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脱水原理结构脱水效果因素和发展的介绍PPT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12
电脱水器的工作原理
电脱水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从固体物料中去除水分。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力学压力和热力学原理。
力学压力是电脱水器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电脱水器中,固体物料被送入设备内部,并通过旋转螺旋轴以及筛网的作用,形成一定的压力。
这种压力可以将固体物料中的水分挤出,使其与固体分离。
通过调整电脱水器的工作参数,如转速、螺旋轴的间距等,可以控制压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进而实现对固体物料中水分的脱除。
热力学原理也是电脱水器工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电脱水器中,通过加热设备内部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可以提高介质的温度。
当固体物料与热介质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水分会以蒸汽的形式从固体物料中蒸发出来。
这样,固体物料中的水分就可以通过蒸发的方式被去除。
同时,通过控制加热介质的温度和作用时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脱水器的脱水效果。
除了力学压力和热力学原理,电脱水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脱水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设备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增加固体物料与脱水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脱水效率。
此外,电脱水器还可以通过改变脱水介质的性质,如改变脱水介质的表面张力、粘度等,来改善脱水效果。
总的来说,电脱水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力学压力和热力学原理。
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加热介质以及改变脱水介质的性质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脱水器的脱水效果。
电脱水器在各种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电脱水器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第一节电脱水器的投产操作一、电脱水器的简介1、什么是电脱水器?其分类及结构原理?电脱水器:它是通过直流或交流电所形成的电场强度(两者的混合)使原油进一步脱水,使其达到含水在0.5%以下的合格净化油的电器设备。
分类:立式、卧式两种结构原理:原油从进油管进入预降室,沉降泥沙及部分游离水,在预降室左右两侧进入进油槽,然后以进油槽上的布油孔进入油水界面下部的水相空间,进行水洗脱除残余游离水。
利用水的浮力使水洗后的油流方向垂直于电极面,并且自下而上地经过油水界面的上部电场空间,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水颗粒发生碰撞,聚结合并,水靠油水密度差分离沉降到脱水器底部,流入集水室,经排水放出。
脱后净化油汇于脱水器顶部集油管,经出油管排出。
二、电脱水器投产前的准备工作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2、工具:活动板手375毫米一把,梅花板手一套,管钳450毫米一把,手钳,螺丝刀(梅花和平口),温度计等;3、材料:石棉垫子(3毫米),黄油;三、操作步骤1、检查附件:安全阀是否有铅封、效检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是否在效检期限内;压力表是否有铅封、效检日期是否在期限范围内、指针是否归零;流程是否正确,未投产前应交通打开,出入口阀关闭;顶部放空阀是否打开;放水阀及看窗是否完好等;2、进油操作:检查排污阀是否关闭,脱水器顶部大放空阀打开,通知有关岗位按操作规程启动脱水泵,打开脱水器的入口阀,使原油进入脱水器内,同时观察顶部放空阀进行放空,当液位进到脱水器的2/3时,关闭大的放空阀,打开小的放空阀,直到见油为止,关闭小的放空阀。
然后缓慢打开出口阀,根据生产需要将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0.18-0.20Mp)。
投油后,检查脱水器人孔、看窗、各阀门及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控制好油水液位,按操作规程启动放水泵,确认正常后准备送电;3、送电:送电前首先检查脱水器顶部是否有人,确认无人后情况下,关闭安全门,通知电工送电;调节电压、电流,电压控制在200-380伏之间,电流控制在50安以下,并保证平稳;4、加温:确认电场正常后,通知炉岗进行点炉,点炉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点炉,需要侧身点炉,先给火后给气的原则,温度控制在55-65℃之间;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加药浓度,按操作规程启动加药泵,进行加药;5、检查:检查时严格按三勤五平稳进行,三勤是勤观察、勤调整、勤分析;五平稳是压力平稳、温度平稳、放水平稳、处理量平稳、加药平稳;对各项参数做好记录;6、清点工具,清理现场;第二节固定式泡沫灭火装置启动操作一、固定式泡沫灭火装置简介二、准备工作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2、工具:活动板手375毫米一把,钢丝钳一把,管钳450毫米一把,螺丝刀等;三、操作步骤1、启动前准备工作:通知电工检查三相电流及流程是否正常;启动消防泵,按启动操作规程进行,需要给消防泵内灌水,然后合闸,按启动按钮,将水压调到泡沫比例混合器和空气泡沫发生器工作压力0.05Mpa。
2.2 电脱水的基本原理原油的脱水方法很多,通常有离心脱除法,重力沉降法,化学分离法和静电分离法等。
离心脱除在小批量的工业生产中非常有效,分离效率很高,但是设备操作费用较大。
重力沉降法一般用于陆上油田在开采初期的轻质原油的脱水,如果采出的是重质原油,若采用重力沉降法,所需要的罐体会很大,沉降时间也将很长。
这时也往往加入一些破乳剂,以破坏游水乳化液,促进水的脱除,这种利用化学助剂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称为化学分离法。
这些分离方法的效率是很有限的,随着原油开采量的增大,当对分离效率、采用的罐体和沉降分离的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时,采用高压静电技术的脱水方法往往被应用到原油的脱水过程中,这就是原油高压静电油水分离技术,简称为电脱水。
在三相分离器中,原油中含有的大部分自由水被脱除,但是还有一部分水与原油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牢固的乳化液,这些乳化液中的水必须借助高压电场作用才能破乳脱除出来,这就是电脱水。
原油中的水进入电场后被极化,即负电荷集中到水滴一端,正电荷集中到水滴另一端,每个极化水滴成为一个感应偶极子——携带电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电荷的颗粒,如图1所示:图1 水滴在电场中被极化形成感应偶极子 极化后的水滴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电场力,促进水滴的聚结,如图2所示。
我们把这种导致微小水滴聚结的引力称为聚结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F=4226l EKr其中:F —— 水滴之间的电场聚结力;K —— 原油乳化液自身的介电常数;r —— 水滴的半径;E —— 电场强度; l —— 相邻水滴中心距。
图2 极化后水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水滴之间电场聚结力F 与水滴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电场强度E 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两水滴间的中心距离l 的四次方成反比。
其中E 就是电脱水器内电极板组成的电场所形成的电场强度。
在电场力作用下,相邻小水滴破裂聚结成大水滴,大水滴又与周围的水滴聚结,由此不断长大,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当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