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高科技的六大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5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杨胜利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屡次局部战争,特别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
一、军事高技术的内涵与特点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高技术的一切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认为,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有七大特点:1、高智力。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资。
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
比如制造集成电路的设备,十年之中关键设备就更新了三代,每更新一代,设备投资就要增加一个数量级。
3、高竞争。
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
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
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
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40多年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风险也高得惊人。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从总体上,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群和航天技术群;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的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的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变革;”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给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和情报通信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后勤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方式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变革也必将相应地引起后勤领域里的变革;在高技术条件下,后勤指挥信息量剧增,决策时间相对缩短,要求指挥员实施快速高效的后勤指挥;现代战争既是一场在陆海空天电广阔的战场空间同时展开的战争,也是一场由多军兵种参加、多种作战样式和样式相互交杂在一起的联合行动,同时也由于战事发起的突然性和进程的缩短,在单位时间内涌现在后勤指挥员面前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那种作战样式比较单一、空间有限和时间节奏明显的传统战争;同时也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通信装备和在后勤指挥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使得后勤指挥员在对战场和后方的情况的掌握上更加的迅速、准确和全面;美军目前正在着手大力组建后勤数字化部队,其系统中包含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子系统和集成化头盔系统,士兵可以通过集成化头盔系统中的悬挂式单目感应/显示子系统、图像放大器和用于通信的麦克/耳机子系统搜集整理与战场上环境有关的一切影音信息,地通过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向有关的后勤指挥员进行传输和报告;这样,某一级的后勤指挥员就可以通过与其相关的成百上千个子系统获得战场上全面、准确而又及时的后勤保障信息,为定下后勤保障决心和协调控制后勤保障行动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战场将由传统的灰色而变得更加透明;后勤指挥决策过程缩短,自动化程度将得到空前的提高;由于高技术战争节奏加快,突然性增大,使得战争准备时间和战争进程都大为缩短;期间,平均每个师规模的攻防作战,从指挥员做出决策、下达命令、部队行动到信息反馈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中美伊海吉夫一回合的较量,从最高当局做出决策、发出指令、部队行动、到过程信息反馈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另外后勤活动具有的相对的滞后性和被动性,也使得其指挥在一般情况下所拥有的时间要少于作战指挥;尽管后勤指挥可能采取"并行作业"和"同步指挥"等方法来减少这种时间差,但是由于其自身性质的原因,后勤指挥的滞后性却依然存在;现代战争进程的加快和后勤指挥滞后性的特点对后勤决策的时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方面,美军走在了前头;它除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部队外,还致力于建设一个集信息搜集、传输和处理功能为一体的C4ISR 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辅助下,后勤指挥员不仅可以获取大量准确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同时得到若干套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以供选择,这时指挥员虽然也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胆魄做出临场的决断,但是其实施后勤指挥的过程已经变得像中学生做选择题一样简单了;另外在定下保障决心以后,指挥员还可以通过数字化通信系统向后勤保障部队快速传达指令并对其后勤保障活动实施近乎实时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后勤保障决心的最终实现;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的依靠沙盘、透明图、计算尺和铅笔为主要指挥决策工具,以及二战后在模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勤指挥模式比较起来,具有质的飞跃;后勤指挥机构的配置形式呈更加疏散化隐蔽化的趋势,以便对后勤保障行动实施稳定持续的后勤指挥;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使后勤成为了己方争取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也使后勤成为了敌方打击的重点目标;交战双方不仅重视对对方战略后方基地、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和后勤保障装备的摧毁和破坏,而且还更加重视对于敌方后勤指挥控制机构破坏;而且随着卫星侦查技术和高技术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发现即摧毁"已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交战双方后勤指挥机构的配置呈现出了更加疏散化和隐蔽化的趋势;从信息战的角度来说,后勤指挥机构不仅仅是战场后勤保障信息的聚集地,而且也是重要指令的发出地,是后勤指挥信息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其在信息的整个流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结点"的作用;如果后勤指挥所遭到摧毁,局部战场的信息流就有可能被彻底切断或变得不甚完整,而失去了信息的后勤保障部队和作战部队在现代战场上则无异于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其争取战场的主动权也将无从谈起;有鉴于此,战役后勤指挥机构的配置应该比过去更加注重疏散性和隐秘性,甚至可以考虑减少指挥层次和适当靠近后方配置,前方应只留下防护性和机动性都很强的后勤保障部分队遂行伴随性的后勤保障任务;另外,现代化的指挥通信手段也为后勤指挥机构分散靠后配置提供了可能;以前由于侦察通信手段的落后,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宜尽量靠前开设,以便尽可能多地掌握战场情况的变化和实施及时的后勤指挥;现代的指挥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的通信方式与传统的模拟通信方式比较起来具有传输容量大、速度快和保密性好等特点;依靠这种先进的数字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把战场上的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转化成数字编码的形式,并通过光纤、卫星和无线电通信等方式进行网络传输,实现各个指挥所、各个作战与后勤部分队以及各作战平台甚至是单兵间的资源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后勤指挥所各职能机构的分散配置并不影响其后勤指挥功能的发挥,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将完全有能力做到把分散配置的后勤指挥机构连接成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有机整体;另外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后勤指挥结构必将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不仅中间层次的后勤指挥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以前尽量靠近前沿开设后勤指挥机构的做法也失去其传统的意义;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需要保障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采取的保障形式多种多样,需要协调的保障关系也纷繁复杂,这些形势都要求我们实施联合统一的后勤指挥;在诸军兵种联合参战的条件下,不仅参战人员各异,武器装备的种类繁多,而且战斗样式也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特性;不同的保障对象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各异,内容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形势和环境对于后勤保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后勤保障活动,后勤保障力量的构成体系也呈现出日趋合成化的趋势;后勤指挥作为后勤保障力量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后勤保障部队已经向着功能更强的模块化方向发展;各保障部分队将可以根据未来战场后勤保障任务的临时需要,进行现场的"组装",共同合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后勤保障基干力量;与此相适应,后勤指挥的职能也日趋综合化,以便打破由于指挥职能过度分化而带来的指挥层次重叠、指挥关系不顺等不利局面;在实施三军联勤的同时,美军曾有计划地对一些专用物资实行分供制度,统分结合,有分有合,相得益彰;对于我军来说,虽然现在的后勤保障方式也正在朝着统分结合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却是合得不够,分得有余,在摸索以战区为主实施三军联勤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军事高技术发展具体分析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所谓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
即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按照科学分类方法,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通常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
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
它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特点:高风险、高智力、高速度、高竞争、高效益、高保密、高投资!一、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军事高科技是高科技中为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产生新式武器系统、作战指挥系统与作战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高”科技。
军事科技可以提高军人的智能、技能和体能,增强军人指挥和参与战争的能力;可以促使武器装备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为军人提供越来越强有力的战争工具。
1. 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后遁。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
伴随着这一进程,国际军事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为了抢占新世纪的战略主动权,正在加快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
世界范围内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必将对我国的发展与稳定形成某些新的军事安全压力。
一些国家军事战略调整中涉华因素在不断增多,我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假想中的“潜在军事竞争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必须在军事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实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否则,无法履行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2.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根本保障。
首先,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的边界大大拓宽了。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从总体上,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的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的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变革。
”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给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和情报通信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
后勤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方式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变革也必将相应地引起后勤领域里的变革。
在高技术条件下,后勤指挥信息量剧增,决策时间相对缩短,要求指挥员实施快速高效的后勤指挥。
现代战争既是一场在陆海空天电广阔的战场空间同时展开的战争,也是一场由多军兵种参加、多种作战样式和后勤保障样式相互交杂在一起的联合行动,同时也由于战事发起的突然性和进程的缩短,在单位时间内涌现在后勤指挥员面前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那种作战样式比较单一、空间有限和时间节奏明显的传统战争。
同时也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通信装备和计算机网络在后勤指挥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使得后勤指挥员在对战场和后方的后勤保障情况的掌握上更加的迅速、准确和全面。
美军目前正在着手大力组建后勤数字化部队,其单兵装备系统中包含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子系统和集成化头盔系统,士兵可以通过集成化头盔系统中的悬挂式单目感应/显示子系统、图像放大器和用于通信的麦克/耳机子系统搜集整理与战场上后勤保障环境有关的一切影音信息,随时随地地通过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向有关的后勤指挥员进行传输和报告。
这样,某一级的后勤指挥员就可以通过与其相关的成百上千个子系统获得战场上全面、准确而又及时的后勤保障信息,为定下后勤保障决心和协调控制后勤保障行动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军事技术》章节一、单选题1、军事高技术的特征有:( D )。
A、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和高渗透B、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和高风险。
C、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渗透和高速度。
D、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风险、高渗透和高速度。
2、导弹首次在战场亮相是( B )。
A、1941年12月6日B、1944年6月13日C、1945年7月16日D、越南战争3、核武器是( D )出现的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
A、19世纪40年代中期B、20世纪40年代初期C、20世纪40年代末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 )。
A、1964年10月16日B、1966年10月27日C、1967年6月17日D、1970年4月24日5、激光技术是( B )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A、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70年代6、中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 C )。
A. 神舟5 .号 B、神舟6号 C、嫦娥一号 D、东方红5号7、1957年10月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 B )。
A.中国B. 前苏联C. 美国D. 英国8、侦察监视技术是航天技术与( D )相结合的产物。
A、制导技术B、隐身技术C、电子对抗技术D、信息技术9、下列属于定向能武器的是( B )。
A、电磁炮B、激光武器C、反卫星动能拦截弹D、反导弹动能拦截弹10、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大大扩展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和联合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发展为( D )A、空地一体B、海空一体C、海陆空一体D、海、陆、空、天、电磁五维一体11、远程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是(C)A、 200-300千米B、 300-500千米 C 、500-4000千米 D、 4000千米以上12、洲际导弹的射程为(B)A、大于6000千米B、大于8000千米C、大于10000千米 D大于12000千米13、对可见光探测系统的探测效果影响最大的视觉参数是( A )。
军事高科技的六大特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从总体上,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群和航天技术群。
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的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的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变革。
”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给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和情报通信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
后勤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方式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变革也必将相应地引起后勤领域里的变革。
在高技术条件下,后勤指挥信息量剧增,决策时间相对缩短,要求指挥员实施快速高效的后勤指挥。
现代战争既是一场在陆海空天电广阔的战场空间同时展开的战争,也是一场由多军兵种参加、多种作战样式和样式相互交杂在一起的联合行动,同时也由于战事发起的突然性和进程的缩短,在单位时间内涌现在后勤指挥员面前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那种作战样式比较单一、空间有限和时间节奏明显的传统战争。
同时也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通信装备和在后勤指挥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使得后勤指挥员在对战场和后方的情况的掌握上更加的迅速、准确和全面。
美军目前正在着手大力组建后勤数字化部队,其系统中包含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子系统和集成化头盔系统,士兵可以通过集成化头盔系统中的悬挂式单目感应/显示子系统、图像放大器和用于通信的麦克/耳机子系统搜集整理与战场上环境有关的一切影音信息,地通过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向有关的后勤指挥员进行传输和报告。
这样,某一级的后勤指挥员就可以通过与其相关的成百上千个子系统获得战场上全面、准确而又及时的后勤保障信息,为定下后勤保障决心和协调控制后勤保障行动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军事高技术概述一.军事高科技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高技术?我国专家学者认为:高技术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
由此看来,高技术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相对的概念,是对技术水平与特征的形象描述。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高技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是高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技术等是高技术。
它所涵盖的技术项目十分广泛,涉及诸多领域。
简言之,高技术是科技含量较高、表现形式比较新的技术,往往称之为高新技术。
2.什么是军事高技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出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3.军事高技术的分类从高科技向军事领域自然自然延伸的角度,军事高技术可分为六大领域:军用信息技术、军事航天技术、军事海洋开发技术、军人生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从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关系出发,军事高技术可分为为两大类型:(一)是支持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二)是直接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查与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站技术、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高技术战争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它是介于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或混合型)的战争形态。
军事高技术与信息化战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不同点:高技术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前沿。
信息化战争重点探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样式和方法。
技术决定战术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点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的新兴技术,推进高技术的发展,人才资源比其他资源更重要,高技术主要依赖人才及其智力,其次才是资金。
论述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学院:班级:**:***学号:综合最近几年来爆发的几场局部高技术战争来看,高技术战争的特点主要如下:一、战争可控性强。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战争按自己的设计进行,但以往的战争缺乏可控性。
往往是战争机器一运转,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战争的进程和规模难以控制。
而高技术武器装备则是杀伤破坏力可以被有效控制战争手段,使战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成为实现政治家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
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有效控制打击目的: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精确打击逐渐取代“地毯式”的狂轰滥炸成为战争的最主要打击方式。
依靠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命中精度,以前需要多次轰炸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现在只要一两次的攻击就可以达到目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波及周边非军事目标。
2、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高技术战争情况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精度高、威力大、作战交通倍增,为了完成一个作战任务无需再像以往那样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可以有效的控制战争规模;另一方面,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命中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战争中殃及非打击目标,可以有效避免战火外延和战争升级。
3、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由于作战兵器侦察范围广,打击距离远,高技术战争不再像以往战争那样,从战场的前沿到纵深逐次进行,高技术武器已经能够通过对纵深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这样也就避免了战争久拖不决,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使战争能按计划如期结束。
二、战场空间广阔就战场的空间形态而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广泛使用,极大的扩展了战场空间,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呈现出高立体、大纵深的特点,作战空间空前增大。
这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从区域战场向全球战场延伸: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武器装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上万公里,美国的B1、B2,前苏联的图160等型号的战略轰炸机,稻种都达到一万公里以上,军队了远程打击能力。
军事科技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军事科技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军事科技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它的发展演变无疑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远古时代的原始武器到现代高科技武器装备,军事科技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从1700年开始,介绍军事科技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在1700年前后,火药的发明使武器的威力大大提高。
当时的主要武器装备包括火枪、火炮和大炮等,这些武器以其强大的威力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使得城堡和城墙等防御工事渐渐失去了意义。
这一时期的军事科技特点是初步应用了机械原理和化学知识,具备了较高的杀伤力和射程。
到了18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军事科技迎来了一个重要的突破。
当时发明了大型战舰和航海钟等装备,使得海战成为当时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火炮和大炮的改进也使得陆上战争更加致命。
这一时期的军事科技特点是更加注重精密度和可操控性,同时也推动了海洋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
19世纪是军事科技的一个重要拐点,这个时期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涌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带来的军事技术革新。
随着机械化的进程,蒸汽机、铁路、电力和电报等装备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推动了战争方式的彻底改变。
同时,火药、火炮和大炮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军事科技实力大幅提升。
这一时期的军事科技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20世纪是军事科技进一步迈向现代化的时期。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军事科技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核武器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军事科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外,飞机、坦克、潜艇和导弹等先进装备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战争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军事科技特点是高度集成化、多样化和强大威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军事科技的进一步创新。
网络技术、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太空技术和高科技军舰等装备的出现也使得军事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
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一、军事高技术概述1.内涵所谓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
即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按照科学分类方法,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通常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
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
它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六大领域。
2.发展阶段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军用高技术自从20世纪中叶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初始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的大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第三阶段,而且这一阶段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3.特点(1)高智力。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资。
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
比如制造集成电路的设备,十年之中关键设备就更新了三代,每更新一代,设备投资就要增加一个数量级。
(3)高竞争。
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
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军事高技术的分类及特点测控1611 徐诚军事高技术的分类从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关系来看,军事高技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二是直接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军事高技术的特点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
比如制造集成电路的设备,十年之中关键设备就更新了三代,每更新一代,设备投资就要增加一个数量级。
高竞争: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
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
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40多年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风险也高得惊人。
1961年3月23日,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
另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数据分析: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在组装过程中,发生至少一次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为73.6%。
经过为期八周的军事高科技概论的学习,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军事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加深了我对国防建设重要性的意识,深知高科技技术对于国防建设以及国家荣辱兴衰的重要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努力探索新技术的开展,以便将来我们可以更好的进行国防建设。
虽然我们不能成名一名军人,不能在绿色军营实现我们伟大的抱负,但是在校园也可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国防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们要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通过军事高科技课程的学习,我对军队以及国防建设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技术武器应当朝什么方向开展?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根底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开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开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局部高技术的总称。
高技术武器应当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智力,高效益等优势,它有别于传统武器装备,它的使用将大大加强军队的军事实力。
因此,高技术在武器装备的应用必将对现代作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武器的开展前景也将决定未来作战。
高技术武器是高素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开展,一次次的科研攻关,最终得到的智力劳动成果。
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超于当前武器装备水平。
因此,抢先投入战场的一方必将取得战争优势,占据主动权,甚至取得压倒式的胜利。
以当前的武器开展状况和现代拥有的技术,还有其他因素等的影响,高技术武器将有很光明的开展前景。
〔一〕高技术武器将向着无人化的趋势开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开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战场上需要的不再是成千上万的军队,而是需要越来越多的速度快,威力大,效益高的武器装备,这是就不需要太多的人去决定战争的趋向,而是由那些高技术的武器决定战争的胜利。
同时,留住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有损失的,武器装备毁坏我们可以很快生产出来,而牺牲人的生命将是不可取的。
军事高科技的六大特
点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从总体上,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群和航天技术群。
曾经指出:“一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的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的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变革。
”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给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和情报通信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命。
后勤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战方式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变革也必将相应地引起后勤领域里的变革。
在高技术条件下,后勤指挥信息量剧增,决策时间相对缩短,要求指挥员实施快速高效的后勤指挥。
现代战争既是一场在陆海空天电广阔的战场空间同时展开的战争,也是一场由多军兵种参加、多种作战样式和样式相互交杂在一起的联合行动,同时也由于战事发起的突然性和进程的缩短,在单位时间内涌现在后勤指挥员面前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那种作战样式比较单一、空间有限和时间节奏明显的传统战争。
同时也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通信装备和在后勤指挥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使得后勤指挥员在对战场和后方的情况的掌握上更加的迅速、准确和全面。
美军目前正在着手大力组建后勤数字化部队,其系统中包含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子系统和集成化头盔系统,士兵可以通过集成化头盔系统中的悬挂式单目感应/显示子系统、图像放大器和用于通信的麦克/耳机子系统搜集整理与战场上环境有关的一切影音信息,地通过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向有关的后勤指挥员进行传输和报告。
这样,某一级的后勤指挥员就可以通过与其相关的成百上千个子系统获得战场上全面、准确而又及时的后勤保障信息,为定下后勤保障决心和协调控制后勤保障行动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将由传统的灰色而变得更加透明。
后勤指挥决策过程缩短,自动化程度将得到空前的提高。
由于高技术战争节奏加快,突然性增大,使得战争准备时间和战争进程都大为缩短。
期间,平均每个师规模的攻防作战,从指挥员做出决策、下达命令、部队行动到信息反馈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
而中美伊海吉夫一回合的较量,从最高当局做出决
策、发出指令、部队行动、到过程信息反馈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另外后勤活动具有的相对的滞后性和被动性,也使得其指挥在一般情况下所拥有的时间要少于作战指挥。
尽管后勤指挥可能采取"并行作业"和"同步指挥"等方法来减少这种时间差,但是由于其自身性质的原因,后勤指挥的滞后性却依然存在。
现代战争进程的加快和后勤指挥滞后性的特点对后勤决策的时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方面,美军走在了前头。
它除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部队外,还致力于建设一个集信息搜集、传输和处理功能为一体的C4ISR系统。
在这个系统的辅助下,后勤指挥员不仅可以获取大量准确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同时得到若干套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以供选择,这时指挥员虽然也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胆魄做出临场的决断,但是其实施后勤指挥的过程已经变得像中学生做选择题一样简单了。
另外在定下保障决心以后,指挥员还可以通过数字化通信系统向后勤保障部队快速传达指令并对其后勤保障活动实施近乎实时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后勤保障决心的最终实现。
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的依靠沙盘、透明图、计算尺和铅笔为主要指挥决策工具,以及二战后在模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勤指挥模式比较起来,具有质的飞跃。
后勤指挥机构的配置形式呈更加疏散化隐蔽化的趋势,以便对后勤保障行动实施稳定持续的后勤指挥。
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使后勤成为了己方争取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也使后勤成为了敌方打击的重点目标。
交战双方不仅重视对对方战略后方基地、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和后勤保障装备的摧毁和破坏,而且还更加重视对于敌方后勤指挥控制机构破坏。
而且随着卫星侦查技术和高技术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发现即摧毁"已成为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交战双方后勤指挥机构的配置呈现出了更加疏散化和隐蔽化的趋势。
从信息战的角度来说,后勤指挥机构不仅仅是战场后勤保障信息的聚集地,而且也是重要指令的发出地,是后勤指挥信息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其在信息的整个流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结点"的作用。
如果后勤指挥所遭到摧毁,局部战场的信息流就有可能被彻底切断或变得不甚完整,而失去了信息
的后勤保障部队和作战部队在现代战场上则无异于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其争取战场的主动权也将无从谈起。
有鉴于此,战役后勤指挥机构的配置应该比过去更加注重疏散性和隐秘性,甚至可以考虑减少指挥层次和适当靠近后方配置,前方应只留下防护性和机动性都很强的后勤保障部(分)队遂行伴随性的后勤保障任务。
另外,现代化的指挥通信手段也为后勤指挥机构分散靠后配置提供了可能。
以前由于侦察通信手段的落后,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宜尽量靠前开设,以便尽可能多地掌握战场情况的变化和实施及时的后勤指挥。
现代的指挥通信手段(特别是数字化的通信方式)与传统的模拟通信方式比较起来具有传输容量大、速度快和保密性好等特点。
依靠这种先进的数字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把战场上的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转化成数字编码的形式,并通过光纤、卫星和无线电通信等方式进行网络传输,实现各个指挥所、各个作战与后勤部(分)队以及各作战平台甚至是单兵间的资源共享。
在这种情况下,后勤指挥所各职能机构的分散配置并不影响其后勤指挥功能的发挥,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将完全有能力做到把分散配置的后勤指挥机构连接成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有机整体。
另外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后勤指挥结构必将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不仅中间层次的后勤指挥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以前尽量靠近前沿开设后勤指挥机构的做法也失去其传统的意义。
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需要保障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采取的保障形式多种多样,需要协调的保障关系也纷繁复杂,这些形势都要求我们实施联合统一的后勤指挥。
在诸军兵种联合参战的条件下,不仅参战人员各异,武器装备的种类繁多,而且战斗样式也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特性。
不同的保障对象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各异,内容也有所不同。
不同的形势和环境对于后勤保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后勤保障活动,后勤保障力量的构成体系也呈现出日趋合成化的趋势。
后勤指挥作为后勤保障力量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后勤保障部队已经向着功能更强的模块化方向发展。
各保障部(分)队将可以根据未来战场后勤保障任务的临时需要,进行现场的"组装",共同合成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后勤保障基干力量。
与此相适应,后勤指挥的职能也日趋综合化,以便打破由于指挥职能过度分化而带来的指挥层次重叠、指挥关系不顺等不利局面。
在实施三军联
勤的同时,美军曾有计划地对一些专用物资实行分供制度,统分结合,有分有合,相得益彰。
对于我军来说,虽然现在的后勤保障方式也正在朝着统分结合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却是合得不够,分得有余,在摸索以战区为主实施三军联勤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