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5
附件2: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2)
二、评估指标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OO四年九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评估占3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含调研、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精品课程评审说明 (2)
二、评审指标及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摘要:一、引言二、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概述1.课程质量2.教学方法3.课程资源4.学生评价三、课程质量评价指标1.课程设计2.知识点覆盖3.课程更新四、教学方法评价指标1.教学手段2.互动性3.实践性五、课程资源评价指标1.教材资源2.在线资源3.实践资源六、学生评价指标1.学习效果2.学习满意度3.反馈与建议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线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线上教育的质量,我国制定了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旨在推动教育创新,提升课程品质。
二、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概述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分为四个方面:课程质量、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和学生评价。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精品课程的优缺点,为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依据。
三、课程质量评价指标课程质量是评价精品课的基础,包括课程设计、知识点覆盖和课程更新三个方面。
课程设计要求课程结构清晰,内容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点覆盖要求课程内容全面,不遗漏重要知识点;课程更新要求课程内容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评价指标教学方法是课程质量的关键,包括教学手段、互动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
教学手段要求多样化,包括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互动性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实践性要求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课程资源评价指标课程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材资源、在线资源和实践资源三个方面。
教材资源要求内容丰富、权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线资源要求丰富多样,包括问答、论坛、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实践资源要求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六、学生评价指标学生评价是评价精品课的重要依据,包括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反馈与建议三个方面。
学习效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学习满意度要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对课程有较高的评价;反馈与建议要求学生能够对课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评估标准的内涵和《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的各项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以及“特色及政策支持”一级指标:一、课程设置(10分)二、教学内容(25分)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四、教学队伍(20分)五、实践条件(10分)六、教学效果(10分)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90%;特色(50分)及政策支持(50分),占10%。
每项二级指标指出主要观测点,并给出了评审标准和分值。
一、课程设置有2个二级指标(共10分):指标1-1 "课程定位" (4分)主要观测点:性质与作用评估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对应《申报表》:4-1 课程性质与作用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指标1-2 "课程设计" (6分)主要观测点:理念与思路评估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对应《申报表》:4-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开发遵循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等。
二,教学内容指标2-1 "内容选取"(10分)主要观测点:针对性和适用性评估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应《申报表》: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内容选取依据及特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附件6: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高职高专,2007 )一、评审指标说明二、评审指标内涵二○○七年四月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教高[2003]1号)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5)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2)
二、评估指标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OO五年七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
-1-2-3-4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5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6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7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本科,2007)
目录
一、评审指标说明
二、评审指标内涵
二○○七年三月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