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氨磺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夏丽华发表时间:2018-08-10T12:01:14.5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作者:夏丽华陈福新[导读] 研究氨磺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夏丽华陈福新(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目的:研究氨磺必利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采用口服奋乃静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氨磺必利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状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氨磺必利;乙醇;精神障碍;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45-01 1.引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饮食条件更加优渥。
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乙醇的摄入量不断增多。
在近几年来,我国乙醇依赖和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限制作用[1]。
同时,临床调查中发现,极少有患者会正视乙醇所致精神障碍,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压力过大或者抑郁,这就很容易导致精神状况恶化,从而严重危及患者与家庭的生活质量[2]。
针对该种现象,临床提出必须要对乙醇所致精神障碍采取积极的治疗干预。
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具有作用谱广,不良反应少等诸多特点,对于很多精神性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
因此,不少医院都在治疗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时选用该种药物,笔者就我院的运用状况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氨磺必利(帕可)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朱雨亭【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
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均行8w的系统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37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详细临床资料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氨磺必利运用于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能够起到加好的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542-543)【关键词】氨磺必利;急性精神分裂症【作者】朱雨亭【作者单位】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是在临床上针对急性精神分裂症运用的比较多的药物[1];采用利培酮来与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更具有参照性;急性精神分裂症具有非常典型的分裂症症状,其显著特点是病程较短,如果患者没有接受比较系统、全面的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2],因此关于该疾病的治疗我们同样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本院将以氨磺必利为研究基点,以同类药物对比的方式探讨其在急性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患者均确诊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9~47(31.7±5.4)岁。
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没有使用过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排除(1)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的躯体疾病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心电图异常的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间的女性患者。
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指的是情感平淡、社交退缩、言语贫乏、行动迟缓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特别是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
本文将从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详细介绍。
氨磺必利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多巴胺和5-羟色胺调节剂。
它主要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相比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一、改善社交功能和情感表达阴性症状导致患者社交退缩、情感平淡,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和表达情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氨磺必利通过作用于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能够改善患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功能,使患者更加乐于参与社交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二、提高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阴性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使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理解信息和进行逻辑思维。
氨磺必利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使患者更加能够应对复杂的认知任务,更容易理解和处理信息,提升工作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减少自我忽视和自我疏离阴性症状会导致患者自我忽视和自我疏离,使患者对自己的外貌、卫生和健康状态都不关心,缺乏照顾自己的意识。
氨磺必利的治疗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自我忽视和自我疏离,让患者更加关心自己的外貌和卫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阴性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使患者生活失去规律和规划,无法正常的参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氨磺必利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让患者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和生活规划,能够更好的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氨磺必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8-11-20T14:06:58.29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作者:杜辉宋细莲[导读] 结论: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得以保证。
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 423000【摘要】目的:研究氨磺必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
时间区间为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
对照组患者采用奋乃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
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且对其结果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在数值上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效果以观察组占优。
结论: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得以保证。
【关键词】氨磺必利;酒精;精神障碍;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条件得到优化,酒精的摄入量也在不断提高。
长期摄入酒精会使得患者的脑部神经受到损伤,进而诱发精神障碍[1]。
目前酒精所致急性或慢性精神障碍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多是由一次性或者长期性饮酒过量所致,属于物质滥用型精神障碍[2]。
这类疾病尤其是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酒精的戒除,继而治疗精神障碍。
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临床常用的替代治疗药物,在治疗中,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可能使得患者产生长期的依赖性,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其它精神疾病的发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时,由于长期酒精依赖患者多数的躯体状况和营养状况欠佳,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随着近几年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使用,对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治疗显效患者占48例,有效患者占25例,无效患者占1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panss评分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氨磺必利;脑血管病;精神障碍;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93—01脑血管病指的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者形成血栓,造成脑部出血性或者缺血性的损伤症状,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发病急,严重的患者会导致肢体瘫痪或者意识障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主要的并发症就是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90例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59例,女性患者占31例,患者的年龄在64~80岁之间,精神病史在2~18天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3]:患者近期没有使用其他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在60分以上;没有精神障碍史,但是有脑血管疾病史。
对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高血压疾病、心电图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硬脑膜下出血、哺乳妊娠期等患者进行排除。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便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药物说明1. 氨磺必利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多巴胺D2和5-羟色胺2A受体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增加多巴胺D3受体的亲和力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2. 利培酮二、疗效观察1. 短期疗效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短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两者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进行治疗。
在长期治疗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疗效差异开始显现。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症状,且对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而利培酮虽然在减轻患者的阳性症状方面疗效较好,但在负性症状的改善上表现不佳,长期使用易出现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
三、安全性观察1. 不良反应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和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而利培酮易引起锥体外系症状、代谢紊乱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均被证实为相对安全的药物。
但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四、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氨磺必利在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症状,且安全性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项。
氨磺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目的:研究氨磺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发精神病症状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氨磺必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AMD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抑郁发作且合并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而言,氨磺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抑郁症;精神病症状;氨磺必利;帕罗西汀;疗效合并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发作属于一种严重的抑郁症表现形式,本病患者多伴有抑郁心境且精神病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妄想或者幻觉等,其抑郁心境与症状基本协调,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通常难以收到满意效果[1]。
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氨磺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发精神病症状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4±11.2)岁;入组患者病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关于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2]相符;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2.34±1.25)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平均为(28.17±5.94)分。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氨磺必利,其中对照组帕罗西汀片剂给药剂量平均为(32.0±5.15)mg/d;观察组帕罗西汀片剂给药剂量平均为(32.09±5.10)mg/d,氨磺必利片给药剂量为0.4g/d,2次/d,经口服用,两组均观察治疗8周。
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氨磺必利是一种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是指情感平淡、意志减退、社交退缩等负性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氨磺必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的活性,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
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大脑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平衡会引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氨磺必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调整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缓解阴性症状。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较好。
一项对症状为纯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16周的时间内,症状明显改善。
这些改善包括减少消极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等。
尽管氨磺必利在治疗阴性症状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乏力、焦虑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心律失常、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在使用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时,需要医生进行监测和调整用药剂量。
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这些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了巨大困扰。
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它们的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本文将对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氨磺必利是一种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作用来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听、妄想等。
奥氮平是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主要通过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拮抗作用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而且,奥氮平还被发现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联合使用氨磺必利和奥氮平可以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同时缓解其精神分裂症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对这种联合应用的疗效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一些已发布的临床研究。
有一项针对氨磺必利和奥氮平联合使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发现,该联合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且疗效较单药治疗组更为显著。
该研究还发现,联合应用氨磺必利和奥氮平的患者在心理社会功能上也取得了更好的改善,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确实值得重视。
我们来看一些临床实践中的案例。
一位5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长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前来就诊,经过详细评估和诊断,医生给予了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的治疗方案。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记忆力得到了恢复,思维逻辑性也有了明显提升。
患者的幻听、妄想等阳性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患者的家属表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患者自己也感到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表明,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自言自语、情感不稳定等。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本文就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1. 氨磺必利是一种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来减轻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过去的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以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更少。
氨磺必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口干、恶心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具有类似的疗效。
一项比较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的研究表明,两种药物在减轻阳性症状方面效果相似,但利培酮在减轻阴性症状方面表现更佳。
利培酮还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4. 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心脏不适和运动障碍。
在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定期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并发症的情况。
5.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有效药物。
在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并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等严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已经被证实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从临床疗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看小剂量氯氮平和氨磺必利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
小剂量氯氮平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通过抑制多巴胺的活性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而氨磺必利则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能够减少胃肠道内的动力反应,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精神病作用。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减轻患者的症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在临床疗效上的表现。
研究表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长期治疗中,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复发率,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虽然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小剂量氯氮平的副作用主要包括锥体外系症状、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不良反应等,而氨磺必利的副作用则主要包括运动障碍、泌乳、心律失常等。
在使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丧失社交能力等症状。
而阴性症状则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情感麻木、社交退缩、自我忽视等症状。
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D3 receptor拮抗剂,同时具有5-HT2A receptor拮抗作用。
它的药理作用包括:增加多巴胺D1 receptor的活性、抑制多巴胺D2 receptor的活性、减少5-HT2A receptor的活性、增加多巴胺D3 receptor的密度等。
这些作用使得氨磺必利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一项名为“研究《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对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该研究纳入了200名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安慰剂治疗,并观察了12周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组的患者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 < 0.05)。
氨磺必利组患者在社会退缩、情感麻木、自我忽视等阴性症状上也呈现出明显改善(P < 0.01)。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除了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有许多临床医生和患者表示氨磺必利在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中表现出了很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通过长期服用氨磺必利,其阴性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仅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恢复,而且还使得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氨磺必利在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中的良好疗效。
正如所有药物一样,氨磺必利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患者服用氨磺必利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观察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看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观察。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幻觉、妄想和严重兴奋状态的症状。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和复发率。
氨磺必利还可以缓解消极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
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安全性时,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氨磺必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失眠等,严重的副作用有锥体外系症状和心律失常等。
禁忌症包括肝功能不全、儿童、孕妇等。
而利培酮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嗜睡等,严重的副作用有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等。
禁忌症包括肝功能不全、心脏病、癫痫等。
在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谨慎选择药物,及时监测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剂量和监测身体状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评估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0T06:03:31.4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黄必全[导读]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
黄必全渠县康缘精神病医院四川达州 635200【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我医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为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则运用氨磺必利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症状(BPRS)和认知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组间指标对比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氨磺必利药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安全性,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效果分析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未明,很多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结构与脑功能异常改变的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妊娠期宫内环境紊乱及婴幼儿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认知障碍症状,焦虑、抑郁或狂躁、情感淡漠等情感症状,行为懒散、紧张性兴奋或木僵、打人毁物、等行为障碍,甚至出现肇事肇祸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此病属于重型精神病范畴,各级政府成立了“重型精神病防治办公室”,已经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为更好地提高该病临床治疗效果,此文中详细评估了氨磺必利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运用价值,具体详情已在文中叙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筛选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为19例/1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值为(30.5±2.5)岁;对照组患者男女人数为18例/16例,年龄平均值为(30.0±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后显示(P>0.05)临床可比性存在。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常常伴有幻觉、妄想、情感障碍和思维混乱等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文将就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它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症状。
氨磺必利还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症状和情绪障碍。
利培酮则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症状。
针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的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对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可以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消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口干、便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
而另一项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观察结果显示,利培酮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疗效更为明显。
虽然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安全性问题。
这两种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便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症状、心律失常等较为罕见但仍需引起重视。
这两种药物还存在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与具有心血管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心脏不良反应的风险。
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还可能增加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仔细权衡利弊。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性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严密观察和管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系统医学 2023 年 12 月第 8 卷第 23期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邹智文,朱雨亭,宋尚琪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科,广东梅州 514089[摘要]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P )患者应用氨磺必利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SP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利培酮与氨磺必利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状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评分、社会功能评分。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为(5.05±0.21)分更优于对照组的(3.06±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085,P <0.05)观察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定量表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针对SP 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氨磺必利药物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稳定其病情,临床治疗有效性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很大程度改善其生活品质。
[关键词] 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782(2023)12(a)-0078-04Clinical Effect of Amisul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ZOU Zhiwen, ZHU Yuting, SONG Shangq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ce, Mei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Me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408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misulapride in patients with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SP).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60 SP patients who went to Mei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which were given risperidone and amisulapride respectivel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score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cial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ocial function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5.05±0.21) poi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3.06±0.52)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11.085, P <0.05). The symptom scoresof the positive symptom rating sca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negative symptom rating scal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P patients, the use of amisulaprid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stabilize their condition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es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greatly improved.[Key words] Amisulpride; Risperidone;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觉、行为、情感以及认知功能障碍,通DOI :10.19368/ki.2096-1782.2023.23.078[作者简介] 邹智文(1982-),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科。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160例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
对照组选择奥氮平治疗,实验组选择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PANSS评分、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氨磺必利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氨磺必利;精神病性障碍;临床疗效
精神病性障碍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心理障碍,患病期间大部分患者会完全丧失自我辨别自己异常心理表现的能力,认为自己没有患病,更不会主动就医。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氨磺必利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全部160例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5~12月所收治。
纳入标准:满足相关诊断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肾功能和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等。
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
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5.5±6.2)岁;23例患者为幻听,28例患者为被害妄想,16例患者为嫉妒妄想,13例
患者为其他。
实验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2±6.9)岁;24例患者为幻听,29例患者为被害妄想,16例患者为嫉妒妄想,11例患者为其他。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暗示疗法和心理疗法,并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严密观察。
对照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氮平治疗,剂量为5~10 mg/d,并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给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给药剂量不能超过20 mg/d。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氨磺必利口服治疗,初始给药剂量50 mg/d,之后将给药剂量逐渐调整为50~300 mg/d。
治疗时间均为8周。
治疗期间应停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
如果患者存在兴奋躁动,则应给予氯硝西泮静脉滴注;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焦虑失眠,则应短期联合应用具有镇静效果的抗焦虑药物;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给予预防用药,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时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
则应结合其具体情况给予护肝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BPRS评分,比较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2]:经治疗患者无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言语紊乱、幻觉、妄想、显著的紧张症行为或者行为紊乱等为显效;经治疗患者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言语紊乱、幻觉、妄想、显著的紧张症行为或者行为紊乱等显著改善为有效;经治疗患者情感表现与意志行为、思维活动、周围环境存在明显不协调,症状、体征没有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24.03±
3.17)分,BPRS评分为(3
4.19±3.25)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PANSS 评分为(21.05±2.32)分,BPRS评分为(30.56±2.52)分。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23.96±3.21)分,BPRS评分为(34.12±3.14)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18.18±2.63)分,BPRS评分为(2
5.16±2.71)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PANSS评分、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 2 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中,40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实验组中,50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来讲,在特殊情况下受到刺激则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状,患者在症状持续发作一段时间后则能恢复正常[3-5]。
氨磺必利作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机制,具有比较理想的双重多巴胺拮抗效果,给予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能对突触前D2、D3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断;给予高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则能对突触后D2、D3受体进行有效阻断。
氨磺必利对边缘系统具有比较理想的相对性选择性作用,所以能让氨磺必利的危险性有效降低[6-10]。
总之,在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氨磺必利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焦在库.奥氮平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63-64.
[2] 刘顺林.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预后效果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5,7(15):86-87.
[3] 伍卫.长期服用氨璜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医疗装备,2013,26(4):24-26.
[4] 李云霞.急性腦出血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2-133.
[5] 陈立才.奥氮平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4(7):32-33.
[6] 陈妍,陈美娟. 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1):83-85.
[7] 夏仲,张恩,宋传福,等.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42-443.
[8] 赵新苗,胡拴萍.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536-1537.
[9] 吕振雷,周振和,张云彪.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499-501.
[10] 于晶妮,柴萌. 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在临床的应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6):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