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马克思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罗默1986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致力于抽象原则 “对抽象观念的必要性有一种泰然的承诺”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探寻 “探寻基础” 以非教条主义的方式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克思主义
柯亨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研究方向——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代表作《卡尔·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 (1978),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柯亨运用严格的分析的方法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 在新时代复兴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罗默
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研究方向——分析和重构剥削和阶级理论 1981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 1982年《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 1986年《分析马克思主义》 1993年《市场社会主义》 1994年《社会主义的未来》 罗默热衷于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运用古 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和博弈论,对 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和阶级理论进行大 量修正,构建了独立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剥削理 论。
分析马克思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又称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 是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英美等国的一种以 分析哲学原则和方法研究、重新理解马克思主 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它试图建立一种 “既科学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属于科学主 义马克思主义思潮。 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罗默、威廉· 肖、埃尔斯 特、赖特
对马克思方法论的研究
1、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 a.方法论个体主义是还原论的一种形式,将社会现象还原到 个人,从个人的角度来解释社会现象 “全部的社会现象——其结构和变化——在原则上是可以 以各种只涉及个人(他们的性质、目标、信念和活动)的 方式来解释的” 它是不成熟的还原论(机械的生物还原论) 它不仅限于单一的个人,还涉及其他个人 它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被坚持和使用 它只是探索问题的角度,不预设自私自利或合理性的前提 b.方法论集体主义是以超个体的实体的利益的方式解释人的 行为
《卡尔·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
1、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a.历史唯物主义指的是马克思原著中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不是后来的马克思主 义学者改造或曲解的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关系 c.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概念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 生产力体现社会的“质料性” 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体现社会的“社会性”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的基础 “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与生产力之间关系是塑像和底座的关系”
分析哲学
1、日常语言学派 • 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剑桥学派(威斯顿)和牛津学派(斯特劳森) • 日常语言是完善的;通过研究形而上学命题了解概念系统的结构 2、批判理性主义(逻辑实用主义) •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主要代表人物有波普尔 • 哲学家要建立方法论的规范,可证伪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3、历史社会学派: •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库恩、汉森、费耶阿本德 • 科学社学的研究要以观察资料为基础,对科学理论动态分析,总结科 学发展规律 4、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 •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奥地利,石里克创立的维也纳学派 • 把哲学任务归结为逻辑分析,拒斥形而上学命题;提出“可证实性原 则”;物理语言与物理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
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与一般剥削理论之比较 • 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看成是剥 削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的剥削理论以生产资料私人所 有权(“财产关系”)为前提。 • 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前提;一般的剥 削理论以独立于劳动价值论,用博弈理论的选择原则对剥 削理论更一般、更抽象的说明。 • 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主要说明了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剥削 现象;一般的剥削理论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社会具有普适性。
对马克思方法论的研究
2、意向性的解释和功能的解释 • 意向性的解释注重行为的动机,运用行为的意向的结果来 说明行为 • 功能的解释注重行为的实际效果,运用行为的现实的结果 来说明行为 3、亚意向性的因果性和超意向性的因果性 • 亚意向性的因果性是关于偏爱和其他精神状态(信念、激 情)的因果解释,马克思用来探讨“商品拜物教”现象、 探讨犹太人问题、探讨各种历史事件(路易· 波拿巴的政 变) 超意向性的因果性是把社会现象理解为许多个体行为结果 的因果解释,马克思用来强调经济发展规律不以个人的意 志为转移、强调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的阶级、国家理论
1、马克思的阶级——集体行为的动因和形式 马克思按照按照财产、是否进行剥削或受剥削、人们的市 场行为、人们是否拥有权力划分阶级。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 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雇佣劳动 者、资本家和地主。 2、埃尔斯特依据“基质” 和“行为”提出阶级的一般定 义 基质包括有形的财产、无形的技能和文化性格 行为包括工作的对不工作的、出卖劳动力的对购买劳动力 的、借出资本的对借进资本的、出租土地的对租进土地的、 发布命令的对接受命令的 “一个阶级就是由这样的人们组成的一个群体,如果他们 要使自己的基质得到最佳的使用的话,他们就不得不依据 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从事同样的活动”
“分析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现象而非一个流派,或者最 多只能说是一种风格独特的研究途径” ——(加)韦尔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起源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是一种 以广义语言分析(逻辑分析、概念分析、操作分 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弗雷格: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罗素:把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作为哲学研究方法, 提出摹状词理论和类型理论 摩尔:运用概念分析法,强调常识和日常语言的 作用 维特根斯坦:逻辑原子论、图像论、工具论、意 义论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命题 a.生产力的发展命题 “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 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自律的 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要通过提高劳动力来解决生产资料 匮乏问题 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普遍的 b.生产力的首要性命题 “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的优先地位” 生产关系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生活的现存 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这些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社会变革的时代到来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 绝不会灭亡的 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 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
1、人性——基础和核心 人与动物区别在自我意识、意向、语言、使用工具、制造 工具和协作六个方面 人的需要(物质需要与社会需要)和能力推动人性发展 2、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拜物教” 拜物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对象间的属性的方式 表现出来 ,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三种形式 3、历史的目的论观念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社会发展表现为人的依赖关系、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三 大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
1、国家理论 马克思从功能角度认为国家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工 具,它本身并非独立自主和实质性的,是平衡各个阶级间 关系的工具。 埃尔斯特从中性化立场提出了国家的“观念上的自主性” 和“国家的解释上的自主性”,强调国家的公共性质及对 公共事务的处理。 2、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解释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涉及信奉者 利益的解释的利益的解释和涉及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解释 的立场的解释。 埃尔斯特提出“颠倒的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 论的重要特征,其中蕴含着“观念的帝国主义”。观念帝 国主义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所具有的自然倾向,即运用 与他们的社会的主要结构相一致的范畴,去理解其他社会 的结构或同一个社会的第二层次的结构。
博弈理论的选择原则
只有下列条件存在时,一个群体S在较大的团体N 中才是受剥削的 假定存在着这样一种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中,S总 是比现在的状态更好 在这样的选择中,群体S’作为N减去S后的剩余物, 即作为S的补充物,总是比现在的状况更坏 S’在与S的关系中占据优势
社会必要剥削
“如果一种剥削形式的取消总是会改变物质刺激和 制度,以致使被剥削的群体处于更坏的情况下, 这种剥削形式就是社会地必要的” 社会必要剥削分为静态意义的剥削和动态意义的 剥削两种 静态意义的剥削:一个群体做出选择之后,它的 处境立即变得更坏 动态意义的剥削:一个群体做出选择之后,虽然 它的处境没有立即变坏,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变 坏了
3、马克思历史理论是功能解释理论 “马克思的核心解释是功能的解释,它的粗略的意思是: 被解释的东西的特征是由它对解释它的东西的作用决定的。 这样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由是:如果解释关系的方向 像已经确定的那样,那么对这种关系的本性的最好说明就 是,它是一种解释功能”。 生产关系的性质要由生产力的性质来说明 生产关系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的质料性(内容)与社会性(形式)的区分 质料性是指社会和社会现象的物质基础或物质存在,是事 物的自然属性 社会性是指社会和社会现象体现的社会关系,是事物的社 会本质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 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 身并不是货币一样……”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三种不同的剥削形式
封建的剥削 “如果一个群体按照这样的规则——它能带走自己的资金来 利用份地——从更大的团体中撤出来,从而对份地进行改 良的话,那么它就是以封建的方式受到了剥削” 资本主义的剥削 “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博弈中,一个群体在假定的选择中就能 带走社会人均可让渡的财产或可转让的、非个人的财产” 社会主义的剥削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的剥削,它来源于人们之间技能 上的重大差异,在社会主义财产关系中,生产者“技能” 不可让渡。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资本主义的剥削,这是社 会必要剥削;还存在身份剥削,它产生于人们在社会上不 同的身份。
埃尔斯特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 “合理选择的理论”与“分配正义理论”——研究 方向 1978《逻辑与社会》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 1989年《马克思主义和个体主义》 1985年《理解马克思》——代表作 “西方探索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读者最好能进一步 地参考埃尔斯特的《理解马克思》一书。这不百科 全书式的著作出版于1985年,他运用分析的方法来 研究马克思的这学人类学、经济学、伦理理论、历 史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罗默
剥削理论
经济学上的剥削指“当一个人的收入所购买的商 品中包含的劳动少于他在生产活动中所付出的劳 动,他就受到了剥削,反之,他就剥削了别人” 市场经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性和理性人的最优 化选择是剥削的前提,财产的分配或占有不平等 是剥削的原因 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和数学的博弈理论, 借助分析哲学的方法,提出一般的剥削理论—— “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
威廉· 肖
研究方向——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代表作:1978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1、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经验的、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由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 生产关系包括劳动关系和所有权关系 3、生产力决定论到技术决定论 生产力决定论 生产力的实质是技术——技术决定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论 4、历史演化理论 前资本主义历史演化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化 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剥削和生产方式的理论
1、两种不同的剥削类型 非市场的剥削指剥削过程是在直接的、超经济的 强制状态下发生的,这是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 市场的剥削指剥削过程是在市场的、非强制状态 下发生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形式 2、剥削和权力之间的关系 权力通过国家权力加强所有权、垄断权的存在、 对生产过程的支配三种方式强化了剥削关系 3、生产方式理论 生产方式按照满足生产者的生存需要、不同共同 体间的贸易、贸易成为规则性的现象、商品生产 普遍化 、生产中出现剩余价值五个阶段演进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分析方法:“分析的思维”广义同“辩证思维” 对立,狭义同“整体主义思维”对立,从宏观 上来分析微观 语言和逻辑分析使概念明晰,逻辑严谨 经济分析: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数理逻辑、 模型构建的方法把理论命题数学化,根据数理 推导阐述作者的观点 理性选择理论、决策论和博弈论给马克思主义 理论奠定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