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20.36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八:推荐一本书》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习作八:推荐一本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阅读与生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向他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分别是《草房子》和《夏洛的网》。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有一定的偏好,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选择推荐书籍、无法清晰表达推荐理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帮助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会用心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2.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推荐理由。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两个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提高表达能力。
3.指导写作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帮助他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书籍,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推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两个示例,引导学生分析示例中的推荐理由,让学生学会用心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长汀县腾飞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说明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古人谈读书》选取三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三、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
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四、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目标的学习活动。
如,可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梳理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可以提取、整合文章中介绍的书目信息。
第二,建议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
目录第一单元说明 (1)1 白鹭(主备人:张焕玉) (2)2 落花生(主备人:张焕玉) (7)3 桂花雨(主备人:张焕玉) (11)4 珍珠鸟(主备人:张焕玉) (16)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主备人:张焕玉) (18)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20)5搭石(主备人:龚美仙) (21)6将相和(主备人:龚美仙) (25)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主备人:龚美仙) (30)8冀中的地道战(主备人:龚美仙) (34)习作“漫画”老师(主备人:龚美仙) (37)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39)9猎人海力布(主备人:陈兰春) (40)10 牛郎织女(一)(主备人:陈兰春) (43)11牛郎织女(二)(主备人:陈兰春) (46)习作习作故事(主备人:陈兰春) (49)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51)12古诗三首(主备人:业萍) (52)13少年中国说(主备人:业萍) (58)14 圆明园的毁灭(主备人:业萍) (62)15 小岛(主备人:业萍) (66)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主备人:业萍) (68)16 太阳(主备人:主备人:雷林付) (71)17 松鼠(主备人:雷林付) (74)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主备人:雷林付) (79)18 慈母情深(主备人:雷林付) (81)19父爱之舟(主备人:雷林付) (85)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备人:雷林付) (89)习作6 我想对您说(主备人:雷林付) (92)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94)21古诗词三首(主备人:王玉华) (95)22 四季之美(主备人:王玉华) (102)23 鸟的天堂(主备人:王玉华) (105)24* 月迹(主备人:王玉华) (108)习作______即景 (111)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113)25古人谈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4)26.忆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8)27.我的“长生果”(主备人:廖江慧) (123)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主备人:廖江慧) (125)习作:推荐一本书(主备人:廖江慧) (128)语文园地八(主备人:廖江慧) (130)第一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今天我给大家交流汇报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下面由我给大家做单元解读和单元先读课的部分。
关于单元解读,我将从单元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安排。
这四个方面来展开。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四季之美这个主题来编排的。
整个单元由导语、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这五个板块组成。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单元的导语页。
导语页向我们清晰的呈现了本单元的双主题,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
本单元所选取的这四篇文章分别是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
这四篇文章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他们的文学品味和审美修养都是无与伦比的。
这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语用主题:同样是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二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那么本单元的课文又是怎样呈现语文双主题,落实语文要素的呢?让我们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当中去看。
首先,第一篇文章,古诗词三首。
选取的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和长相思一首词。
这三首诗词向我们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秋冬景象。
虽然文体比较特殊。
但当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内容之后,我们会发现诗句中蕴含了大量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所以,我们把本课的语文要素定位为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第二篇课文是四季之美。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通过描写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时间,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多彩。
我们联系课后练习题发现。
本文的语文要素是通过动态描写,体会四季之美。
本文的句式表达很有特点。
我们看四个自然段,分别是以中心句开头为总分结构。
课后选做题,让同学们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这不仅仅是本课的一个语言文字训练点。
更是落实了语用主题中的第二条: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并为本单元的习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文章是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
这篇文章是巴金先生的早期作品。
主要通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美的自然风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往往在表达时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3.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交际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喜欢看电影吗?有没有看过《哈利·波特》这部电影?那么你们喜欢哈利·波特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呈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材,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古代诗歌,也有科幻小说、现代散文,涉及范围广泛,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但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文章写作手法的学习与借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题。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文章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课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
.
.
——知识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要担心知识没有用,知识多了,路也好选择,也多选择。
比如高考,高分的同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学校的范围大,而在分数线左右的就为难了,分数低的就更加不要说了。
再比如,有了知识,你也可以随时炒老板。