为硬木家具,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富户大室才使用得起的家具。
“四白”家具在普通百姓家里常能看到。
明清家具常选材质有紫檀、黄花梨、乌木、鸡翅木和柏木,用这类材料制成的家具历来被公认为古典家具收减的上品。
其中紫檀被誉为“木中黄金”,是世上最名贵的木材,现在已十分罕见。
因紫檀过于名贵,紫檀家具比黄花梨及老红木家具都少,多为工艺品。
近10年来,家具市场出现了新紫檀木和用它仿制的明清家具,价格也不菲,标价总在几千上万元,有的十几万元。
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二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例如雕刻、镶嵌、打磨等。
工艺是直接造就器物文化内涵的因素,例如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明式家具,能给人以古朴、洗练与典雅的风采。
制作工艺的水平主要可从结构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考察。
中国传统家具素以结构合理著称,但在不少实例中,依然有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即使是家具制作技艺达到顶峰时期制作的明式家具,也不例外。
如一些家具的腿足等部件的造型,没有顺应木性,极易在转折处断裂。
此外,榫卯相交处的缝隙是否密合,有时可反映制作前对木材干燥处理是否草率。
因为木材未经严格干燥处理即用于制作,极易收缩、变形和豁裂,从而使榫卯及其他各方面俱佳的家具大为逊色。
功能:不同的房舍有不同类型的家具,其用途与功能也各不相同。
一般将家具分为厅堂家具、书斋家具与卧房家具。
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厅堂家具,因为这是主人装点门面的摆设,理所当然要讲究。
其次是书斋家具,由于读书人的参与,使它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艺术价值也更高。
卧室家具以实用性居上,艺术性相对较差。
目前在南方较为畅销的家具是八仙桌、条案、太师椅等厅堂家具,这类厅堂家具的价格要高出其他品种的家具。
此外,还有一类“闺房家具”,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用家具,例如贵妃榻、番几、琴桌等,有些很有价值。
完整性:古典家具经过时代的变迁,难免有所残损,因此完好无损的并不多见,大量是经过修复后的实物。
对古典家具修复质量的鉴定,是确定其价值的重要手段。
古典家具修复的标准,应是“按原样修复”和“修旧如旧”。
一般只要不是主体结构的破坏,局部细部修补得好,一样具有收藏价值。
鉴定古典家具的修复质量,首先可看原结构和原部件的恢复情况。
那些在修复中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和做工粗糙,依靠上色、嵌缝的,原物价值会受损。
其次,要检查修复中是否采用了传统辅助材料,如竹钉、竹销、硬木销、动物胶等,是否被铁钉、化学粘合剂等现代材料所取代,这些都是影响古典家具价值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