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设施的设计原理(ppt 147页)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8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讲义课件1. 介绍本讲义旨在为设计师、工程师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基础知识。
交通安全设施是为了提高道路安全性而设计的特定设备或结构,旨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2. 设计原则2.1 人性化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应考虑用户的需求和特点,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设计方法。
例如,信号灯的控制按钮应设置在行人易于触碰的位置,以方便行人按下按钮。
2.2 明确的视觉指示设计应尽量使用清晰、明确的标志和标线,以便驾驶员或行人能够迅速读取和理解。
例如,制止标志应醒目并摆放在距离道口合适的位置。
2.3 可持续性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设施的寿命、维护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例如,路灯的选择应考虑使用寿命较长的LED灯,以减少维护和更换成本,并降低能源消耗。
3. 交通信号设施设计3.1 信号灯信号灯是指示交通流动的设备,常见的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红绿灯的位置和高度应便于驾驶员远距离看到。
•信号灯时序设计应符合交通流量和道路条件的需要。
•控制按钮的位置应方便行人操作。
3.2 路口标线路口标线是用来引导驾驶员行车的线条,常见的有停止线、直行车道标线、转弯车道标线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停止线的位置应在车辆停车位置前,以避免阻塞人行横道。
•转弯车道标线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车辆转弯角度和流量进行合理设计。
•标线的颜色应醒目,耐久性好。
3.3 路口标志路口标志用于向驾驶员传达交通信息,例如停车标志、让行标志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标志应设置在驾驶员能够迅速识别的位置。
•标志的图案和文字应简洁明了,便于理解。
4. 车辆安全设施设计4.1 道路护栏道路护栏是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不受到道路两侧障碍物的伤害的设施。
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护栏的高度和结构应能够有效阻挡车辆冲出道路或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护栏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4.2 车道线和缓冲带车道线和缓冲带用于分隔不同方向和类型的车道,帮助驾驶员维持车辆行驶的安全轨迹。
第18章安全基础设施设计原理18.1安全基础设施概述18.1.1安全基础设施的概念18.1.2安全基础设施的组成18.2安全基础设施的目标图18-1以应用为目标的安全设计概念2网络安全(第2版) 18.3安全基础设施的设计指南18.3.1鉴别18.3.2授权18.3.3账户18.3.4物理访问控制18.3.5逻辑访问控制图18-2可信域的模型网络安全(第2版) 3 18.4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公钥基础设施18.4.1KMI/PKI服务18.4.2KMI/PKI过程4网络安全(第2版)18.4.3用户和基础设施需求1. 用户需求2. 基础设施管理需求3. 互操作需求网络安全(第2版) 5 18.5证书管理图18-3PKI互操作中的分层信任列表与网状方法6网络安全(第2版)图18-4基于双向交叉认证、桥CA和在线状态检查互操作模型的PKI 18.6对称密钥管理18.6.1对称密钥管理的关键因素网络安全(第2版) 7图18-5对称密钥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18.6.2对称密钥技术的优缺点1. 对称密钥技术的优点2. 对称密钥技术的问题18.7基础设施目录服务图18-6目录服务模型8网络安全(第2版) 18.7.1基础设施目录服务的特性图18-7目录信息库的逻辑结构18.7.2目录服务的实现考虑18.8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图18-8系统工程过程网络安全(第2版) 9 18.8.1发掘信息保护需求图18-9系统任务、信息安全威胁和政策对确定信息保护需求的影响1. 任务的信息保护需求图18-10分层需求图2. 信息管理面临的威胁3. 信息保护策略的考虑18.8.2定义系统功能1. 目标10网络安全(第2版)2. 系统描述/环境3. 要求4. 功能分析18.8.3设计系统1. 功能分配2. 初步设计3. 详细设计18.8.4系统实施1. 采办2. 开发3. 测试18.8.5有效性评估18.9本章小结习题1. 安全设计是(),一个安全基础设施应提供很多安全组件的()使用。
安全基础设施设计原理安全基础设施设计原理是建立在对安全的理解和理念上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安全基础设施设计原则。
1. 多层次的防御:多层次的安全防御是保护基础设施的重要原理之一。
安全措施应该从外围开始,通过多个层次的检测和防护来阻止潜在的威胁。
这种防御方式包括使用物理障碍、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以及安全人员等。
2. 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是设计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原则。
这包括对可能的威胁进行分析,评估其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
3. 远程监控和控制:将安全基础设施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是提高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利用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的状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的风险。
4. 防止单点故障:在设计安全基础设施时,应该避免单点故障的发生。
这意味着保证基础设施的每个部分都有备用设备或备用通路,以防止一个部分的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这种冗余设计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韧性。
5. 合理的人流和物流设计:在设计安全基础设施时,应该考虑到人员的流动和物品的流通。
合理的人流和物流设计可以降低事故和灾难的发生概率,并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
例如,通道的宽度和位置、门的数量和位置都需要合理安排。
6. 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安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修复。
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维护计划,对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以保证其长期的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基础设施设计原理。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同时,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安全基础设施的设计也是追求安全的持久原则。
在上述的安全基础设施设计原理基础上,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以进一步详细讨论安全基础设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