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于对病因诊断和避免或减少对该致敏因素的接触。
治疗要点
1.消除病因:迅速脱离过敏源,避免接触刺激因子,是治疗哮喘最有 效的方法。 2.药物治疗和抗感染。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常用沙丁胺醇、沙美特罗气雾吸入 (2)抗胆碱药物
包括东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 (3)抗炎药物
变应原性因素 (1)过敏物: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工 业粉尘、气体等; (2)药物:如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青霉素、 碘造影剂、等 (3)食物: 如鱼、虾、蟹、 蛋类、牛奶等:
非变应原性因素 (4)感染:如细菌、病毒、守生虫、原虫等。 (5)其他:如精神、气候变化、运动、妊娠 等因素
临床表现
"舒张支气管;“孟鲁司特钠片 10mg 口服 睡前一次”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10ml 口服 一 日三次、氨溴索片60mg 口服 一日三次"止咳祛痰;" 兰索拉唑胶囊 30mg 口服 一日一次"预防激素胃肠道 副作用等对症处理。
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2升/分
现患者咳嗽、气喘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分期及病情评价
1、急性发作期: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突然发生,以呼气 流量降低为其特征。 2、慢性持续期:在非急性发作期,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哮喘 症状。 3、缓解期:在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 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四周以上。
并发症
1、急性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 2 、长期反复发作和继发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阻 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病史汇报
魏祥春,男,62岁,以“咳嗽、咳痰、胸闷、气喘 50余年,加重1周”之主诉于2018年10月9日入院。
既往史: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