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绪论1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27
黄廖本《现代汉语》(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
2.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阶级性问题。
3.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4.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方言?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6.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各方言概况和代表方言。
7.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
各方言与普通话的距离。
8.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
9.现代汉语的国际影响。
10.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和任务。
第二章语音1.语音的三个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的四种要素。
3.语音的社会属性的主要表现。
4.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音素、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
5.《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内容。
6.什么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
用国际音标标记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
7.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8.声母辨正的主要方法。
9.韵母的内部结构和分类。
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的发音特点分析。
10.舌面元音舌位图。
11.韵母辨正的主要方法。
12.声调的性质和语音特点。
普通话声调的调值和调类。
五度标记法。
13.古今调类对应关系。
14.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分析音节结构。
15.普通话声母韵母配合关系。
16.上声的变调规律。
“一、不”的变调规律。
轻声的作用。
儿化的作用和规律。
17.什么叫音位?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归纳音位的标准。
辅音音位和元音音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位变体,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了解普通话音位。
18.给常用汉字注音。
第三章汉字1.汉字的性质。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
2.汉字形体演变中的主要字体及其历史地位。
3.历史上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方向——简化易写。
4.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偏旁。
5.汉字造字法。
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部位。
形旁、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6.汉字改革的方针。
汉字的整理: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
7.汉字标准化的任务——四定。
汉字的总量。
通用汉字。
常用汉字。
8.掌握规范汉字。
第四章词汇1.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研究现代汉语的实际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的教材选用张斌《简明现代汉语》中央广告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1.语音部分除一定的口头训练外,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进行理论分析,避免与教师口语课的内容相重复。
2.突出文字和词汇的重要内容,侧重文字、词汇的常识及规范化,既与古汉语课程衔接,又避免过多的重复。
3.语法教学中,既按照教学语法系统讲解,又引进语义学新成果,拓宽学生思路。
4.修辞学内容以辞格运用为重点,同时又适当引入语用学新成果,拓宽修辞学研究的领域。
5.本课程实践性强,每章要求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
课堂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例为3:1。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授课内容,并辅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善于设问解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现象和语言理论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本课程还努力通过课内、外的练习,使学生提高分析语言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一)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讲解知识时,多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分析实例时多联系学到的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二)现代汉语讲的是语言的断代的知识,有些内容的讲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历史发展,如声调、文字结构、词义,补充讲授应适当。
(三)启发学生多观察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事实,把不自觉地掌握语言规律变成自觉地掌握。
《现代汉语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6102课程名称:现代汉语I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5学分:3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本部分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况、语音、文字、词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把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
本课程兼有工具课、理论课、实践课的性质。
This course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common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modern times. Lectures include the basic theories and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pronunciation, writing, vocabula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students’ linguistic awarenes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modern Chine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语言学概论》、《语言学史》和《古代汉语》等课程打下必要的语言背景基础。
现代汉语讲稿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线索;2.掌握现代汉语的主要地域方言的主要特点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3.领会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4.领会掌握现代汉语规范的意义内容原则和主要标准。
【教学重点】1.现代汉语的形成;2.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3.现代汉语、官话、七大方言。
【教学难点】1.现代汉语的特点;2.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方言的关系;3.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1.结合中国地图了解掌握汉语方言分布,认识北方话的地位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2.结合世界地图和谱系分类表,了解语言的分布。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内涵语言是音义结合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内涵。
萨丕尔:“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
”(《语言论》P7)《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P475)(二)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2.语义:语言的信息内容3.语法:语言的组织规律(三)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有口语(有声语言)、书面语(指将口语提炼加工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手势语(唇语)(主要指聋哑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三种形式。
区别:书面语与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
★语言工具的优点:使用上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义传情的精细性。
例如网络语言:潜水——秘密交谈;灌水——随便写;造砖——用心写美眉(MM)——漂亮姑娘;JJ——姐姐(亲昵的称谓)GG——哥哥;DD——弟弟BB——宝贝、孩子、情人、拜拜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286——傻瓜我来乐——我来了;气死我乐——气死我了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思考:1.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以英国哲学家罗素(B.Russell)的一句话引出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一只狗无论叫得多么起劲,它也无法告诉你,它的父母虽然穷但却很诚实。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增订五版2021)授课大纲[ 上册 ]第一章绪论1、语言2、现代汉语3、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5、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代汉语、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与印欧语言)6、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7、现代汉语的地位第二章语音1、语音1.1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2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呼吸器官(动力)、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咽喉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
1.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突、语音和语义的联系2、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位3、记音符号: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国际音标4、声母与辅音音位: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气流、声带、阻碍方式。
(辅音表和声母表) 5、韵母与元音音位:单元音(舌位、前后、高低、唇形)5.1韵母总表:四呼(开、齐、合、撮),结构特点(单、复、带鼻辅音韵母)5.2韵母结构:韵头、韵腹、韵尾6、声调与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7、音节(带调音节结构类型表)8、音变:变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啊9、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归纳音位(区别特征、互补分布)第三章文字1、文字2、汉字及其特点2.1 汉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2.2 印刷体和手写体 3、汉字的结构3.1 笔画:永字八法、扎字五法3.2 部件。
独体字,合体字:五组合方式。
部首 3.3笔顺3.4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4、汉字的整理与汉字的标准化5、异形词整理表、别字、读错字、多音字第四章词汇1、词汇:语素(词根、词缀)、词(短语5/5.2)、固定短语(专名、熟语7.2)、缩略语 1.1 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语素和合成词类型表、词的结构类型简表)2、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2.1 词汇意义:概念义(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语体、形象) 3、义项: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3.1 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4、义素:共同义素,区别义素 4.1 义素分析5、语义场:词义的类聚5.1 语义场分析:类属、顺序、关系5.2 同义义场与同义词(同义词的差别:理性义、色彩、词性) 5.3 反义义场(互补、极性),反义词6、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6.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单一化、具体化、临时性意义、选择性7、现代汉语词汇:基本词汇(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和一般词汇 7.1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 7.2 熟语(固定短语):成语、谚语、惯用语。
现代汉语知识点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不光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它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二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
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
三是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4.现代汉语有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5.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6.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7.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8.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9.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名称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10.“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言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11.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2.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
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41011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层次学时学分:72学时 4学分课程性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各类文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基础。
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之后,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加强课内外的练习。
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
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一章绪论现代汉语概述4课时第二章语音语音概说、声母、韵母、声调12课时第三章文字文字概说、结构8课时第四章词汇词汇、词汇单位、词的结构12课时第五章语法复句、句群、标点符号24课时第六章修辞概说、词语锤炼、句式选择12课时使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考试、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主要参考书目及学习网址:1、陈其光.中国语文概要.中央民族出版社,1990.2、许嘉璐等.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3、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6、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第三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79.7、张书岩等.简化字朔源.语文出版社,1997.8、高更生.汉字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孙维张.汉语熟语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1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4、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中国语文,1983(4)15、温端政.歇后语的语义.中国语文.1981(6)16、符淮青.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2000(3)17、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18、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19、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20、张斌,胡裕树.现代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21、邵敬敏.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范开泰.语义分析说略.语言研究与探索,1988.23、邢福义.复句问题论说.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5(1).24、胡明扬.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中国语文,1995(5).25、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2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7、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8、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的纯洁、规范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