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44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这本书啊,就像在语言的奇妙世界里来了一场刺激的冒险。
首先呢,这书就像是一把超级放大镜,把英语和汉语这两种看似熟悉,实则暗藏无数奥秘的语言,放在一块儿仔仔细细地端详。
以前我看英语和汉语,就只是单纯地觉得它们是不同国家的人用来交流的工具呗。
但读完这书才发现,这里面的差别可不仅仅是单词和汉字的不同这么简单。
就说语法这一块吧。
英语那语法就像是一套严丝合缝的精密仪器,各种时态、语态、从句,就像仪器里一个个复杂的小零件,每个都有它特定的位置和功能。
比如说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后面还得加个“s”或者“es”,这就像是给这个精密仪器里的某个小齿轮设定了一个特殊的运转规则一样。
而汉语呢,语法就相对灵活得多啦,就像太极拳,讲究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
没有那些个复杂的动词变形,一句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行。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里,英语语法像是在走迷宫,每一步都得按照既定的路线来,而汉语语法更像是在大草原上漫步,方向对了就行。
再看看词汇方面。
英语单词那可真是个大家族,词源五花八门,有从拉丁语来的,有从希腊语来的,还有些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演变过来的。
而且啊,一个单词往往有好几个意思,就像一个人有好几张不同的面孔一样。
比如说“set”这个词,它能表示“放置”“一套”“确定”等等好多意思,在不同的语境里就得像个变脸大师一样迅速切换。
汉语的词汇呢,那也是相当丰富,但很多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形意义,感觉就像是一幅幅古老的小画。
而且汉语有很多近义词,虽然意思相近,但每个词的侧重点和使用场景又有点小区别。
这就像是给厨师准备了一堆调料,要根据菜品的不同精确地选用合适的调料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简直像两座不同的宝藏山。
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充满了那种冒险、探索、直接表达的精神。
他们的语言里很多表达都很直白,就像西方的建筑一样,一眼看过去就能大概知道结构。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后,我就像在语言的奇幻世界里经历了一场刺激又有趣的冒险。
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就觉得这两种语言像是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偶尔有些相似之处,但更多时候是各有各的古怪脾气。
比如说吧,英语的语法就像个严丝合缝的精密机械,时态、语态、词性变化这些规则,一个都不能乱。
就像在搭建一座积木城堡,每一块积木(单词和语法结构)都得放在正确的位置,不然整个城堡(句子)就摇摇欲坠。
而汉语呢,就相对灵活多了,感觉像是流淌的水,虽然也有一些基本的语法框架,但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有时候语序变一变,句子的重点和感觉就会有些微妙的变化,就像水流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风景。
从词汇上来说,英语里那些长得像一串密码的单词,有些是从拉丁语、希腊语演变过来的,就像带着古老家族的徽章,每一部分可能都有特定的含义。
而汉语的词汇就像是一幅幅象形画,很多字一看就大概能猜到它和什么有关。
这也导致了英语里有些单词看起来特别复杂难记,汉语里则可能会有一些同音字或者近义词让人头大。
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喜欢把重要的东西先说出来,就像一个急性子的人先把关键的事情告诉你,然后再补充细节。
比如说“She bought a beautiful dress in the shopping mall yesterday.”(她昨天在商场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先把“她买了裙子”这个主要事件讲了,再把时间和地点等细节慢慢道来。
汉语则有时候会先铺垫一些东西,把重要的内容留在后面压轴。
像“昨天,她在商场买了条裙子,可漂亮了。
”这里先把时间等背景说出来,最后才强调裙子的漂亮这个重点。
通过这次对英汉对比的研究,我就像是掌握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秘密通道。
在英语学习上,我感觉自己好像开窍了一点。
以前做翻译的时候,总是很机械地按照单词逐个翻译,现在知道了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习惯差异。
而且,我还发现这两种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地方也很有趣。
比如说现在汉语里有很多英语的外来词,像“咖啡”“沙发”之类的,英语里也有一些词是受到汉语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
对英汉对比研究方法必要性的几点认识
1. 英汉对比研究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门重要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比较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异同。
2. 英汉对比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语言的演变和形成以及认知和语用的机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英汉对比研究可以不仅深入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异同,也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和研究其他语言及文化。
4. 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英汉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协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彼此。
5. 英汉对比研究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进一步限定、概括和深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模型,以及合理的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英汉对比研究》笔记综合语与分析语聚集与流散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间接与直接替换与重复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为“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
分析语为“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
英语为“综合-分析语”,表现为1.形态变化;2.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英语为拼音文字,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为形声字,有声调(tone)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
(一)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
1.构词形态,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
英语有,汉语没有,所以英汉互译时,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
2.构形形态,即词形变化,包括人称代词,名词单复数和时态。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全国到处都在兴建新工厂。
(二)词序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英语词序比汉语灵活的一个表现就是英语中的倒装句。
原因就是“形态变化”和“连接词”;而中文缺乏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连接词,词序较固定。
形态变化规则要求句中词语之间保持语法关系一致,只要词语之间前后呼应,就容易灵活安排;汉语无这种一致的关系,只能按照表意的需要排序词序。
a)He had to quit the position and went in exile, having beendeprived of his power.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只好离职,流落他乡。
b)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一个很重要的问题c)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at a speed unprecedented以空前的速度d)There is no inconsistence in what he said.There is nothing inconsistent in what he said.他说的话并没有前后矛盾之处。
英汉对比研究读后感读了英汉对比研究相关的书籍之后,我感觉就像是在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之间穿梭了一回,那可真是一场奇妙又有趣的“旅行”。
以前学英语的时候,老是觉得那些语法、词汇和表达特别的别扭,就像要把自己强行扭成麻花去适应它。
但是看了英汉对比研究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两种语言背后的逻辑在“捣鬼”呢!比如说吧,汉语就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讲究意境和神韵。
我们可以用寥寥几个字就描绘出一个超级有意境的画面,像“枯藤老树昏鸦”,就这么几个词,一幅凄凉的秋景图立马就在脑海里出现了。
而英语呢,更像是一幅写实的油画,一笔一笔地把细节都给勾勒出来。
你看,这就是差别,汉语像是在给你讲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英语则是在详细地描绘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人物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再说说语序。
汉语的语序那可是相当灵活的,有时候颠来倒去都能说得通,只要语义上逻辑没问题就行。
像“我吃饭了”和“饭我吃了”,都能表达同一个意思。
可是英语就不一样啦,语序就像火车轨道一样,要是乱了那可就“脱轨”了,意思全变了。
这就好比英语里的单词是一群听话的士兵,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不然就会引发混乱。
在词汇方面也特别有意思。
同一个意思,英汉可能会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说“龙”,在汉语里那可是吉祥、威严的象征,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呢。
可是在英语里,“dragon”却往往带有邪恶、凶猛的意味。
这要是不小心弄混了,可就闹大笑话了,说不定还会引起文化上的误会。
通过这次的阅读,我觉得自己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语言侦探”,能够发现两种语言背后隐藏的小秘密。
而且啊,对于英语学习也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觉得那些死记硬背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简直就是折磨人的小怪兽,现在呢,知道了背后的原因,就感觉像是找到了打败小怪兽的秘籍。
原来,英语和汉语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同,但也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让语言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我现在就像是掌握了两种语言世界里不同的魔法规则,在这个充满魅力的语言宇宙里玩得不亦乐乎呢!这英汉对比研究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两种语言全新认知的大门,真希望能继续在这个有趣的领域里探索下去。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本书选择了十个带有普遍性的专题,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之办法,联系语体风格与翻译技巧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表现方法、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某些文化因素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书对英汉语在语法方面的异同做了以下分析:(1)现代英语属综合分析语,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
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汉语词序比较灵活,英语词序相对固定;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2)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
汉语不受形态约束,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
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3)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形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及其他连接手段,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
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用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紧缩句,四字格等手段。
(4)从属结构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英语句子呈句首封闭句尾开放格局。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楼层建筑法”,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有关的成分通过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手段组成关系词结集,直接或间接地粘附在这个句子结构的里外、前后、左右或中间,整个句子成了庞大复杂的“建筑物”。
汉语语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常用分句或流水句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汉语通常采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以中短句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