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9.16 MB
- 文档页数:40
一:达达主义(1)基本特征: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
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2)发展历程: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
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二:超现实主义(1)基本特征:1. 超现实主义绘画“反常合道”的特点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画家们开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以找到新的创作自由。
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情景奇异,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了“反常”的特征,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给人以灵验、虚无的感觉。
这是一个被抑制的日常世界,这些作品隐喻着人和宇宙破裂却又相互联系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反常合道”的艺术魅力。
超现实主义绘画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最能体现绘画本质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技巧。
这种创作方法是对以往以理性、现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动,目的在于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
在“虚”与“实”的处理中,“虚”的部分更是艺术家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即是绘画的超现实性。
(2)发展历程:1、达达主义的准备时期(1919-1924),2、《第一次宣言》时期(1924-1929)3、鼎盛时期(1929-1941)4、战后时期(1946-1969)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画家基本特点: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艺术探讨浅析“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王晓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达达主义摄影与超现实主义摄影,从艺术上反叛传统与理性,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日渐演进为两个最具国际性的先锋艺术活动。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达达主义摄影与超现实主义摄影在创作技法和创作思维上的差异,来分析二者在视觉及观念上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来阐述二者的不同特征及在艺术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达达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视觉与观念变化达达主义是一战时期流行于欧洲区域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主张虚无理念,弃绘画反审美,与理性对抗,它以明显的荒诞风格、怪诞的审美著称于世。
从视觉变化上来看,达达主义的初衷就是“摧毁”,主张对艺术的打乱、重组,通过暗房技术用拼贴、堆积和视觉错位的方法进行画面加工,虽然视觉冲击力强,但画面怪诞,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加之没有成熟的自身理论作支撑,很难长时间维系,于是达达主义在1923年后就逐步遭到“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退出了艺术范畴,但达达主义以分崩离析的映像画面和视觉进行嘲讽并暗喻现实,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感染和冲突,打破了文艺复兴期间美术界定下的固有透视规律,对以后超现实主义摄影技法上产生的蒙太奇意外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对视觉的平面运用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迅速占领了文学、艺术等领域,这种文艺思潮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强调“无意识”,致力于挖掘人类深层次的意识,从而把现实中的观念和潜意识、梦境等融合,认为只有摆脱现实的束缚才能呈现出真实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的艺术家认为,用现实或写实的手法表现客观世界是古典主义的特点,而现代艺术家应该探索和挖掘的是前人没有涉猎过的人类意识、文化等领域。
因此,人类无意识的梦境或是潜意识的思想活动,即便是看起来毫无逻辑甚至是荒唐的题材,也都发展为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的创作方向。
浅析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下,我认为鲜明具有活力的流派艺术还属同样发展迅速并容易被接受认可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
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
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这两个流派可谓是及其相似,又有极大不同。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
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达达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
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事实上要对此两流派的时代作明确区分,则相当困难。
因其演变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在造型艺术上出现。
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派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
达达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
这两个流派在文化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时候以非常理性且具有组织性的诞生,荒诞不羁和天马行空表现了当时或现代政治背景、思想冲突、社会问题,这些天马行空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表现,影响了各个领域的创作和表现。
无论是当时或者当下我们不止在绘画作品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在文学、电影、服装、摄影、色彩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和推崇。
这两个流派就像青春期一样,叛逆、富于激情,但是一去不复返,令人回味。
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蒙娜丽莎》在传统绘画中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幅马塞尔·杜尚《蒙娜丽莎》对现代作品具有很大的意义。
名词解释:1.达达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困惑的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瑞士的苏黎世发生的一场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反对所有的现存艺术,反对理性就有理性具有强烈的虚无注意特点,这种运动的传播影响了苏黎世,柏林,纽约及欧美国家,其中代表人物有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阿尔普。
2.弗兰克赖特:弗兰克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伟大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建筑学派中“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流水别墅等。
他的设计中的特点是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3.水晶宫:水晶宫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原先是世界博览会首次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时的展示馆。
水晶宫是历史上第一次以钢铁,玻璃为材料的超大型建筑,开创了近代功能主义建筑的先河,也是19世纪英国建筑的奇观之一。
水晶宫在1854年被迁到伦敦南部。
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丘吉尔曾表示它的烧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4.超现实主义: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影响了欧美非各地,涉及文艺,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代表艺术家是弗罗伊德。
超现实主义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的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反对传统交流模式,提倡“思想的真实功能”,超现实主义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主要是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
代表艺术家有达利,马格利特。
5.彼得贝伦斯:彼得贝伦斯是俄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建筑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彼得贝伦斯的设计理念是一种与现代工业相结合的简约的理性思想,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坚持理性主义美学严责。
6.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和长期的建筑风格,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持续了16世纪,也是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遍及了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胁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了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了强烈的向上感,代表建筑有法国巴黎圣母院。
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野兽派(Fauvism)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新艺术象征主义的画派。
特点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给人不合常理的感觉。
1905年一群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年轻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自己的形象简单,色彩鲜艳大胆的作品,震惊了画坛,人们惊呼“这简直是野兽~”从此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野兽派。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野兽派的先驱,他鼓励他的学生们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画法,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罗的学生,他们吸收非洲、玻利尼西亚和中、南美洲的原始艺术表现手段,以横扫千军的笔力和大胆的构图模式,将朱红、翠绿、天蓝和嫩黄等惊人的不和谐颜色糅合起来,使色彩达到一种新的烈度。
野兽派将梵高和高更的画法更推向极端,用生硬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颜色变成画面的主题,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关系。
野兽派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画家组织派别,只是一批有同样试验的年轻画家,但野兽派的寿命不长,其他画家有许多放弃了这种画法,但亨利?马蒂斯一直坚持,他活了85岁,将野兽派的画法延续了下来。
他偏爱用二维平涂的方法作画,但由于微妙地运用色彩高光,不管怎样平涂,还是表现出三维的效果来。
他的画受到塞尚很大的影响,对于他来说,主题物体是次要的,线条、色彩和形状都游离到主题之外,这种过度简化的形式使他将他的感受可以表达为一个宁静而超然的形式世界。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
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分析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且相似之处颇多。
达达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只存在了短短七年,而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正式诞生起,形式上从未消亡,至今仍然颇有生命力,不少现代主义流派均受其影响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达达主义流派和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寿命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并非偶然。
一、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曲同工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思潮,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超现实主义正式以一个流派出现之前,文艺界中出现了达达主义短暂的昙花一现。
其所包含的深层次哲学意义却与超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多有超现实主义就是直接来源于达达主义的说法,也有说达达主义本身就是整个广义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但不管如何界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同途殊归(1)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对达达主义者来说,虚无主义成为了其行为原则,为虚无而虚无。
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不管帕斯卡尔说这句话是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何种目的,也许他想表达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断章取义地看,这句话充满了对历史、对世界、对他人的无视。
(2)超现实主义者的虚无主义态度则不同,不再是为虚无而虚无。
虽然本身为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但在这场反叛中,超现实主义者们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更是涉及到了对人类本身意义的探寻之类的哲学问题,即是说在认识到原有的无意义基础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对新意义的探索。
浅析超现实主义观点对达达主义的超越作者:孔子贤来源:《商情》2013年第27期【摘要】说到超现实主义,不得不谈的是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关键词】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文化美学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此派从达达派发展而来,但事实上要对此两流派的时代作明确区分,则相当困难。
因其演变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在造型艺术上出现。
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派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
达达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
现在我们谈超现实主义发生之年代,都是根据宣言文字的发表时间作区分,无法在艺术作品上对产生年代作正确说明。
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
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
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
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此派的画家们可举出阿尔普、米罗、艾伦斯待、达利、马松、基里柯、克尔诺、坦基、马格里特、夏卡尔等。
他们以布列顿的“自动的活动、无意识的自动作用和梦幻世界的采求”展开创作,部分也受哲学家柏格森(H Bergson)的影响,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
但是,如果用布列顿的这种视觉形象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话,还只说明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主要风格,即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
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它的来源是卢梭、夏加尔、思索尔、基里柯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
它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
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
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则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
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关联。
自布列顿于1924年发展宣言后,1925年6月在巴黎举办了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参加者包括毕加索、阿尔普和克利等人,他们显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只有恩斯特在他的达达主义的拼贴中首次尝试了具有超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
1926年超现实主义者组织了超现实主义画廊,1936年和1947年他们先后在伦敦和巴黎举办了重要的展览。
曾一度风行欧洲的超现实主义热潮虽于30年代之后渐趋式微,但这一运动并末消失,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具有一定影响。
因为二次大战前很多此派画家从巴黎到美国,所以超现实派绘画从欧洲影响到新大陆。
此外,其影响力扩及戏剧、舞台装饰、摄影、电影、建筑、雕刻等艺术领域。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
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历程达达主义的准备时期(1919-1924)达达主义:一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派文艺流派,也叫早期超现实主义。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形容:以最广义的哲学层面而言,是艺术和思想一向朝此迈进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确切地说,即一九二四年起在巴黎以布雷东为中心,一群有组织的艺术家和作家的意识形态。
我们要冠之以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的是后面这个回体,以及在很大一个程度上对更早之宣言的认可。
广义而言,它代表了人类感觉上一种重要的成分,即对梦境和幻想世界的向往。
在弗里德兰德(WalterFriedlaender)理性一非理性的二元论里,这是非理性的范畴;它倚赖灵感而不是规则,重视个人幻想力的自主发挥,而非社会或历史的完美编纂。
过去历史上,以此为目标的艺术家如博斯(Hieronymous Bosch)、罗萨(sillvator Rosa)、哥雅(Goya).等等,奔放的幻想元素只是基本上传统的整体观念的一部分。
亦即,艺术家选择的主题类型和他诉诸视觉的方式是以传统为主,且和当代艺术家的类似。
那非传统的元素——幻想一一是在艺术品之传统那更大的架构之下的。
相对而言,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团体寻求的却是彻底地革新艺术,这样画里呈现的某种主题和风格上的一致,即使不能说真的富于幻想,也都应是非传统的。
再者,该团体受到超现实文学和理论那庞大体系的支持,而这体系绝大部分奠基于心理分析的方法和心得上。
超现实主义运动已由较早称为达达这个无意义名词的“原型超现实”团体预告了。
达达由一群如留在祖国便要征召入伍的法国、德国青年于一九一六年在苏黎世组成,是一个否定的运动。
这群年轻艺术家震惊于两国之间战争的残暴,但同时对漠视许多新艺术运动的传统社会的瓦解也不表同情。
他们的反应就是抵制艺术中一切华而不实、传统因循或甚至沉闷无趣的东西。
大体而言,他们崇尚‘启然”,亦即保持自然,反对人所加诸其上的一切公式。
让·阿尔普在日记里写道,他的目的是“摧毁人类理性主义骗人的把戏,然后再将其在自然中谦卑地具体表现出来。
”巴尔(Hugo Ball, 1886- 1927)讥讽道,“语言已被记者糟蹋得无可理喻。
西方艺术流派(6):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展开全文六、二十世纪立体主义。
1908年产生于法国,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着力表现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间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松散的美术社团。
野兽主义画派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同时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领袖。
表现主义。
注重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真实。
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
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
维也纳分离派。
是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
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代表人物有克里姆特、席勒、霍夫曼等。
超现实主义画派。
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布雷东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马格利特、唐吉等。
达达主义。
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概念达达主义概念:达达主义是1916年在瑞士的苏黎世(Zurich), 由一群不同国藉的艺术家所创立的文学和视觉艺术的运动, 其观念于1920年代初期在欧洲已广为流传, 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达达主义的艺术团体.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凝成紧张的空气, 对当时的艺术字造成了多种不同的影响和冲击.. 来自欧洲各地的薵术家聚在瑞士中立国, 创造了反战反现代生反艺术的作品, 自称为达达(Dada).达达主义的艺术家贬低了传统的价值, 嘲弄一切教条, 抗议战争的残酷, 排斥当时的艺术流派, 呈现出反战反讽反传统的态度, 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新奇, 大胆的作风, 富于叛逆性. 例如:杜象(Duchamp) 则将一张印有达文西的著名的“梦娜莉萨” 的印刷品, 在嘴上添了两撇胡子..此外,他也制作了一作品, 在小便池上签上文字. 取名为“泉”.美国艺术家, 瑞(Ray) 则将钉地毯用的大头针黏贴在铁的底部, 而构成一件不具实用性的作品.德国艺术家, 史维塔斯(Schwitters) 则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拼贴在一起, 形成一件集锦式的作品.他们将生活中各种现成器视为艺术作品的举动, 是前所未见的. 他们反对严肃的艺术. 当他们试图要破坏了艺术的时候, 反而为新艺术开新的途径, 新的可能性.达达主义的特征:基本特征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
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价值观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达达主义在艺术史中的影响:*达达主义的影响达达主义带来很多新思想, 新物质, 新人类. 达达主义不像其它的运动一样, 有主要的角色, 每个做他们想做的事.达达主义的风格虽是被认为荒诞不经, 无聊而充满破坏性, 但却将术的定义, 美丑的观念……等问题, 重新加以质疑, 探讨, 并拓展了艺术的思想趋向, 表现方法,对超现实主义和1950年代以后的艺术发展, 有了很大的影响.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联系:达达主义的产生缘于对一战的思考,这种思考给西方艺术家们带来的只是对工业社会、对人类的绝望。
浅谈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摘要:达达与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美术史的一个转折点,达达的反叛性和超现实主义的精神性特征深远的影响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客观分析,论述了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二者的联系和根本区别。
关键词: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偶发性;反叛性;潜意识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64-02西方现代美术,发展到了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最有影响力的流派——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的反叛性、复制性、玩世不恭性和超现实主义描绘的所谓“超现实”、“梦境”、“超理智”、“幻觉”,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远的影响,所以,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是一个里程碑,后来的集合艺术、波普艺术以、抽象表现主义及后现代的许多流派都从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当中吸取了大量的创作元素。
同时二者对当代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也颇深。
在很多版本的美术史以及一些学术论文著作当中都认为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是承接关系,是时间上的延续。
的确,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而且这两个组织在观点和成员关系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认为不应该将这两个流派混为一谈,简单的说成是承接关系,他们是既有联系又有着根本区别的。
下面我将用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对两个流派理论的具体分析来论述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一、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达达运动起始于1914年,正逢一战爆发,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中立国苏黎世躲避战争的恐怖,其中有艺术家、文学家,“达达”这个词是用刀插在一本德法字典里偶然得到的,法语解释原义为“玩具木马”,这个词也代表婴儿最初的一种发音方式。
达达主义者认为文艺创作应象婴儿刚开始学说话那样,排除任何既定思想的干扰,只表现纯感官的记忆和印象。
这正符合当时这些人嘲讽战争的心态,因此达达就此诞生了。
由于对战争的排斥,达达主义者试图通过废除传统文化和美学概念而发现真正的艺术形式,达达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