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是指对多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
的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核查、调整和记录的工作。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子公司报表核查:对各个子公司的报表进行核查,包括检查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完整性,确认子公司报表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2. 报表调整:根据合并准则和会计政策,对子公司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调整子公司的账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对合并前后的交易进行调整等。
3. 合并计算:根据合并准则,计算各项合并调整,包括合并公司的共同控制、合并前后的交易调整、非控制权益等。
4. 报表披露:记录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的披露事项,包括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合并调整的说明、合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等。
5. 内部控制测试: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确认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效力,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6. 底稿记录:将上述工作的核查、调整、计算和测试过程记录在底稿中,包括底稿编号、工作内容、执行结果等,以备审计或审阅。
7. 审阅和审计:完成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后,按照审阅或审计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审核和审计程序,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记录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也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合并报表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是财务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合并报表是指将多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汇总并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财务报表。
这个过程需要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之前,需要收集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报表。
这包括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在收集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要注意确认各个子公司的报表期间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有任何重大错误或遗漏。
接下来,需要对收集到的财务报表进行整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它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
这包括对货币单位进行统一换算,调整会计政策差异,以及排除非经常性项目的影响等。
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财务分析工具和指标,如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理解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并为后续的合并报表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进行合并报表编制之前,还需要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和合并。
调整包括消除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以及消除相互之间的销售和采购等交易。
合并报表的编制是按照一定的合并方法和原则进行的,如购买法、权益法和综合法等。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确保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被正确地合并在一起,并且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要对编制好的合并报表进行审查和核对。
这包括对合并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逐一复核,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要对合并报表进行质量把控,如比较合并报表与各个子公司的单体报表是否一致,以及与历史数据的比较等。
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对财务数据有较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细心和耐心,以及严谨和准确的工作态度。
只有通过认真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编制,才能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支持。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简易编制方法杨晓征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财务处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合并财务报表一直被公认为会计界难题之一,2006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后又陆续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对原有合并报表方面的规定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对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但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先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按此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随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此基础上再编制抵销分录。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和工作量,尤其是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以前年度合并工作底稿的粗细程度及完整与否直接影响下年合并报表的编制质量,对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也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对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并未作介绍。
本文在不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调整,而直接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介绍,希望给大家提供新思路和视角,并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负担。
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直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思路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需进行权益法调整而直接将母公司的投资成本抵消子公司的实收资本(如果是折溢价购买,还须抵销资本公积),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则按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数抵销。
少数股权权益及少数股东损益的确认则仍按照权益法的思路,按少数股东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期末权益份额及当年净利润实现数分别确认。
一、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账面的长期股权投资体现的是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因此,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处理是,直接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对应的实收资本进行抵销,且以后年度相对保持不变。
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一、抵销分录如何登入工作底稿(一)资产负债表1、“少数股东权益”的抵销分录应登入资产负债表的工作底稿。
2、“未分配利润”的抵销分录不必登入资产负债表的工作底稿,未分配利润的合并数应根据合并利润分配表中计算得出的“未分配利润”抄入。
3、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工程的抵销分录全部登入资产负债表工作底稿。
(二)损益表1、收入、成本费用工程的抵销分录全部登入损益表工作底稿。
2、“少数股东损益”的抵销分录登入损益表工作底稿。
(三)利润分配表1、“年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工程的抵销分录全部登入利润分配表工作底稿。
2、净利润根据合并损益表中计算得出的“净利润”抄入。
3、“未分配利润”抵销分录应登入利润分配表中。
说明:1、“未分配利润”抵销分录登入利润分配表的目的是使整个工作底稿借贷平衡。
2、“未分配利润”合并数不是根据该工程母子公司合计加减抵销分录得出,具体计算过程详见下文。
二、合并数的计算(一)资产负债表1、资产工程合并数=资产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借方-抵销贷方2、备抵工程合并数=备抵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贷方-抵销借方3、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工程合并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贷方-抵销借方4、资产合计工程合并数=资产各工程合并数相加5、权益合计工程合并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工程合并数相加+少数股东权益(二)损益表1、收入、其他业务利润和投资净收益合并数=原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贷方-抵销借方2、成本费用合并数=原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借方-抵销贷方3、利润总额合并数=收入、成本费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工程合并数的代数和4、净利润合并数=利润总额合并数-所得税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数-少数股东损益(三)利润分配表1、年初未分配利润合并数=年初未分配利润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贷方-抵销借方2、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合并数=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工程母子公司合计+抵销借方-抵销贷方3、未分配利润合并数=当年净利润工程合并数-提取盈余公积工程合并数-应付利润工程合并数说明:关于合并报表“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工程的理解与会计帐户“利润分配——提攘×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应付利润”一致。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模板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模板公司名称:【填写公司名称】报表期间:【填写报表期间】底稿编制人员:【填写底稿编制人员姓名】日期:【填写底稿编制日期】底稿内容:1.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1.1 汇总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2 确认各子公司报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是否一致。
1.3 核对各子公司报表的披露项目是否完整和准确。
1.4 检查各子公司报表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的审计事项和保留意见。
2.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2.1 根据子公司的控制权比例,确定合并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金额。
2.2 加总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得出合并资产负债表。
2.3 加总各子公司的利润表项目,得出合并利润表。
2.4 加总各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项目,得出合并现金流量表。
2.5 检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披露项目,并确保准确、完整和一致性。
2.6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附注,对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其他重要事项进行披露。
2.7 核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计金额是否正确、合理。
3.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后的事项处理3.1 检查合并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要求。
3.2 根据需要,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解释和分析。
3.3 准备合并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并由主审计师进行审核和签字。
3.4 将合并财务报表提交给相关管理层进行审阅和批准。
以上内容仅为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底稿时,应当根据相关机构的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保持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注明报表的编制人员和日期,以便进行跟踪和审核。
报表合并工作底稿报表合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将多个报表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分析和理解。
合并报表的底稿是指在进行报表合并前所需准备的工作文件,它包含了合并报表的具体步骤和相关信息。
下面将介绍报表合并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步骤。
一、报表合并的目的和背景在开始编写报表合并工作底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合并报表的目的和背景。
合并报表的目的通常是为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多个报表的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决策或提出建议。
合并报表的背景可能是公司的财务报表、销售报表、生产报表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报表合并的步骤1. 收集报表数据:首先需要收集需要合并的报表数据,包括各个报表的表头和数据内容。
可以使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操作,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工作表中。
2. 标准化数据格式:在进行报表合并之前,需要将各个报表的数据格式进行标准化,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这包括统一日期格式、货币格式、百分比格式等。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建立数据关联关系:在合并报表之前,需要确定各个报表之间的数据关联关系。
可以通过共同的字段或指标进行关联,例如产品编号、客户编号等。
根据数据的关联关系,可以建立合并报表的数据模型,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
4. 进行报表合并:在完成数据准备和关联之后,就可以进行报表合并了。
可以使用Excel的合并函数或透视表等功能,将各个报表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
合并后的报表可以包括总计、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指标,以及各个报表的详细数据。
5. 分析和解读合并报表:在合并报表生成之后,需要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使用图表、趋势分析、排名分析等方法,对合并报表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比较分析。
通过对合并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报表合并工作底稿的格式和要求报表合并工作底稿的格式应该规范整洁,易于阅读和理解。
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是指将多个公司或部门的财务报表合并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核对,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全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信息,以便于投资者、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合并财务报表可以帮助分析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评估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各个公司或部门的财务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然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对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接下来,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调整和重分类。
由于不同公司或部门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可能需要对其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以便于进行比较和合并。
例如,需要对不同公司的会计期间进行调整,或者对其财务报表中的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重分类。
在完成财务数据的调整和重分类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这个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指南,将各个公司或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和汇总。
通常,合并财务报表会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等。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以便于了解各个公司或部门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同时,还需要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它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核对,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合并财务报表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财务状况和业绩信息,帮助分析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
新准则下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新准则下如何改进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新准则下取消利润分配表,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归为主表,实务中经常会听到报表
勾稽关系出问题而不好发现的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原来的利润分配表可以编制试算平
衡表,现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无法实现等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认真研究了一下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发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较原来的利润分配表信息更加全面、充分,
不但采用更为详细的方式(矩阵)列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且贯彻了目前国际通行的
全面收益的理念,不再是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简单重复列示。
另外笔者发现,
只要对我们原来使用的合并工作底稿、试算平衡表稍做一点改动,即可以满足我们日常
审计工作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形成一套格式简单、数据来源正确、勾稽关系清晰的工作
底稿,以下就以合并工作底稿的试算平衡为例,作一下说明,同时附上excel 表样及相关
公式设置(见附件):
一、修改合并工作底稿试算格式
经过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逐项分析,设计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试算平衡项目(你
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明细项目,类似于现金流量表项目),用下表格式替代原来合并工作底
稿的利润分配表部分:
合并抵销股东权益变动表项目母公司子公司1 子公司2 合并数借方贷方一、股本上年年末余额前期差错更正股东投入股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股本的影响二、资本公积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其他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股东投入股本股份支付计入股东权益的金额其他计入股东投入和减少股本
合并抵销股东权益变动表项目母公司子公司1 子公司2 合并数借方贷方其他利润分配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资本公积的影响三、库存股上年年末余额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库存股的影响四、盈余公积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其他直接计入盈余公积的利得和损失提取盈余公积其他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盈余公积的影响五、未分配利润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其他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提取盈余公积对股东的分配其他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六、少数股东权益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其他直接计入
少数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少数股东投入股本股份支付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少数股东其他投入对股东的分配其他利润分配
二、修改抵销分录
主要是修改母公司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抵销部分,经过分析,应将原来的分录(这里指各种教材讲过的母公司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抵销的两笔分录合并在一起的那笔分录)变换为下列分录:
报表项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股本-上年年末余额股本-前期差错更正股本-股东投入股本股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股本-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股本的影响资本公积-上年年末余额资本公积-会计政策变更资本公积-前期差错更正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资本公积-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资本公积-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资本公积-其他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股东投入股本资本公积-股份支付计入股东权益的金额资本公积-其他计入股东投入和减少股本资本公积-其他利润分配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资本公积-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库存股-上年年末余额库存股-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库存股的影响盈余公积-上年年末余额盈余公积-会计政策变更盈余公积-前期差错更正盈余公积-其他直接计入盈余公积的利得和损失盈余公积-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其他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盈余公积-其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盈余公积的影响未分配利润-上年年末余额未分配利润-会计政策变更未分配利润-前期差错更正未分配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投资收益) 未分配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其他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报表项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对股东的分配未分配利润-其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其
他股东权益内部结转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上年年末余额少数股东权益-会计政策变更少数股东权益-前期差错更正少数股东权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少数股东权益-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股东权益变动的影响少数股东权益-与计入股东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少数股东权益-其他直接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投入股本少数股东权益-股份支付计入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其他投入少数股东权益-对股东的分配少数股东权益-其他利润分配
三、公式设置
通过公式设置,即可完成自动取数等一系列的工作,具体的公式设置见后附的excel
实例。
经过上面的改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即可以实现试算平衡表来做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客户的未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我们最后审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结合起来,不会再为这块审计工作底稿的缺失而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