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了解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4.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概念。
2. 活动一:小组讨论- 将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课前准备的材料,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有哪些不同之处?- 请学生讲述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 活动二:小组报告-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展示该工业区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报告内容,受到其他小组的提问,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4. 活动三: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讨论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并列举一些案例。
- 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活动四:制定行动计划-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参与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
- 小组成员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环保项目和实施计划。
- 学生代表向全班做出汇报,得到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6. 作业要求:- 写一份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观点。
- 根据自己的环保兴趣和行动计划,写一份个人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制定行动计划和个人作用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延伸:可以安排一次到当地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实地考察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区的特点和环保现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一)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都是以典型案例来讲述。
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域分析要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工业区域的分布、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评价,从中找出规律,以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借鉴。
具体我们可以建构以下图解:(1)对于传统工业区(2)对于意大利新工业区(3)对于美国“硅谷”工业区三维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4.掌握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5.通过读图(如“硅谷”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6.对比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高新技术对新兴工业发展的渗透作用。
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的发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上一节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我们知道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
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今天就来学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板书)推进新课师:阅读P 65第一段,思考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及特征。
生:两位学生回答。
师: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地区,发展跟煤炭、铁矿有关的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
这些工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资金高度集中,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中国辽中南等地区。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案例分析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中等1.2 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探讨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等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第二章: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分析新工业区的特点:技术密集、轻型产业为主、分散布局等2.2 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条件探讨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分析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三章: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3.1 沪宁杭工业基地介绍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沪宁杭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2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特点与潜力第四章: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4.1 自然资源因素讲解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作用4.2 社会经济因素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交通物流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五章: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5.1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5.2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分析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发展特点分析全球化对工业区竞争格局的影响6.2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探讨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我国工业区如何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等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区发展7.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影响讲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7.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区布局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与启示第八章:服务业与工业区的发展8.1 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工业区的启示讲解服务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服务业发展对工业区的启示:产业链完善、产业融合等8.2 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第九章:生态工业区与可持续发展9.1 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讲解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生态工业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9.2 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生态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第十章:工业区的转型与升级10.1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讲解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分析工业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与案例探讨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分析我国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深圳、苏州等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案例分析、形成与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和特点;2.掌握一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产业和发展现状;3.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1.什么是传统工业区?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3.中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华中、华南、东北地区。
2. 新工业区1.什么是新工业区?2.新工业区的特点;3.中国著名的新工业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差异;2.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 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工业区的经济效益;2.工业区的社会影响;3.工业区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照片,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
2.讲解(30分钟)首先讲解什么是传统工业区,包括其区域范围、主要产业以及特点等方面;然后介绍中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丰富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对成熟的产业链等方面。
接着讲解什么是新工业区,包括其发展背景和特点等方面;然后介绍中国著名的新工业区,让学生了解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特点以及其发展速度较快等方面。
最后,通过比较这两者的差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3.探究(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座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一个小报告。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该工业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4.总结(20分钟)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思考,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报告;2.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记录;3.学生的笔记和学习总结;五、教学反思1.由于本次教学涉及到较多的地域知识和经济专业名词,因此讲解需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和记忆。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1.2 传统工业区的特征1.3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2.1 传统工业区的优势2.2 传统工业区面临的挑战2.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三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3.1 新工业区的定义3.2 新工业区的特征3.3 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4.1 新工业区的优势4.2 新工业区面临的挑战4.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5.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点5.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化与衔接5.3 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3. 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4. 掌握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5. 能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理解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全球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6.1 传统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6.2 新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兴起与发展6.3 全球化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影响第七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案例分析7.1 我国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义7.2 成功转型升级的传统工业区案例解析7.3 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八章:我国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8.1 我国新工业区的现状与特点8.2 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条件8.3 我国新工业区的政策与发展策略第九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9.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意义9.2 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机制9.3 推动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第十章:未来工业区发展的趋势与展望10.1 数字化与智能化对工业区的影响10.2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区的重要性10.3 工业区发展的新兴领域与未来方向教学目标:6. 了解全球视角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全球化对其的影响。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征与差异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互影响与联系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2.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第三章:新工业区的特点与优势3.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3 教学内容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第四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4.1 课程目标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4.2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5.1 课程目标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3 教学内容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第六章:传统工业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6.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探讨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6.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探讨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介绍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案例第七章:新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7.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探讨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7.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7.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探讨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介绍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第八章: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8.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分析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探讨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8.2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8.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探讨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介绍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第九章: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9.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分析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探讨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9.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9.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探讨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介绍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10.1 课程目标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兴趣10.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3 教学内容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方向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理解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区别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传统工业区(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一、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新工业区的特点。
c.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教学难点:a.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b. 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工业区。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比较: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工业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工业区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异同。
2. 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业区案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六、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工业区发展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该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教学难点:a. 如何分析和评价工业区的发展。
七、教学内容:1. 选取某个具体的传统工业区作为案例。
2. 分析该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评价该工业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案例工业区。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说出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状况,说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说明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说出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说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3.说出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难点: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教学资源:1.人教版和中图版本节教材中的图像、文字资料。
2.《中国经济地理》杨武杨主编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3.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传统工业区(1)读图及案例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及案例,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传统工业区的含义、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过程、发展特点,明确其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2)合作讨论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教材提供的案例,或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影响传统工业区形成的条件、发展特点,明确其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2.新工业区(1)读图分析讲授法: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新工业区发展条件和特点。
比较分析美国硅谷、意大利东北部新工业区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2)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研究案例,或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探究比较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与意大利东北部新工业区及美国“硅谷”在区位优势、发展特点、存在问题方面的异同点。
地理教学: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和特点。
2、掌握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
3、开展讨论,激发学生调查、研究和思考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
2、认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
3、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和城市发展。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讲解。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内容: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传统工业区主要指二十世纪初的欧美工业化时期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常见的传统工业区都在沿海、海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如美国的底特律市和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以及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
传统工业区具有制造技术、生产设备和劳动力集聚、产业关联性强、产品重量大,运输条件高的特点。
2、新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新工业区是指现代科技和信息时代兴起的工业新兴区域,集成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集成了高科技产业和服务型产业,如硅谷和范围更广泛的加州南部的科技谷地。
新工业区具有创新性、高科技、以知识为核心、集聚和组合为主要特点,同时具有多文化性和多元化性。
3、传统工业区的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各地的传统工业区都正在经历产业和城市转型。
一方面,产业结构在转型,传统重工业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等为主的新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城市转型方面,随着生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的传统工业园区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将原有的传统工业区改造为新型工业园区,从而增加城市新生态的发展。
4、新工业区的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新工业区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同样在不断进行。
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模式的崛起,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考点细化】1、德国鲁尔区的区位特点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3、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美国“硅谷”的区别以及传统工业区的不同4、掌握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发展优势,理解刺激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原因。
知识纲要形成条件: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主要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概述分布范围: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变化: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优越的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位较传区位条统鲁件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工五大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化学、机械(20世纪50年代逐业渐衰弱,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区尔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衰落原因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区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综合整治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概念:传统工业区以外的,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概述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能源大幅度涨价意大利发展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新兴工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新特点兴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分散工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区高高技术工高技术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快技业特点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术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工区位优势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业“硅谷” 便捷的交通;军事订货区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在世界的地位: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3、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分布、发展条件及特点4、了解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理解美国“硅谷”崛起的因素5、对世界新兴工业发展条件,发展特点能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建议◆学习重点1、鲁尔区的形成,衰落及综合整治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及普拉托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图3、美国“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学习策略】“区位特点”可联系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美国硅谷”以读图法为主并可联系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班【知识内容】一、传统工业区概况1、主要原因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俄罗斯中央工业区等2、主要的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纺织等。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转型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工业区的定义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1.2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工业规模大工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1.3 传统工业区的转型转型原因转型策略成功案例分析第二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发展特点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工业区的定义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2.2 新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工业结构多样化技术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产业链完整2.3 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新工业区介绍新工业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第三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3.1 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3.2 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新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3.3 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新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升级4.1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现状分析工业区的规模与产值工业区的结构与产业特点4.2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升级策略产业转型与升级技术创新与引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4.3 我国传统工业区改造与升级的案例分析某地区传统工业区改造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成功案例的经验与启示第五章: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5.1 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培育方法5.2 新工业区的产业链构建与完善产业链的概念与作用新工业区产业链构建的原则与方法5.3 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政策支持的作用与内容服务保障的措施与实施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工业区的分布与特点全球工业区的地理分布不同地区的工业区特点6.2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对工业区产业结构的影响6.3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适应全球市场需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工业区的竞争力第七章: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价值链7.1 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产业链的定义与作用产业链的构成环节7.2 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产业链优化的意义产业链升级的策略与方法7.3 价值链的概念与作用价值链的定义与特点价值链在工业区发展中的应用第八章:工业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工业区的环境问题工业区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影响工业区的生态破坏问题8.2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技术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技术工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8.3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第九章:工业区的规划与管理9.1 工业区的规划原则与方法工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工业区规划的方法与步骤9.2 工业区的管理机构与职能工业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工业区管理的方法与手段9.3 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转型升级的策略与路径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国内外典型工业区案例分析国外典型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国内典型工业区的改革与发展10.2 工业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类型与目的实践活动案例分享与评价10.3 学生工业区考察与调研报告考察目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传统工业区的定义:需要明确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以及它与一般工业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