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概述】文艺复兴(14—15世纪)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以来(16世纪以后),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人类社会先后在18世纪中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第12课学案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课标要求】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重点知识】归纳生物学的发展历程【重难点突破】※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1)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
14世纪以后,手工工场发展迅速,生产中的技术改造与机器的逐步采用,向人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予以解决,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2)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3)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首先向宗教神学发起冲击的是天文学。
随后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科学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此期间,地理大发现也有重要意义,它以实践证实了地圆学说,为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它所引起的思想观念的革命,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界限,使人的思维方式从权威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
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考点提示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知识清单知识梳理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
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个人因素——科学家具有科学精神。
(二)经典力学1、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1)主张: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牛顿——17世纪英格兰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1)牛顿在其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3)数学方面,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
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三)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能力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
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牛顿在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力学进行了补充发展,可见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中的“共同”,D项中的“终于打破了”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2.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
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A.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答案】A【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被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放弃宗教信仰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起源的问题,也没有否定神创说的信息,故D项错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A项正确。
3.《天体运行论》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17世纪科学史上可相媲美的两部伟大著作。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正确概括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B.推动了启蒙运动向科学世界的进军C.解放了思想使科学突破神学束缚D.促进了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答案】C【解析】《天体运行论》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讲述他自己的天文学说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两部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宣传的思想,解放了思想,使得科学突破了神学的束缚,C正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并不准确,排除A;B是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而非哥白尼的著作的影响,排除;哥白尼的著作并未促成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排除D。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高考展望】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之一。
新高考考查强调政治史、经济史、科学文化史三者并重,加大了文化史、社会生活史内容的含量。
因此,科技史的内容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将会逐年增加。
从内容上看,几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物理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将会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
从热点命题的角度来看,主要侧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主要影响,生物学的发展等方面的考查。
我们在复习迎考中要注意对以上问题的归纳。
【考点梳理】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伽利略确立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了哥白尼的发现(太阳中心说),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1)建立: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2)意义: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与发展: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1905年,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2)影响:量子力学成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向物质运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2)意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形成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进化论1.诞生: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
2.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单元过关检测(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
……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与上述时空观相适应的科学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量子理论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解析:选A 材料叙述的是绝对的时空观,属于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因此选择A项。
2.“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解析:选B “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这一科学成就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且成就巨大,B项符合要求。
3.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解析:选D 从材料内容看,该科学家的成就涉及质能转化、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和可变性,这是相对论的内容,故选D项。
4.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
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相对论与量子论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解析:选B 经典力学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中不合理部分,由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的科学理论,B项符合“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故选B项。
5.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电磁感应理论C.量子论D.相对论解析:选C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第20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备考指要】1.结合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认识当前我国走“科教兴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2.要注意从整体上进行“抓线串点”,即抓住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基本线索,从物理学、生物学、蒸汽机和电力的创制、互联网的产生四个方面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3.要联系物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全方位剖析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
【自主学习】考点1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1.经典力学(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①背景:_______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究。
②成就: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_______。
物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外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_______等物理学定律。
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③意义: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______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_______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①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_______和________等。
②特点: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表达形式。
③意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对解释和预见______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_______,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苏高考)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A[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的这位科学家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培根的实验方法、笛卡尔的数学法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位科学家是牛顿,他创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的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B项错误;创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哥白尼;C项错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项错误。
]2.(2019·洛阳联考)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这种看法()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这种看法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C项正确。
] 3.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
这一理论()A.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C.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D.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B[A项反映的是量子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正确;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的是牛顿力学,故C项错误;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规律的也是牛顿力学,故D项错误。
]4.(2018·江苏高考)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D[通过光来观测电子的运行轨迹属于微观世界的研究范畴,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经典力学、进化论、电气革命均与此无关,A、B、C三项错误。
]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
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
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A.诞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A[材料“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体现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偶然性,“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又说明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必然性,故A项正确。
]6.(2018·海南高考)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了划时代变化,故B项正确。
]7.(2018·天津高考)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B[题干提及的是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塞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可知,B项正确。
]8.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条件B.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C.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A[材料中“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是指牛顿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是指瓦特将牛顿的理论付诸实践,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反映的是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条件,故A项正确;176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故D项错误。
]9.(2018·衡水一中八模)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
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
这说明()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C[根据材料“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可知,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在综合历史上相关优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说明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C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0.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故B项正确。
]11.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阻碍。
……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C[从材料“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可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故C项正确。
]12.(2018·濮阳一模)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
“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
这一变化说明互联网()A.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B.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C.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D.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C[根据材料“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人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体店购物。
‘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体现了淘宝网由不被多数人使用,但随着自身革新推出支付宝后,使用者增多获得认可,说明互联网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邯郸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
“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之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
——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
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
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
——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
第(2)问,存在的问题,由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得出熟练技术工人匮乏;由材料二“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得出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由材料二“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得出手工劳动者的抵制。
第(3)问影响应概括蒸汽机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出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