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有目录)
- 格式:doc
- 大小:436.50 KB
- 文档页数:106
二年下册S版语文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字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2. 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学会生字词的书写。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 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练习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
2.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
3.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含义的理解情况。
3.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书写的准确性。
第二章:学习课文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会课文的生字词。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三、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
3. 教师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
2. 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情况。
3. 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第三章:学习语法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2. 理解语法知识的概念。
3. 学会语法知识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本课的语法知识。
3. 练习运用语法知识。
三、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本课的语法知识。
2. 学生跟听,理解语法知识的概念。
3. 教师举例,学生模仿运用语法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语法知识概念的理解情况。
3. 检查学生对语法知识运用的准确性。
第四章:阅读理解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能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3. 能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文章。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
2. 学生跟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二年级语文S版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一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造句运用。
3. 故事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三、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字词学习:老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造句练习。
3. 故事理解: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给家长朗读课文,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准确性、流利性和表情。
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耐心和毅力。
第二章:课文《荷叶母亲》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理解荷叶母亲保护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造句运用。
3. 故事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荷叶母亲保护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字词学习:老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造句练习。
3. 故事理解: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荷叶母亲保护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给家长朗读课文,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到科学家的用意。
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呢?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至第2自然段,明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用“——〞线画出。
〔2〕学生自由读第2至第8自然段,想想同学们听了是怎么答复的,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比照理解:①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②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你认为哪句好?多读几次。
〔第①句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观察教师做试验,在鱼缸里放满水,分别放金鱼和小石头,观察水是否漫出来。
〔3〕轻声读第9至第11自然段,用“——〞线画出科学家的话,用“﹏〞线画出伊伦娜的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①自由练习读,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说说句子的意思。
③相机出示人物对话,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3、指导读好人物对话,重点指导伊伦娜找到答案的惊奇和反问科学家时不快乐的语气,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三、再读感悟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好伙伴听。
2、分角色朗读。
〔1〕学生找伙伴分角色练习读。
〔2〕指名分角色读。
其他同学做小教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说说好在哪里。
四、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伊伦娜吗?为什么?3、中的科学家这样做,你觉得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六、积累词语1、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板书:8、自己试一试不会溢出照样溢出科学家≠正确形声结合识汉字一、教学目标:〔1〕认识“仑、轮〞等16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
〔2〕进一步认识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例导入,复习形声字的特点1.出示“清、情、晴、睛〞,以前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二年级语文S版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一章:课文《春晓》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春晓》。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春天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晓》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讲解生字: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5.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增强语感和记忆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
2. 预习下一课。
第二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雪地里的景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雪地里的景象,激发学生对雪地里的兴趣。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讲解生字: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5.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增强语感和记忆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
2. 预习下一课。
第三章:课文《小池》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小池》。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小池边的景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池》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小池边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小池边的兴趣。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要求: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准备:录音带、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2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时一、谈话,揭示题1、你喜欢春天吗?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三四五月是春天。
春天已经了。
春光明媚,百花齐放,一切会变得十分美好。
这节。
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
2、出示题、齐读。
3、“春天在哪里”是一篇很美的。
它要求我们多读,要读得熟、读得好;还要注意学习字词,学习句子。
4、“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标点符号?、练读,注意语调往上扬。
6、这个句子在中出现四次,都表示提问,句末语调都要上扬。
不过,在题中,并没有标点,也不表示提问,就不必把语调往上扬。
(再读题)二、范读,了解大意1、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一边看,一边听录音,把说春天在哪里的句子划出。
听录音后,学生回答。
板书:枝头草地竹林田野2、看插图,理解词语“枝头草地竹林田野”3、学说话:春天在枝头,在草地,在竹林,在田野里。
三、自读,读准字音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不加字漏字。
1、学生自读。
思考;这首诗有几节?你是怎么看出的?2、指名分节朗读。
边评议边正音。
3、针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字进行指导。
(1)认读6个生字。
雾薄换笋探蚕(2)指导生字的书写。
洒: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西字,第五笔是竖弯。
探: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枝: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支,支的第一笔横要短。
野:左边是里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予。
暖:左边是日,右边是爰,这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蚕:上下结构,天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1、指名分节读。
2、了解每一节大致写了什么。
二年级新编s版语文下册教案五篇二年级新编s版语文下册教案五篇1《程门立雪》【学习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生字“杨、宋、著、敬、题、敲、默、待、慈、漫”;正确书写并记忆“著、敬、题、待、漫”。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杨时为什么冒雪站在程老师家门口。
3.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2.从杨时的行为中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
1.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成语,它们大多包含着一定的意义,因此流传至今。
有一些还有专门的故事呢,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2.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成语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通过预习,请你说说课题中,“程”指谁?“立雪”是什么意思?谁在程门立雪?为什么要立雪?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尝试说说课文的内容。
3.教师归纳并出示。
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发现老师在午睡,就不敲门,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
慈祥的程颐老师醒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
1)生自由朗读。
2)同桌合作,学习10个生字。
3)交流。
音:宋(平舌音)、敬(后鼻音)、漫(前鼻音)形:题(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义:著名(换词)漫天飞舞(换词)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4)指名读,男女生读。
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动脑动口的基础上,教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把10个生字有意识地结合在里面,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为识字教学创设了一个平台,融识字于语言环境之中。
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时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语文s版二班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学校二班级语文教案1《变成什么好》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快,学会观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让同学知道要学会观赏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欢快的缘由,学会观赏自己。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2.猜猜文章会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同学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期、辛苦、劳碌、至于难度的词:奇特、魔瓶、发愣、恶心、舒适、蹦蹦跳跳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其次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4.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提示:这个部分主要写小老鼠很想变成别的动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师。
从文章中小老鼠把门“敲得咚咚响”、“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迫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板书:“大家都不宠爱我”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生疏。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终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相互学习,识记生字。
3.同学练习写字。
4.呈现作品。
其次课时学习内容: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欢快的缘由,学会观赏自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乐,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教案一:《狮子和老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对于友谊的认识和珍惜。
2.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角色对话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故事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书籍《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2.狮子和老鼠的故事PPT
3.教学活动道具(狮子和老鼠的人偶)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利用PPT向学生展示狮子和老鼠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于狮子和老鼠的认知和兴趣。
2.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们对于狮子和老鼠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教师讲解并朗读《狮子和老鼠》这个故事,同学们跟随教师的节奏阅读。
2.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于故事的理解,如绘图、写作、谈论等。
角色扮演:
1.教师将准备好的狮子和老鼠的人偶分发给学生们,然后学生们可以
根据角色对话的方式展开小组活动。
2.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自创的故事情节,并可以进行小结和评价。
活动拓展:
1.教师可以运用场景复述的方式,让学生再次展示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
2.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狮子和老鼠故事,并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狮子和老鼠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于友谊的认识和珍惜。
同时,通
过反复朗读和讨论,学生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模板7篇二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篇1,北京!》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熟悉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申奥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全部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会情感,受到爱国热忱的感染。
教学预备:生字卡片,申奥会旗、会徽,多媒体课件,申奥录像。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自主合作争论。
教学时间:两课时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申奥胜利的喜悦,激发爱国热忱,弘扬奥运精神。
3、积存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会情感,受到爱国热忱的感染。
教学预备:申奥会旗、会徽,多媒体课件,申奥录像。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自主合作争论。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上一堂课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初读了课文,并了解了一些有关奥运会的学问。
现在我们来一次奥运学问抢答。
1、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
)2、奥运会会徽是什么?(五环)3、第28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举办的?在哪里举办的?(2023希腊雅典)4、下一届奥运会将在什么时候举办?在哪里举办?(相机板书:2023北京)二、简介我国的申奥历程1、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我国的申奥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早在1908年就有人提出申奥的问题,1945年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奥的要求,但没有能够实现。
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2023年奥运会,但功败垂成,在最终一轮投票中,中国仅以2票之差败给了悉尼。
1999年北京再一次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申办2023年奥运会的报告。
二年级语文S版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第一章:《找春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词语描述春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春天、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学会用词语描述春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春天相关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发音和理解词语。
3. 学习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述春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用词语描述春天的特点。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春天,画一幅春天的画。
第二章:《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文学、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2. 难点: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古诗课件或黑板。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主题。
2. 朗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教师辅导发音和理解词语。
3. 学习古诗:学生分句朗读古诗,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古诗,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默写。
第三章:《笋芽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词语描述笋芽儿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12、猴子种树【教学目标】1.认识“猴、梨、将、谚、樱”10个生字,会写“拔、掉、杜、短、将、鸦、梨”8个字。
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
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表演。
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两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
[板书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感知内容。
(一)读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 3.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猴、梨、将、谚、樱。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在认字过程中渗透汉字的知识、培养识字的能力。
分析字形以会写字“拔”、“耐”、“将”、“鸦”为主。
](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读下了?愿意读的起。
(生接龙读,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自信心,成就感。
](二)读了解内容。
1.分组读,并说说讲了一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有这个耐心吗?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个句子比较读,感悟出它们的意思相同,但表述不一样,从而领悟到祖国语言字的丰富多样。
]三、巩固识字、写字。
[展示]1.整体观察字形: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有趣的汉字 (2)2、合在一起成新字 (5)3、添“口”歌 (7)语文百花园一 (11)语文百花园一:看图说话写话 (12)1、山青青 (14)2、小树谣 (16)3、古诗两首 (19)4、春雨的色彩 (22)5、世界多美呀 (23)语文百花园二:看图说话写话 (26)6、阳台上的小鸟 (28)7、大熊猫 (31)8、演一棵大树 (33)9、寄给青蛙的信 (35)10谁住顶楼 (38)语文百花园三 (41)11、这个办法好 (43)12、小英雄王二小 (46)13、夜色 (49)14、毽子变乖了 (51)语文百花园四:说话写话 (53)1、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55)2、猫和老鼠 (56)3、对对歌 (58)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61)15月亮和云彩 (64)16、燕子妈妈笑了 (66)17、小蝌蚪找妈妈 (69)18、鸭子和白兔请客 (74)19、小猪画画 (76)语文百花园六 (78)20、小熊和小鹿 (79)21、只听半句 (82)22、蝴蝶花 (85)23、快乐的小青蛙 (88)24、咕咚 (89)《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92)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94)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96)26、《炎帝的传说》教学设计 (99)27、《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101)28、《丑小鸭(一)》教学设计 (102)29、《丑小鸭(二)》教学设计 (104)《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105)第一单元1、有趣的汉字教学目标: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
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2.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猜字出示挂图。
(甲骨文的“马”字)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
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读文识字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②学生轮读(2)出示本课的认读生字。
①学生轮读②游戏巩固生字第二课时一、读文,初步了解汉字有趣的造字规律。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四)2.请四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简笔画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
一种是——,另一种是——。
(教师板书)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
二、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毛”字。
(1)图片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竖弯钩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
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图片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图片出示“笔”。
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4)图片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
3.指导书写“元、太、字、写、示”。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这几个字写好看。
①“元”和“示”进行比较。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右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稍向上一点起笔。
②“写”与“字”进行比较。
a“写”的偏旁是“秃宝盖”,提醒学生注意“秃宝盖”与“宝盖头”的区别。
b“写”的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注意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有趣的汉字口-鸟----鸣人-木----休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1)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提高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动。
(3)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孩子的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汉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的同时,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利用图片(简笔画),揭示课题1.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都有什么?(和书中的图相符)2.显示独体字:小嘴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木、水、石……小手写一写:书空字的笔画我们读一读: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3)提出问题:一棵大树用“木”表示,想想一片树林的“林”可以怎样写呢?一片森林的“森”呢?(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1.听儿歌,想原因:为什么“日”、“月”合起来就念“明”?看图片或听录音,在听、看、思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合体字的组合原因,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读儿歌,讲道理:(1)教师教:集体读儿歌第一节,再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学生学:小组读儿歌第二节,讨论生字的字形。
(3)师生合作:读儿歌、理解字义师:一个太阳和和一个月亮合起来是……生:日月明(4)男女生对读:通过竞赛式的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男:日月女:明3.游戏激趣,巩固生字《碰碰撞》:教师组合独体字,并说:“生字卡片碰碰撞,碰出生字谁来认?”学生答:“碰出生字我来认,日+月就念明。
”4.认读生词,巩固生字游戏:悄悄话教师出示生词卡片。
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方悄悄告诉另一方,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词卡:明月、男生、尘土、尖刀、森林、从来、众人、泉水、岩石、鲜花、甜水三、学写字学笔画1.出示:从林观察:两个相同的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时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的偏旁中捺变成了点。
2.学写:从林(1)观察教师书写,点部分描红。
(2)端正书写姿势,写“从、林”的字头。
四、齐读儿歌五、布置作业:自选熟读课文与自编儿歌中的一项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一、检查学习情况:游戏激趣复习生字1.找朋友:发独体字的字卡,让学生找朋友。
找到就大声地说:“……合在一起就念……”2.开火车认读合体字生字卡片3.小老师带读生词卡。
二、学写生字1.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生字,描出易错的笔画。
2.讲讲:甘中间的小横靠左不靠右。
尖小字的竖勾变成竖。
明日字旁变小、变窄。
右边的月第一笔为竖撇,从竖中线的偏右的地方起笔,到左下格收笔。
3.教师范写学生描写三、读课文:让我们再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编了什么儿歌。
四、布置作业:复习生词板书设计:合在一起成新字日-月-明田-力-男小-土-尘小-大-尖木-木-林木-林-森人-人-从人-从-众白-水-泉山-石-岩鱼-羊-鲜舌-甘-甜3、添“口”歌教学目标:1、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能正确通顺的朗读儿歌,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说句。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词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谜语:东南西北四道墙,围在一起四方方。
你要问它啥意思,鼻子下面嘴一张。
小朋友,你知道我是什么字吗?学生猜字并说说猜的理由。
师:它的名字叫小口,今天它来找朋友,它的朋友在哪里?请你们帮它认一认。
3、师:你的朋友在这里。
我们先和“口”的老朋友打声招呼。
出示字卡:门下刀上几(用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边读字边组词。
)4、师:谁来试着认一认“口”的新朋友?出示字卡:合欠未(学生试读并组词,发音不准的老师纠正。
学生齐读。
)师:“口”字和独体字宝宝交朋友,转身一变成什么字?有的字你们认识,真了不起。
有的字你们不认识,怎么办?没关系。
它们藏在《添“口”歌》内,让我们来把它们认一认。
今天我们来学习《添“口“歌》。
板书课题。
二、组织游戏认读词语1、师:同学们可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按老师提示来做。
图片出示:1)用——和------分别画出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反复拼读。
2)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2、做游戏:我们做一个“采摘”游戏,检查你们认读词语的情况。
规则: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看老师手中的字卡,老师出示什么字,你们就大声地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