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4节细胞呼吸习题浙科版1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8
题型整合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1.如图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过程需要各种酶参与,但不需要ATP供能B.1、2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3、4、5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C.1过程产生NADPH参与2过程,3和4过程产生的[H]与氧结合产生水D.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1、2、3、4、5过程2.(2022浙江乐清知临中学月考)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侧,并催化ATP的形成。
如图表示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含有的ATP酶复合体分布在类囊体膜和基质中B.ATP酶复合体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C.图中H+从B侧运输到A侧的跨膜运输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D.ATP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3.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C.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4.(2022浙江杭州精诚联盟月考)取某一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的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在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光合作用生成O2总量最多C.t4温度下,将装置置于光下8 h后,再置于黑暗中8 h,结果装置内O2总量不变D.光下叶肉细胞中O2浓度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5.(2024浙江丽水阶段练习)景天科植物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其部分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细胞的代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C ) A.淀粉 B.油脂C.ATP D.蛋白质【解析】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油脂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能源物质。
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
故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故选C。
2.对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B.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C.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ATPD.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解析】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成ATP,B正确;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不可大量储存,C错误;ATP和ADP 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3.酵母菌发酵时,宜先通入空气(无菌),一段时间以后再密闭。
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繁殖速率和消耗糖的速率分别是( A )A.减慢、加快 B.加快、减慢C.减慢、减慢 D.加快、加快【解析】缺氧后,酵母菌不能通过需氧呼吸得到充足的ATP,因此繁殖速率降低,同时,为了弥补不足的ATP,酵母菌需要加快糖酵解过程来尽可能多的产生ATP,因此糖消耗速率增加。
4.ATP有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之称,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图示为ATP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表示腺苷B.②是DNA基本单位的组成成分C.③断裂释放的能量最多D.④是高能磷酸键【解析】图示中①为腺嘌呤,②为核糖,①和②构成腺苷,A错误;②是核糖,是构成RNA的组成成分,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错误;③是普通化学键,④是高能磷酸键,④断裂释放的能量最多,C错误,D正确。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谢》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节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一、选择题1. 很多有机物可以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A. 脂肪B. 葡萄糖C. ATPD. 蛋白质【答案】C【解析】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2. 人在静卧时24h内会消耗40kgATP,在激烈运动时每分钟可消耗0.5kgATP。
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ATP大量水解为ADPB. ADP可以快速生成ATPC. ATP-ADP循环转化迅速D. 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答案】C【解析】1个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
3个磷酸基团之间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
3. ATP水解为ADP,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的是()A. H2OB. 磷酸C. 腺苷D. 葡萄糖【答案】B【解析】ATP水解形成ADP,同时生成一个磷酸,并释放能量,所以X代表磷酸。
4.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
该现象不能说明()A. 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B.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D. 部分带有p的ATP是重新合成的【答案】B【解析】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A不符合题意;该观察不能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B符合题意;放射性标记来自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ATP的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存在ATP的分解,C、D不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有研究者用萤火虫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将萤火虫的发光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并混匀,观察两支试管。
第一节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基础巩固1.ADP转变为ATP需要( )A.磷酸、能量B.磷酸、能量和酶C.能量、腺苷和酶D.磷酸、酶、腺苷和能量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分子简式是( )A.A—P~P~PB.A—P—PC.A—P~PD.A—P~P~P3.(2020某某高一期末)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下列叙述不支持此观点的是( )A.ATP中所含能量不多B.ATP的水解和合成迅速C.ATP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D.ATP中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十分稳定4.下图表示ATP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含有磷元素B.②很稳定C.③表示核糖D.④表示腺嘌呤5.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①和②为反应过程,③④表示某化学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是合成反应B.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C.③表示高能磷酸键D.抑制反应①有利于ATP合成6.下图为ATP分子结构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该分子中2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D.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7.(2020某某一中、某某中学高二期中)ATP是细胞中能量的通用“货币”。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脱掉2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但不可以转化为光能C.一般情况下,ATP中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都能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D.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时会消耗ATP,蛋白质水解时会产生ATP8.下图表示生物细胞内的重要反应,A、B代表化学结构或物质,Ⅰ、Ⅱ代表反应过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表示腺苷三磷酸,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B.B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C.Ⅱ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D.Ⅰ和Ⅱ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9.下图是ATP的分子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必修一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综合学习与测试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必修二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综合学习与测试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综合学习与测试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第一节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综合学习与测试第三节基因治疗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四节遗传病与人类未来必修三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激素第二节环境信号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第四章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第五章群落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第五节群落演替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选修一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3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实验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5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第三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实验7 用蒸汽蒸馏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实验8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实验9 腐乳的制作试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第四部分浅尝现代生物技术实验11 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12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分离实验13 DND片段的PCR扩增选修二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节设施农业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第三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第四节绿色食品的生产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工业第一节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第二节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节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第一节疾病与诊断第二节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第三节生殖健康本章小结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三节合理使用生物资源选修三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四节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第二章克隆技术第一节什么是克隆第二节植物的克隆第三节动物的克隆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从受精卵谈起第二节胚胎工程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一节来自生物技术的忧虑第二节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第五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第四节生态工程的前景。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学考知识全揽]八、细胞与能量2.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绝大多数需能反应都是由ATP 直接提供能量,ATP 被称为细胞中的(1)ATP 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细胞中的ATP -ADP 循环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2)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只是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3)ATP 的形成需要满足的条件:2种原料(ADP 和Pi)、能量和酶。
另外,合成ATP 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4)ATP 并不都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能用于碳反应,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5)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ATP 直接提供能量。
但ATP 并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唯一直接来源,其他核苷三磷酸也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九、酶1.酶的本质、特性⎩⎪⎨⎪⎧ 本质绝大多数酶是① ,少数酶是② 特性⎩⎪⎨⎪⎧ ⅰ.高效性:酶的催化活性③ ⅱ.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④ 的反应ⅲ.酶作用需适宜条件: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 ⑤ 、⑥ 等2.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关于酶特性的实验题的解题方法:(1)认真审题,准确找出变量,围绕变量设置对照。
如:①探究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时,应围绕底物或酶制剂设置变量。
②探究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时,应围绕无机催化剂和酶制剂这一单一变量设置对照。
③探究pH(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设置不同pH(温度)处理进行对照,并确保变量控制的有效性,即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先用pH 缓冲液调节酶与底物的pH(或先进行同温处理),然后混合酶与底物。
(2)设计实验步骤时,应注意:①根据试题要求,确定单一变量,依据实验变量进行合理分组;②根据实验材料,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现象的观测手段;③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④确定实验操作程序,确保实验操作程序合理、表达准确。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课程目标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点一 细胞呼吸1.概念:细胞内进行的将__糖类等有机物__分解成__无机物__或__小分子有机物__,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分类: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否有__氧__参与,把细胞呼吸分为__需氧呼吸__和__厌氧呼吸__。
3.__需氧呼吸__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
知识点二 需氧呼吸1.条件:有__氧__参与。
2.场所:__细胞溶胶__和线粒体,主要是__线粒体__。
3.反应式:__C 6H 12O 6+6H 2O +6O 2――→酶 6CO 2+12H 2O +能量__。
4.需氧呼吸的过程5.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
小思考:需氧呼吸真正需要氧气的是第几阶段?氧气中的氧原子最后的去向是哪里?【答案】第三阶段。
水中。
【提醒】需氧呼吸中各元素的来源及去路(1)CO2是在第二阶段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
(2)O2在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需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O2。
(3)水在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电子传递链反应会产生水。
知识点三厌氧呼吸1.条件:__无氧或缺氧__。
2.场所:__细胞溶胶__。
3.过程: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提醒】(1)不同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厌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乙醇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厌氧呼吸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产物最大的区别是厌氧呼吸没有水生成,并且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则一定进行需氧呼吸。
(×)(2)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3)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知识点1 ATP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1.ATP中含有5种元素,1个ATP分子由1个、1个和3个组成,ATP的中文名称是。
2.在A TP分子中,与结合成腺苷,3个磷酸基团中有1个与核糖结合,另外2个相继连接在前一个磷酸基团上,连接2个磷酸基团的磷酸键称为。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既易,这又易,这些结构特点与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相适应。
知识点2 ATP的功能1.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主要储能物质是,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
2.在活的真核细胞中,ATP分布在、、、细胞溶胶等结构中,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A TP又是细胞中的。
知识点3 ATP-ADP循环1.ATP在细胞中易于和易于,A TP水解成ADP时,释放的能量用于反应,ADP合成ATP时,所需能量来自反应。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时合成ATP能量来自。
2.通过A TP的和,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此过程称为。
该过程在细胞中速度。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知识点1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机理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大多数酶是,少数是RNA。
2.需要酶参与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的反应物称为。
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酶能。
酶促反应的过程:“结合→变形→脱落”。
3.酶的活性是指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或。
知识点2 酶的催化特性1.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者的反应。
2.高效性:,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
知识点3 酶的催化功能受多种条件影响1.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起作用,每种酶都有,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失去活性。
2.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完全失去活性。
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但会使酶的活性,从低温到适宜温度过程中,酶的活性可以恢复正常。
3.酶的活性还受某些的影响,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激活剂、酶抑制剂等。
第三节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知识点1渗透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1.扩散是分子或离子从向运动的现象。
新教材高中生物高效作业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细胞呼吸的过程[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C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解析】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在真核生物的需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 B )A.NADH传递给O2生成水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NADH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NADHD.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解析】在真核生物的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由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NADH的过程,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而A、C过程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D是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进行的。
3.在需氧呼吸过程中,吸进来的氧最终( C )A.参与氧化有机物B.直接参与ATP的生成C.参与水的生成D.参与酶的催化作用【解析】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4.下列关于苹果果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会有[H]经电子传递链与氧结合生成水B.无二氧化碳产生C.丙酮酸直接被[H]还原成酒精D.ATP只在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解析】厌氧呼吸没有氧气参与,不会生成水,A错误;苹果果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二氧化碳生成乙醛,乙醛再被[H]还原为乙醇,即酒精,C错误;ATP只在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D正确。
5.生物氧化(需氧呼吸)不同于燃烧的是( A )①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②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爆发释放的③释放能量与ATP的生成是偶联的④生物氧化也是氧气对有机物的直接氧化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①②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燃烧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爆发释放的,①正确,②错误;③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是细胞呼吸的独有特点,③正确;④生物氧化和燃烧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氧化分解不是细胞呼吸独有的特点,④错误。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专题复习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1.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一定要同时进行B.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不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D.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2.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D. 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3.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A、B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小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B. A、B两种细胞器都能产生ATP,产生的ATP都从细胞器中运出C. 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细胞能够正常生长D. 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A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4. 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5. 如图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b、c三点所对应的叶肉细胞中C3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 a>b>cB. a<b<cC. a>b=cD. a=b<c6.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
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 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 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 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 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7.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
第四节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细胞呼吸相关理解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可释放出能量B.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生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D.细胞呼吸的底物只能是糖类2.人和动物细胞可利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源进行代谢,这些能源物质参与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出现的变化是( )A.分解后释放能量B.其中一种化合物完全可由另两种物质转变而来C.通过厌氧呼吸产生酒精D.氧化分解后形成水、CO2、尿素题组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3.(2022浙江诸暨第二高级中学期中)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无关变量是( )A.是否有氧气条件B.温度C.是否有酒精产生D.是否有CO2产生4.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变成橙色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5.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的研究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需氧呼吸时的装置顺序是C→A→BB.探究酵母菌需氧呼吸时,设置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D.探究酵母菌厌氧呼吸时,D瓶需在表面滴加一薄层植物油,目的是让酵母菌充分繁殖▶第2课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需氧呼吸1.(2020浙江嘉兴一中、湖州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在有O2的条件下发生B.消耗的[H]来自糖酵解C.伴随水的生成释放大量能量D.该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催化2.(2021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改编)真核细胞中,葡萄糖可经需氧呼吸被彻底氧化分解。
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4节细胞呼吸[随堂检测]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解析:选C。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局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局部能量转移至ATP中。
2.(2021·10月浙江选考)以下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B.柠檬酸循环中O2与[H]结合生成水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答案:A现有酵母菌甲进行需氧呼吸,酵母菌乙进行发酵,假设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那么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与酵母菌吸入的氧气之比为( )A.1∶2B.2∶3C.3∶4D.4∶3解析:选D。
根据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反响式可知,需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需吸收6分子氧气和释放6分子二氧化碳,而厌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并释放2分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总释放量为8分子,氧气的吸收量为6分子,D 项正确。
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局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B.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C.①④、人体内无③过程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解析:选D。
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人体细胞在暂时缺氧条件下可以进行生成乳酸的厌氧呼吸。
5.以下列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局部物质的代谢过程,以下相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1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⑥用18O标记葡萄糖,那么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⑦假设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A.①⑤⑥B.①③⑥⑦C.②③④⑦D.②④⑤⑥答案:A6.(2021·浙江学考,36,9分)图1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
第四节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课时1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1。
关于细胞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是指发生在细胞中的气体交换B。
细胞呼吸就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
细胞呼吸的主要意义就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不是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2. 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清除空气中的CO2B。
②中的葡萄糖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C。
②中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D。
③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3. 某同学在试管中研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TB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气泡可能是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产物B。
实验过程中,BTB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C. 实验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到溶液的温度升高D. 为了酵母菌有充足的能源,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越高越好4. 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 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5。
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需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B. 第二阶段中O2与[H]结合生成水C. 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D. 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6。
用含18O的氧气作为原料对小鼠进行需氧呼吸的相关实验,可以在下列哪些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①氧气;②水;③二氧化碳;④葡萄糖A. ①B。
①②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7. 下列有关需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分解为CO2和H2OB。
在第二阶段中有少量ATP生成C。
电子传递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
与第二阶段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8. 葡萄糖是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
第3讲细胞呼吸1.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主要分布于( ) A.线粒体内膜上B.细胞溶胶中C.线粒体基质中D.A、C项内容解析糖酵解形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柠檬酸循环,其具体的反应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所以有关的酶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也有少量有关的酶分布在嵴上。
答案 C2.下列对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厌氧呼吸才能发生该过程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解析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的第一步即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相同,反应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该过程都不产生CO2。
答案 C3.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的如图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
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需氧呼吸C.若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的最适温度”解析本实验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如温度、气压等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若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由于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量相同,故液面不会变化,B正确;若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则气球内气体含量增加,气球会膨胀,液面应该上升, C 错误;可以利用该装置以温度为自变量进行“探究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
答案 C4.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溶胶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⑧解析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完成;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催化,二者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都是发生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都会产生ATP;需氧呼吸生成水,厌氧呼吸不生成水;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会产生[H];需氧呼吸是有机物的彻底氧化分解,厌氧呼吸是有机物的不彻底氧化分解。
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4节细胞呼吸[随堂检测]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解析:选C。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的同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能量转移至ATP中。
2.(2015·10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B.柠檬酸循环中O2与[H]结合生成水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答案:A3.现有酵母菌甲进行需氧呼吸,酵母菌乙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与酵母菌吸入的氧气之比为( )A.1∶2B.2∶3C.3∶4 D.4∶3解析:选D。
根据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需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需吸收6分子氧气和释放6分子二氧化碳,而厌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并释放2分子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总释放量为8分子,氧气的吸收量为6分子,D项正确。
4.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B.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C.①④、人体内无③过程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解析:选D。
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人体细胞在暂时缺氧条件下可以进行生成乳酸的厌氧呼吸。
5.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②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③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⑥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⑦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A.①⑤⑥ B.①③⑥⑦C.②③④⑦ D.②④⑤⑥答案:A6.(2013·浙江学考,36,9分)图1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
图2、3分别表示O2浓度、温度对植物组织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________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________的过程。
(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标号),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标号)。
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________(填“a”或“b”)。
(3)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________(用图1中物质名称回答)。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________的应急措施。
(4)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措施。
解析:(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①糖酵解、③④厌氧呼吸第二阶段,②丙酮酸的氧化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a,因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需氧呼吸逐渐增强,厌氧呼吸逐渐被抑制。
(3)人体肌肉细胞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机体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4)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适当降低氧气浓度和温度的措施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答案:(1)有机物释放能量(2)①③④② a(3)乳酸暂时缺氧(4)适当降低O2浓度适当降低温度[课时作业]1.(2016·杭州高一期末)对酵母菌进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使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是( )A.葡萄糖+细胞溶胶B.丙酮酸+细胞溶胶C.葡萄糖+小膜泡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解析:选C。
葡萄糖+细胞溶胶,酵母菌在细胞溶胶中通过厌氧呼吸产生CO2;丙酮酸+细胞溶胶,在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葡萄糖+小膜泡,无法进行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因此不会产生CO2;丙酮酸+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转化为CO2。
2.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溶胶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B。
①是需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
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厌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④表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3.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厌氧呼吸C.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大量繁殖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氧呼吸逐渐减弱解析:选B。
种子内自由水减少,细胞呼吸强度会减弱,A项错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会大量繁殖,在缺氧条件下能进行厌氧呼吸即进行酒精发酵,不会大量繁殖,C项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主要靠需氧呼吸供能,强度会越来越强,D项错误。
4.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厌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右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产生气泡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选D。
酒精发酵过程中,被分解的葡萄糖中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5.(2014·浙江1月学考,28,2分)下列有关需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分解为CO2和H2OB.在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少量ATP生成C.电子传递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和基质中解析:选A。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被分解为CO2和H2O,A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和基质中,有少量ATP生成,电子传递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C、D正确。
6.向正在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酒精的含量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含量增加C.若c能抑制[H]生成水,则O2的消耗量减少D.若d能抑制ATP形成,则ADP的含量减少解析:选C。
酒精是丙酮酸分解的产物,a抑制丙酮酸分解,若在无氧条件下,酒精的含量会减少,A项错误;b抑制葡萄糖分解,使丙酮酸减少,则ADP的含量增加,因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项错误;c抑制[H]氧化成水也就是[H]与O2这个反应被抑制,所以O2的消耗减少,C项正确; d抑制ATP的形成,使ADP的消耗减少,则ADP的含量增加,因为ATP的形成要消耗ADP ,D项错误。
7.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解析:选D。
需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溶胶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CO2、[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产生H2O和大量ATP,据图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1是细胞溶胶,2是线粒体基质,3是线粒体内膜,D项正确;1没有膜,3只是一层膜,A项错误;1和2发生的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就不同,B项错误;只有3产生大量ATP,C项错误。
8.(2016·湖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市售的塑料杯装的酸奶,从外观上看,最可能变质的是( )解析:选C。
据图分析,C项塑料杯的盖子上鼓,说明里面的气体过多,最可能已变质,被杂菌污染,因为酸奶中的乳酸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选C。
9.(2016·台州高一期末)土豆在空气中贮藏1周,然后在纯N2中贮藏1周,最后又置于空气中贮藏,在实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 )A.乙醇B.丙酮酸C.乳酸D.[H]解析:选C。
在第1周中贮存在空气中,土豆只进行需氧呼吸,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释放的;从第2周开始在纯N2中储存,土豆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CO2停止释放;由于乳酸分解不彻底,因此第3周又置于空气中,前一周积累的乳酸也被氧化,所以在第三周多产生和释放的CO2来自乳酸的分解。
10.(2016·杭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是植物种子储存的最佳氧气浓度B.氧浓度为b时,该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C.如果是人体,则该图中的曲线Ⅰ、Ⅱ不存在D.曲线Ⅲ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解析:选A。
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Ⅱ表示细胞总呼吸量,Ⅲ表示需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时,细胞呼吸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最适于储藏植物种子,而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不是最低,A错误。
当氧气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完全被抑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如果是人体,则该图中的曲线Ⅰ、Ⅱ不存在,C正确;曲线Ⅲ是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D正确。
11.(2016·杭州高二检测)下图是需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据图回答:(1)依次写出长方框内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在该场所产生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
需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可知,需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阶段,场所为______。
(4)如果无氧气供应,酵母菌细胞内C6H12O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
该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解分析,①是第一阶段(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②是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的产物:H2O,③是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的产物:CO2。
图中[H]代表的是NADH等。
需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都在线粒体内完成,故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需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有 CO 2、H 2O 、A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