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练习(选择题)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1
说明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说明方法的特点?A. 客观性B. 逻辑性C. 随意性D. 准确性2. 说明方法通常用于哪种文体?A. 小说B. 诗歌C. 议论文D. 说明文3. 在说明文中,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常见的说明方法?A. 定义法B. 比较法C. 比喻法D. 引用法4. 说明方法在写作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娱乐读者B. 激发情感C. 传递信息D. 增加篇幅5. 以下哪个选项是说明方法的正确使用?A. 描述一个物体时使用夸张手法B. 列举事实时使用虚构数据C. 解释概念时使用比喻D. 阐述观点时使用个人情感二、填空题6. 说明方法要求作者在写作时必须保持_________,确保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7. 在说明文中,_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事实或数据来支持观点。
8. 说明方法中的_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来阐述观点。
9. 说明方法的_________要求作者在写作时必须遵循逻辑,使文章条理清晰。
10. 说明方法中的_________是指通过定义一个概念或术语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简答题11. 简述说明方法中的“定义法”和“比较法”的区别。
12. 解释说明方法中“引用法”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13. 说明方法在写作中如何帮助作者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四、论述题14. 论述说明方法在科学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15. 分析说明方法在商业报告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说明方法提高报告的说服力。
五、应用题16. 假设你要写一篇关于“智能手机对青少年影响”的说明文,请列出你可能会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使用目的。
17. 给定一个概念“可持续发展”,使用说明方法中的“定义法”来阐述这个概念,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适合解释此类概念。
六、写作题18. 以“网络时代的信息筛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说明文。
六年级语文说明文试题1.内蒙渔场老舍这些渔场( )不在东海,( )不在太湖,( )在祖国的最北边,离满洲里不远。
我说的是达赉湖。
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就请他自己去看看。
到了那里,他就会认识到祖国有多么伟大,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和骆驼,像前人所说的那样。
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而是资源丰富的宝地,建设祖国必不可缺少的宝地!据说: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
我们吃到湖中的鱼,非常肥美。
水好,所以鱼肥。
有三条河流入湖中,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顷——草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
湖上飞翔着许多白鸥。
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何等迷人的美景!我们去游湖。
开船的一位广东青年,长得十分英俊,肩阔腰圆,一身都是力气。
他热爱这座湖,不怕冬天的严寒,不管什么天南地北,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工作。
他喜爱文学,读过不少的文学名著。
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图书馆里,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打出鱼来,支援各地。
是的,内蒙古尽管有无穷的宝藏,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
可惜,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
我相信他会原谅我,他不会是因求名求利而到这里的。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仔细读读这个句子,结合所填关联词语,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2)用“”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渔场鱼多的句子。
用“”画出文中描写迷人的美景的句子。
(3)前人认识的内蒙古和老舍先生认识的内蒙古有什么不同?(4)你想对那位开船青年说些什么呢?【答案】(1)既又而是(2)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
(3)前人认为是塞外、荒漠之地,老舍认为是宝地。
【解析】略2.课外阅读(14分)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
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说明方法专项练习题(打印版)### 说明方法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1. 说明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 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____、____、____。
4. 说明文的结构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等。
####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说明文的特点?()A. 客观性B. 科学性C. 艺术性D. 条理性2. 说明方法中的“举例子”是为了()A.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B.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C.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D. 说明事物的特征3.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不包括()A. 准确B. 生动C. 简洁D. 华丽4. 说明文的结构不包括()A. 总—分B. 并列C. 递进D. 转折#### 三、简答题1.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举例说明“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3. 如何通过“作比较”来增强说明的效果?#### 四、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植物世界》在自然界中,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多样的形态特征,构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植物的种类繁多,从微小的藻类到高大的乔木,它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生存策略。
1. 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2. 作者通过哪些方式来说明植物的多样性?3. 你认为文章中还缺少哪些内容,可以进一步增强说明效果?#### 五、写作题请以“智能家居系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说明文。
要求:1. 说明智能家居系统的主要功能。
2. 采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3. 语言简洁、准确。
以上就是本次说明方法专项练习题的全部内容。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对说明文特点、说明方法、语言要求和结构安排的理解,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不断进步。
说明文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说明文的特点?A. 高度客观性B. 简洁明了C. 有明确的目的性D. 带有个人观点2. 说明文主要有几个结构层次?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以下哪个不属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A. 使用科学的辞汇B. 提供逻辑清晰的步骤C. 表述主观感受D. 结构清晰4.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明?A. 描述事物特征B. 讲述故事情节C. 分析问题解决方法D. 表达个人观点5. 说明文的写作中,需要提供哪些信息?A. 相关背景知识B. 个人的情感体验C. 作者的主观观点D. 故事情节的发展二、填空题1. 说明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明文的特点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明文的特点之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明文的特点之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说明文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2. 请举例说明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3. 说明文的写作中,如何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四、综合运用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说明文。
题目:如何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提示:- 首先,清洁微波炉内部,确保干净卫生;- 接着,将食物放入微波炉容器中,并适当加盖;- 确定加热时间和功率,根据食物的种类和分量进行选择;- 将食物放入微波炉并关闭门,按下设置加热时间和功率的按钮;- 等待时间结束,并听到嘀嘀声后,打开微波炉门;- 小心取出容器,用手或温度计检查食物的温度是否合适;- 若温度不够,请继续加热,注意时间和功率的选择。
五、答案选择题1. D2. C3. D4. C5. A填空题1. 提供明确的信息或知识2. 高度客观性3. 简洁明了4. 有明确的目的性5. 结构清晰简答题1.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向读者传达特定信息或知识的文体,具有高度客观性、简洁明了、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结构清晰的特点。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一、选择题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B.拟人作比较列数字C.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打比方)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分类别)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分类别)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 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
(列数字)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
(3分)A、打比方B、作比较C、列数字D、下定义E、举例子(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艾在端午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
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
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
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说明方法?A. 举例说明B. 比较说明B. 论证说明D. 描述说明2. 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B.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C. 使文章更加严谨D. 让读者更容易理解3. 在说明文中,使用比较说明的目的是:A. 突出事物的特点B. 增加文章的篇幅C. 使文章更加生动D. 让读者产生共鸣4.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说明方法的作用?A. 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B. 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C. 让读者感到枯燥D. 增强文章的逻辑性5. 举例说明在说明文中的作用是:A.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B. 增加文章的可信度C. 使文章更加晦涩难懂D. 让读者感到困惑二、填空题6.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
7. 比较说明的方法可以_________,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8. 论证说明通常用于_________,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9. 描述说明可以_________,帮助读者形成直观印象。
10. 举例说明通过_________,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理解。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重要性。
12. 举例说明在说明文中通常如何使用,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13. 比较说明和论证说明在说明文中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四、论述题14. 论述说明方法在提高说明文可读性方面的作用。
15. 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来阐述这一自然现象。
五、应用题16. 假设你要向一个从未见过雪的人描述雪,请列出你将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
17.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办一次科学展览,需要你撰写一篇介绍太阳能的说明文。
请列出你将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你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六、综合题18. 阅读以下段落,并指出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如何帮助读者理解段落内容。
段落:“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说明方法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A. 定义法B. 比较法C. 举例法D. 叙述法2.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A. 娱乐B. 教育C. 说服D. 描述3. 说明文通常采用哪种结构?A. 总分总B. 并列结构C. 递进结构D. 对比结构二、填空题4. 说明文在写作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阐述事物的特点。
5. 定义法是通过给事物下______来说明其本质特征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比较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7. 举例法在说明文中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四、论述题8. 论述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五、应用题9. 假设你要写一篇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的说明文,请列出你将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每个方法的使用方式。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叙述法2. 答案:B. 教育3. 答案:A. 总分总二、填空题4. 答案:定义法、比较法、举例法5. 答案:定义三、简答题6. 答案:比较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每个事物的特点。
7. 答案:举例法在说明文中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来支持或解释抽象的概念,使读者能够通过具体事物来理解抽象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论述题8. 答案:说明文的结构特点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引言部分提出主题,主体部分详细阐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例如,一篇关于“环保”的说明文,引言可能提出环保的重要性,主体部分通过定义法、比较法和举例法详细说明环保的概念、意义和实践方法,结尾部分总结环保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五、应用题9. 答案:在写一篇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的说明文时,我将采用以下说明方法:- 定义法:首先定义什么是“有效学习”。
- 比较法:将有效学习与传统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突出其优势。
- 举例法:提供一些成功学习者的例子,展示他们是如何有效学习的。
说明文阅读练习二一、科学技术类:(一)美丽的晕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
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说明文知识练习卷一、基础知识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的一种文体。
其类型有两种:一是(),一是()。
2、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和。
“逻辑”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到()、从()到()、从()到()、从()到()、从()到()、由()到()等。
3、说明方法主要有()、()、()、()、()、()、()、()、()、()十种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5、写说明文,最关键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其次是安排好说明的(),还要注意运用好说明的()。
二、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2、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
正如李白诗中写的:“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4、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祠里有100多块碑,刻有从春秋到清代2500年间跟苏州市历史有关的5940幅人物画像。
()6、假山的造型和别致,看上去像各式各样的狮子。
它们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吃人;有的歪倒在树旁,像经过搏斗后,累得一个劲地喘息;有的静卧着,像是在沉睡……()7、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8、把花纹图案设计杂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9、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0、风是因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有,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小学四年级科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10道
1. 题目:太阳是什么?
答案:太阳是一个恒星,是地球周围的一个光源。
2. 题目: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
答案:地球由于自转和公转的原因,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
经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
3. 题目:为什么水能够沸腾?
答案:水沸腾是因为受热使得水分子的运动加快,温度达到
100摄氏度时水变成蒸汽。
4. 题目:为什么铁会生锈?
答案:铁生锈是因为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从而形成铁锈。
5. 题目:为什么不能在交通灯红灯时过马路?
答案:交通灯红灯时表示车辆通行,行人需要等待,通过等待
可以确保交通的安全顺畅。
6. 题目:为什么春天的天气变暖?
答案:春天的天气变暖是因为太阳的辐射增加,地面温度增加,从而使得春天的气温变暖。
7. 题目:为什么水能在不同形状的中流动?
答案:水能在不同形状的中流动是因为水分子具有自由流动的
特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
8. 题目: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会蒸发?
答案:杯子里的水会蒸发是因为水受热后分子运动加快,部分
水分子能够转变成水蒸气并逸出杯子。
9. 题目:为什么汽车需要加油?
答案:汽车需要加油是因为汽车的发动机需要燃料才能运行,
加油可以提供燃料供应。
10. 题目:为什么树叶会变色?
答案:树叶变色是因为在秋天温度下降、光照减少的条件下,
树叶中的叶绿素分解,露出其他颜色的色素。
说明文练习题小学一、日常生活类1. 请你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你的房间布置。
2. 描述一下你每天上学的路线。
3. 说明你是如何度过一个周末的。
4. 写一篇关于你的家庭成员及其职业的说明文。
5. 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包括它的外观、味道和营养。
二、动植物类6. 请你说明蝴蝶的变态过程。
7. 描述一下熊猫的生活习性。
8. 说明一下树木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9. 写一篇关于海洋生物——海豚的说明文。
10. 介绍你家中养的一种宠物,包括它的特征和日常习性。
三、科技与环境类11. 说明一下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12. 描述一下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方法。
13. 写一篇关于手机发展的说明文。
14. 说明一下水的三态变化。
15. 介绍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并说明其意义。
四、传统文化类16. 请你说明春节的习俗和意义。
17. 描述一下剪纸艺术的制作过程。
18. 写一篇关于京剧脸谱的说明文。
19. 说明一下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0. 介绍你所在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包括其制作方法和风味。
五、学习方法类21. 说明一下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2. 描述一下你记忆单词的方法。
23. 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说明文。
24. 说明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笔记。
25. 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并说明其优点。
六、健康与安全类26. 说明一下如何正确地洗手以保持个人卫生。
27. 描述一下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28. 写一篇关于均衡饮食对健康重要性的说明文。
29. 说明一下在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
30. 介绍一种常见的急救方法,并说明其操作步骤。
七、艺术与娱乐类31. 说明一下油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32. 描述一下如何弹奏吉他。
33. 写一篇关于电影制作过程的说明文。
34. 说明一下舞蹈对身体协调性的影响。
35. 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音乐风格,包括它的特点和历史。
八、自然科学类36. 说明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37. 描述一下彩虹形成的原因。
说明文阅读(一)PM2.5——阴霾杀手①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翻译软件——有道词典推出2011十大英文词汇。
位居第二名的是“PM2.5”,“PM2.5”是什么?它究竟“何德何能”一跃成为十大英文词汇的“榜眼”?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份,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③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④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⑦如何应对PM2.5?专家指出,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
说明文练习答案(一)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这段文字选自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
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2.请列举出这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用作比较:用古代的宫殿和苏州♘林的建筑进行对比,突出苏州♘林建筑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用打比方:用美术画来比喻苏州♘林,突出其要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3.文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情趣。
4.文中的“绝大部分”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绝大多数”只表示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建筑也有不对称的。
5.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林的建筑布局,它是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不讲究对称_的特点来写的,突出自然之美。
6.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议论的句子。
7.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
(二)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尊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
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
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的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
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大自然之趣,但是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说明方法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说明方法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说明方法?A. 定义法B. 比较法C. 举例法D. 演绎法答案:D2. 在说明文中,以下哪种方式不适合用来说明事物的特点?A. 通过比喻B. 通过对比C. 通过列举D. 通过提问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是说明方法中“分类法”的典型应用?A. 将苹果分为红苹果和青苹果B. 将苹果和橙子进行比较C. 将苹果定义为一种水果D. 将苹果和香蕉进行比喻答案:A4. 说明文中,使用“因果法”的目的是什么?A. 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B. 阐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C. 强调事物的重要性D. 列举事物的多个方面答案:B5. 在说明文中,使用“过程法”主要用来:A. 描述事物的静态特征B. 描述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C. 描述事物的内在结构D. 描述事物的外部环境答案:B二、填空题6. 在说明文中,通过_________可以清晰地展示事物的内在结构。
答案:分类法7. 通过_________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答案:定义法8. 使用_________可以直观地展示事物之间的差异。
答案:比较法9. 通过_________可以具体地展示事物的实例。
答案:举例法10. 使用_________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步骤和过程。
答案:过程法三、简答题11. 简述说明方法中的“比较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比较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是通过将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联系,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12. 举例说明“过程法”在说明文中是如何应用的?答案:过程法在说明文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事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或步骤来展示。
例如,在说明如何制作蛋糕时,可以按照准备材料、混合原料、烘烤和冷却等步骤来逐步说明。
四、论述题13. 论述说明方法中的“定义法”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
答案:定义法在学术写作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为读者提供了对专业术语或概念的准确理解。
初中语文说明文练习题(一)蜱(pí)属于寄螨目、蜱总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涔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寄主。
蜱在钉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钉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
蜱喜欢生活在田间草地森林。
蜱是吸血的,吸血时体积膨胀能比以前大几倍,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皮肤继发性损害。
可用夹子夹、烟头烫等方式让其脱离你的体表,也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用手术取出;伤口周围可用0.5%普鲁卡因局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需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如何防范蜱呢?普通杀虫剂就能杀死蜱。
主要从三个方面防范。
一是杀虫剂。
二是环境防治方法,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
对于自然界中游离蜱,可采用局部火烧或化学防治等方法灭除。
对于进入室内的蜱、螨,首先要消灭来源,禽兽的窝舍应远离住房,并经常打扫干净,墙面缝隙也要抹平。
同时,禽兽的窝舍和活动处所要进行喷药。
为了防止蜱、螨侵入室内,可将松香、蓖麻油黏胶涂于20cm宽的长纸条上,放置在靠近门窗附近的墙基地面,进行粘杀。
三是个人防范。
进入有蜱地区要在领口、袖口、裤脚等处喷涂0.2%敌百虫水溶液或0.5%拟除虫菊乙醇溶液。
颈、手等外露体表,可涂抹避蚊胺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驱避剂。
在蜱媒病流行地方野外工作要尽量少接触杂草;休息时,要彼此脱衣互相检查,及时除掉侵袭的蜱。
(选自《潇湘晨报》,有删改)1.请说说蜱虫是一种什么样的虫子(2分)2.蜱虫在皮肤上时应该怎样处理?对自然界的蜱虫可以怎样防范?(3分)3.请对下面的划线词语做些点评。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作文说明文练习1. 选择题: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描述“太阳”的句子。
A. 太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
B. 月亮悄悄地爬上夜空。
C.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2. 填空题:请根据句子,填写适当的动词。
小明______书包,准备去上学。
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的家庭。
4. 计算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5. 选择题: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描述“夏天”的句子。
A.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里。
B.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
C. 秋天,落叶满地,人们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6. 填空题:请根据句子,填写适当的形容词。
她_______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7.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的学校。
8. 计算题:小明有7个橘子,小红有5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9. 选择题: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描述“春天”的句子。
A.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B.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里。
C.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
10. 填空题:请根据句子,填写适当的副词。
他_______地跑过去,捡起地上的球。
11.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的朋友。
12. 计算题:小明有9个香蕉,小红有6个香蕉,他们一共有多少个香蕉?13. 选择题: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描述“秋天”的句子。
A.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穿着薄薄的长袖。
B.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
C.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里。
14. 填空题:请根据句子,填写适当的连词。
虽然_______,他还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15.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一下你的兴趣爱好。
16. 计算题:小明有11个葡萄,小红有4个葡萄,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葡萄?17. 选择题: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描述“冬天”的句子。
A.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
B.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里。
C. 秋天,落叶满地,人们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2010年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
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
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
1.篮球是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需要两支队伍进行比赛。
每支队伍由五名队员组成,比赛的目标是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得分。
问题:篮球比赛需要几支队伍进行?答案:篮球比赛需要两支队伍进行。
2.蚕是一种饲养蚕宝宝的昆虫,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桑叶。
蚕宝宝会吃桑叶长大,变成蚕蛹后会吐丝结成蚕茧。
问题: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是什么?答案: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是桑叶。
3.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中。
它是由太阳光通过雨滴折射、反射和折射再次出来形成的。
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问题: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答案:彩虹由七种颜色组成。
4.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由车架、轮胎、刹车等部分组成。
自行车要靠人们的脚蹬和手把进行操控,以便前进、刹车或转弯。
问题:自行车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案:自行车由车架、轮胎、刹车等部分组成。
5.昆虫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它们有六只腿和外骨骼。
昆虫的种类很多,包括蜜蜂、蝴蝶、蚂蚁等。
它们可以在陆地、空中和水中生活。
问题:昆虫有几只腿?答案:昆虫有六只腿。
6.蜘蛛是一种害虫,常常会结网捕食昆虫。
它们的身体有两部分,前面是头胸部,后面是腹部。
蜘蛛的网通常是由丝线交织而成。
问题:蜘蛛的身体有几部分?答案:蜘蛛的身体有两部分。
7.大熊猫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主要生活在中国的竹林中。
它们以竹子为食,有黑白相间的毛皮。
大熊猫平时比较懒散,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食和休息。
问题:大熊猫主要以什么为食?答案: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
8.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有着坚硬的特性。
它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不锈钢器具、建筑材料等。
由于铁易于氧化,需要经常保养和防锈。
问题:铁具有什么特性?答案:铁具有坚硬的特性。
9.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上。
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达8848米。
珠穆朗玛峰吸引着许多登山爱好者前往挑战。
问题: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答案: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
⑦土楼的居民们沉浸在申遗成功的喜悦之中。
但是,在现代城市无休止扩张、农田山林不断被毁的开发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古人的文化遗产所告知我们的人生哲学和生活伦理。
1.根据第②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什么“会让人产生'±楼归来不看屋’的感叹”。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运用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运用该说明方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 分)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不包括所有的福建土楼。
B.福建土楼和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等是我国大型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C.糖、蛋清、糯米等黏性物质可以使墙体坚固,但并不是建造土楼的必备物质。
D.福建土楼虽然有很多样式,但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圆形。
4.福建土楼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概括。
(9分)(1)技术价值:土楼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是o (2分)2马斯达尔:阿拉伯的桃花源(1)还记得阿拉丁的故事吗?聪明的阿拉丁从法师那里抢回了神灯,把被法师移走的城堡和公主从非洲夺了回来。
而今天,在阿拉伯的领地上,同样神奇的事情正在上演。
不出6年,一座现代城堡就将在阿布扎比拔地而起。
初三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专题说明文课外阅读(选择题)1、人与那种动物气味相投?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
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味相投。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
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
蚊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南方库蚊”。
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
西尼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 9 9 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
症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
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
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应。
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发生强烈的反应。
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
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
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
这些发现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
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二期,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B.1999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C.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2.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B.因果顺序C.逻辑顺序D.空间顺序3.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这种装置将大有市场。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物质。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4.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绝性的灾难。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其中有一种叫壬醛。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1300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挥发性化学物质——壬醛。
二、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
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
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
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
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
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
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
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
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
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
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5、下列有关信息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它可以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不当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有可能夺人性命。
D.一旦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羧化血红蛋白,我们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
6、下列对一氧化碳在医学上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身体组织受到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但它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目前还没有弄清楚。
C.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虽然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但美国科学家乔和贝奇指出,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7、下列能直接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可以帮助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B.在对改变过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肺移植手术时,吸入微量一氧化碳的老鼠只有一半死于非命。
C.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全部死亡。
D.科学界一些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8、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封闭HO-1,做过心脏移植的老鼠在一周内排斥反应,而将它放入有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B.对老鼠的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在肺移植手术中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造福于人类。
C.目前已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肺移植的临床手术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一氧化碳在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任何风险。
3、低碳生活处处可为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
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
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
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冯云有删改)9.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