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念分类组成及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1
开放教育法律专业(专升本)法律逻辑讲稿第二讲: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概念及其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2.掌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明确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4.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5.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分析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
第一节概念概述[重点掌握]㈠概念的定义●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概念通过语词(或词组)来表达,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和语词有本质区别。
主要表现在:(一) 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二) 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交流。
)(三) 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有四种情况: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概念。
2.在实词中,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这个问题要注意: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
在三段论推理中有时出现"四词项错误"常常就是因为在同一条件下,同一语词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4.同一个单词或词组,有时能独立地表达概念,有时不能独立地表达概念。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点掌握]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例如: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一般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其中,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揭示了"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含义、本质属性,是"法律"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列举了"法律"这个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一些对象,即分子范围,是"法律"的外延。
第一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1现代汉语: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旅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与方言;狱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肯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觉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3变调: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彩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4汉字造字法:。
般来说,汉宁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5.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6.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7.基本词汇:语言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基本词的总汇。
基本词是El常生活中最必需、最常用、最普遍、最明确,而且是被一般人所了解的词。
8.一般词汇:现代汉语中除去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叫一般词汇,一般是由基本词汇和词根派生出来的。
一般词汇不像基本词汇应用得频繁和普遍。
9.词类:按词在造句中的不同作用而分出来的类一般称作词类。
现在一般将汉语的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l:2类。
、 10.短语:根据短语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短语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简单短语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短语的内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可能很多)的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都比较复杂。
还可以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短语进行分类,因此就有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
病历书写基本要求目录第一章病历的概念及分类组成 (3)第一节病历的基本概念 (3)第二节病历的分类与组成 (4)第二章病历的价值及书写意义 (6)第一节病历的价值 (6)第二节病历书写的意义 (8)第三章病历书写原则及基本要求 (10)第一节病历书写原则 (10)第二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11)第四章与《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不同之处 (15)第一节框架结构方面的不同 (15)第二节病历书写基本要求方面的不同 (15)第三节病历格式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15)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医学发展史与病案发展史的轨迹是齐头并进的,有了医学便有了病案。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医学对患者的诊疗记录称为诊籍、医案或脉案,现代医学则有病案、病历、病史之称呼。
我国卫生部于1953年曾将诊籍、医案、病历统称为病案,随之对其格式、书写内容及要求也逐渐完善、规范。
第一章病历的概念及分类组成第一节病历的基本概念一、病历、病案的概念《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卫医政发〔2010〕11号)第一条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 (国卫医发〔2013〕31号)第二条指出“病历归档以后形成病案”,第五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设置病案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病历和病案管理工作”。
可见,病历和病案为两个不同意义的术语。
一般来讲,从病历资料建立之时起到归档之前,称为病历;回收到病案科,经过整理加工,装订成册,归档形成档案,遂可称为病案。
严格地说,病历与病案的区别是前者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的医疗记录,后者是指已完成医疗活动的医疗记录。
但实际工作中,病历与病案的概念经常混用。
并非所有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都是病历(病案)资料,为了保证病历(病案)能保存有效的信息,避免病历记录冗长,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规定的属于病历(病案)资料的内容才归入病案并按规定书写、保管。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