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34课 美苏冷战岳麓版复习巩固四十三
- 格式:doc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4
岳麓书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美苏“冷战”导学案课题:美苏“冷战”课标内容: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书面的形成及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纲要一.杜鲁门主义1.“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其重点2.杜鲁门主义3.马歇尔计划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5.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2.美苏争霸的影响学习重点1.美国实行“冷战”政策2.美苏争霸学习难点1.美苏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2.美苏“冷战”政策的性质3.美苏争霸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二战中,美苏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在学习中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国会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
他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的开始。
2.1948年,美国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它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了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3.1949年,美国等西方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书面的形成。
【阅读与思考】①读:P114——P120②思: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③练:《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②小老师主持: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③任课老师释疑: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背景——共产主义运动在欧亚的迅速发展;美国称霸世界野心的膨胀目的——美国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打击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1)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政策。
(2)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正式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建立。
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4、影响:导致了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容对峙局面,给世界局势、国际关系造成长远深刻的影响。
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5、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美苏争霸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50年代,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
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通过“四五”计划,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得到迅猛发展。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美苏冷战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⑵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⑶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⑴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辨政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谈话式,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盟友,共同对抗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教师用肢体语言展示:对手;部分学生也能据课本答:对手)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盟友变成对手呢?(教师提示:从美国苏联不同的政治制度、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关系来考虑),美国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苏联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共产主义诞生那天起,资本主义国家便把他当成了敌人,当苏俄革命成功的时候,英美等国便进行过武装干涉,当干涉失败后,他们就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二战中,处于对抗法西斯的需要,英美暂时的跟苏联联合起来,二战结束后,美苏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对立便再度成为双方关系的重大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强大而有影响力,在法反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们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在战后大为加强。
这样苏联就成了美国称霸的障碍。
所以他们变成了对手。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释题)何谓冷战?就是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美苏“冷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为什么实行“冷战”政策及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掌握“冷战”的三个重要方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冷战”政策三个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认识冷战政策,讨论美苏争霸对世界政局的影响,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争霸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增强学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2、美苏争霸的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列表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但称霸世界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伙伴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但双方都不愿再次发动战争;这样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开始了,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二、学习“冷战政策”:1、多媒体演示《世界政区图》,让学生观察二战后在欧、亚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哪些?之后,教师指明:美英等国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政治颠覆、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后,展示课件(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后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教师明确:“冷战”政策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教师提问:“冷战”政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哪里?学生回答: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要实行冷战政策而不采取直接军事进攻呢?学生回答:美国在二战中受到损失也较大,不想迅速发动战争。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奔溃第34课美苏冷战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B、宣告“冷战”开始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二战后,为防止西欧发生社会动荡,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美国政府(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扶植建立民主德国D、发动了朝鲜战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当时的世界:“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 )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B、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C、美苏军事实力接近D、美苏“冷战”对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九年级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只做了学习卡片(见图)。
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 )A、美苏争霸B、冷战政策C、经济全球化D、多极化趋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 )①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③美国试图用武力颠覆苏联等国政权④战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从盟友转变为敌手,美国首先发出对苏遏制与对抗的冷战信号。
“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约组织的建立D、华约组织的成立【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4课美苏冷战练习题四第1题【单选题】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抗苏联。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组织的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约组织的成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材料指出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B、美苏争霸的有利形势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D、欧洲国家高素质的劳动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年度大盘点”是当今各国每年必做的功课。
如果对1945年的世界大事件进行盘点,下列选项不属于其中的是(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C、杜鲁门主义出台D、中共七大召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冷战”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材料一如图材料二2005年6月7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美苏“冷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杜鲁门主义、美苏争霸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美苏争霸【教学难点】杜鲁门主义、美苏争霸【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冷战(1945-1990)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
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二、讲授新课(一)杜鲁门主义师: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
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
师:杜鲁门主义的时间、影响和实质?开始时间:1947年 3月12日影响: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实质: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的计划,遏制共产主义,扩大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控制的政策和纲领,是冷战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对未来几十年美国的政策战胜极大的影响。
师:什么是冷战?学生: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的实质)。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34课美苏冷战岳麓版复习巩固四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建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观察右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到处残砖断瓦,一片废墟。
西欧重建,美国给予大量援助,其主要原因
是( )
A、帮助西欧医治战争创伤
B、为了对付苏联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加强对西欧经济的宏观指导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事件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为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时事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成立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③敌对双方是根据国家社会性质来划分的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19世纪四十年代,美苏两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此次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争霸开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出现了哪两大阵营的对抗?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美苏长期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
请回答: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形成后。
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威胁了人类进步和安全。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各国竞争激烈。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
1964年匈牙利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1965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9.9%
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以根本变革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纲领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回答:根据上述大事年表,归纳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的格局虽已结束,但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依然直得人们深思。
观点一: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愈益膨胀,把经过战争洗礼而强大起来的苏联视为实现其野心的障碍。
观点二: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
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自然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二战后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回答:上述两种观点在冷战起源问题上有何区别?如果据此展开基于历史证据的研究性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探寻到冷战起源的真相?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战争是人类的梦魇,和平是人类的梦想。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心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缘起】材料一:
图1 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2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战争进程】
材料二:下面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三次战役的纪录片的海报
【战争梦魇】
材料三:
图1 轰炸后的凡尔登图2 被抓捕的犹太人图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战后世界】
材料四: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材料五:二战以后,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图1中两大集团的核心分别是哪个国家?图2中的轴心国都建立了恐怖野蛮的什么政权?
问题二:选取材料二中的两个战役说明它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的影响。
问题三:以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为例,分别说明战争对人类文明造成了哪些影响?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五,你对史迪威的“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的说法是否赞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五: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你认为如何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图
材料二: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指出上图中一战争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二战同盟国所指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对比后二幅图,指出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前部分的“两极格局”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来自于哪里?后部分的环状结构的体现了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依据材料三,请你说出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是什么?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叙利亚内战行2011年爆发至今,伤亡人数已经超过23万人,并引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内战背后不乏美俄等大国背影,叙利亚内战已经演变成一场代理人的战争,介入的外部势力之间无意间发生对抗的风险上升。
【美苏争霸】
材料一: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乌克兰危机结束了冷战后的交往时代,这种交往未能最终实现西方与俄罗斯的融合。
局势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逆转,这场危机开启了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也是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敌对乃至对抗的时期。
——摘自2014年5月30日《参考消息·美俄对抗时代又回来了》
【中东战火】
材料三:中东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它一直沉浸在战火与鲜血之中。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一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两极格局形成”与二战中哪次国际会议相关?
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格局出现的发展趋势。
你认为当今世界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答案】:无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